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平王驾崩
话说东周第一任天子周平王驾崩,结束了他50多年的统治,虽在位多年,却政绩平平,碌碌无为。
太子姬狐接到讣告从郑国匆忙赶回国都洛阳继承大统,却病死途中。
按理说身为太子,此时应该在国都洛阳监国辅政,总理国事,为何在天子驾崩之时身在郑国。
02 周郑交质
这还要从郑庄公平定国内叛乱说起,郑庄公14岁继位,也继承了父亲在周王室的卿士之职。
可是他很少去上朝辅政,因为他忙于筹划布局,要弄死自己的弟弟公子段。
当时,另一位辅政大臣晋文侯去世,郑庄公总揽朝政,权利极大。
周平王看到郑庄公为人霸道,郑国国力日益强盛,就对郑庄公起了猜忌。
于是想撤掉郑庄公周朝卿士之职,提拔虢公忌父,分化瓦解郑庄公在朝中的势力。
这忌父是虢石父之子,与父亲不同的事,他一开始就支持周平王,可虢公忌父哪能比得了郑庄公。
此时的郑庄公虽不在国都,可他早已在国都洛阳布下了自己的亲信和眼线,只要朝堂之上有什么风吹草动,立马就有人向他汇报。
郑庄公得知此事,也不顾国内事务了,立即前往洛阳觐见天子。
他提出辞去周朝卿士,当然这绝非心中所愿,只是一招以退为进。
周平王一看,这是要闹僵啊!他知道郑庄公为人霸道,攻于心计。现在以退为进,指不定还有什么后招。
就做出把太子姬狐到郑国作为人质的决议,以此来弥补自己的过失,打消郑庄公的猜忌,这才平息了郑庄公的怒火。
一个太子竟然跑去诸侯国作人质,这在当时的社会不合礼法,郑庄公怕遭到天下人唾骂,就提出让自己的儿子到洛阳作人质,史称周郑交质。
之后,天子和郑国关系得到缓和。
这个事件显示出了周平王的软弱无能和郑庄公的强势霸道。
03 不软弱的新王继位
终于,公元前720年,周平王驾崩,太子姬狐要返回洛阳奔丧,同时继承王位。
也可能是困在郑国多年,一朝回家,心情过于激动,旧病复发,没到国都就一命呜呼了。
或许也有其他原因,是不是和郑庄公有关就不好说了,史学家也未曾记载。
按照周礼,嫡长子死去,立嫡孙。嫡孙就是姬林,继承王位,称为周桓王。
论辈分,郑庄公是周桓王的叔祖父,可郑庄公的霸道性格,怎会把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放在眼里。
这周桓王见郑庄公欺负自己的祖父周平王,又困死自己的父亲,如今又欺负自己年少,这三代之仇,怎么不报。
周桓王虽年幼,可不像祖父周平王那么软弱,也很有野心和抱负。
所以他和郑庄公这一霸一刚遇到一块儿,还能有个好吗?
果不其然,继位不久,周桓王就开始整治郑庄公,革去郑庄公周朝卿士之职,又逼迫郑庄公割让几座城邑。
消息传到郑国,公孙子都等一帮老臣为国君愤愤不平,扬言要发兵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
郑国智囊祭足说要打一定要师出有名,必须找个由头。
一个诸侯发兵攻打天子,在这在当时是不得民心的。
上篇说郑庄公黄泉认母不就是为了缓和舆论压力,而做的一件得安抚民心的事吗?
周天子虽弱,可影响力还在,表面文章还是要做足了。不能仅凭实力,还要遵守那么一点礼制。
如果谁的武力值高就听谁的,那必然有后来者挑战。物理冲突,碰撞就在所难免,到时候一定会出现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混乱局面。
所以周天子的存在,让各国诸侯们在礼法上有所约束,在武力上也有所收敛。
04 偷割麦子
可郑庄公为人霸气,似乎想做春秋时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他开始向周天子挑衅,频频搞一些小动作,他以郑国闹饥荒为由向周天子借粮,与其说是借粮不如说是纵兵抢粮。
温邑的麦子熟了,他就派兵偷偷的地割得一干二净。成周的谷子熟了,他又故技重施,派兵给割得一粒不剩。
现在看来,这个别出心裁的主意有点幼稚可笑,一国之君竟然跑去偷麦子。
可当时这麦子也是主粮,对周天子也非常重要。
因为王室衰落,那些诸侯们已经不再朝贡,周天子可耕种的土地也不多,日子也不好过,偷了他的麦子等于断了口粮。
郑庄公这一波不同寻常的操作,本想惹怒周天子,等来的确是周天子的充耳不闻,难道偷了个寂寞吗?
