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古代诗人的励志故事,中国古代诗人积极进取的事例?

杜甫虽然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是个官二代,但无奈家道中落,一生仕途不顺,屡受打击。

如长安十年,杜甫为谋官历尽艰辛,受尽屈辱。

大到受骗上当被权相耍弄,小到残杯冷炙,蔬食不饱。

杜甫36岁那年,参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试。

但这次考试被权相李林甫操纵,竟一个不取,反倒上表祝贺玄宗,称“野无遗贤”,似乎天下的能人都已被朝廷延揽,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辈。

杜甫兴冲冲而来,心悬悬而去,受到了无情的愚弄。

杜甫原本雄心勃勃、理想远大,但造化弄人,年过而立却仍无立身之处,经常为了吃饱肚子而四处奔波。

754年诗人家居长安城南的少陵,由于长安发生特大的雨灾,米价飞涨,诗人在长安无法生活,只好把妻儿迁到长安城北的奉先县去谋生。

而更为可悲的是759年诗人一年就迁移了四次。

从洛阳到华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

杜甫在同谷县出发时在诗中写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

”可见诗人奔波之苦。

这种奔波,除避安史之乱外,主要就是为生活所迫。

杜甫当初决定去同谷时,就是因为得到同谷县令的信,说此地盛产一种薯类,吃饭问题好解决。

可杜甫去后情况并不那么乐观,他在《同谷七歌》中写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手脚冻僵的`杜甫苦苦寻找的“橡栗”,是一种不好吃的苦栗子,在庄子“齐物论”里养猴子的“狙公”就拿这个给猴子选择要“朝三”还是“暮四”。

可见诗人的生活是饥寒交迫、狼狈不堪的。

所以杜甫住了一个多月就只好离开,继续“流动”了。

李白与杜甫都经历过漂泊迁移的生活,但杜甫的情况更加困难。

李白漂泊时,常常是一条光棍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有多少,花多少,穷点富点,日子都好对付,何况自己账户上还有“五花马,千金裘”,手里有钱,心里不慌。

而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到了哪里都是老婆孩子一大帮。

经常瓮中无米,灶头无烟。

连饿死孩子的惨剧都发生过。

王昌龄于开元十五年中了进士,补秘书省校书郎,调汜水尉,后因故遭贬岭南。开元二十八年为江宁县丞,人称“王江宁”,天宝七年又贬为龙标尉,人称“王龙标”。他的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人称“诗家夫子王江宁”。

王昌龄看到当时社会如此黑暗,到处是贪官,那受苦的农民总是吃不饱、穿不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觉得自己很没用,只能写诗发发牢骚。

是山水田园诗的大家,还是唐朝诸多诗人的心中偶像。

他就是孟浩然。

孟浩然文学造诣了得,长相也仙风道骨。有人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就是长得很瘦、很帅气,而且他喜欢穿白衣服,个人形象倒真有几分仙气。

据说那时候半个唐诗圈子都是孟浩然的粉丝团,最知名的“大粉”是李白。与他离别时,李白写下名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他失意时,李白写诗赠他“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今天小乐就来说说任性才子孟浩然的故事。

40岁前,孟浩然要么在游学,要么在隐居,过得是相当随性自在。40岁那年,孟浩然决定进京赶考,没想到却名落孙山。幸好,在长安还有王维、贺知章等一众好友。

这一天,孟浩然去王维家玩耍,唐玄宗突然来了。孟浩然吓得不敢拜见,躲进床底,谁料却被唐玄宗察觉。孟浩然只好灰头土脸地从床底下钻出来,委实尴尬。

不知道是太紧张还是没情商,当唐玄宗命他作诗时,孟浩然居然任性地念起了《岁暮归南山》。

有多少好诗不念,偏偏这首满腹牢骚的。果然,那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下惹怒了唐玄宗:“是你自己不来求进,朕何来弃置人才?”这下坏了,他又被皇帝撵回南山。

仕途无望的孟浩然,走到山水之间,继续游历。看上去似乎没什么两样,但在某些时候,那份忧愁难以排解。

有一天黄昏,他的小船驶到建德江。烟雾朦胧,江水悠悠,站在江边的他是不是想起了意气风发进长安的日子,想起了遥远的家乡呢?总之,一首千古名篇《宿建德江》就此诞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全诗唯有一个“愁”字,其他都在描画风景如何美。这就是孟浩然,他把所有的思绪,都化作风清月明的诗句。

襄州刺史韩朝宗很欣赏他,请他一起赴京,准备向朝廷举荐他。可是等到约定那天,有朋友来找孟浩然,孟浩然便带着朋友喝酒吃饭去了。

孟浩然一不小心就喝高了,这时有人提醒他别忘了和韩刺史的约定。谁知道孟浩然大手一挥:“我现在全身都很痛快,哪有空管其他事情!”

