一、秦国宰相顺序?
①
1、商鞅
商鞅对于秦国的意义无人可以相提并论,其对秦国形同再造。
2、李斯
李斯,秦国土地兼并六国阶段的关键人物,更是文化统一天下的核心人物。李斯之功,功在千秋,其主要功绩在于造就了华夏大一统的文化基础。
3、张仪
张仪,秦国崛起关键阶段遇到的对的那个人,乃是最为著名的纵横家。
4、范睢
范睢时期,秦国将对六国的优势化为胜势,在长平之战击败了赵国,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大格局。
5、百里奚
春秋时代秦国最著名的一位人物,被尊为秦穆公独霸西戎的奠定者,同时也是春秋时代,与孙叔敖、管仲等并列的名相之一。
6、吕不韦
吕不韦,虽然以奇货可居的商人形象被后人所戏谑,但是其在秦国为相期间,确实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那个帮助秦国走完最后一步的家伙
7、蹇叔
蹇叔,与百里奚一道,乃是秦穆公的左膀右臂
8、魏冉
秦宣太后异父同母之胞弟,在秦昭襄王时期,长期把持着秦国大权,一生四度任职秦国相邦
9、公孙衍
打响对魏反击战的第一人
10、樗里疾
有“智囊”之称
②
秦国丞相顺序为隗林、李斯、赵高、魏冉、魏冉、蔡泽
1、隗林
战国末期楚国人。秦王朝执政时就官至丞相高位。隗林的历史贡献有三:组织、指挥了秦王陵的修建,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制定度量衡,统一了全国一尺为23.1厘米,一石为十升、一斤为16两的标准;和王琯为秦统一全中国的丰功伟绩树碑立传。
秦统一天下后,联合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礼仪制度,拜为丞相。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
3、赵高
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推向了顶峰,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4、魏冉
魏冉,亦作魏厓、魏焻,因食邑在穰,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魏冉实力较大,拥立了秦昭王,亦帮秦昭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
5、蔡泽
蔡泽,生卒不详,战国燕国纲成(今河北怀安)人,善辩多智,游说诸侯。蔡泽在走投无路入秦,经范雎推荐,被秦昭王任为相.随后在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任职。献计秦昭王攻灭东周,几个月后,因被人攻击,害怕被杀,辞掉相位,封刚成君。
二、秦国有哪些宰相?
秦国宰相有百里奚、蹇叔、张仪等。
以下是这些秦朝宰相的详细介绍。
1、百里奚
百里奚,姜姓,百里氏,名奚,字子明,春秋虞国(今山西平陆北)人。
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区,开始了秦国的崛起。
这一时期,秦孝公称之为“甚光美”的时代。
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
2、蹇叔
春秋时宋国铚邑人,曾任秦国右相。
是先秦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为百里奚推荐,秦穆公任为上大夫。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欲袭郑,他加以谏阻,认为长途偷袭,军易疲劳,郑亦会有备,穆公不听,仍派孟明视东征。
时其子亦在军中,他泣送其子,断言秦军定在崤山为晋所败。
结果,秦军至滑(今河南偃师东南),知郑已有防备,返途到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被晋军所伏击,全军覆没,主帅孟明视等被俘,穆公深悔不听其言。
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秦惠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
三、秦国和晋国历代十大宰相?
细数秦国和晋国,历代十大宰相:
1、秦国历代十大宰相:
1、 商鞅: 商鞅变法,为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功不可没。
2、 李斯: 造就了华夏大一统的文化基础。
3、 张仪: 秦国最为著名的纵横家,辩才一绝。
4、 范雎: 帮助秦国奠定一统天下格局的关键人物。
5、 百里奚: 帮助秦国实现文明化,教化百姓学习中原文化。
6、 吕不韦: 虽然是个商人,但帮助秦国走完了最后一步,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7、 魏冉: 对秦国取得了赫赫战功,最终帮助一统天下。
8、 公孙衍: 打响对魏反击战的第一人。
四、秦国历史上的丞相有哪些﹖?
秦国指统一中国前的时期,其丞相先后有:
百里奚 蹇叔 商鞅 张仪 公孙衍 乐池 屈盖 樗里疾 甘茂 魏冉 芈戎 孟尝君 楼缓 金受 杜仓 寿烛 范雎 蔡泽 吕不韦 甘罗 徐诜 昌平君 昌文君 隗状(隗林)
统一中国后称秦朝,其丞相有:王绾 李斯 冯去疾 赵高
五、秦国历代丞相时间顺序?