“天子为何隐忍不发,对此事竟然不闻不问。”郑庄公颇为纳闷。
可他哪里知道,周天子肺都气炸了,指责郑庄公无礼之极。以他够刚的性格哪里能忍,他想立即指挥王师讨伐郑庄公,就算拼了小命也要和郑庄公大干一场。可被周公黑肩及时劝阻,才将此事搁置。
周天子只好忍气吞声,就此作罢,不过这个仇恨的火种算是埋下了。
周天子虽然不出兵,可有人却替他出了这口恶气。
05 五国伐郑
“卫国公州吁杀兄篡位,为转移国内民众视线,反污我主杀弟不仁,已联合宋,鲁,陈,蔡组成五国联军杀过来了。”将军子都急报。
郑庄公一听有点莫名其妙,挑衅周天子不成,却杀出个五国联军来。
原来是郑庄公的侄子,公子段的儿子公孙滑在父亲叛乱被杀以后逃亡卫国,他和卫国新任国君州吁关系密切,臭味相投。
卫国州吁杀兄篡位成为新任国君,其做法卑鄙无耻,因而国内民众多有鄙视,大臣也颇为不服。
得不到民心的州吁,在国君位置上也如坐针毡。
恰逢公孙滑逃亡到卫国,这州吁就心生一计,打着替公孙滑报仇的幌子讨伐郑国。
可卫国和郑国在体谅上相当,没有绝对的把握,奸滑的州吁是不会做的。
他必须找几个盟友一块教训郑国,同时也显示下自己的外交才能。
第一个目标就是宋国,宋国和卫国是多年的敌对势力,实力不可小觑,在与郑国的多次交锋中,郑国只能算是勉强不输。
宋国国君宋商君的政治对头公子冯又在郑国避难,借着向郑国索要公子冯的理由第一个加入联军。
州吁又出钱贿赂鲁,陈,蔡三国国君,这三个国家一看,大家一起教训郑国,还有钱拿,这便宜架不打白不打。
就这样五国联军气势汹汹来到郑国国都新郑。
郑庄公沉着冷静,应战手段极其高明。选择闭门不出,一手太极打得贼好,坚守城门五天。
倒不是胆小怕事,而是为避其锋芒,挫其锐气。
五天已过,将公子冯送到长葛,引走宋国之兵攻打长葛。又派自己的儿子出城和卫国大战,假装不敌,败退城中,坚守不出。
算是给了卫国国君州吁一个面子,他不就是想要一场胜仗来树立威信吗?大方给他就是。
果真如此,卫国州吁觉得目的已经达到,加上国内局势又不稳定,就急忙领兵回国了。
不过,临走之前还没忘割了郑庄公的麦子。
这郑庄公也没想到自己的创新思维这么快就有人继承了。
鲁,陈,蔡三国一看两家主力都已撤兵,自己钱已到手,索性就此作罢。
就这样来的快,去的也快。声势浩大的五国联军被郑庄公给轻易的瓦解了。
威胁已经解除,接下来就是郑庄公开始反击的时候。
PS:郑庄公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是没那么容易,枪打出头鸟。
周王室虽然衰弱,可毕竟是正统。在那个年代,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在舆论上站得住脚,就是先拿下道德制高点。
郑庄公杀弟,挑衅天子,州吁杀兄,公孙滑为父报仇,宋国国君一心要弄死对手公子冯,那个混乱的年代或许真是这样,你打我,我打你,整日杀来杀去。
今日也无需评说,权当故事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