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郑姓十大名将?
①
以下是历史上著名的郑姓人物:
郑成功: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时期的抗清名将.
郑和:明朝初年的航海家,曾领导七次航海西洋的远航,开辟了中国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的新局面。
郑板桥:明末清初时期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擅长山水画和楹联,被誉为“楹联巨擘”。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时期的军事将领,曾率领明军抗击荷兰殖民者。
郑观应:中国近代著名海军将领,曾任北洋海军总司令,对近代中国海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郑振铎: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以其写意花鸟画和山水画而著称。
郑德荣: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和教育改革有很大的贡献。
以上是部分历史上著名的郑姓人物,他们在不同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②
郑成功,郑恩,郑印
郑成功,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明末清初军事 家,抗清明将和华夏志士。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 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人史册,
③
1、郑维山(1915—2000),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区第四乡屋脊洼村(现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泗店乡泗店村屋脊洼)人,1950年任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至1971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对部队的战备训练和各项建设,兢兢业业,呕心沥血。2000年逝世,终年86岁。
2、郑 国 少将,(1919年—1983年),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湖南省石门县人,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炮兵后勤部副政治委员,炮兵师政治委员,福州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江西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福州军区政治部顾问。
3、郑贵卿(1911年—2002年),湖南省平江县人,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建国后历任广西军区桂林军分区司令员,广西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4、郑效峰(1916年-1993年),湖南耒阳人,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建国后历任广东军区干部部部长、工程兵学院副院长、湖南省军区政委、山西省军区政委。
5、郑旭煜,(1914年—2002年)江西省瑞金市武阳镇罗石村人,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建国后历任北京市纠察总队政治委员,河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6、郑三生少将,(1916年-1990年),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江西省石城县小松镇人。建国后历任军长兼天津警备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新疆军区、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7、郑大林少将,(1908年—1968年),曾用名郑自其,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河南省郑州市人。建国后历任第二十五步兵学校校长,军事体育学校校长,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
8、郑友生(1912年—1991年),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湖北省孝感县人。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海军巡防区政治委员,厦门水警区政治委员,舟山基地副
9、郑本炎(1918年-1997年),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湖北省孝感大悟县人,建国后历任步兵学校副校长、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后勤部部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10、郑汉涛(1915年—1992年),浙江省慈溪县(今属宁波市江北区)人,一九三三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他1962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建国后历任兵工总局副局长兼华北兵工局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二局副局长、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计划财务司司长兼动员计划司司长,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等职。
二、中国历史上第一猛将是谁?
吕布,吕布是个典型的三家姓奴,但个人武力却不容忽视。
吕布的个人战绩第一单挑西凉猛将郭,将其手臂挑伤。
第二,带着陷阵营连续冲击张燕一伙山贼,张燕一伙只是山贼乌合之众,而吕布带的是陷阵营的精兵,当然,外围有袁绍大军在压阵。
1950年7月13日,半岛硝烟正浓,我军决定调用最精锐的第四野战军王牌部队组建“东北边防军”以防不测,其中包括驻扎河南地区的“军委战略预备队”第38军和第39军、刚刚打完海南岛战役的第40军,以及在齐齐哈尔开展军垦的第42军。
东北边防军最初拟定编制为四个军和三个炮兵师,共约25万余人,各部奉命紧急向丹东地区集结。
(李聚奎上将)
毛主席对东北边防军的领导班子极为重视,最初任命的部队首长名单是: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开国大将)、副司令员萧劲光(开国大将)、副政委萧华(开国上将)、后勤司令员李聚奎(开国上将)。四野王牌军果然名不虚传,十天后的7月24日,率先开拔的第38军已经火速到达指定位置。
众所周知,第38、第39、40军都隶属于四野第十三兵团,时任司令员为黄永胜(开国上将),但是经过认真的综合考虑,军委又进行了“临阵换将”,以第十五兵团指挥机关为基础,组建了新的“第十三兵团司令部”,任命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开国上将)转任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邓华上将)
同时以名将洪学智、韩先楚为第一、第二副司令员,解方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第十三兵团部这个配置可谓“兵强马壮,猛将如云”。但是第十三兵团的上级单位“东北边防军”的军政配置却出了麻烦:粟裕将军重病缠身无法赴任,萧劲光正在组建海军司令部机关,萧华主持总政日常工作也很难脱身。
1950年9月中旬,“仁川登陆”之后的半岛战场局势已经非常不利,麦克阿瑟手下的地面部队增加到15万余人,拥有1000余门重炮和500辆坦克,同时还得到远东空军1200架飞机的空中支援。而人民军已经锐减至不足7万人,且已被敌人完成分割,南北不能相顾,不得不实施总退却。
(彭德怀元帅)
根据战后的资料,人民军当时的损失其实是非常巨大的,所余这70000人撤到三八线以北的仅有不足30000人,伤亡被俘达到22000人,另有20000余人建制被打乱后留在南方成为游击队,形势可以说到了千钧一发的地步,志愿军出动刻不容缓。
既然粟裕将军病重,那么合适于统帅四野部队的当然是林彪,然而林彪也是重病在身(并且确实也不太支持出兵),谁来出任“东北边防军”总指挥成为最大的难题。
10月4日,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奉命赶到北京出席最高军事会议,当时,彭总到会只是参与讨论出兵与否的问题,并且在第一天的会议上并未发言,也发现分歧比较明显。
经过一夜的思考,10月5日复会时彭老总慷慨陈词:“出兵援助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向它让步是不行的”!全场一时肃然,毛主席就势提议由彭总率军参战,得到与会者一致通过。
(志愿军司令员)
1950年10月7日,麦克阿瑟狂妄地向人民军发出敦促投降的“最后通牒”,同时命令美军越过了三八线继续进攻,就在第二天的10月8日,彭德怀被任命为由东北边防军改称的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军委命令的第一条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辖十三兵团及所属之38军、39军、40军、42军,及边防炮兵司令部所属之炮一师、二师、八师,上述各部须立即准备完毕,待令出动”!