秦国指统一中国前的时期,其丞相先后有:百里奚,蹇叔,商鞅,张仪,公孙衍,乐池,屈盖,樗里疾,甘茂,魏冉,芈戎,孟尝君,楼缓,金受,杜仓,寿烛,范雎,蔡泽,吕不韦,甘罗,徐诜,昌平君,昌文君,隗状(隗林)统一中国后称秦朝,其丞相有:王绾,李斯,冯去疾,赵高。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建立者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
秦国指统一中国前的时期,其丞相先后有:百里奚 蹇叔 商鞅 张仪 公孙衍 乐池 屈盖 樗里疾 甘茂 魏冉 芈戎 孟尝君 楼缓 金受 杜仓 寿烛 范雎 蔡泽 吕不韦 甘罗 徐诜 昌平君 昌文君 隗状(隗林)统一中国后称秦朝,其丞相有:王绾 李斯 冯去疾 赵高
六、秦国历代宰相排名?
答案如下:
秦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丞相应该是秦献公时期的百里奚。
因为是百里奚奠定了秦国发展的基调。然后是秦孝公变法的商鞅。再次就是秦始皇时期的李斯。再往后是范睢的远交近攻。张仪的纵横捭阖。当然公孙衍和魏冉都是榜上有名。最后不能忘却的是吕不韦。
秦孝公时期是商鞅,秦惠文王时期是张仪,秦武王时期是甘茂,秦昭王时期是魏冉,后来是范睢,秦安国君在位三天,秦庄襄王时期是吕不韦,秦始皇前期是吕不韦,后来是李斯,秦二世初期是李斯,之后是赵高
③
商鞅之前,秦国不过是边陲小国,被魏武卒压迫于关中,毫无出头之日,连河西高原也被魏国所占据。
商鞅对秦国强行推行了变法,让秦国移风易俗,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对秦国上上下下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造。
与此同时,商鞅通过加强中央威信,强推重农抑商的政策,一举扭转秦国的发展势头。
商鞅打压贵族特权阶级,给底层百姓上升的阶梯,取消井田制,制定秦律,营建都城咸阳,虽然其本质并非为民牟利,但是却实实在在的实现了强国,秦国经历商鞅变法之后,迅速强大起来,并最终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基础。
李斯
李斯,秦国土地兼并六国阶段的关键人物,更是文化统一天下的核心人物。李斯之功,功在千秋,其主要功绩在于造就了华夏大一统的文化基础。李斯早年辅助秦始皇一统天下,帮助秦始皇制定了先取韩国,然后兼并三晋的策略,帮助始皇帝一统天下。
之后,李斯主政秦国之时,坚持郡县制,废除分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修建贯通全国主要地区的驰道,将整个帝国连为一体。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国进入封建帝国时代创造了大框架。李斯之功,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华夏民族统一等各个方面,让后人无比感恩和崇敬秦朝。
张仪和惠文王剧照
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处于崛起的关键时候,实力一步步地赶超魏国和楚国,紧紧追赶天下第一的齐国。
而此时期,三晋虽然衰落,但是实力犹存,一旦联合就彻底堵住了秦国东出之路,这时候,秦国积攒力量的同时,也需要很大程度地参与东方六国的外交战场,连横以克制合纵。
而辩才极佳,且深谙政治的张仪就正好是最适合秦国的那个人。
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出任秦相期间,多次击破六国合纵伐秦。
张仪时期,秦国西并巴蜀之地,北开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和汉中,东南制鄢、郢,压制了楚国,东据成皋之险,压制三晋。
秦国自此成为天下数一数二的强国,而且发展潜力位居列国翘楚。
范睢
范睢,帮助秦国奠定一统天下格局的关键人物。其主张远交近攻,同齐国和燕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王权,向君主专制制度靠拢。秦国在其在位时期,不断蚕食魏韩两国,夺城数十座。
范睢时期,秦国将对六国的优势化为胜势,在长平之战击败了赵国,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大格局。加强了对巴蜀地区的联系和控制,兴修水利,开凿栈道,使巴蜀彻底融入到秦国的统治之中,而巴蜀的粮仓也成为了未来秦国横扫天下的关键所在。