此事一传出,再也无人想举荐他了。

孟浩然的这一次拒绝看似任性,其实是结束了大半生的挣扎。一直以来,他既渴望世俗的功名,又想着归隐山林。年近半百的孟浩然,此时终于看清楚了:自己生性就不适合官场,何必强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生活,才是自己理想的归宿。

几年后,朋友王昌龄被贬岭南,顺路来看孟浩然。他高兴极了,立马备上宴席,其中有一道菜正是襄阳的名产鳊鱼。

可是那会儿他背上长了毒疮,已近痊愈,医生再三叮嘱要忌口。但孟浩然这个人,一开心哪还想这些,只管大口吃鱼、大口喝酒。

结果,毒疮复发。没等王昌龄离开襄阳,孟浩然就去世了。

谁也未曾想到,任性断了他的仕途,也要了他的性命。或许到了晚年的孟浩然已经走到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活在当下。想要的,不想要的,合适的,不合适的……都不再纠结,而是自由自在生活。

在这次仅有的见面中,白居易感觉相见恨晚,两个人同宿谈论了一夜,第二天喝过酒,唐衢又骑马送白居易远去,等到告别时,天色已黑。从此,他们天各一方,再也没有机会相聚。

不过,这次会面给白居易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自此他对唐衢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敬重和崇拜的心情溢于言表。

在那个盛世,李白做到了这个时代文人想要的一切,他被“贵妃醉酒”,曾让“力士脱靴”,整个大唐被李白的才气折服,这位谪仙人也就成为了白居易想要追赶甚至超越的目标。白居易崇拜李白的自由李白虽然留下了“诗仙”的身后名。

公元762年,一代唐诗巨星陨落。李白带着他对盛世所有的感触,带着他所有的才气、遗憾告别了这个世界。从此江湖上没有李白的身影,但是整个文学史上都留下了他的传说。

37年以后,一个年轻的诗人来到了他的墓前。他仰慕李白的才华,却也感慨今天李白所处的境地实在是太过糟糕。李白的诗文名气流传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他的墓碑现在这是“坟高三尺,日益摧圮”。

这个诗人由此非常的感慨,写下来一首六句的唐诗,全文通俗易懂,非常容易理解,但是诗歌当中极度的悼亡之情却后代无人能够超越。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这首唐诗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李白墓》,不错,那个年轻的诗人就是28岁的白居易。写这首古诗的时候正是公元799年,距离李白去世37年,而当时的白居易只有28岁。

全文如同大白话一般,但是却勾勒了李白墓地的萧瑟之景。“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李白的坟墓就在采石江边,坟地周围一片荒凉一片萧瑟。周围的野草野蛮生长,向着天边肆意的蔓延。

诗歌的一开始就是一副凄凉的图景,虽然说坟墓周边大多数都是如此,但是此地埋葬的是几十年前闻名天下的大诗人呀。所以后面白居易就非常感慨。“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可悲的是这土地中埋葬的枯骨,当他还在世间之时,曾经写着过惊天动地的诗文呀。

是啊,当时的李白名满天下,但是如今在白居易面前的却是如此的荒凉,就好像被世人所遗忘了一般。“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白居易通过对历史上那些著名诗人的命运进行研究,也发现了存在于其中的规律。

有所成就的诗人大多命途多舛,仕途多有挫折。可是他们的命运就算是悲苦无比,又有哪一个像李白那样悲惨?

这是白居易最简单的悼亡之作,比起他的《梦微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两人未曾谋面,但是在诗词当中,两人却在精神上相互联系。也正是因为如此,白居易对李白才有如此的敬仰,才能写出如此惊心动魄的悼亡作品。

虽然诗歌的整体内容通俗易懂,但是浸透在其中的真情实感,或许再也没人能够超越。

陈子昂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在武则天当政期间写了很多的篇章。陈子昂有一件事情很出名,在武则天时期,有一名御史在办公的时候,途经驿站,最后被杀死了。