面对当时世界上头号军事强国,率领的是使用“万国牌”劣质武器的解放军部队,在几乎所有国家都认为中国不会也不敢出兵的局面下,深谙“唇亡齿寒”的彭德怀勇挑重担,令人无比折服。
并且能够指挥志愿军在冰天雪地中大败疯狂北犯之敌(十六国联军),一举扭转战场局势,让一向瞧不起国人的西方和日本通通错愕不已,眼珠子掉了一地,毫无疑问,这才是古往今来中国第一猛将。
还能说什么呢?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说起国军中的“猛张飞”张灵甫,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张灵甫的确算是国军中第一猛将。不过这个猛将,仅限于解放战争中,抗日战争中的张灵甫,既不猛,也不是将。
抗日战争中74军打满全场,是真正打出来的主力,打出来的抗日铁军。74军最强的三个师长,一个是王耀武嫡系李天霞,一个是外来户余程万,张灵甫的前任廖龄奇(俞济时的人)则是更像是儒将。
李天霞有多猛?1939年刚当上51师师长就带兵拦截两个师团的日军,在江西高安血战多日。1941年,李天霞在鸡公岭对战日军池田旅团,消灭日军300多人。到了“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的上高战役,74军荣获抗日铁军称号,李天霞和余程万分别获得第一号和第二号“陆海空军武功状”。
反观获得猛张飞称号的58师师长张灵甫,反而在常德会战中畏首畏尾,不敢向前,坐视余程万57师孤军奋战全军覆没。
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带着国军第一主力整编74师在孟良崮全军覆没,李天霞手下的83师也被吃掉了也被吃掉了一个团。这场战役中,很多人一直在批评李天霞见死不救,可是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张灵甫这个人刚愎自用实在是太可恨,李天霞却是讨厌他,但74师里面有很多李天霞带过的官兵,李天霞实在没理由不救74师。
李天霞1944年才卸任74军副军长,担任100军军长,之前在74军任职的时间比张灵甫长的多得多。在74军,张灵甫当团长时,李天霞已经当了旅长,张灵甫当旅长时,李天霞已经当了师长,张灵甫当师长时,李天霞已经当了副军长。
更重要的是,1947年2月22日,在俞济时和王耀武两个74军老首长的保举下,李天霞已经内定为74师和83师合编而成的整编军军长。孟良崮战役中,74是隶属于李天霞第一纵队指挥。
令人气愤的是,张灵甫也许听到了李天霞将要成为整编军军长的消息,在战斗中告了李天霞的黑状,李天霞因此受到批评。当时张灵甫要进占界牌,李天霞叫他后撤40里,后来又发现情报错误,立刻纠正。张灵甫就告状,到手的胜利让李天霞搅黄了。
李天霞不仅受了记过处分,张灵甫的74师还脱离了第一纵队加入了黄百韬的第四纵队。李天霞不过是害怕74师被解放军包饺子,结果被记大过,手下兵力也被削减。
黄百韬作为张灵甫的上司,曾告诫74师一定要确保后路,让张灵甫打出来和25师汇合。尤其是,黄百韬早早就告诫张灵甫,千万不要固守孤山。结果张灵甫说“我的部队骡马车辆和重武器比较多,如果突围损失大了你负责吗?”
黄百韬怎么可能负责得了?他是日本装备,张灵甫是美国装备,本来就低人一等。再让张灵甫告状高到委员长哪里,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就这样,张灵甫就上了孟良崮。在孟良崮上面,张灵甫在14日和15日晚上曾经有突围机会,却最后害怕辎重损失太大放弃。最终,张灵甫选择死守,最后吃饭喝水都成了问题。
此时的李天霞,因为受了上次的打击,不敢轻举妄动。当他受到徐州司令部给的命令时,第一时间脱离了与张灵甫部队的接触。
徐州司令部顾祝同的命令很简单“张灵甫孤军冒进,有临阵投降的倾向。”李天霞看到这样的命令,但凡是有点脑子,都应该离张灵甫远远地。
可就是李天霞这么一撤,给解放据你留下最好的包抄张灵甫的机会。
事后,顾祝同把所有的黑锅都让李天霞和汤恩伯来背,常队长批示“汤恩伯革职查办,李天霞就地枪毙。”
幸好没有被枪毙了,要不这冤情比当年的廖龄奇也大多了!