春秋时代秦国最著名的一位人物,被尊为秦穆公独霸西戎的奠定者,同时也是春秋时代,与孙叔敖、管仲等并列的名相之一。任职秦国期间,首先帮助秦国实现文明化,教化百姓学习中原文明。在位期间,秦国国内经济得到了发展,对外则开疆拓土,击败西戎,攻取陇右,称霸西方。
秦国在百里奚任职时期,实现了图强,秦国成为了齐国衰落之后,与晋楚并列的华夏三大国之一,有了大国的身份,自然在国际事务之间就有了话语权,这对于秦国这个西方小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存在。
蹇叔和百里奚
吕不韦,虽然以奇货可居的商人形象被后人所戏谑,但是其在秦国为相期间,确实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那个帮助秦国走完最后一步的人。其在位期间,秦国大举东出,不断蚕食赵国和魏国的西部疆土,并且稳定内政,使齐国在各方面都有十足的进步。
首先,吕不韦在位时,仍然采用蚕食三晋的基本国策,秦国攻取了赵国重地太原等城,对赵国等六国实现了全面的压制。国内,把揽朝局多年,只手遮天,秦国没有在主幼时期发生太大的动乱。并且,吕不韦时期,郑国渠基本完工,通过此项水利工程对关中广大盐碱地的清洗,秦国取得了上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
蹇叔,与百里奚一道,乃是秦穆公的左膀右臂,秦无"蹇"不成霸与"百里致霸"。蹇叔善于审时度势,在天下争霸的时代,能清楚知道什么时候该走哪一步。入秦之后,首先劝秦穆公推广法律,推广礼教,树立国家的正面形象,乃是国家强盛的关键点。
在蹇叔的谋划下,秦国先霸西戎,解决身后戎族带来的后顾之忧,然后再东出争霸,高举信义,徐图霸业。最终秦国筚路蓝缕,从边陲小国一跃成为天下响当当的大国。
魏冉封地
秦宣太后异父同母之胞弟,在秦昭襄王时期,长期把持着秦国大权,一生四度任职秦国相邦,其任职秦国之际,正式秦国从强国到霸主跨越的一段时间。魏冉时期,秦国以尚武和好战著称。
秦国在魏冉时期,地位完成了跨越式的提升。秦国先后战胜了楚国和三晋,屡次瓦解了列国的合纵之策。更是参与五国伐齐之战,将当时天下第一的齐国拉下马,并取得了富甲天下的陶邑这块飞地,可谓是战功赫赫,乃是秦国武功最昌盛的一代相邦。
打响对魏反击战的第一人,秦惠文王初年,秦国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商鞅变法,国力上升,而且新军也初具规模,是时候对江河日下的魏国实行清算了。虽然早在商鞅时期,秦国对魏国就有多次胜利,但是却没有实质上的收获。公孙衍出任秦国大良造之后,开始谋划攻魏。
公孙衍先后两次攻魏,在阴晋之战和河西之战,击败魏国大军,俘虏魏国主将龙贾,斩首八万。秦国自此之后,终于收回了被魏国占据了约60年之久的河西之地,秦国一跃超越魏国,成为天下列强之一。同时,也展开了对魏国的反击之战。秦国在此之后,多次攻魏,夺取了大片领土,东出之策,就此展开。
公孙衍
有“智囊”之称的樗里疾,乃是秦国宗室政绩最佳的一位。秦惠文王去世之后,秦武王即位,驱逐了名臣张仪,以及名将魏章。重用宗室的樗里疾和自己的恩师甘茂,而对樗里疾更为倚重,官居右丞相。
樗里疾在位时期,秦国大举东出,攻取武关、蒲城、三川之地,进军周王都,为秦国之后的大举东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秦国的丞相排名?
当属百里奚、商鞅、张仪、吕不韦、李斯五人。
百里奚是秦穆公时秦国的丞相,为秦国称霸西戎做出了贡献,为后世秦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是秦孝公时秦国的丞相,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国强兵做出了贡献,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张仪是秦惠王时秦国的丞相,得到秦惠王的赏识,游说六国以“连横”破“合纵”,保住了秦国的强国地位,为以后的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贡献。
吕不韦是庄襄王和秦王政时的丞相,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斯是秦始皇时秦国丞相,协助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分方面做出了贡献。
百里奚(公元前621年卒);商鞅(公元前338年卒)张仪(公元前309年卒)吕不韦(公元前235年卒);李斯(公元前208年卒)。
八、秦朝的丞相?
