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历史上西施勾践夫差的故事,夫差与西施的故事?

历史上夫差与西施的故事是卧薪尝胆。

夫差是春秋后期吴国的国君,夫差打败越国,越王勾践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国家,就把美人西施献给吴王夫差,最后西施深受夫差的宠爱,并且为了西施修建馆娃宫。

越国打败吴国后,西施殉情而死。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

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

夫差(?—前473年),姬姓,吴氏,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阖闾之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

吴国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夫差出生时属于后期,所以夫差是吴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苏苏州。

越王勾践(约公元前520-公元前465年),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

越国定都会稽(绍兴),勾践是会稽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

勾践被囚三年。

公元前497年,吴王夫差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大败越军,迫使越国臣服,并让越王勾践到吴为奴三年。 三年后,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告,没有杀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放其回国。

勾践卧薪尝胆经过十几年休养生息,于公元前478年发兵攻吴,至公元前473年将夫差包围在姑苏山上。夫差向越王勾践求和未果。羞愧交集说“吾无颜见子胥也”后蒙面自杀。

没有关系,西施只是越王勾践的臣民。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 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

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

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

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

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国称霸,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由于其“卧薪尝胆”的故事,勾践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不惧怕失败与耻辱,敢于拼搏的励志楷模的形象。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 (越州培公故乡)。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之美誉。

首先: 吴王夫差,出生在大约公元前528年,姬姓,吴氏,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阖闾之子,在位时间是前495年─前473年。

作为末代君主,夫差肩负的责任很巨大,他背负着振兴吴国的重任,还要为父报仇。

可悲的是吴王夫差并不知道自己是吴国最后一位君主。

如果他早知道吴国终结在自己手里,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对勾践心软的,可惜历史没有假如。

其实,夫差的能力并不差,为何却在后来的吴越争霸里全盘皆输?都说知子莫若父,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情况,父母心里很清楚,早些年夫差的父亲阖闾早就看出了自己的儿子是怎样也个人,阖闾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儿子:“夫愚而不仁,恐不能奉统于吴国。

”同样,同一时代的另一位贤哲也发出过同样的感叹,子贡说:“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国家敝以数战,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 内变;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

”综合二人的说法,也就不难理解夫差失败的原因了。

夫差好战,喜欢四处征伐,在战场上他就是王者,他喜欢称霸的感觉,每一次胜利的背后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和成就感,为了追逐“霸主”这个虚名,吴王只顾着征伐,没有考虑到吴国长远的发展,忽略了百姓,导致怨声载道,对人不仁义,是他最大的缺点。

疯狂的征伐,导致吴国的国力得到大量损耗。

公元前494年在夫椒之战中,吴越首次交战,并且攻破了越国的都城,此次战争越国失败。

此后,吴王夫差积极寻求扩张,又在艾陵这一战之后,打败了富裕的齐国,歼灭齐军多达十万人,吴国的国力一度强盛之极。

公元前482年,为了让各诸侯国承认自己的霸主地位,在黄池之会与中原各诸侯歃血为盟,让众诸侯国见识到了吴国强盛的国力,就在吴王夫差以为,自己终于能够成为天下的霸主的时候,越国的重新崛起,让吴国这个国家很快就在岁月中消失。

其次: 勾践回越,如放虎归山!

勾践立即和范蠡、文仲等商量重整旗鼓、报仇雪耻的大计。

文仲要勾践注意:“前车已覆,后车必戒”并进献了九条良策,主要是:给吴王多贡财物、钱币,给吴臣多送贿赂;高价收购吴国粮草,使吴国粮食空虚;赠吴国工匠良材,使吴国大兴土木;派人去吴国当吴王的“谀媚之臣”,使吴国容易攻克;同时,为使越国强盛,多备好器甲,铸造好兵器,训练好军队,伺机攻打吴国。

越王勾践“从贤如流”,采纳了大夫文仲的良策,为不忘会稽被围,身败为奴的奇耻大辱,他采取了“卧薪尝胆”的愁心苦志之法。

勾践每天晚上睡在稻草堆上,用稻草作被褥,以戈作枕,头顶悬一苦胆,每天出入坐卧都要抬头仰望,吃饭前先尝尝苦胆之味,并且自问:“你忘了会稽被围困的耻辱了吗?”他还日夜“苦身劳心”,亲自耕作,夫人亲自织布,保持夫妻过去为奴的劳动习惯。

勾践礼贤下士,厚待宾客,关心人民疾苦。

他让文仲管理国家政事,让范蠡管理军事,加强备战,对军民进行为国报仇雪耻的教育。

勾践更注意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奖励生育,减轻刑罚,减轻或免收赋税,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同心同德艰苦奋斗,越国逐渐恢复元气由弱变强。

正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愤发图强之时,吴王夫差却沉溺于骄奢淫逸、穷兵黩武之中。