李天霞和张灵甫,谁才是国军第一猛将?我觉得是李天霞,你呢?
④
西楚霸王项羽在楚汉相争中败亡,在历史上是非常令人惋惜、唏嘘的一段。有不少人认为项羽是贵族,又勇力过人,每战必胜,而刘邦则是一个十足的地痞流氓,为项羽打抱不平。他的成败被后世分析了几千年。
连项羽自己在死前也说: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是老天要我败亡,不是我真的不行。
很明显,项羽至死都没有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
实际上,项羽的失败是必然的。
【原因1】:项羽完全没有政治头脑。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如果没有正确的政治思想相辅佐,那么军事成果是徒劳无功的。
这一点可能是项羽失败的根本性原因。
他的政治意识非常落后,他所致力的只不过是把天下恢复到战国时期的分封局面而已。
这一点和当时的各国旧贵族并无不同。
也就是说项羽在本质上只不过是一个旧贵族而已,从来没有致力于天下的安定、百姓的生计等等。
项羽从来都没有制定过正确的、建设性的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的政策和制度,他从来没有为恢复发展生产,没有为百姓安居乐业做出过任何的贡献。
项羽所想要做的就是如何安享荣华、锦衣玉食,看他在进入咸阳之后只知道接管秦朝的后宫就知道他并无大志。
而与此相反的刘邦,则在这一方面表现出非常大的远见。
他在进入咸阳之后,就跟百姓约法三章,免除了秦朝的严峻刑罚,在管理关中和巴蜀的时候,致力于发展生产,恢复经济。
而且项羽的军队军纪非常差,烧杀抢掠、强抢妇女,什么坏事都曾经做过。而项羽本人又是非常残暴的人,他喜欢屠城。这些一切都让项羽失尽了民心。那些对项羽抱有同情的人从来都选择性的忽略这一点,而称赞项羽是什么贵族。其实真正活在当时的百姓都对项羽很厌恶。
很明显,刘邦最终夺得天下,是全天下百姓的期待。从这个角度来说,刘邦是真正的天命所归。而项羽乃是逆天而为。
【原因2】:项羽不会用人。
项羽没有识人之明,也没有用人之能。
韩信、陈平等这些后来为刘邦建立巨大功勋、留名青史的重要人物原先都是在项羽手下效力的。
可惜项羽完全不能够发现这些人的才华,他为人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从来不能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所以,在他看来,韩信也好、陈平也好,包括他手下其他的所有人,都没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他自己才是盖世英豪。
除了没有识人之明之外,项羽还采用了错误的用人策略,他基本上是任人唯亲的思路,而不能够任用贤才,也做不到公正。
【原因3】:项羽在战略方面能力不高。
这一点应该是他败给刘邦的直接原因吧。
首先,项羽在分封的时候没有把自己的都城建在咸阳、关中地带,而是东面的彭城,一个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关中和咸阳的形势在当时来说应该是“天下形胜”之地,因为有潼关、函谷关、武关、黄河等等为天然的险阻作为防御屏障,咸阳可以说是易守难攻的地方,进可攻退可守,是最适合做都城的。
秦朝在这里建都,刘邦也能看出这一点把汉朝建都在这里,后世李渊李世民父子在晋阳起兵之后也立刻夺取长安,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后也想把都城迁移到长安去,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略家、开国君主都对关中的地形认识深刻。
而项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可能他认为,自己的军事才能足以战胜一切吧,或许在他眼中,这根本不重要。
其次,项羽举行的大分封,给自己树立了太多的敌人。他的本意是让自己成为天下共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所有的诸侯王没有一个是能够死心塌地的,他们首鼠两端,见风使舵,甚至倒打一耙,使得项羽经常孤军奋战。
还有一点是项羽没有理解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的全盘战略部署,没有做出相应而有效的针对性措施。
刘邦自知在战术上完全不是项羽的对手,于是在战略层面大做文章。
他自己的主力在荥阳、成皋一带跟项羽苦苦支撑的同时,还命令韩信北上攻取魏国、赵国、燕国、齐国,然后从北面威胁项羽的侧后方,再命令彭越、刘贾、卢绾等人从南方频繁骚扰项羽,是得项羽分身乏术、往来奔波、疲于应付。
项羽确实在战术方面有着绝佳的天赋,他所直接指挥的战斗几乎每战必胜。
他的大本营彭城被刘邦的五十六万联军攻克的时候,项羽只率领了三万骑兵就将刘邦打得溃不成军。
他跟刘邦在的正面战场的战斗中,一直都占据绝对的上风,刘邦经常被打得支撑不住,解围逃窜,甚至几次都差点被俘。
当彭越等人攻克了西楚的大后方的时候,项羽只要回身援救,短短几天就全部收复。
在战术方面,当世没有人是项羽的对手。但当项羽只知道采用蛮力(战术),而不懂得配合谋略(战略)的时候,他的失败就是注定的了。
【原因4】:项羽手下没有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这个原因实际上也有可能是项羽不会用人所造成的,他只相信自己的才能,而从来都不敢任用将领独立领导一个战场的大战,这些将领得不到发挥,也可能得不到历练。
项羽手下的龙且等人都只不过是平庸之辈而已,比之刘邦的韩信、彭越、刘贾等有天壤之别。所以,当刘邦从底层提拔出韩信,并且选择相信彭越、英布等新加入的人的时候,项羽的失败就成为注定了。
【总结】
政略、战略、战术是取得天下最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政略和战略的作用要大于战术,政略和战略又都是相互支持的。如果从这方面来看,项羽所擅长的战术不过是三者中最为细枝末节的东西了。
看过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内功为本,外功为末,一个人内功练得高明了之后,即使使用最粗浅的外功也能打出很强的威力,而专心致力于外功而内功浅薄的人则不过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
政略、战略就是内功,而战术是外功。项羽只连外功,而不修习内功,最终的失败也是在所难
⑤
第一猛将当然是我家乡的项羽!
