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历史人物的原名,古名人除了本名外,为何还有字,号等之类的称呼呢?

《颜氏家训》:“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古人除了名,还有字,名是确定你这个人叫什么,是出生以后就会获得的个人徽记,所谓取名分彼此;字是成年以后才会获得的,字是对名进行深度阐释,所谓取字别尊卑。名,一般用作自称、谦称,小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都要自称名。字,一般平辈之间都互称字,小辈称长辈、下级称上级的时候,要叫对方的字,不能提名,以示尊重。

根据时代不同,“名”可以是单字,也可以是双字;“字”都是由双字组成,其中有一个核心字和“名”之间必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或者与名意思相同,或者与名的意思相近,或者与名的意思相对,或者与名所用的字同出一个典故,或者对名进行补充。

古人的字中常插入一个代表家族兄弟排行的固定字,比如伯仲叔季、元次少幼等。

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就可以看出:

孔鲤,字伯鱼,鱼和鲤是同类词,伯是他的家族兄弟排行。

班固,字孟坚,坚和固是同义词,孟是他的家族兄弟排行。

赵云,字子龙,取自《易经》原文“云从龙”,子是对人的美称。

王维,字摩诘,取自佛教菩萨“维摩诘”的名字。

李商隐,字义山,取商朝伯夷叔齐义不事周,隐退首阳山的典故。

姜维,字伯约,取自《小雅》“絷之维之”,絷和约近义,伯是他的排行。

名和字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的,取字是非常郑重的一件事。

除了名和字以外,古人还另一个称谓,那就是“号”。

与名、字不同,号是可以自己随意取的,而且取号的规则也非常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根据自己的籍贯,也可以根据某种典故事或事物。

号的数量也不受限制,同一个人可以有不同的号,理论上想取多少个都行。

比如我们熟知的古人的号:

李白,号青莲居士,青莲是地名,他曾居住过的青莲乡。

贺知章,号四明狂客,四明是地名,狂客是他自己给自己的评价。

陆游,号放翁,意思是自我放逐的老头,是晚年时对抗战灰心而取的。

欧阳修,号六一居士,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一共六个一。

名、字、号,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而来的一种称谓,体现的是我们的文化特点,同一个人有着不同的一面,在历史、审美、语言等方面都有所体现。虽然现在我们的名字已经从简,但多了解一下古代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传承自己的文明。

对于现代人来说,名字只是一个符号。无论是父母亲朋,还是好友,都可以称呼。在外国,儿女甚至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但对于古人来说,直呼姓名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

在古代,一个人出生之后,长辈会取第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一般由君王或长辈称呼。等到成年之后,就会举冠礼,预示着该男子会出仕,进入社会。这时,就会在名之外另取一字,字一般是平辈或者晚辈称呼的。比如,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太白”就是人们平常用来称呼李白的符号。

如果说“名”和“字”是比较正式的话,“号”就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外号”了,有雅号,也有浑号。

古人的号有两类,一类是封建士大夫,尤其是文人雅士。

总喜欢按照自己的心意或爱好,给自己起个号。

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原因就是,李白非常喜欢青莲花。

第二类,是他人所取得到公认的。

春秋时的百里奚为“五羖大夫”,这是因为他沦落楚国后,被秦国国君用了五张羖(黑公羊)皮赎回了秦国。

这就有点讽刺意味,相当于“浑号”了。

我国古代,名和字不是一回事,名是名,字是字,号是号,都为一个人的称呼,规矩却不一样。

1、字

字又称表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名字之外,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

根据记载,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

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只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

北齐的颜之推认为,人名是区别彼此,字则是体现一个人的德行的。大部分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都是有关联的。

2、号

号按其来源可分为自号,赠号,谥号,绰号。

1,自号,自号就是自己为自己所取的号。

2,赠号,主要有三种情况:其一,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人称谪仙人;其二,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如王安石称王临川;其三,以封爵、谥号为号,如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

3,谥号,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 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并相沿成为制度,这种制度称为谥法,所给予的称号名为谥号。