在秦朝历史上(不包含秦国时期),一共有五位丞相。那么,问题来了,这五位丞相分别是谁呢?也即除了李斯之外,另外四位分别是谁?
王绾[wǎn](生卒年不详),秦国丞相。他的出生和去世的年代历史上没有准确的记载。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中,王绾是一位让人印象深刻的大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王绾和李斯陪伴在嬴政左右,为其出谋划策,从而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立下功劳。
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丞相绾(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后,王绾晋升为丞相。
在此基础上,王绾主张将秦始皇的儿子、宗族还有功臣们封到燕、齐、楚等国的偏远地方,让他们镇守各地。
但是,李斯则秉持反对的意见,在他看来,周朝推行的分封制,已经不合时宜了。
正是因为分封制的推行,导致周天子日益衰落,最终被自己册封的诸侯国消灭。
因此,李斯认为应该在天下推行郡县制。
在此基础上,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意见,实行了郡县制。
隗状(生卒不详),《史记》中误作隗林。
战国末期楚国人。
《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中,当赵姬太后提出给嫪毐封侯时,大臣们一致反对,老臣隗状质疑:“秦国历来凭耕战之功,封爵赐邑,嫪毐何人?嫪毐何功之有啊!
”当然,隗状的反对没能阻止嫪毐封侯,自己更是被废为庶人。
不过,因为在平定嫪毐之乱中起到了作用,隗状这位老臣得以官复原职,甚至在秦朝建立后晋升为百官之首的丞相。
对于秦朝来说,丞相分为左丞相和右丞相,因此,隗状和王绾,自然一个是左丞相,一个是右丞相。当然,因为史料记载的匮乏,我们不能确定到底谁是左丞相,谁是右丞相,只能大致确认两人是同一时期的丞相。
《秦始皇本纪》云“丞相隗林、王绾”。《岳麓书院藏秦简》(伍)“秦始皇禁湘山”诏云“丞相臣状、臣绾受制相(湘)山上”,又云“臣状、臣绾请”,知《史记》“林”为“状”之误。
李斯(?-公元前208年),战国末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人。对于李斯来说,少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秦国,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旋任长史,拜客卿。在隗状和王绾去世或者告老还乡之后,李斯晋升为丞相。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突然病逝。李斯与赵高矫诏,逼迫公子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秦朝末年,各地的起义爆发之后,丞相李斯劝秦二世胡亥减轻徭役,后被赵高诬为谋反,腰斩于咸阳,灭三族。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李斯最终的结局,自然是比较凄凉的。
冯去疾(?—前208),秦朝时任右丞相。当时,李斯做的是左丞相。秦代尊右,冯去疾名义上尊于李斯。
身为右丞相的冯去疾和将军冯劫在被捕前商量说:“将相不受辱”,即将军和丞相是不能被人侮辱的。于是两个人就一起自杀了。最后,李斯也被腰斩于东市。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只记了右丞相去疾,不言其姓。但根据汉书冯奉世传,他与冯劫都是冯亭(献上党郡导致长平之战)的后代,冯唐、冯奉世的先
赵高(?-前207年),嬴姓,赵氏。
秦始皇听说他为人勤奋,又精通律令,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还让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
在《大秦赋》这部电视剧中,嫪毐之乱平定后,赵高正式登场。
自此之后,赵高成为秦始皇嬴政非常信任的宦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突然病逝。
在此背景下,赵高先是说服了李斯,迫使他和自己一起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
秦朝丞相李斯。
李斯,字通古。楚国上蔡人,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是法家代表人物。李斯师从荀子,学成入秦,辅佐秦王统一六国。秦统一天下后,为秦始皇制定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秦篆统一文字,制定法律,统一车轨、度量衡制度、货币。
九、秦国几代相国?
