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历史人物评价秦始皇,历史上的名人对秦始皇的评价?

翦伯赞(1898~1968中国历史学家)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李乔(1909~中国作家 )认为:还是少赞些为好。对秦始皇,除了要实事求是地说明他的功过之外,还应该特别认识到,秦始皇的那一套专制思想与我们所提倡和所要建设的“民主的文化”(张闻天、毛泽东都讲过这个命题)和民主政治,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毛泽东)认为:治理中国需要马克思加秦始皇,并且自称“坑儒比秦始皇还多”。

他也说过:「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

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统一六国后,丧失了进取方面,志得意满,耽於佚乐,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到处游走,消磨岁月,无聊得很。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反对暴秦,就包括反对秦始皇,这也是完全正义的。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道:「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桑弘羊的论着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 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

秦始皇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开创者。

他一生的功绩有:(1)灭六国,统一全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割据混战局面。

(2)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后世影响深远。

(3)文化、经济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4)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兴修灵渠,开发南疆。

他的过错体现在他的暴政上:(1)焚书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徭役繁重:修阿房宫、骊山陵墓等。

(3)沉重赋税:农民上交收获物2/3给国家。

(4)刑法残酷。

秦始皇虽然有很大的过错,但他的功绩也是很大的,他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功大于过的杰出的皇帝。

说一说在你原先的印象中,秦始皇是个什么样的人?下面是我的回答;

在我没看孙皓辉先生所写的《大秦帝国》这部小说以前,秦始皇给我的印象一直都是很复杂的,有点说不上来的感觉。

因为在以前的课本上,既有介绍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伟大功绩的内容,又有像陈胜吴广起义那样介绍秦始皇暴戾苛政害民的内容,同时又有孟姜女哭长城这样的传说流传。

但是总体而言在我的印象中还是大多都是秦始皇暴君的形象。

算是比较厌恶吧!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对先秦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秦始皇的印象发生了改观。由原来对其暴戾的厌恶慢慢变成了平常心看待,认为他和别的帝王一样有功有过,有雄才伟略的一面,也有暴戾昏庸的一面。总体来说不喜欢也不讨厌。

再到后来对历史的了解更深,尤其是读了《大秦帝国》这部介绍秦国的小说之后。

我对秦始皇的印象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慢慢的心生敬佩起来。

秦始皇的功都是影响千古的大功对后世的社会发展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秦始皇的过大多都是其自身欲望所造成,虽然对当时的百姓造成了伤害但是并没有遗害千古,并且其自身也受到了惩罚,秦朝二世而亡。

以上就是我对秦始皇的印象,由原来的比较厌恶到后来的不喜欢也不厌恶,再到最后的敬佩。所以总体来说比较复杂!

这就是我的回答,希望看到的朋友点个关注!谢谢!

嬴政十三岁即位,在王位三十七年;二十二岁亲政,掌实权二十八年,三十八岁统一,坐统天下十二年。

经过极端残酷的兼并战争,他建立的大一统专制帝国模式,是暴力竞争的产物,也是用暴力统治的政权,在其后的社会循环中延续了两千多年,生命力可谓超强。

他定尊号“皇帝”扩展专制权力,“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以加强中央集权,以严刑峻法控制国家与民众,一系列政策法规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法文化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秦始皇不但武力统一了中国,也把自己吹嘘成英主圣王,《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充斥这类无耻自诩与臣下的谄媚佞词,如“秦圣临国”、“大圣作治”、“圣德广密”、“长承圣治”等。

“议尊号”时,批阅李斯等人的提议并亲自定夺,集三皇五帝之称号于一身,曰“皇帝”。

这表明他对古代帝王的超越,如李斯等上书所称颂的“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同时又保留“天子”尊号,偶尔也接受“祖龙”称号,这又表明他依然是“上天”的代表,是君神一体的化身,是国家的人格神。

