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这个国家明明是亡国了,但是,它却说自己是“独立”了,自欺欺人

朝鲜是我国封建统治史上,众多的藩属国之一,主要在明、清两朝与中国建立了宗藩关系。

1636年,清朝攻占朝鲜全境,朝鲜国王李倧投降,改向清朝朝贡,成为清朝的附属国。清朝后期,我国在接纳了西方文化之后,一改之前的外交态度,对藩属国的政策也变得相对保守。此时,自顾不暇的满清政府不再保护藩属国,在这样的环境中,宗藩体制就被逐渐解体了。

从1870年琉球脱离大清到1884年越南宣布独立,此时的满清统治者逐渐意识到:宗藩体制的解体对清朝统治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古往今来,中国凭借着宗藩体制,与生藩建立友好关系,通过文化融合等方式,逐渐将藩国纳入到中国版图,最终,用“以夏化夷”的方式不战而屈人之兵。

于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满清统治者开始对剩余的藩属国“关怀备至”,将大量资本投入到了朝鲜,以此,改善双方关系。

对于日本人而言,想要使日本对外开放,必须选择一条沟通大陆的贸易线,想要与大陆接轨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经台湾与中华华南接轨;

二是从朝鲜半岛进入辽东。

若中日双方共同努力让朝鲜变得富饶,那么,这对于中日经济均大有裨益。可惜的是,直到甲午战争前夕,双方做出的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了。朝鲜与清朝之间始终保持着宗藩关系,所以,有很多朝鲜人是亲和中国的。而日本与朝鲜建立通商关系后,越来越多的朝鲜人尝到西方文明的甜头,这群人逐渐演变成亲和日本的开化党。

此外,朝鲜内部还产生了另一种分化,就是:不接受开放的守旧派东学党。

随着朝鲜与日本的贸易进行,越来越多的底层工人、农民面临失业,此举受到东学党的关注。

东学党与开化党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随着东学党起义爆发,朝鲜陷入内乱。

此时,清朝政府收到朝鲜的求援,希望清军入境剿灭东学党,与此同时,日本人借口维持贸易也派了一支军队进驻朝鲜。

很快,东学党内乱便被镇压,此时,朝鲜政府希望中日双方能将军队撤出境内。清政府表示与日本共同撤军,但是,日军并未接受。日本公使率军围住朝鲜皇宫,胁迫朝鲜政府允许日军驻扎在朝鲜,驱逐清军。

从这开始,清政府与朝鲜之间的宗藩关系就彻底宣告终结了。

在甲午战争爆发时,由于,这场战争的当事双方均为大国,国力衰弱的朝鲜根本没有资格介入到双方的战争中,可以说,朝鲜的命运完全由这场战争的战胜国而决定。甲午战争结束后,清军完败,在被迫签署的《马关条约》中,第一条就是:清政府必须认可朝鲜是独立的国家,而非清朝的藩属国。

自朝鲜独立后,日军正式进驻朝鲜,朝鲜则形同“灭国”。但是,时至今日,韩国人仍认为甲午战争后,朝鲜基本实现了民族独立,并非被日本“灭国”,而是获得“解放”。在朝鲜人写的近代史中,将这段战争描写成:朝鲜脱离清朝控制走向独立的过程。

虽然,在朝鲜人眼中,朝鲜已经成为独立自由的国家。然而,自1895年起,日本在朝鲜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朝鲜人亲近日本。1910年日本与朝鲜签订协议,朝鲜就这样被日本“吞并”了,完全成了日本的“殖民地”,直到二战结束后,他们才重新恢复自由。

那么,为什么当时的朝鲜社会不认同“灭国”这一说法呢?

原来,早在甲午战争之前,清朝虽给予朝鲜大量帮助,但双方始终保持着宗藩关系,在朝鲜人眼中清朝是高高在上且飞扬跋扈的。而日本虽然以贸易的借口在朝鲜渔利,但却以民主国家的身份与朝鲜人“和谐共处”,在平等地位下建立外交关系,朝鲜人自然会对日本人产生好感。

还有一层原因就是:朝鲜对满清统治始终抱着仇视的态度。明朝覆灭后,朝鲜李氏王朝始终未中断对明朝皇帝的追祭活动。李朝上下视清朝为蛮夷,私下称呼清朝皇帝为“胡皇”,并且,除了上交给清朝的公文外,李朝的一切内部公文均沿用明朝年号。

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满清与朝鲜的关系逐渐缓和,清朝统治者以“追求实利”为基准的外交传统与朝鲜人打交道,与此同时,又采取了部分怀柔政策。虽说,双方关系有所缓和,但是,隐藏在朝鲜人心中对满清的仇视情绪却从未衰减。

所以,这也就导致了:甲午战争后,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后朝鲜人并无“亡国”之悲,反而有一种从满清统治中解放了的感觉。

其实,19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才是朝鲜最大的掠夺者,有统计:1885年—1890年之间,朝日贸易额占了朝鲜对外贸易额的80%,同时,日本则在朝鲜市场上高价倾销粗劣纺织品,获取巨额利润,日本资本家还控制了朝鲜的金融业、海运业、渔业。

最终,这种掠夺性贸易引起朝鲜粮食奇缺和物价飞涨,使朝鲜人民的生活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但是,他们身在其中却不自知,这实在是一种悲哀呀。

参考资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r2023101208400975f2.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