中国史上最强 “霸王”项羽: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霸王”一词的唯一主人。项羽一生共完成了三次百人斩,最后一次还是中国史上唯一的一次步站百人斩。放眼中国历史,轮武勇谁能跟项羽争第一?后世无数的猛将也是以项羽为标准而评定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⑥
我国古代人才辈出,武功高强之人比比皆是,自古乱世出英雄,勇猛之人只有在乱世之中才能大显身手,发挥自己的武功。那么古代谁才是第一猛将呢?
一,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成为历史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后代无数人都赞美项羽,作为冷兵器时代最强势的猛将,视百万雄兵如草芥,曾经单骑杀入秦军九进九出,把乌骓马都染成了一片红色,杀得秦军落荒而逃,秦军见了他犹如见了恶魔一样,巨鹿之战,以少胜多,三万打败秦国军队三十万,彭城之战,三万大破秦军六十万,兵力悬殊差距如此之大还能打败对手,历史上除了项羽之外还有谁能做到,被后世誉为西楚霸王。
二,霍去病,年少成名,十七岁就当上了骠姚校尉,与匈奴大战之时,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俘虏了匈奴的头目众多,更是以少胜多,打败匈奴,少年之时就统领军队过万,一句“匈奴未灭,何以还家”,就足以证明他的英勇,其名更是可以载入史册,对阵匈奴更是未偿一败,被封为汉冠军侯。
三,关羽,世称关二爷,字云长。
东汉末年随刘备东征西讨,后平定黄巾之乱,与董卓大战之时,斩华雄,战吕布,人皆畏惧。
斩颜良诛文丑,为寻找兄长,毅然决然放弃曹操的真情相待,过五关斩六将,忠义两全,将忠心发挥得淋漓尽致。
建安四十四年,围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击败魏国名将庞德于禁,败走麦城之际,关羽誓死不降,最后被斩首,但却留给了后世一代英明,全国遍布关二爷庙宇,成为忠义尽人皆知的代表,被后世称为为“武胜”。
⑦
这个问题来说,古代的将领和近代现代的将领不可一起定论,而且古代和近代现代的作战方略也不一样。
古代通讯不发达,传递一个信息要很久,作战方案都是主将自己决定,而近代现代战争作战方针都是指挥部制定,将领负责执行,按照作战方针执行很多时候看不出来谁勇猛不勇猛,按计划打就可以了。
我觉得这个猛将应该从古代里面来挑选,个人认为最勇猛的将领是项羽。
⑧
中国人才辈出,英雄豪杰多不胜数,但是要说历史上第一猛将的话肯定非项羽莫属,力能扛鼎,气欲拔山,号称西楚霸王,凭一人之武力得华夏半壁江山的唯此一人。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霸王"一词的唯一主人。
项羽一生共完成了三次百人斩,最后一次还是中国史上唯一的一次步站百人斩。
放眼中国历史,轮武勇谁能跟项羽争第一?后世无数的猛将也是以项羽为标准而评定的。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如果说勇猛战神项羽必然是历史上第一猛将。
⑨
每个人认为的不一样,我认为彭德怀彭老总当数得上,为将者不但有勇更得有谋,彭老总有勇有谋,毛主席有诗云“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⑩
历史上第一猛将是现代大将粟裕将军,被誉为现代历史上的常胜将军。
三、我国的十大名将排行榜?
第一位王翦
率领大秦铁骑六十万之众打垮楚国大将项燕,灭了楚,扫荡寰宇,协助秦始皇一统华夏民族。
第二位项羽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活埋秦军二十余万降卒!彭城之战以三万士兵击败刘邦六十万诸侯联军。
第三位韩信
背水一战,拿下赵国,一战封神,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以多围寡,放个口子,击垮项羽斗志,率八百飞骑逃遁,留下数十万大军不战而溃,正应孙子之言,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兵法最高宗旨,韩信无愧于兵仙名号!