总之,历来有关圣王明主的文化传说与诸子穷思竭虑编造的圣君神话和理论,秦始皇都毫不客气地将之落实在自己身上,宣布自己是天下的主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将王权扩张到无限,将“皇帝”(自己)抬高到至上。

同时,还大力宣传其统一大业给天下带来的无限美好,民众应该深深的感恩戴德。

如琅琊刻石中如此颂扬:“皇帝之德,存定四极。

诛乱除害,兴利致福。

节事以时,诸产繁殖。

黔首安宁,不用兵革。

六亲相保,终无寇贼。

”“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碣石刻石中说:“黎庶无繇,天下咸抚。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

”泰山刻石总结为:“建设长利”,“化及无穷”。

(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刘泽华评论道:“总之,秦始皇把整个天下带入了和平与安乐的境界。

应该说,这类颂扬是言过其实的,但它在政治思想上却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既然秦始皇给天下带来了无限的美好,那么他就有权支配一切,拥有一切。

事实上,他正是这样宣传和这样做的。

”(《中国政治思想史集》十页)秦始皇的这一宣传和做法,完全为后世帝王所效仿,不断欺骗着一代又一代的愚民。

皇帝的威权还表现在为民立极,他不但是天下的道德表率、人间的行为楷模,而且要对臣民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作出详尽的规定,所有臣民都必须按照皇帝的意志和法令行事。

因为皇帝不仅是天下最有权势和威严的统治者,还是最聪明、最伟大的圣主。

上述刻石中的一些词句很能说明问题:“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

”“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

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

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

”“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

”“尊卑贵贱,不逾次行。

奸邪不容,皆务贞良。

”…

法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说与做法,在这里直接表现为:以帝为师,以令为教。

到这时,帝王不但握有至上的行政司法大权,而且是人们的思想文化导师,从而把王权专制的范畴推行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高度。

帝与师的合二为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灾难由此不断加重,直至演化出一场场浩劫,人们才有所醒悟。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为秦始皇所接受,主要是为自己取代周朝的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其学说中有“大九洲”的宇宙观,也为秦的大一统提供了重要依据。

他希望皇帝之位到手之后,会万世一系地传下去,使他的精神意志和专制体制也世世顺承,这种为万世立极的妄想固然不乏英雄气概,却也是企图永远役使天下的狂妄表现。

此后,当其政权腐朽到让人无法忍受同时遭受重大天灾人祸之际,就会出现以暴制暴的政权更替方式,用暴力手段夺得政权的统治者没有一个不是“秦始皇”,政权的姓氏变了,但政治体制不变,专制统治情结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不断延续,民族与社会在这样的轮回中遭受深重的苦难。

在“五德终始”说中,周为火德,代周而起者应为水德,于是秦尚水德,水主阴,阴主杀。

本来秦始皇就喜欢法家的残酷统治学说,而水德主杀与法家重刑思想胶合在一起,更夯实了秦始皇加强专制、滥施暴政的理论基础。

秦始皇一手制造的冤狱层出不穷,从嫪毐集团案扑杀两个年幼的弟弟,处死谏言囚禁太后的官员二十余人;然后逼死宰相吕不韦,迫害其数千门客;又在李斯车骑众案中,遍杀宫中随从,一直到焚书坑儒,数百名儒生方士惨遭活埋,可谓为所欲为。

晚年出现一块“始皇死而地分”的石刻,也尽取石旁居民诛之。

总之,“专任狱吏”以刑法治国,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当时民间“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至使“奸邪之吏,乘其乱法,以成其威,狱官主断,生杀自恣”、“贪暴之吏,刑戮妄加”的情况十分普遍。

单筑阿房宫和骊山陵墓就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其他徒刑之人而被官府奴役者又不知凡几。

从被刑的人数上就足见其暴政的严酷程度。

暴政的另一面是穷奢极欲。

秦在兼并战争中,每攻下一国,就下令将该国的宫室图样描绘下来,然后在咸阳的渭水北岸仿造,从咸阳的雍门以西到泾水之间,二百里之内建筑了二百七十座宫殿。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又在咸阳的渭水南岸建筑了一座高大宫殿,初定名为信宫,后改名极庙,同时筑一条道路通骊山。