4,绰号,也称诨名、混号、诨号,它和别号、斋号的初级性区别,似在于几乎全部为他人所取,然后得到公认,使用性完全不取决于担当者本人的意愿。

人与人之间的认识,往往要先问问对方叫什么名字吧,然后这个名字,随着时代的不同也不断变化着。

外国人对名字并不是非常在意,而对于我们文明古国来说就不一样了,名字在古人眼里非常重要。

而且在中国,人们的名字的由来也有一定的缘由的。

一般父母在给孩子起名字时就会把自己对孩子的希望寄托于这个名字里面,而且名是父母起的,古人也非常重视,如果别人不尊重自己的名字,那就是对自己以及对父母的不尊敬。

所以在古代,称呼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也是一门学问了。

古人在相见的时候往往不会对对方直称其名,因为这在古代是非常不尊重对方的行为,所以在称呼对方的时候往往是称他的字,号等。

然而这些字和号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就非常陌生了。

在历史文化中,姓代表了一个人的血统,而随着历史的演变就出现了氏,氏是在同姓的人里面再进一步区分作出的一个分界线,所以姓氏都体现了一个人的血统。

而在男的出生三个月后,父亲就要对孩子起名了,这个时候父亲一般会根据孩子出生的时间,地点或者对孩子的希望来给孩子命名,然后字则是在孩子年满二十岁的时候,由别人给孩子取字,这个时候就有明也有字了。

如今的人们总把名和字搞混,其实这是在不同时期取得两个称呼,而我们指的往往只注重前面的名了,这时也把姓名当做名字说了出来。

然而古人地名和字也并不是没有关联的,大多也是根据名来取字的。

比如说张飞的名叫飞,而翼德是他的字,这个名和字就有联系了,翼德是飞的解释说明,因为飞,就是扇动了翅膀进而就能有功德。

而对于取字,则是因为孩子已经成年,也要面临种种人了,取字方便了他人的称呼,名则是除了皇帝称臣民以及父亲称儿子可以用,其他都不行。

清楚这些之后我们就知道,在看电视或者或者史书的时候,往往称古人的字而不是名,比如叫李白为李太白,叫纪昀为纪晓岚等等。

除了姓氏和名字外,一些古代名人也还有号,这个号,更多是体现自己的情趣,这时候人们称呼也就用了号来代替他的字了。

但是今天的我们对于这些称呼似乎也半知半懂,很多叫法在古代看来都是极其不尊重别人的行为。

就比如学生在称呼老师时,很多都是直呼其名,其实即使在老师名字后面加上老师二字也并不算礼貌。

当我们面对老师的时候,称呼老师应该只提到他的姓,不应该出现名字,而跟别人谈论的时候才可以把名字带上,毕竟现在我们也没有字,只能用名了。

而在古代学生对老师则是尊称为夫子、函丈或者业师,对自己则称为受业。

然而在以前,同个学校一起生活过的都可以称为师生关系,只是这时的关系又有亲密和疏远之分了,毕竟一些师生并没有形成直接的关系。

所以这个时候老师对学生也有多种称呼了,不过大致就是这两种了。

第一种就是学生和老师之间有直接的师生关系,老师给学生直接传授知识的,老师可以称这样的学生为弟,这个弟其实也就是弟子的意思了,而不是我们字面理解上的兄弟了。

第二种就是两人其实没有进行师生的互动,而只是名义上的关系,彼此的关系并不是很密切的,老师可以称这样的学生为兄。

比如鲁迅对许广平的称呼为广平兄,由于她对这种称呼很迷惑,后来鲁迅也给她解释了一番,其实这只是古代很普通的一种叫法而已,并没有称兄道弟的意思了。

老子(本名李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

庄子(本名庄周),字子休(亦说子沐)。

孙子(本名孙武),字长卿。

孔子(本名孔丘),字仲尼。

孟子(本名孟轲),字子舆。

荀子(本名荀况),字卿。

此皆为华夏先贤,道家,儒家,兵家之核心领袖,我等后辈子孙当牢记于心,勿忘先人之大功。

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原名分别叫做李耳和庄周,他们都是主张无为。

孙孙子原名叫做孙武,是个兵家,著有著名的《孙子兵法》。

圣人孔子原名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名字分别为孟轲和荀况,两人虽然都是儒家学派的,但主张并不相同。