第四位卫青
率领三军横扫大漠,令匈奴胆寒,打出了大汉之威,助汉武大帝开创了雄汉风歌,赋予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
第五位李靖
以三千兵卒大败十万突厥大军,并生擒了突厥可汗,打下了大唐半壁江山社稷。
第六位苏定方
一生驰骋疆场数十年,北击颉利,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西域诸国震慑降服。
第七位常遇春
百万之中勇敢先登,摧锋陷阵,所向披靡,任凭纵横,攻无不克,号称常十万,灭元大战神!
第八位于谦
北京保卫战,击退蒙古瓦剌太师也先,力揽狂澜拯救大明,一战成名,此战辉煌不言而喻,奠定了于谦大将宝座。
第九位王越
千里奔袭威宁海,击杀草原女皇满都海,威震大漠,一代儒将,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崇拜偶像。
第十位戚继光
抗倭第一人,传说一个兵卒可敌十个倭寇,自创阵法,扫荡东南沿海,战无不胜,常胜不败一将帅
1、先轸。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元帅头衔的统帅,也是第一个将“诡计”运用到战争中的第一人,影响了后世的战争策略和排兵布阵,代表作:城濮之战。退避三舍后,将马匹蒙上虎皮,直接吓乱了楚国阵脚,轻松赢得胜利。
2、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在后世有着“杀神”的称号。担任大秦帝国主将30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生攻下的城池达70余座,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战神,可惜有坑杀赵国降卒几十万的“道德污点”。最终自己也因功高震主而落个被赐死的结局。
3、项羽。西楚霸王绝对是那个时期战神的代名词,是让大秦名将章邯唯一输的心服口服的人,在他的光环下,韩信、英布等人都要逊色不少,几年内就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大秦帝国倾覆。只是因为妇人之仁一再优柔寡断,最终败给了刘大流氓,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经典诀别场面。
4、霍去病。十七岁受封冠军侯,十九岁就名震匈奴的大汉超级名将,打的匈奴哭唱起了民歌,21岁封狼居胥,成为后世武将的楷模,酒泉得名就与霍去病有关。是汉武帝时期武将的两大巅峰之一,甚至还一度超越卫青的名望,遗憾的是23岁就英年早逝,没能继续绽放自己的辉煌。
5、关羽。刘备麾下第一大将,不管正史还是演义,都是三国时期唯一一个于万军从中斩杀敌方主将的传奇人物。后期以一己之力发动襄樊战役,威震华夏,逼的曹老板差点迁都,虽有麦城之败,不影响其跻身战神之列。
6、刘裕。“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绝对是南朝第一帝,既有帝王的雄才大略,也有主将的挥斥方遒,他发明的步兵对骑兵的“却月阵”,被后世经常运用,东晋王朝的掘墓者,南朝宋齐梁陈的开创者,如果还能多活几年,也许天下的格局就不是后来那样了,十位里面唯一的皇帝战神。
7、薛仁贵。了解薛仁贵多是从民间故事或者评书作品中,其实正史中的薛仁贵也是一代战神,降服高句丽,击破匈奴,著名的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脱帽退万敌都是正史记载的事迹,一生所向无敌,功勋卓著,也是一个得以善终的名将。
8、岳飞。
不管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他都是南宋第一战神,中兴四将之首,文武双全,尽忠报国,打的金人由衷的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破兀术,败杨幺,韩世忠等名将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北伐之战,一路势如破竹,直逼故都开封,誓要直捣黄龙府,迎取二圣,可惜触碰了赵构的底线,借秦桧之手,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一代战神没有死得其所,不免令后人唏嘘,当年的民族英雄,也被改成了抗金英雄。
9、常遇春。军中号称“常十万”,武艺出众,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大战九华山,结寨六泉口,勇猛取采石,由势不可挡的先锋升任元帅,大破陈友谅,箭射张定边,名气不下于徐达,在民间甚至高于徐达,做为那个时代的常胜将军,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津津乐道的传说,英年暴毙的常遇春比徐达更适合战神的称号。
10、彭德怀。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彭德怀元帅必须入选战神行列,在他面前,一切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亮剑的,一切神话都是可以打破的,是开国将帅中最擅长打恶仗、硬仗的军事家,无论是装备精良的国民党,还是不可一世的日美帝国,彭德怀三个字足以让他们闻风丧胆。
第十名:徐达
徐达可以说是少有的军事天才,他出身草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兵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会行军打仗,更加没有阻碍他成为朱元璋的得力干将。可以说,大明王朝的建立离不开徐达,更难能可贵的是,徐达还很低调,否则也不会在朱元璋清洗功臣时幸免于难。
第九名:岳飞
岳飞算的上是所有国人心目中爱国英雄,他的对手也非常尊敬他。不过,也许是岳飞太过刚直,最终的结局并不好,被奸人诬陷以“莫须有”的罪名下罪,身死风波亭。
第八名:陈庆之
陈庆之虽然体弱不善骑射,可是带兵能力很强,是众人心目中的儒将典范。他曾创造过以七千人击败五十万敌军的奇迹,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一次次拯救国家于危难。
第七名:霍去病
霍去病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首次出征讨伐匈奴就能找到匈奴大部队并以少胜多,当时他也只是十几岁的少年。后来他更是屡次出征,为了大汉王朝的边境安稳做出了巨大贡献,把匈奴彻底赶出了汉朝疆土。可遗憾的是,霍去病去世的太早,也是天嫉英才。
第六名:李牧
战国时期的名将辈出,其中赵国战神李牧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名将。赵国因为有李牧才能不惧边境少数民族。在秦国势力如日中天的时候,一直守卫赵国不受侵犯,不过由于赵国君主昏庸,杀死李牧,不久之后赵国被秦国所灭。
第五名:郭子仪
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他一生戎马,为大唐的中兴立下了汗马功劳。无论是平定内乱还是击退来犯的蛮族,都有郭子仪的身影,而且他也是少有可以善终的武将,在八十五岁高龄时离世,死后被赐谥号“忠武”,可见其功劳之高。