不久,又在原甘泉宫前建筑了一座甘泉前殿,同时筑一条甬道通咸阳。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开始了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阿房宫的巨大工程。

这样大规模的建筑宫殿和陵墓,不但需要大量的人力,还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需要从各地开采并运输过来。

如果建筑阿房宫、秦始皇陵用七十万刑徒,上述其他宫殿的建筑所用人力又何止几十万。

再加上进攻匈奴数十万,进攻百越和南戍数十万,筑长城数十万…

那么,以当时近两千万人口中约有4.五百万青壮计,在生产第一线上还会剩多少劳动力?

秦统一后,《史记》、《淮南子》诸书记:“征泰半之赋。

”从《史记·陈余列传》“秦为乱政虐刑,…

头会箕敛,以供军需”等记载看,所谓“头会箕敛”,即按人头摊派,不交则闯入民居用箕来扫取掠夺,它反映出秦时的赋税应是相当沉重的。

同时,壮丁每年要向政府服徭役一个月,叫做“更卒”;一生要服兵役二年:在本郡或京城服役一年,叫做“为正一岁”,再要至边疆防守一年,叫做“屯戍一岁”。

这只是法定的服役期限,实际情况要远远超过。

有的往返就需要经年累月,各种负担十分沉重。

特别是对匈奴和百越进行的战争,出征与输送物资的民工都是异常艰苦的,时而还会押调“丁女”。

《汉书·严安列传》载:秦国“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汉书·晁错传》说:“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于边,输者偾于道。

秦民见行,如往弃市。

”《汉书·食货志》董仲舒说:秦时,“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秦就是这样残酷榨取人民、奴役人民,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还有对私营工商业的打击和摧残,思想文化方面又禁止私学,焚书令等野蛮政策令人深感窒息…

在列国分治之下,人民往往可以通过逃亡到别国,用脚行使自己的否决权,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力与人才资源,一般不敢过分压榨百姓、竭泽而渔,作恶程度受到一些限制。

然而在大一统的秦朝,民众对如此凶残恐怖的专制统治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社会公意不存在任何表达的渠道,国家成为最高统治者为所欲为的统治工具。

这种根本不杷民众当人看待的虐民暴政,却可以在上述那种不知羞耻的吹嘘王朝将“整个天下带入了和平与安乐”的谎言中进行,在雄才大略、千古一帝的崇拜与颂扬声中不断嗜血。

这不得不令人感到异样的惊骇:为什么至今还有那么多人在吹捧这个黑暗而短命的王朝?还有那么多人在崇拜这个一统天下而奴役天下的魔头?秦始皇统一中国,虽轰轰烈烈,然一生刀光剑影,残酷专制,更是劣迹昭著。

秦始皇有些雄才大略,超前思想。暴君我不接受,

那是当时百姓的不理解,统一六国建立新的制度,

统一度量衡,完成了现在欧洲还没有完成的梦想!

只是世人不了解,千古一帝!

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敢为人先,知人善任,说修长城害苦百姓那些,事情都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那是童话世界,我认为苦在当代,利在千秋,秦始皇也肯定看到了这点,不要在当代的视角去老以为自己比祖先要聪明。

统一中国。暴君。有,一些作品把秦始皇说的非常好,一些却反之

秦始皇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负面评价占了90%,都是类似“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评价,直到近200年才开始对他做出一点正面的评价。

站在大历史的宏观角度讲,统一文字度量衡,统一全国结束战乱,修长城、驰道、直道、灵渠等国家工程,都是对历史有相当大推动作用的,其作用甚至超越了他那个时代。

但是站在他那个时代来看,就是所谓的“步子太大扯到蛋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不足以搞这么多工程,硬要上的结果就是对百姓损伤太大,最终导致灭亡。 类似的还有隋炀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t202204261401046f52zu.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