凶手被抓后,真相水落石出,原来一个姓徐的男子为父报仇杀了这名御史。

徐姓男子的父亲曾经在这名御史手下当官,后来被这名御史处死了。

陈子昂,字伯玉,生在四川射洪县一个名门之后的土豪家里。

其父陈元敬不一般,名门之后、蜀中大隐之一,家境殷实。他为人慷慨仗义,年轻时算是豪侠之士。饥荒之年,曾拿出粮食,救济乡邻。这对陈子昂影响不小。

少年时陈子昂就以父为榜样,想仗剑走天涯,做个侠客,于是,他背上行囊,拿起宝剑,踏上江湖之路,开启游侠模式。

正如他诗里所写:

少学纵横术,游楚复游燕。

栖遑长委命,富贵未知天。

——《赠严仓曹乞推命录》节选

然而在一次跟别人比剑切磋时,年轻气盛的他三招之内把一名自称高手的剑客给刺伤了。这下给家人添了大麻烦,家里又赔钱又道歉。他自己也很后悔。

不过,这件事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打打杀杀只能是自己受伤或者别人受伤。他忽然想到了父亲曾对他说过的一句话,读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恍然大悟,从此,丢了宝剑,断绝了与朋友往来,专心读书。

正是这次顿悟,结束了他任侠尚气的生活,开启了奋斗的人生。

02、决心有为,北漂闯荡

在陈子昂眼中,大唐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说干就干。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陈子昂孤身一人离开家乡去了首都长安。

路线他选择出三峡,北上长安。蜀地的路很难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进川不好走,出川同样不好走,何况北上长安需要绕道先到楚地再向北走。路途遥远十分艰辛,陆路要走,水路也要走,每天破晓就出发,天黑才找旅店休息,甚至有时风餐露宿。

途中,他走到乐乡县,也就是今湖北荆门,他想家了。看着太阳一点点从西方落下,自己孤身一人漂泊在外,他的思乡之情越来越浓,于是挥笔写下一首诗《晚次乐乡县》来表达思乡之情。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山一程,水一程,一路向北,风尘仆仆来到了长安,成为一名“北漂”。这也是他第一次来首都长安城闯荡。在长安,他先是进入大唐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学习一年。之后参加了科举考试,但遗憾的是,他没考上。

无奈的他结束了北漂生活,回老家准备再战。

回到四川,陈子昂更加努力研读书本,“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取得了很大进步。

他再次出蜀,北上长安。

03、继续北漂,摔琴出名

唐高宗李治永淳元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地说: “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一天,苏轼带着年少的弟弟苏辙游巫山。山上一位老道听说神童苏轼光临,便想当面考考他。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何叶能如荷叶圆?”老道连连称好。

谁知,苏辙在一旁却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苏轼问:“怎么改?”苏辙便念道:“何水能如河水清?”苏轼和老道一听,以“水”对“山”更工稳,齐声叫好。从此,苏辙也远近闻名了

古代诗人励志小故事:王维买药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年轻时不仅文才出众,而且仪表堂堂。因此,许多名门望族、达官显贵,都希望王维能成为自己的乘龙快婿,有的托媒前去说合,有的亲自登门求亲,但都被王维一一婉言谢绝了。

那年刚入冬,忽然下起雨来,天气骤然变冷,王维受了风寒,感到有些发烧,身上难受,便去找郎中诊治,郎中给王维开了几味草药,让王维拿上药方速去药店买药。

且说药店的掌柜有个独女,名叫紫云,芳龄二九,长得貌若仙女,精通诗词联谜,是镇上有名的才女。

那天正巧掌柜的有事外出,紫云代父打理药店。

王维来到药店,见紫云虽非大家闺秀,却别有一番风姿,一时竟看呆了。

而紫云却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地问王维道:“公子有何贵干?” 王维这才回过神来,连忙答道:“昨日偶染风寒,特买几味草药疗疾,不知贵店有无?” 姑娘微微一笑,又问:“有药方吗?” 王维素闻紫云颇有才华,决定试她一试,灵机一动,说:“来得慌张,药方忘带了。

” 紫云道:“还记得药名吗?” 王维说:“记得,头一味是——酒阑宴毕客何为?” 紫云不由一怔,但马上明白过来:此人借口买药,实为前来考试姑娘我的才学。

便将身子一扭,背对着王维,面对着药橱,道:“酒阑宴毕客当归,当归当然有了。

” 王维一惊,暗暗钦佩紫云果然才思敏捷,又说道:“夜深月黑路不迷。

” 姑娘又马上猜中,仍然背对着王维,以问作答:“„熟地‟要多少?” “再要百年美貂裘。

” “„陈皮‟也有。

” “还要夫妇偕白头。

” “„百合‟是新进的。

” …

王维被紫云姑娘的才思折服了,一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s20221116214210c803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