第四名:冉闵
冉闵是石虎的养孙,年轻时就屡立战功。他的行军作战能力很强。不过,他也有备受争议的地方,那就下达了“杀胡令”,据统计他下令杀死的胡人有数十万。
第三名:韩信
韩信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历史名将,在他的帮助下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如果不是他,刘邦可能就无法灭掉魏国和楚国,没有韩信出手,项羽也不会在乌江自刎。不过,最让人惋惜的就是韩信在刘邦建立汉朝后被杀,最终的了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第二名:白起
白起是秦国著名将领,因为与赵国在长平交战得胜后直接下令坑杀四十万赵军,人送外号“人屠”。虽然他嗜杀,但他的军事成就几乎无人能敌,后世君主也对其推崇备至。
第一名:孙武
其实,很多人心目中古代武将第一名应该是白起,但这个排名中第一名的是著名军事理论家——孙武。孙武之所以可以成为第一名,除了他的军事成就非凡,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留有的著作《孙子兵法》,这部兵书至今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所以这个第一名他当之无愧。
01、中华第一勇士蒙恬
司马迁在《史记》中叹道:“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蒙恬之于秦朝的赫赫战功、之于长城的丰功伟绩,让人感叹万千。
主要事件:
1、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率军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因而受封内史一职。
2、蒙恬根据“用险制塞”的战术,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长城,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瑰宝。
3、蒙恬从秦国都城咸阳到九原,修筑了宽阔的直道,形成了著名的秦道。不但加强了北方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对于调动军队、运送粮草器械物资等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战神名言:“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统领着30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
02、威武盖天地,飞将军李广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唐代诗人王昌龄盛赞他:“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汉文帝曾评价李广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1、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从军击匈奴,以功为中郎令,补武骑常侍。
2、汉景帝时,为北边七郡太守,以英勇善战闻名。曾以百余骑与匈奴数千骑遭遇,解鞍休息,使匈奴兵疑惧而不敢贸然攻击。
3、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以骁骑将军率万余骑兵出雁门郡(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后出任右北平太守,匈奴称为“飞将军”,不敢来犯。
战神名言:“每一支箭出去必要射倒一个敌人。”
03、楷模将帅卫青
曾是大汉帝国的青山白玉柱,驾海紫金梁,死后雄风犹存,在冥国之中守护着汉王朝的百年基业……王侯将相,归于尘土,掩盖不了千秋功业、千秋声名。这就是汉朝大漠第一将军卫青。
1、汉武帝元光五年,率军奔袭匈奴右贤王部,乘夜突然袭击,歼1.5万人,升任大将军。
2、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武帝毅然决定拜卫青为车骑将军。
3、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率汉军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元气大伤。从此以后,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漠南无王廷”。
战神名言:“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之中,未有勤劳,上幸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伉等三人何敢受封!”
04、骠骑大将军霍去病
李白在《胡无人》诗中写道:“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骠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虎剑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1、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18岁的霍去病率轻骑八百,进击匈奴,歼敌两千,被封为“冠军侯”。
2、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两次击败匈奴控制河西,打通西域通道,被封为骠骑将军。
3、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与卫青共灭匈奴主力,封狼居胥山,使得匈奴不敢再于漠南建立王廷。
战神名言:“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05、常胜将军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公元1122年从军,出行前岳母在其背刺“精忠报国”四字。
2、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岳飞大败金兵于牛头山,恢复建康,12月,岳飞移兵屯于江阴,金兵望岳军兴叹,不敢渡江。
3、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岳飞挥师北伐,在郾城大败金兵,并取得了著名的朱仙镇大捷。完颜宗弼不禁长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战神名言:“定叫贼人还我河山,飞不擒寇,誓不返渡。”“直抵黄龙府,会当与诸军痛饮尔。”“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则天真安矣!”