第一位:樛斿(liáo yóu)。 秦史文献中没有见过这个人,他任秦国相邦的根据是出土文物"相邦樛斿戈",出土的秦戈上面刻有铭文: 四年相邦樛游。
"四年",对应的是秦惠文君登基的第四年,即公元前334年,此时惠文王还没有称王改元。
第二位:张仪。 惠文王十年,即公元前328年,樛斿离任,张仪接替相邦之位。 见于《秦本纪》: 十年,张仪相秦。
第三位:乐池。
乐池,生卒年不详,为战国时期的中山国人,曾经担任过中山国的国相、大将。
前318年来到了秦国,被惠文王拜为相邦。
而在此之前的前322年,张仪已经离开秦国,入魏担任魏相。
乐池当了一年相邦之后,张仪又回来了,于是乐池免相,张仪复相。
见于《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以秦相魏,齐楚怒欲攻魏,七年,乐池为秦相,八年,乐池免,张仪复相。
第四位:樗里疾。 秦武王上位之后,驱逐张仪,废相邦改立左右丞相。张仪再次回到魏国担任魏相,前310年死于魏。
武王改立左右丞相之后,秦国这才出现了丞相职位。
秦惠文王的异母弟樗里疾、和神童甘罗的爷爷甘茂,分别出任左右丞相。
秦武王一朝没有相邦。
武王举鼎,绝膑而死,樗里疾和宣太后联手合作,从燕国接回了质子嬴稷(宣太后之子),并且拥立为王,是为昭襄王。
秦昭襄王元年,樗里疾因拥立之功,拜为相邦。
七年之后,老死,葬于渭南章台之东。
第五位:孟尝君田文。 昭襄王七年,樗里疾死。八年,即公元前299,齐湣王派孟尝君田文到秦国,秦昭王立即让田文担任秦国相邦。(有出土文物)
此文物是一具秦国时期的"高柄漆豆",是2010年西安公安刑侦队在盗墓者手中擒获。
高柄漆豆盘底刻有:" 八年相邦薛君造、八年丞相殳造"等字样。
薛君就是孟尝君,他在齐国的封地是"薛",因此也称"薛君"。
而"八年相邦薛君、八年丞相殳"这八个字,终于有力地证明了,在秦国,相邦和丞相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并且还是不同的两种职位。
孟尝君离开秦国之后,秦国相邦由魏冉接任!
第六位:穰侯魏冉。 魏冉是宣太后的异父长兄,不仅有拥立昭襄王上位之功,而且战功显赫,他和武安君白起,是历史上绝对的"黄金搭档"。 魏冉,四任秦国相邦之位,权势惊人。宣太后主政时期,昭襄王只能隐忍不发,等到宣太后死了之后,昭襄王立即推进"削枝固干"之大计,全力铲除外戚势力。
昭襄王四十二年,魏冉罢相,被秦昭襄赶出咸阳。魏冉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陶",后来死于陶。
第七位:寿烛。 在魏冉四任相邦期间,秦国还有一位相邦,叫做"寿烛",但名声不显。 史料仅仅吝啬地在《穰侯列传》中提到了一句:昭王十五年,魏冉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魏冉复相。
第八位:范雎。 宣太后时代,魏冉在内的"咸阳四贵",贪赃枉法,破坏法制,使得秦国一片乌烟瘴气。于是秦昭襄王"乃拜范雎为相"。
范雎,是"远交近攻"战略规划者,"削枝固干"的重要推手,秦国"吏治"的先驱者。
在昭襄王和范雎的共同努力下,他们铲除了外戚,驱逐了魏冉,使得秦国上下政治清明,法度严明。
但是,太史公对于范雎的结局记录有错,他说范雎后来被罢相,离开了秦国最后病死。
但《睡虎地秦简》明确记载,范雎后来是因为他举荐的河东太守王稽里通外敌被"坐法处死"。
第九位:杜仓。 这位秦国相邦的史料也是少得可怜。只见于《韩非子·存韩篇》:先时,五诸侯共伐秦……杜仓相秦,起兵发将以报天下之怨,而先攻荆。
意思是,先前的时候,诸侯五国合纵攻秦,杜仓相秦之后,立即发兵报仇,他先打的是楚国。
《存韩篇》是韩非子献给秦始皇看的,因此"杜仓相秦"此事肯定为真,这毫无疑问!
