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欧洲装饰纹样演变,欧洲新艺术植物纹样特点?

欧洲新艺术植物纹样表现的非常风格化,它的特点是:

1、以蔓延的鞭形线条为主,作不对称的卷曲和几何图形状。

2、植物以欧洲最常用的茛苕为原型,但会有各种变换。

3、从植物枝茎上吸取灵感和元素,在图案整体设计上追求灵动飘逸的设计风格。

工业革命期间,莫里斯为代表的“新艺术运动“兴起,而莫里斯图案最大的特点在于内容取材自然,藤蔓、花朵、叶子与鸟是最常见的图形。并且饱满华美的花朵、灵动的小鸟、雅致的配色与密集的构图相得益彰。

他们认为应该去寻找自然造物最本质的根源,发掘决定植物和动物生长、发展的内在过程。新艺术典型的纹样都是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多是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充满了内在活力。这些纹样被用在建筑和设计的各个方面,体现了自然生命的象征和隐喻。

用流畅、曲折的线条和交织的动、植物纹样表现大自然生命力。

土耳其陶器上模仿的中国纹饰主要有13种,包括葡萄纹、束莲纹、刻花缠枝莲纹、印花菊瓣纹、缠枝花叶纹、青花狮纹、帖花螭纹、小螺旋纹地与莲花纹、变形牡丹花、莲瓣及灵芝纹、盆花或盆景、海浪波涛纹及“由大莲瓣纹引申出的抽象纹饰”等。

不仅是对中国装饰元素的全面吸收,也是对中国装饰体系的系统学习,打破了中东地区以几何纹饰为主导的装饰体系,并深刻地影响了欧洲人的中国印象。

欧洲发现的最早陶片,是丹麦贝土冢文化遗址中的手捏陶器残片。它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这种陶器厚重粗糙,有明显的指痕,后期遗物有绳纹、带纹、齿纹、梳纹、网纹等印纹装饰。

这些纹样的最初来源,是由于在编制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以粘土使之成形时,往往留下编织或刻划的几何形印痕,因此而发展起来的。

东南亚蜡防图案是指以蜡液防染的东南亚国家传统染织面料图案。

传统图案主要有细雨纹、纺织纹、藤编纹、流水滴塔纹、果实剖面纹、火焰纹、神蛇纹、皮影人物纹、双翼纹、补缀纹、蝴蝶纹、柿蒂纹、松子纹等;源于中国的麒麟纹、凤凰纹、水牛纹以及各种吉祥瑞兽纹等;源于欧洲的花草纹、飞禽纹、花束纹、轮船纹、火车纹、童话人物纹等;背景纹有鱼鳞纹、谷粒纹、蛛网纹等构成。

东南亚蜡防图案产生于18世纪,是当地妇女的手工制品,以小型黄铜工具,蘸蜡液在布上勾勒图形,再予以染色脱蜡,工序次数由套色的数量决定。

传统图案多来自自然和宗教,每款花型集众多纹样,具有寓意与象征性,写意而富有装饰感,多以白、棕色、靛蓝、紫红为套色;源于欧洲的图案呈现出写实而优美的造型特色,色彩艳丽丰富。

由于曾为宫中御用布料,造型呈现出细腻精致而的艺术特色。

蜡防图案在缅甸、泰南、马来西亚半岛、新加坡、苏门答腊、南印等国家广泛流行,其中以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蜡防图案最为著名,深受非洲、印度、欧洲等国人的喜爱,成为传播甚广的染织面料图案。

14世纪妇女服装主要是带袖紧外衣和无袖长衫。由一块布制作而成,领口宽,衣领偏低,这就是14 世纪欧洲妇女流行的袒领衫,领口有圆形、角形、方形,领口开得很大,露出胸的上半部,上身有无袖、短袖的,臂膀裸露,腰带提得很高。

14 世纪时兴一种染色服装,上衣左边一种颜色,右边一种颜色,裤子左右腿各为一种颜色,全身上下左右分四部分分别染色。且14世纪,尊崇身份和门第的风习盛行,人们把自己家族的家徽图案装饰在衣服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r2022092915101686c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