06、马背天骄成吉思汗
伟大的历史人物不能被整齐地卷塞在书皮之间,也不能像受压的植物标本被熨平。当事件本身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去后,他们的影响还将长期存在。就像一口钟的振荡声一样,在停止敲击之后,我们仍可以感觉到它。成吉思汗离开历史舞台已经很长时间了,但他的影响将持续地萦绕在我们这个时代。
1、公元1206年,各部贵族在斡难河源头举行盛大集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统一蒙古,建立了强大的蒙古帝国。
2、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率20万大军西征,讨伐花剌子模。
3、公元1220年,成吉思汗攻下不花剌、花剌子模新都城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等城。
4、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次年西夏灭亡。
战神名言:“如果我建立大业,一定和追随我到此的兄弟同甘共苦,如果违背誓言,就像这河水一样。”
07、抗倭斗士戚继光
戚继光握着手中的宝刀,刀柄上“河山”二字殷红如血,突然间他心中满是奔腾不息的大河、巍峨雄壮的名山,全身气势充盈到了极点。他长啸一声好似龙吟,红色军刀放射着万道光华劈了出去,无尽的刀意在战场上弥漫开来,这气吞千军的一刀无人可以接下,华夏山河尽在这一刀之中……
1、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戚继光被派往山东担负海上防倭的重任。
2、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戚继光招募3000余人,采用营、官、哨、队四级编制方法编成新型军队。并自创“鸳鸯阵”阵法。
3、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戚继光率领所部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举世闻名的台州大捷。倭寇们称戚继光为“戚老虎”。
4、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戚继光与福建总兵俞大猷等人肃清福建和广东沿海一带的倭寇,取得平海卫大捷。
5、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戚继光发明地雷,比欧洲人早约300年。
战神名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08、驱逐荷夷郑成功
历史应该记住这一天:1662年2月9日,战旗飘扬,鼓声阵阵。
热兰遮城铁门打开,揆一带领荷兰官员走出来。
揆一向郑成功交出了城堡的钥匙,并献上一把象征权力的西洋宝剑。
热兰遮城内降下了已经飘扬了38年的荷兰国旗。
殖民统治结束了,中国人把占领自己领土的外国侵略者赶出去了。
这一伟大事件的缔造者就是民族英雄郑成功。
1、公元1645年,21岁的郑成功受隆武帝的召见,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为“国姓爷”。
2、公元1659年,郑成功率水师10余万北上,经舟山溯长江,连克瓜州、镇江等城。
3、公元1661年4月,郑成功亲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
4、公元1662年2月1日,在郑成功的强大攻势下,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重归祖国怀抱。
战神名言:“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久为贵国所据,今吾既来索还,该土地自当归我。”
09、抬棺西征左宗棠
史学界认为,左宗棠是自唐太宗以后对国家领土贡献最大的人物,他为我们中华民族和后人收复了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留下了任我驰骋的广袤疆场。就连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也这样评价他:“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给整个世界。”
1、公元1860年,左宗棠奉诏命以四品京堂从曾国藩治军。他招募了5000人,组成“楚军”,这是左系湘军的起点,也是左宗棠人生中的一个转折。
2、公元1875年,饮差大臣左宗棠进新疆督办军务,出兵平叛。
3、公元1877年,左宗棠乘胜进军南疆,经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三次激战,彻底击败了阿古柏。
4、公元1880年创办了兰州机器织呢局,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5、公元1884年9月初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12月进驻福州。他巡视海口,布置防务,派兵援台。
6、公元1885年7月,上奏提出专设海防大臣、建立海军十大军的设想。
战神名言:“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10、铮铮铁骨张自忠
他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以上将、集团军总司令身份为国捐躯的惟一一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所有牺牲军人中军衔最高之人。张自忠在日本侵略者面前昭示了中国军人的庄严人格,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救国的坚强决心。张自忠其生:尽忠报国;张自忠其死:我死则国生。张自忠中华忠魂,千古不灭。
1、1916年张自忠投冯玉祥部。历任连长、旅长、开封军校校长。
2、1930年张自忠任东北军3军38师师长。
3、“九·一八事变”后,张自忠率部在长城喜峰口等地抗击敌军。
4、1938年2月张自忠参加临沂战役,击溃号称“铁军”的日军板垣师团,因功升任27军团军团长兼59军军长。
5、1939年5月张自忠加上将衔。后率部参加随枣、宜枣会战。
6、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在湖北宜城南瓜店与日军激战壮烈殉国。
战神名言:“国家养兵就是为了打仗,打仗就会有伤亡。
人总是要死的,多活二十年少活二十年转眼就过去了。
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国家为民族而死就重于泰山,否则轻如鸿毛。
”“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
四、法国历史名将?
