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证明了的夏代书籍《夏小正》原文辑录
编辑/文发扬
2020年/9月/27日
本文一共讲三个问题。
1,《夏小正》被证明是从夏代传承至今的科学著作。
2,孔子发现《夏小正》一书的伟大意义。
3,《夏小正》一书原文辑录。
现在分述如下。
一,《夏小正》被证明是夏代文献
最近在古代文献研究上的一件大事,就是夏朝的文献《夏小正》一书,被证明是真正的夏朝流传至今的书籍。
是如何证明的呢?
因为《夏小正》一书中,写下有:五月,时有养日。
这是讲夏至日最長。
十月,时有养夜。
这是讲冬至日最長。
另外,《夏小正》一书,使用的天象有北斗星,参星,昴星,大火星,织女星,南门星等六个星象。
而日本天文学家田忠亮研究后认定,《夏小正》中记载的天象正是公元前2000年前的天象。
而公元前2000年前,正是我国的夏王朝初期。
这就说明,《夏小正》一书内容真实。
真在该书确实是夏代的历书。
此书确定是从夏代传承到今天的。
国内学者陈久金,结合彝族的太阳历,也完全认证了《夏小正》为十月太阳历。证明《夏小正》全书正确。原来用阴历观认为矛盾不通的地方全通全解。证明《夏小正》为古代科学文献。而且是从我国夏代传承至今的唯一科学文献。
二,孔子发现《夏小正》及其意义
1,孔子发现《夏小正》一书
《夏小正》是孔子发现的。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至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礼记·礼运》)
原来,杞国是夏代的后裔,因弱小被人追杀退到了鲁国境内。于是孔子带学生去杞国访察夏道,意外获得《夏小正》一书。如获至宝。郑玄注曰:孔子行夏四时之书,其存者有《小正》。
司马迁说: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
这些证明,孔子不但发现了《夏小正》一书,而且传播了《夏小正》。后來被子思编入了《礼记·月令》,一直传承至今。
2,孔子发现《夏小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一,《夏小正》被证明是从夏代传承至今的唯一科学著作。使我们有幸知道夏时的天文历法物候节令。
2,孔子发现《夏小正》。证明《夏小正》的文字或夏代的文字是孔子读得懂的文字。或者说,夏文即周文。周文來自于夏文。
3,孔子当在研读《易》,韦编三绝,使用的是简书。由此推断,《夏小正》也是简书。
4,由此,我们推断,夏朝並没有什么特殊的文字。夏文就是汉语言的古文字。
5,汉初拆孔庙墙,得《古文尚书》及古文《论语》等书。古文应当就是孔子当时使用的文字,也自然是《夏小正》使用的文字。汉语言古文字,与甲骨文,与金文是同一的文字。其区别仅仅是载体不同而已。
三,《夏小正》原文辑录。
1,正月:
启蛰。燕北乡。雉震响。鱼陟负冰。农纬厥耒。初岁祭耒始用骝。囿有见韭。时有俊风。寒日涤冻涂。田鼠出。农率均田。獭献鱼。鹰则为鸠。农及雪泽。初服于公田。采芸。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县在下。柳稊。缇缟。鸡桴粥。
2,二月
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始雨水。仓庚鸣。玄鸟來降。往垅黍墠。初俊羔,助厥母粥。绥多女士。丁亥,万用入学,祭鲔。荣堇。昆蚩抵蚳,剝鱓。荣芸。时有见稊,始收。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
3,三月
参则伏。愨(心换为虫)则呜,摄桑委杨。颁冰。妾子始蚕。执养宫中。
4,四月
昴则现。初昏南门正。取荼。莠幽。鸣杜。见杏。
5,五月
参则见·,初昏大火中。时有养日,乃衣。良啁鸣,颁马。种黍。
6,六月
初昏斗柄正在上。鹰始摯。煮桃。
7,七月
汉案户。初昏织女正北乡。斗柄悬在下则旦。灌荼。狸子肇肆。莠灌苇。爽死。·
8,八月
辰则伏。参中则旦。鹿从。剥瓜,剥枣,栗零。
9,九月
内火。辰系于日。荣鞠。树麦。王始裘。熊羆貊蹏鼬则穴。
10,十月
初昏南门见。时有养夜。1织女正东乡则旦。祭兽。王狩。陈筋草。嗇人不从。陨麋角。纳民蒜。
(全书仅463字。这里不足,未含解释故。望行家指正。)
注:
1,每月前的序号及某月,为文发扬所加。
2,参考《礼记·月令》
3,参考《诗经·豳风·七月》
4,参考陈久金《论夏小正是十月太阳历》
5,据陈久金,夏小正的星象与《礼记·月令》中的星象不一样。文发扬对照了一下,确实不一样。夏小正为十个月的星象,而《礼记·月令》乃是十二个月的星象。
6,重要的是,夏朝文书的发现,也就是夏朝文字的发现。
夏朝的文字,就是汉语言的古文,与甲骨文,与金文同时同一,只不过是简书而已。
史册号网友观点:孔子发现夏小正,并不能说明夏文即周文。
而是后来的人用周文把夏小正传抄下来了。
就比如现在我看得懂周易,并不说明周易最初用的就是简体字,只是现在用简体字传印下来了而已。
夏小正 基本是夏朝文献,何新有过考证,基本可信。
最早出自贾湖遗址的以\日\符号为标识的氏族,在以后的发展中占据了华北平原大部分。
这些古国早期只在平原地区,对山地生存了解少,很少依据山地生存,以农业生产为主,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生存地和大量人群,并逐步替代以山西为中心的峙峪人群后裔(古羌、古鬼)走向了历史舞台中心,并建立了一连串的古国和地区如(曷)葛、(妟)匽、宴、偃、曹、鲁、晋、昆吾、晥、缗、易、曾、莫、(昷)温。
洹、漳、旬、耆。
同时是距今8000至3600年间中国历史最主要的人群。
夏小正成书年代众说纷纭,从三皇时代到唐代都有。
孔子看到的书,可能并不是原本,或许是后世人后编的,所以是不是简都没什么意义了,如果说这样,也就不能说明夏文和周文同。
关于日历考证,现代学者发现历法适用跨度很大,囊括了三代,如果没有更充足的证据很难证明成书与夏。
我倾向于,夏小正从夏流传下来,但因为夏到周,年代久远,我认为口口相传不太可能,还是要有文字的,只是随着后人不断传承编撰,变成了后世文字形式,所以孔子得见。
夏历是十二月历,用于指导生产!
十月历是特殊用途历,指导祭祀的!
夏就有四时,而今却有人说先秦无四季,一年中只有春秋!
这本书写在什么介质上?甲骨?青铜器皿?还是竹简?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