老子姓李名耳,庄子名周,孙子名武,孟子名轲,孔子名丘,荀子名况。

老子原名:李耳。

庄子原名:庄周。

孙子原名:孙武。

孟子原名:孟轲。

孔子原名:孔丘。

荀子原名:荀况。

老子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ān),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逝世于公元前471年。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庄子简介: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孙子简介:孙子,名武,字长卿,中国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县)人。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有《孙子兵法》。

孟子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荀子简介: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

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

在人性问题,荀子主张性恶论,人性善是教化的结果。

在天道观方面,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荀子对礼很重视,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黄帝: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伟大统治者和文明创始人。在古代文献中,黄帝被称为轩辕黄帝,也被尊称为黄帝神农,他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重要性。

炎帝:炎帝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另一位重要的帝王人物。根据传说,炎帝是黄帝的对手,他们曾经进行过战争。炎帝也被尊称为炎上帝、神农炎帝等,与黄帝一同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孔子真名叫:孔丘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传》《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陬城)人,汉族。

英文:Confucius,KungTze。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孔子不但是我国两千多年的“至圣先师”,今天也同样受到世人尊敬和推崇。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

由此足可见孔子思想之伟大。

1、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名”又叫“本名”,旧说是古代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辈所取。

二、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三、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 —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温体仁

温体仁(1573年—1639年),字长卿,号园峤,浙江乌程(浙江今湖州)南浔辑里村人。明末大臣,崇祯年间朝廷首辅。

温韬

温韬(?-928),后更名为李彦韬,五代时梁国人。五代十国时期曾出任耀州节度使(相当于今天陕西省军区司令员)一职,时任七年,期间利用职务之便,疯狂作案,关中地区大小唐皇墓陵无一幸免,被其趁战乱之际,其率领手下毁陵盗掘。

答:唐僧原名叫陈祎。法号玄奘,是唐朝有名的得道高僧。他不畏艰险,万里迢迢去印度那兰陀寺取回数百部经书,为传播佛学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唐僧的原名叫陈靖姝,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才华出众的年轻人。他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家境富裕,但他并不满足于富贵,而是一心想要修行成佛。因此,他离家出走,游历四方,最终拜师学艺,成为了一名高僧。

后来,他被选为西天取经的唐朝特使,前往印度取回佛经。在这个过程中,他历经千辛万苦,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一起经历了许多惊险的历险,最终成功地取回了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唐僧被后人尊为佛教祖师,被誉为“唐三藏”。

唐僧的原名叫陈靖姑,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女子。后来她出家为僧,法名叫玄奘,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佛教高僧。在《西游记》中,唐僧被称为“唐三藏”,这是因为他是唐朝的一位法师,而“三藏”则是指他所携带的佛经有三部之多。

唐僧原名叫陈祎,唐僧的原型是唐朝的高僧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玄奘出生于河南洛阳,13岁时跟随二哥到洛阳净土寺出家。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他远游天竺,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

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

在《西游记》中,他是如来的弟子金蝉转世,而小名叫“江流儿”。

唐僧,又称唐三藏,是中国古代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他的原名为玄奘(Xuanzang),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玄奘出生于唐朝初年,他是一位杰出的佛教学者和翻译家,曾经历多次危险前往印度取经,最终将大量佛经带回中国,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西游记》中,唐僧被描绘成一个忠诚、勇敢、智慧的***,他带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一起踏上西天取经的征途,经历了许多艰辛险阻,最终成功取得真经。

1、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徐州丰县中阳里街道)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4、刘墉

刘墉(1719年—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5、刘彻

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含前后少帝),政治家、文学家。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

刘邦、刘恒、刘基、刘备、刘禹锡等。

1、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指挥家,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

2、刘恒,汉文帝(前202年-前157年),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汉高祖第四子,母薄姬,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

3、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4、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5、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邦,即汉高祖,秦末时陈胜起义,他在沛县聚众三千人响应。后与项羽展开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之后得胜,建国称帝。定都洛阳,后迁长安,史称西汉。

刘禹锡,中山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刘备,三国时,蜀国称帝。

***,中国***杰出领导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刘伯温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秀,汉世祖光武帝,东汉王朝建立者,史称“光武中兴”。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太多了。1.刘邦,汉太祖高皇帝,西汉王朝的创立者。