拿破仑作为法兰西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欧、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了对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战争,削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
他一生领导了38次以少胜多的战役,两次征服意大利
1、拿破仑
作为法兰西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欧、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了对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战争,削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
他一生领导了38次以少胜多的战役,两次征服意大利,远征埃及击败土耳其人, 马仑哥反败为胜,奥斯特利茨连败奥皇与沙皇,耶拿一战6天几乎征服普鲁士,弗里德兰降伏俄国,其他埃劳,德累斯顿,吕岑,包岑等不胜枚举。
5次反法同盟灰飞湮灭,但是最终一己之力难挡整个欧洲。
在民族大会战(第6次反法同盟)与滑铁卢哉了跟头,成就了威灵顿这个军事才能平庸的将领的一世英明。
2、路易二世德波旁
第四世孔代亲王,外号“大孔代”,三十年战争的英雄,穿造了5年奇迹,在5年1643年至1649年法军未尝败绩,三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打垮了德意志帝国的领袖奥地利,在罗克鲁瓦击败西班牙,让法国陆军取代西班牙陆军成为欧洲头号陆军。
曾一度背叛路易十四,法国于1659年赢得法西战争后又受到重用,晚年又参与了遗产继承战争和法荷战争,屡建功勋。
3、蒂雷纳公爵杜伦尼
外号欧洲军神 拿破仑敬仰的人物,孔代亲王的最佳搭档。
1648至1659年法西战争时屡建功勋,创建了许多新战术,第二次投石党之乱时保驾年幼的路易十四对抗谋反的大孔代,后来又参与了数次对德战役,在中欧所向无敌,在1674年仅凭借数量极少的兵力就直捣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维也纳,为法兰西王国夺取了大批来自西班牙和德意志的领土。
4、图尔维尔
法国海军上将,法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海军将领,科尔贝复兴海军时的重要助手。1690年爱尔兰海战,率领法国舰队全灭英国尼德兰联合舰队,自己连一艘小艇也没有沉。在之后几年间欧洲海域除了法国船以外没有别国船只。
5、维拉尔公爵埃克托尔
路易十四时代后期法军最强大的元帅,实力与同时代的欧根与马尔伯勒不相伯仲。
杜伦尼最得意的门生。
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中统帅法军,1702年攻占巴伐利亚与巴登,沿多瑙河击溃奥地利。
在1709年激战马尔普拉凯时重伤致残,但重创马尔伯勒统帅的英军。
1711年在德南战役以残废人之躯指挥法军再次击败英荷联军。
在1733年至1738年的波兰王位继承战以八十高龄再度出山
6、法兰西第一帝国元帅 达武
法兰西第一帝国授予26位元帅中实力最强的一位 1806年奥施塔特战役率2.6万人击败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与不仑瑞克公爵统帅的7万普军,而同一天法军以损失5000人的代价赢得耶拿一战,普军损失4万3千人。第四次反法同盟后任法军驻德意志军总司令,负责压制中欧国家。
7、卢森堡公爵布特维尔
大孔代最好的朋友,尽管路易十四对他的私生活极度不齿,但由于元帅杰出的军事天赋不得不赖以重用。1665年征服弗朗什孔泰,1672年法荷战争时几乎占领整个荷兰。1690年大同盟战争时再次击败荷兰,征服弗兰德尔。1692年在施泰因克尔克战役率法军完胜同盟国军队。
8、卡帝纳元帅
作为一位下级骑兵指挥官在1667年攻占里尔时受到路易十四赏识。1690年在意大利击败奥地利军队,仅以300人伤亡代价就战胜了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帝国联军。吞并萨伏伊公国。但在1693年被曾经因为被路易十四看作毫无作为而投奔奥地利的欧根亲王击败。
9、法兰西第一帝国元帅 马塞纳
1799年独立指挥数个集团军协同作战击败反法同盟国军队,在意大利战场屡建功勋。退休后再次被请会军队,半岛战争替苏尔特元帅收拾残局。在一次射击比赛时被拿破仑误伤,伤愈复出后再次指挥法军在德意志战场作战。
10、旺多姆公爵
他是旺多姆公爵路易二世之子,生于巴黎,母亲劳拉·曼奇尼是奥林匹娅·曼奇尼(萨伏伊的欧根亲王的母亲)的姐姐,1672年进入法国陆军,大同盟战争(1689?1697)爆发时已升为中将(1688年)。
在卢森堡公爵指挥的斯特恩刻尔克大捷(1692)和尼古拉·卡蒂纳指挥的马沙里亚战役中立有功勋。
1695年任驻加泰罗尼亚司令官,两年后攻占巴塞罗那。
五、山东威海有哪些名将?
1、邓世昌
邓世昌,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
2、孙万林
孙万林出身农民家庭,家贫卖烙馍谋生,身矮力大,三次从军,皆为身高不足未就。清同治初,到德州投营入伍,隶嵩武军张曜麾下,作战勇敢,不久提升外委(清代额外低级官员),不久升为统领。
3、王士任
王士任,号莘野,威海曲家河村人。幼时聪颖好学。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中举人。1723年(清雍正元年)科进士,在京任景山教习。后调任新阳县知县。
4、刘荆山
刘荆山,字雪堂。他自幼好练武艺,为人豪爽正直,富有爱国热情。英国强租威海卫,他气愤填膺,串联本村武秀才江正己、北虎口村农民谢仁山和圈于家村于仁山等,共谋抗英大计,成为威海东南乡一带抗英斗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5、毕懋第
毕懋第,字衡南,岁贡生。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朝廷有修府卫州县志书之议,威海卫守备朱孚吉拟与宁海州合纂《宁海威海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