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34年,南宋与蒙古联合灭金之后,蒙古北撤,在黄河一带留下了大量空城。南宋借此收复了湖北西北部和河南西南部大部分地区,但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南京商丘仍在蒙古的掌握中,南宋想乘蒙古北撤收复三京,发动战争,但遭遇惨败。蒙古便以此为由,开始对南宋进行大举征伐。
公元1206年-1234年 蒙古-南宋疆域对比图
实际上,自公元1206年统一各部以来,蒙古的军事扩张就没有停止过,向东灭金,向南灭西夏、向西南灭西辽,西征更是远达叙利亚境内,至公元1234年灭金后,蒙古便与南宋直接接壤,蒙古南征已成必然态势,南宋收复三京之战,只是给了蒙古开战的口实。
在清除东部威胁:东夏和东辽政权后,公元1235年至1279年间,蒙古对南宋先后发起了三次南征。
第一次南征:公元1235年-1241年
蒙古大汗窝阔台兵分东、中、西三路,大举南征,东路取道江淮地区通道,中路取道河南、湖北交界的南阳-襄阳隘道,西路取道陕西、四川交界的蜀道 。南征初期,三路兵马齐头并进,兵锋迅疾,东路在江淮一带烧杀抢掠,中路攻克襄阳,西路侵入四川盆地,直达长江口,逼近湖北。
窝阔台
自宋立国以来,从北宋至南宋,崇文抑武,造成军事羸弱,在对辽、金的战争中,表现相当糟糕,终至南宋偏安长江以南。不过,在对抗蒙军南征的初期,却涌现了象杜杲、孟珙、余玠等名将,运用极高的军事才能,从被动应战逐步转为主动出击,建立了完备的防御体系,使南宋成为蒙古对外征战最难啃的骨头:
东路,河流湖泽密布,不利于蒙军大规模机动作战,在杜杲有效防守下,蒙军最终未能渡长江;
中路,蒙军攻克襄阳后,始终无法向南推进,孟珙反击,获得主动,并在长江三峡排兵布阵,阻止西路蒙军沿长江进攻湖北;
西路,蒙军攻取汉中,拿下四川,余玠利用盆地多山地貌,在关键地带建立关隘,步步设防,构筑了重庆府-合州防线,将蒙军的运动战,变为阵地攻坚战,牵制蒙军进攻。
孟珙
公元1241年,大汗窝阔台死,各路蒙军撤兵返蒙,争夺可汗大权,蒙古第一次南征宣告结束。虽然第一次南征,蒙古给三路行军沿途造成了巨大损害,但并未动摇南宋的根本,反而激发南宋朝野同仇敌忾,上下齐心一致抵抗蒙军,给宋代军事战史添上靓丽的一笔。
第一次南征攻防态势
第二次南征:公元1252年-1259年
经过近10年的内部争斗,蒙哥夺得大汗之位,安排其弟忽必烈再次南征。
此时的蒙古疆域已发生变化,在内斗10年间,蒙古西征的步伐并未停止,公元1247年,窝阔台次子阔端在凉州会见了来自西藏的高僧迦班智达,史称凉州会盟,蒙古接受吐蕃的请降,疆域南扩至与大理接壤,这为蒙军征宋的军事部署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中国历史上最大疆域,最大规模的的联合作战即将拉开序幕。
蒙哥
鉴于第一次南征,南宋在东路、中路、西路构建起完备的防御体系,与蒙军相持。忽必烈急需要开辟新战线,以求打破僵局,如何打破呢?