2、刘盈,汉高帝和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个皇帝。

3、刘恒,汉文帝,开创“文景之治”,庙号太宗。

4、刘启,汉景帝,延续文景之治,平定七国之乱。

5、刘彻,汉武帝,千古一帝,开疆拓土,文治武功,开创"汉武盛世"。

6、刘贺,西汉废帝,原为昌邑王,在位27天被霍光废为海昏侯。

7、刘弗陵,汉昭帝,开启“昭宣之治”,不过当时主要是权臣霍光秉政。

8、刘询,汉宣帝,原名刘病已,开创“孝宣中兴”盛世。

9、刘玄,由新莽末年绿林军所立,年号更始,因此被称为更始帝。

10、刘盆子,由新莽末年赤眉军所立,改元建世,因此被称为建世帝。

11、刘秀,汉世祖光武帝,东汉王朝建立者,史称“光武中兴”。

12、刘庄,汉明帝,光武帝之子,开创"明章之治"。

13、刘炟,汉章帝,发明章草。

14、刘肇,开创盛世"永元之隆"

15、刘备,蜀汉昭烈帝,蜀汉建立者,又被称为先主。

16、刘禅,刘备之子,蜀汉后主,降于魏。

17、刘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期汉赵建立者,汉光文帝。

18、刘聪,匈奴人,刘渊之子,汉赵君主。

19、刘曜,匈奴人,刘渊侄子,将国号由汉改为赵,因此称汉赵或前赵。

20、刘勃勃,匈奴人,十六国时期胡夏的建立者,后来改姓赫连。

21、刘裕,宋武帝,南朝宋的建立者,小名“寄奴”。

22、刘义隆,宋文帝,刘裕之子,年号“元嘉”。

23、刘知远,沙陀人,五代第四代后汉的建立者,庙号汉高祖。

24、刘龑,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建立者,割据两广和越南北部。

25、刘崇,沙陀人,五代十国时期北汉的建立者,割据山西太原一带。

这个就很多了,刘是大姓。

举例说一些有名的吧:刘邦,刘盈,刘备,***,刘震,***,刘飞,***,刘少文,刘西元,刘志坚,刘昌毅,刘浩天,刘晓庆,刘德华,刘亦菲,刘诗诗,刘欢,刘昊然,刘宪华,刘涛,刘敏涛,刘嘉玲,刘威,刘恺威,刘学义,刘青云,刘若英,刘璇,刘雪华,刘品言,刘桦,刘蓓,刘力扬,刘佩奇,刘玉翠,刘畊宏等。

姓刘的名人有刘邦、刘备、***、刘邦、刘禹锡、刘墉、刘绍棠、刘嘉玲、刘德华、 刘若英。

历史 刘姓是中国五大姓之一,与张,王,李,赵并称,在台湾排名第八。

现在,刘姓是中国第四大姓。

人口约六千万,在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高。

刘姓最早出自祁姓,是尧的后裔。

因此刘姓在中国分布很广,主要有: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竟陵,长沙,广平,高平,东莞,高唐,临淮,琅邪,东海,南郡,范阳,丹阳,武功,濮阳,济阴,京兆,庐陵,南康,谯郡,河南。

刘总,刘备,刘依依,刘德华,刘洋,刘涛,刘天,刘佳琪,刘伟平,刘晓庆,刘亦菲,刘翔,刘邦,***,刘杰 刘欢,刘芳,刘静,刘红,刘鹏,刘子豪,刘佳欣,刘伟强

*** 刘备刘德华刘若英刘亦君

刘佳德,刘露,刘鹤,刘金,刘千,刘特,刘统,刘禅,刘备,刘末,刘来,刘丽萍,刘喜,刘思,刘湘,刘末路,刘嗯啦,刘家坡,刘泌出,刘信步,刘哦排,刘喔噻耶,刘蓄冷,刘文科,刘卧葵,刘旁路,刘轩逸,刘全国,刘小苏,刘勉强,刘一栋,刘熊睿玲,刘文化,刘佛协,刘文华,刘东部,刘佛子

刘备刘玄德汉景帝玄***靖王之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q202405061702130722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