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浩浩汤汤,当然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政治体制演变的划分,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彼此有承前启后的关系,每一次变化,都是天翻地覆的区别。
部落联盟最晚出现在炎黄时期,虽然这个时间段缺乏历史考证作为证据,但是从文明演化惯性来看,中国历史必然存在着这一阶段,而且炎黄的传说也能贴合接续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我们都知道人类最开始是从非洲迁徙到世界各地的,他们以母系氏族形式,进行迁徙采集的生活。后来他们开始刀耕火种,开启了农业革命,于是定居了下来。这就是最原始的农耕部落。
传说中的女娲,很可能就是一个从采集部落转向农耕部落时的部族首领,一旦农耕经济确立下来,男人就会扮演食物生产者的角色,于是母系社会转向了父系社会。
炎黄时代很可能就是农耕部落发展成部落联盟的晚期了,三个最大型的部落联盟黄帝、炎帝、蚩尤决出胜负。
到了大禹时代,他把整个华夏地区分为了甸服;侯服;绥服;要服和荒服。区分了各个部族的地位与职责,于是政权概念开始出现,第一个王朝,夏朝诞生了。
以上描述虽是推测,但是我国的历史发展却一定经历过类似的阶段,只是根据传说,把炎黄,大禹等人套入了进去。
【神权垄断时代】
紧随部落联盟时代的就是神权垄断时代,其实这是上一个时代的延伸,因为部落联盟时代很可能就是依靠宗教神权进行统治的。
与部落联盟时代不同的是,一旦进入神权垄断时代,政权所管理的土地,人民等要素的规模都是上一个时代所不能比拟的,拥有政权后的管理效率会成倍提升。
商代就是神权垄断时代的巅峰,我们都知道商代每逢大小事务,都要进行占卜,这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甲骨文资料。
其实商王就是当时最大的巫师,垄断占卜的权利,这也就是垄断了神权,即垄断统治的权威性和正统性。但是随着商人统治的土地扩大,统治的人口奴隶越来越多,一个商王也就忙不过来了。
面对这种情况,商王培养起了一个帮助自己进行占卜的巫师团体,这个团体大多是一些有亲缘关系的大贵族。随着巫师团体的壮大,原本由商王垄断的神权逐渐变成了巫师团体的共同垄断,这样商王的权利就被制衡和削弱了。
于是,在商朝晚期,商王和巫师阶级展开了权利的斗争。如纣王的太祖父武乙,就曾辱神射天,作为垄断神权的商王开始对抗神权,争取王权。可见商王与巫师阶级的斗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
武乙最后还是失败了,他死后甚至被巫师阶级传言成受到神罚,被天雷劈死。这无疑也是为了壮大神权,打压王权而流传的说法。
纣王也是个争取王权的急先锋,而如比干,微子启等人则是巫师阶级的代表,商人的内部矛盾也给了周人可乘之机,微子启叛变商人,帮助周武王杀死了纣王。
【封建礼乐时代】
纣王就是神权垄断时代的最后一个统治者,周朝建立后,吸取了神权与王权斗争的教训,逐渐把神权边缘化,或虚无化。
周人称周王为天子,但是不再允许巫师阶级的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周公设计了礼乐宗法制度,其实礼乐宗法本身就是脱胎于祭祀占卜活动,只是把巫师占卜的权利给取消了而已,强调了祭祀增强向心力归属感的作用。这样,最高决策就只是出于周王一人,而不是整个的占卜团队了。
封建礼乐的制度也是有其缺陷的,周朝灭亡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封建制下的地方诸侯有机会发展壮大。
无论是周王与诸侯的关系,还是诸侯与士大夫的关系。只要把土地,人口等基本社会组成要素分封给臣属,那臣属就有了一个完整的政权体系,只要实力超过君主,就可以犯上作乱,礼乐制度是无法制止的。
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诸侯们在封建制中探索革新的阶段。先是诸侯脱离周王室的掌控,接着就是诸侯国内部公族争权,弑君篡位层出不穷。
到了春秋末年,赵魏韩三家分晋和齐国的田氏代齐成为了分封制最后的崩溃。随后,战国各国纷纷尝试新的政治体制,最后成功的就是秦国建立的,严刑峻法下的郡县制。
【严刑峻法时代】
其实严刑峻法时代非常的短暂,最早算起也是战国以后的事情。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用严格明确的法律条文代替礼乐制度下的社会自觉。
秦朝的法律其实不见得有多么的严苛,但是秦朝法制的体系确实是及其齐备的。根据《云梦睡虎地秦简》。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完备的法条治国的时代,几乎所有的情况都在法条规定下进行。这让秦朝的社会运转仿佛成为一台精准的机器。
