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仙配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这句熟悉吗?估计一提到“董永”就会先想到这个吧,呵呵。1955年,严凤英版本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把“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传播得妇孺皆知。
2002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特种邮件,1套5枚的《民间传说--董永与七仙女》,目前虽说增值不多,但艺术水平还是很值得称道的。
2: 织女?七仙女?
董永,最早记载于汉昭帝时期(西汉)刘向的《孝子传(图)》,但此书已经佚失(yì shī),内容不可考据,后来王重民、王庆菽、向达、周一良、启功、曾毅公这八位学者对国内外各处的敦煌原卷进行了精心的整理校勘,期间在现存于巴黎国家图书馆的一部编号为P.2621的书卷内,一段据说引自刘向《孝子传》的文字,里面就是关于董永的故事(见《敦煌变文集》),故事中的女主角是一位善于纺织的天女
有董永者,千乘人也。小失其母,独养老父...与辘车推父于田头树荫下....其父亡殁,无物葬送,送从主人家典田,贷钱十万文....
路逢一女,愿与永为妻....主人问曰:“女有何技能?”女曰:“我解织。”主人曰:“与我织绢三百匹,放汝夫妻归家。”女织经一旬,得绢三百匹....
女辞永曰:“我是天女,见君行孝,天遣我借君偿债。今既偿了,不得久住。”语讫,遂飞上天。
--《敦煌变文集》之董永变文
三国时期那位七步成诗的曹植,在其乐府诗《灵芝篇》中还提到董永举债供养父亲,债主逼上门来,上天感于董永的孝道,派神女通过纺织来帮助他。
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灵芝篇》
到了东晋时期的《搜神记》很直接了,直接报名就是织女
汉董永,千乘人...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日:“妇人何能?”永日:“能织“...女出门,谓永日:“我,夭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搜神记》
好了,截止到现在,我们居然看到的是“董永和织女”的故事....那....牛郎兄何在?....又怎么出来的“七仙女”?
还是《敦煌变文集》里的“董永变文”,里面还有一段更神奇,说董永之子董仲(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来的儿子,不愧是仙女呀)想见自己的母亲,一位道士指点他,躲在阿耨达池旁(印度佛经里的仙池,不愧是唐朝文献。
另外,由一位道士来指点佛教圣地,由此可见唐朝初年,宗教文化的融合之处),等待三位仙女下来洗澡,那个紫衣裳的就是当初那位织女,也就是董仲的母亲...得,这一下成了“三仙女”了。
然后,从日本流传回国内的宋元旧话本的小说集《清平山堂话本》中有一篇《董永遇仙传》,上面的情节有发生了变化,道士不在说洗澡的事情,而是说,“可到七月七日,你母亲同众仙女下凡太白山中采药,那第七位穿黄的便是”,于是,“七仙女”出场了。
好吧,从西汉开始到宋元,从“天女”到“神女”,再到“织女”,然后是“三仙女”,最后定格为“七仙女”
此时,不禁想:董永?,牛郎?,一人乎?
3: 二十四孝的董永
那....为什么是董永?因为他占了一个“孝”字...
这要从汉武帝时期说起,那真的是一个热闹非凡,巨能折腾的时期,石国鹏老师曾经戏言,“历史考试的时候,如果两汉某个大事件需要选择发生的具体时期,在实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就选择汉武帝时期,蒙对的几率大于80%”。
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叫董仲舒的聪明人意识到汉武帝打压分封诸侯,加强中央集权的意愿,上书了著名的《举贤良对策》,里面:
提出了“天人感应”正式提出了“天子”的概念,皇帝不仅仅是人,而是“天”的代言,是“天”的意识;
提出了“大一统”,明确了一个国家内地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高度集中必要性;
提出了“三纲五常”,为君臣、父子、夫妻的伦理规则、以及仁、义、礼、智、信的为人准则;
更重要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儒家思想开始了作为国人道德和行为准则的数千年统治。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如果孔子老人家知道董仲舒如此“改良”了他的儒学,会气得从坟墓中爬出来吗?还有,如果董仲舒知道在遥远的未来,有三个叫做程颢、程颐和朱熹的家伙,把他的学说又“改良”为一个叫“程朱理学”的东东,彻底禁锢了国人的思想,是觉得气愤还是觉得欣慰?
把话题拉回来,在汉武帝“外儒内法”的思维体系中,打破原有的“世官制”的官员选择体制,让更多非世族非门阀只效忠于君王的人才进入官场,成为其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目标之一,于是在他爷爷汉文帝时期就试行试行的“察举制”被正式制度化,为普通平民将原来仅仅关闭仕途大门打开了一丝丝缝隙。
地方官员在当地考察推举本地人才,经由朝廷考核通过后即可为官,而地方官员考察人才的主要套路就是以董仲舒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举孝廉”,即本地在“孝”和“廉”表现突出的儒生。
当官的机会和标准出现了,于是各地出现了各种“孝子”和“廉吏”,于是又说到前面说过的西汉刘向的《孝子传》,以及元代郭居敬更有名气的《二十四孝》中收录的“卖身葬父”,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董永。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二十四孝》之“卖身葬父”
再加上从西汉刘向,三国曹植,东晋干宝,这个大孝子成为“天仙配”男主角就顺理成章了。
在《放开眼界看语文》正系列外开通《外篇》系列,包含 “地理集”;“人物集”;“事件集”;“器物篇” 四子集,试图在这里对正系列中设计的事物单独详细解释。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