勾践还煞费苦心,奉承、腐蚀夫差:如迎合吴王好筑宫室,欲建豪华的姑苏台之心,勾践派遣一千多名木工进山伐木,派能工巧匠制作、雕绘成精美的房料送给吴王。

夫差喜爱美女,勾践就选出西施、郑旦等绝色美人送给吴王为妃。

夫差见勾践如此臣服,如此忠顺,不但对勾践不加戒备,而且下书增加越国的封地,封勾践为诸侯。

其时,吴王夫差一心要北上争霸。

勾践一方面希望夫差北伐,另一方面则与楚、齐、晋等大国结成友好关系,以使吴国孤立并使它在战争中削弱。

吴王夫差多次北伐,进攻陈、鲁、宋、齐等国,在艾陵(今山东泰安)打败齐军。

勾践闻讯就亲率众臣,带着厚重的贡品来朝贡吴国,吴王更是欣喜若狂,而伍子胥却因强谏而被夫差杀害。

公元前482年,夫差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大会诸侯,与晋国争当盟主。

这时吴国精兵在外,吴都苏州只有老弱残兵,由吴太子友留守。

勾践见时机已到,迅速发兵近5万袭击吴国,并一举攻下了吴都苏州,杀死了太子友。

吴王闻讯,急忙带兵回国,士兵疲惫厌战,吴王只得暇人向勾践求和。

从此吴国由盛而衰,越国由弱而强。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最后一次进攻吴国,夫差屡战屡败向勾践乞降。

勾践拒绝受降,吴王后悔自己过去没有听从伍子胥灭越的忠告,只好羞愧地自杀。

越国灭了吴国,吴国国土和人民纳入越国。

勾践乘胜北上,渡过淮河,与齐、晋等诸侯大会于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共“尊”周天子,周天子命勾践为“伯”。

勾践自己则“号称霸王”,迁都于琅邪(今山东胶南县境),筑起一座周围七里的观台,前望浩翰的东海,称霸中原。

哎!

咋回答呢?上一代种下的因,下一代结的果吧。

导致吴越之争的最终走势,应该是典型的“性贿赂”手段,说好听点,就是最成功的“美人计”典范。

古人的一句联话:“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真实赞叹了吴越之争中越王勾践的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没有辜负老天的垂青,最终凭借三千军队吞掉了宿敌吴国。

这句联话也是鼓励人们锻炼意志不怕吃苦,终有收获。

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讲的是第二次吴越之战后 ,破越败齐,称霸一时的吴国空前的强大,大有直逼中原之势。

而过去的胜利使夫差头脑发昏,骄纵自满,目空一切,以为没有了后顾之忧,沉迷于西施的美色,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不顾人民的困苦,听信谗言,杀害了忠臣伍子胥,从而导致灭国。

越王勾践的“性贿赂”虽然让人不齿,但作为战术手段无可厚非。

重要的是他居安思危,忍辱负重,谦恭纳谏,重用良臣。

老漁以为,越王勾践所为乃大丈夫所为,应该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典型吧。

(图片来自网络)

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10多年,而夫差却会去相信这样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说明吴国命运已经到了极点.

夫差--有能力,为人比较爽快,是个性情中人,又有妇人之人,性格上我们熟悉的项羽是和他比较接近的,要不也不会饶了勾践。

勾践--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放在生活中是个比较有城府,比较阴险的人,也许这样的人更能成大事,并使用美人计,我总觉得使用美人计的人都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也就是什么事情他都能做的出来,他兴复越国后,大杀功臣就是个例子,这点又和刘邦比较像了。

总之,勾践这种忍性是成大事具备的。

夫差却可以做我们的朋友。

夫差其实人很好的,没杀勾践,还给他住的地方。

吴王夫差的所作所为,败亡条件十足,明君的标准却一条也不够:他信任奸臣伯嚭,杀忠良伍员和说真话的公孙胜。纵宠西施,大兴土木,胜利使他头脑发昏,“歌舞的歌舞,打围的打围”,骄纵自满,目空一切,“遍江南独我尊,气凌空将湖海吞,”

越王勾践是作者理想中的明君榜样。他居安思危,忍辱负重,谦恭纳谏,重用贤良

先说结论,跟越王勾践吴王夫差同期的秦王,主要是秦惠王。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都是春秋五霸之一,吴王夫差率领大军灭掉了越国以后,勾践便卧薪尝胆来到了越国的首都姑苏,给吴王夫差当牛做马,最终他如愿以偿的报仇了雪恨,灭掉了吴国。

跟越王勾践及吴王夫差同期的秦王是秦惠公,秦悼公及秦厉共公。越王勾践及吴王夫差的故事还衍生出一个成语: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历史上也是一个狠角色,败于夫差被俘后,痛下决心,睡柴草,尝苦胆,吃了很多苦,归国后励精图治,再次起兵,最后灭了吴国。

跟越王勾践 吴王夫差同期的秦王是秦惠公、秦悼公和秦厉共公。

越王勾践(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越国与中原各国语言不同,音译为勾践。勾践又名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荀子·王霸》认定的春秋五霸之一 。

秦惠公(?-公元前492年9月27日),秦夷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又称秦前惠公,在位9年(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92年)。

秦悼公,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在位15年(前491年-前477年),《史记·秦本纪》和《十二诸侯年表》误作为14年。秦悼公十五年(公元前477年),秦悼公去世,葬于丘里景公墓西。秦悼公在位期间在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南)筑城。

秦厉共公(?-公元前443年),嬴姓,名剌。秦悼公子,称秦伯剌。《史记·秦本纪》作秦剌共公,《史记正义》作秦利共公。战国初期秦国国君,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43年在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s20230817143011ce26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