但他哪一年当的相邦,秦王又是谁,其它文献也没有记载,韩非子也只是写了这个事,他后来如何了谁也不知道。
据马百非先生的考证,杜仓相秦,应该是发生在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到五十六年之间,因此本篇文章把排在范雎之后。
第十位:吕不韦。 "奇货可居"的发起者吕不韦,历史上最疯狂的风投者,经过三千金的投资,最后把嬴异人,从邯郸质子推上了秦王宝座,最后吕不韦也赚得盆满钵满。 他先是出任太子异人的"傅",后来异人为庄襄王之后,他又出任了"丞相",庄襄王死了之后,他又成了秦国的相邦,并且还成了秦始皇嬴政的"仲父"。
始皇十年,吕不韦被罢相,回到了封地洛阳,最后饮鸠而死。
吕不韦之后,或许是因为秦始皇集王权的需要,秦国再也没有设立相邦,而是跟秦武王时期一样,分设左右丞相。
后来的赵高,虽然权倾一时,也不过是"中丞相"而已。
好了,那么从这十位相邦中我们得出结论:在秦国,相邦的出现,是秦惠文王时代之后,丞相的出现是在秦武王时代之后。
这不仅说明了孝公时代的商鞅,并不是相邦,也破解了有人说"在秦国当相邦就必定惨死"的谎言
24代
1、姓名:樛游
职位:相邦
任期:前334年-前328年
成就:秦国设立相国,担任第一任相邦
2、姓名:张仪
封号:武信君
任期:前328年-前322年、前317年-前310年
成就:以连横之术破合纵之策
3、姓名:乐池
职位:相国
任期:前318年-前317年
成就:大破五国攻秦联军
4、姓名:池子华
封号:西平郡公
成就:秦国大儒
5、姓名:公孙衍
爵位:大良造
任期:前309年-前306年
成就:首倡合纵,助秦伐魏,大败魏军
6、姓名:甘茂
职位:左丞相
成就:攻破韩国宜阳,带秦军进入周王室
7、姓名:嬴疾
职位:右丞相
封号:严君
任期:前309年-前300年
成就:击败韩赵魏攻秦联军,伐魏、伐赵,败楚破齐
8、姓名:向寿
任期:前300年-前299年
成就:平定宜阳,攻取韩国武始
9、姓名:金受
任期:前299年- ?
成就:
10、姓名:田文
封号:孟尝君
任期:前299年-前298年
11、姓名:楼缓
任期:前298年-前295年
成就:魏齐韩攻秦,和谈退兵
12、姓名:芈戎
封号:华阳君
任期:?- ?
成就:率秦军伐楚,一举攻下新城,并联合三国联军在重丘击败了楚军
13、姓名:魏冉
封号:穰侯
任期:前295年-前292年、前291年-前286年、前284年-前282年、前275年-前266年
成就:四任秦相,东益地,弱诸侯,使诸侯稽首事秦
14、姓名:寿烛
任期:前292年-前291年
15、姓名:范睢
封号:应侯
任期:前266年-前255年
成就:远交近攻,强干弱枝;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瓦解合纵;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
16、姓名:蔡泽
封号:纲成君
任期:前255年-前255年
成就:助秦灭东周
17、姓名:徐诜
任期:前255年-前249年
18、姓名:吕不韦
封号:文信侯
任期:前249年-前237年
成就:主持编纂吕氏春秋,灭东周国
19、姓名:熊颠
封号:昌文君
成就:平定嫪毐之乱
20、姓名:熊启
封号:昌平君
任期:前237年-前221年
21、姓名:隗状
任期:前230年-前213年
成就:助秦始皇平定天下,任一统后第一任丞相
22、姓名:王绾
任期:前221年- ?
成就:助秦始皇平定天下
23、姓名:李斯
任期:前213年-前208年
成就: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极力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
24、姓名:冯去疾
成就: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
秦国指统一中国前的时期,其丞相有24位,先后有:百里奚,蹇叔,商鞅,张仪,公孙衍,乐池,屈盖,樗里疾,甘茂,魏冉,芈戎,孟尝君,楼缓,金受,杜仓,寿烛,范雎,蔡泽,吕不韦,甘罗,徐诜,昌平君,昌文君,隗状(隗林)
十、秦国丞相排名24丞相?
第一位,百里奚
第二位,蹇叔
第三位,商鞅
第四位,张仪
第五位,公孙衍
第六位,乐池
第七位,屈盖
第八位, 樗里疾
第九位,甘茂
第十位,魏冉
第十一位, 芈戎
第十二位,孟尝君
第十三位,楼缓
第十四位,金受
第十五位,杜仓
第十六位, 寿烛
第十七位,范雎
第十八位,蔡泽
第十九位, 吕不韦
第二十位, 甘罗
第二十一位, 徐诜
第二十二位, 昌平君
第二十三位,昌文君
第二十四位, 隗状(隗林)
第二十五位,王绾 第二十六位,李斯
第二十七位,冯去疾
第二十八位,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