由于秦朝太过于短暂,严刑峻法的时代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发展,所以很多问题并没有足够的暴露出来。现在能够知道的,是这种齐备的法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百姓带来的一些生活上的影响。对人民约束过重,同时法律的执行成本也很高,整个体系变得不可持续。这也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氏族社会时代】
汉代建立以后,废弃了秦代的法律条文。短暂的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后来证明这种制度并不可行。随后汉代快速转回到了郡县官僚制度上来。
可是这时候有一个问题,那就随着秦末乱世,楚汉相争。原本的官员选拔体系崩溃了,可以说项楚是中国最后的贵族政权,其人才选拔依然大多依赖贵族出身。而汉朝,贵族集团已经不复存在。
西汉早期,为了统治国家,刘邦还有一套通过军功上位的班底。这就是汉代早期的统治阶级,又叫军功集团。
这些人多数没有贵族背景,又掌握军政实权。后来吕后上台,把军功集团又打击的七零八落,外戚集团又进入政治舞台。
事实上,汉代早期的官员人才选拔是非常混乱且没有效率的,而这种人才选拔方式也决定了西汉早期的政治动荡,直到察举制确立,汉代政权才真正稳定下来。
察举制的出现给汉代带来了一个稳定的人才选拔机制,配合着既有的郡县制格局,生成了一套由氏族垄断的官僚统治制度。
氏族社会时代的本质就是氏族垄断了成为官员的机会,由于察举制是通过推荐产生官员的,所以氏族之间互相推举,在氏族以外的人就完全没有进入统治阶级的机会。
于是汉代经常看到世代为官的情况,动辄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王莽就是氏族推举出来的代言人,但是他为平民推行改革,损害了氏族利益,于是被推翻。刘秀也是氏族推出来的代言人,他与氏族合作,但是为了制衡氏族权利,他的后人又不得不与外戚和宦官结盟。
东汉末年就是以袁绍为代表的氏族集团,击溃了汉帝提拔起来对抗氏族的宦官集团。结果被一个没有氏族背景的兵痞董卓渔翁得利的故事。氏族集团当然不愿意让大老粗的董卓掌权,于是关东联军出现,他们的目的不是复兴汉室,他们只是反对董卓,此外也是为自己的氏族攫取实权和利益。
后来曹操的唯才是举,就是对抗氏族集团对于统治阶级垄断的一种尝试,所以曹操其实是在逆势而行。但是曹操死后,曹丕就与氏族集团妥协,推行了后来的九品中正制,进一步确立了氏族集团的政治垄断地位。
氏族集团留下了很多历史痕迹,如宗庙,家谱,厚葬,上坟祭祖等,都是氏族集团用来参与政治的工具,这些也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与文化传统。
【科举官僚制时代】
为了推翻氏族集团对政治的垄断,历代最高统治者都想尽了办法。如刘裕就曾用军权称帝,但治国依然要用氏族。
南北朝尝试考试选拔,出现了科举制的萌芽。但是氏族垄断了读书的权利,所以科举制也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一直到安史之乱,这次底层兵痞发动的战乱真正的击溃了氏族阶级的根基。随后唐朝的藩镇割据也让出身低微的武将开始长期掌握权利,同时也打破了氏族对读书认字的垄断。
到了宋朝,氏族在军人不讲道理的威压下,多半已经衰落。而普通人也获得了读书的权利,可以参与到科举考试之中,氏族社会也就从这里一去不返了。
宋代出现了很多出身贫寒的宰相高官,这意味着中国彻底进入了科举官僚制时代。以后的中国直到清末都基本在这个大框架中,没有再出现根本性的改变。
所谓科举官僚制有一个基本的特点,那就是文人治国。上层表现为科举中举的文人,他们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而下层,没有中举进入朝堂的文人,他们则成为乡绅,融入到国家的基层管理组织之中。
而这种制度的好处是没有了执政世家,官僚集团是不断更新换代的。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那就是进入朝堂的文人本身并非大富大贵,这样就造成了他们拥有非常高的地位,但是没有与之匹配的财富,所谓财不配位。这样就滋生了贪污与结党营私。这是科举官僚制时代无法革除的顽疾。
所以,自宋代开始,整治贪污与结党历来都是当权者头疼的难题。其中有朱元璋这种***不手软,设立锦衣卫监视大臣的皇帝,也有万历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皇帝。
到了清朝乾隆甚至自己也进入了***的游戏中,扶植和珅贪污,保证吏治还能做点事情。但是这种行为也为清朝后期的腐朽添加了催化剂,让这个王朝烂到了根子里。
【总结】
我国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这漫长的时间,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社会文化,都是一变再变,不断演化的。他们承前启后,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也为我们的现代社会留下了很多尚未磨灭的痕迹。
所以,我们在看待这个世界的变化时,真的应该放开胸怀,理解到,这个世界真的没有什么是能够永远存在的。
本文为笔者一家之言,如有错漏,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