忽必烈采纳了汉将郭宝玉的策略:
第一阶段,避开东中西路战场,采取战略大迂回,行军南下攻取大理,再取安南,开辟西南战场;
第二阶段,取道大理、安南,从西南方向,与北方三路战线互应,南北夹击南宋。
公元1253年8月,忽必烈率军抵达临洮,短暂停留后,向南到达岷山的达拉沟,兵分三路向大理进发:
东路:抄合、也只烈率军翻越岷山,直趋成都西,沿四川盆地边缘至雅安,再到云南,前往大理。
中路:忽必烈率军走大金川,沿大渡河河谷向南,直达南面满陀城,渡过大渡河,经青溪古道,进入云南,直趋丽江、大理。
西路:兀良合率军越岷山,向西疾行,到达金沙江上游,再沿金沙江南下,至云中甸(香格里拉),再到丽江,到达大理。
其中,东路军途经南宋疆域,牵制南宋军队,吸引注意力,掩护中路、西路行军。
公元1254年,蒙军拿下大理,以大理为基地,用两年时间向东、向南横扫云南。公元1257年,蒙军进攻安南,次年安南请降,至此,蒙军获得西南方向的交通要道,第一阶段战略目标达成。
第二次南征 第一阶段行军线路
公元1259年,蒙古第二次南征正式打响,战争仍聚焦在北方的三个主战场:
东路-江淮战场,作为佯动牵制力量,由大将塔察尔率领,主攻荆山,分散南宋兵力。
中路及西路,除自北方线路南攻外,增加了两条自南向北的进攻线路:
中路-两湖战场,北方战线,由忽必烈、张柔率军绕过南宋排布的南阳-襄阳-荆州防线,渡过淮河,扫平江淮地区,之后再渡长江,围攻鄂州;南方战线,则由兀尔良率军自云南进入广西,攻破老苍关(南宁附近)进入桂林,再北上经过怀化,兵临潭城城下。
西路-四川战场,北方战线,由蒙哥亲率大军,分两路走金牛道、米仓道,分取成都和重庆,最终合兵合州钓鱼城下;南方战线,则由兀尔良派兵,向云南东北方向,攻泸州后直趋重庆,与蒙哥会兵钓鱼城。计划在突破钓鱼城后,沿长江向下游进攻湖北方向,直趋中路战场。
蒙军针对三个主战场的五条进攻线路,给南宋守军带来了莫大压力。只要中路军拿下鄂州、潭州,西路军突破钓鱼城,沿长江而下,南阳-襄阳-荆州防线极易被瓦解,南宋将很难支撑一年。战争的天平很快向蒙军倾斜,东路,中路进展顺利,而南宋坚守的钓鱼城,被蒙哥率军合兵围困,危在旦夕,南宋命悬一线。
第二次南征 第二阶段进攻线路与战场
历史似乎又开了个玩笑,和第一次南征一样,蒙古大汗蒙哥,在围攻钓鱼城过程中,死于钓鱼城下,各路蒙军闻讯,进攻戛然而止,撤军返蒙,蒙古内部的权力斗争又开始了。
蒙古的撤军,给接近崩溃的南宋一线生机,南宋似乎局势向好,但与第一次蒙古南征不同的是,第二次南征,行军线路及战场波及面更广,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直接导致了南宋的财政崩溃,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历史留给南宋的时间不多了。
可是,获得苟延残喘时机的南宋,偏偏不争气,再次被奸相所误,称相后的贾似道,为了私利和权欲,残害大批正直的大臣,尤其将一批抗蒙将领关进了监狱。同时,大肆提拔只会阿谀奉承的庸才,代替被害的忠良,对南宋朝廷各部进行了一次致命的大换血,由此,南宋气数将尽,等待历史的最后宣判。
第三次南征:公元1267年-1279年
公元1264年,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再次统领整个蒙古部落,建立了元朝,将灭宋作为头等大事,征伐南宋提上日程,这次元军将会如何展开攻势呢?
忽必烈
经历蒙古第二次南征的蹂躏,南宋国力日下,奸臣当政,朝庭岌岌可危。
因奸臣贾似道对功臣的迫害,南宋四川守将刘整率部向元朝投降。
刘整原是孟珙部将,军事方面深得孟珙所传,而其所属水师更是精悍,他的投降使元军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水战技术。
而刘整作为南宋重要的军事指挥官之一,知悉南宋军队的作战部署,他向忽必烈提出了先取襄阳、再取临安的战略,被忽必烈采纳。
公元1267年,忽必烈命阿术(兀尔良之子)为主将、刘整为副将,率领元军和降元的南宋水师,从中路进攻两湖地区,开始了对襄阳持续6年的围困。
襄阳,在南宋名将孟珙及其继任者苦心经营下,城防坚固,兵多粮足。
6年间的襄阳保卫战轰轰烈烈。
元军用尽各种办法,无法破城。
公元1272年,襄阳被围困整整五年,粮食基本耗尽,所幸,南宋将领张贵、张顺率3000士兵,携带着城内急需的物资,成功突破元兵的包围圈冲进了襄阳,成为五年内第一支进入襄阳的援兵,极大鼓舞了全城军民的士气。
此后,更多援军被派往救援襄阳。
但因叛徒向元投降告密,致使南宋援军遭元军伏击,损失惨重,南宋再无将无兵可派。
公元1273年,元军攻克襄阳,南宋门户被彻底打开。
公元1274年,鄂州失守,次年,建康失守;
公元1276年,临安被攻陷;
公元1279年,南宋亡。
第三次南征进攻线路
纵观蒙元三次南征,对南宋造成致命打击的,当属第二次南征,战争过后,南宋每况愈下,只有襄阳防线硕果仅存,扼守南宋门户,成为蒙元第三次南征的核心打击范围。
历史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