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世界歌剧的发展历史,歌剧发展史?

1、歌剧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这种艺术形式是歌剧艺术产生的根源。

2、中世纪时期的一些音乐形式也为歌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首先是10世纪末的宗教剧,后来宗教剧被神秘剧(Mystery)和奇迹剧(Miracles)取代,盛行于14—16世纪;其次是田园剧,这种体裁用音乐、诗歌、戏剧的手段表现乡村生活的场景,它一直盛行到16世纪,成为歌剧的重要起源之一。

3、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也预示着歌剧的诞生。作曲家用牧歌这一体裁形式来谱写诗歌中一些戏剧性场面,或用一组牧歌来描写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后一种形式被成为牧歌剧。

4、歌剧最直接的起源是15世纪末的幕间剧(Intermedio)。这是穿插在当时喜剧各幕间的一些寓言剧、神话剧或田园剧,到16世纪,各幕之间的幕间剧在情节上组成了一个相关联的故事,并且加入了装饰性的旋律和简单的和声伴奏。

歌剧的发展史是从17世纪开始的,由于生产力发展迅速,教会力量被进一步削弱,贵族,国王,市民阶层的力量大大增强。经历了崇尚世俗享受,追逐人本主义的文艺复兴阶段后,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旧有的艺术,于是出现了歌剧。

歌剧的产生是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结果,为了真实表达人的感情,人们有意识的追求一种最富戏剧力量的形式。即综合诗歌,音乐和戏剧特点的艺术形式。歌剧正是适应这个时代要求的新体裁。

探索阶段:(1919--1944)的新歌剧,或受“五四”新文化的影响,或是为了适应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斗争的需要。

前者,如:黎锦晖的儿童歌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等,在倡导科学、民主精神上,在艺术形式通俗化、民族化上,都做出了有益贡献。

后者,如: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向隅的《农村曲》、冼星海的《军民大生产吧》等,都在反映群众革命斗争的内容上、在借鉴西洋歌剧的经验上、在艺术形式民族化的问题上作出了宝贵的尝试。

2、奠基阶段:(1944----1955)是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的新秧歌运动为起点的。那是,一大批秧歌剧,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为新歌剧的创作开辟了正确的道路。

此后,《白毛女》、《刘胡兰》、《赤叶河》又获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进一步探索新歌剧的创作经验。《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香香》、《草原之歌》等相继问世。

3、深入探索阶段:(1956---)是遵循“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方针,进一步大胆探索新歌剧的创作经验的。

歌剧起源于十六世纪的意大利,是一种集声乐器乐与舞蹈为一身的戏剧艺术。

歌剧对声乐的发展特别是对美声唱法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歌剧艺术在今天似乎逃不出商业性质的包袱,蒙着商业面纱的歌剧在当今并不如之前流行,但它作为古典音乐的一种将会以特殊的艺术性继续流传下去,永不消逝。

歌剧: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

在西方古典音乐史上,交响曲这一形式也正是由歌剧序曲演变、发展而来的,而歌剧序曲又因其本身独特的作用和地位而经久不衰。

莫扎特在歌剧创作方面可谓硕果累累,而他为这些歌剧写下的众多优美动人的序曲,更是古典音乐爱好者们百听不厌的佳作。

在本篇中,我们来一起了解关于歌剧序曲的一些基本知识,同时详细解析莫扎特创作的几部著名的序曲作品。

歌剧序曲的基本知识:对于序曲的作用和含义,相信大多数朋友都有所了解,它主要是作为歌剧、神剧或舞剧的音乐开场白出现的。在剧情正式上演之前演奏序曲,实际上宣布了演出的正式开始,也可以让台下熙攘的观众安静下来。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时期的歌剧序曲有其不同的风格,而不同的序曲作品也有其各自的内涵和意义。

歌剧在十七世纪初发源于意大利,早期的歌剧序曲在艺术风格上分为法国序曲和意大利序曲两类:前者带有宏伟而缓慢的引子,随后接上一段欢快、活跃的旋律,最后往往带有一个较舒缓的尾声,从而形成“慢-快-慢”的整体结构;而意大利序曲则与之相反,以“快-慢-快”构成,开始部分和尾声部分大多为快速的舞曲音乐,中间穿插一段缓慢的旋律。

这一时期的歌剧序曲与剧情音乐并无太大关联,主要为吸引观众的听觉而作,因此格调大多显得热烈而华丽。

直到十八世纪下半叶,德国著名作曲家格鲁克在进行歌剧创作改革时,才对歌剧序曲创作提出了一条划时代的全新准则——序曲应该暗示出作品的主旨,为观众即将

观赏的剧情先在情绪上做好准备。

这确实是一条极具创意且影响深远的准则,也正是从格鲁克开始,歌剧序曲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此后的歌剧序曲被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在旋律上与剧情音乐息息相关,直接摘取歌剧中与剧情发展联系最密切的段落;另外一种则与剧情音乐没有太大关联,在风格上相对比较独立。

就拿莫扎特来说,他创作的《唐璜序曲》就属于前一种类型,而《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则属于后一种类型。

到了十八世纪末期,序曲逐渐和奏鸣曲形式结合到一起,从而使序曲在艺术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规模不断地扩大,一些作品也具备了较为深刻的内涵,并更能反映出歌剧剧情中的矛盾和冲突。

可以说,歌剧序曲发展到这个阶段,其本身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早已远远超越了其最初的作用和意义。

因此如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眼下的古典音乐会上,许多优秀的歌剧序曲被安排作为开场曲或者返场曲单独演奏,这些作品因其自身拥有紧凑的结构以及优美的旋律,获得了比剧情音乐更为杰出的知名度。

到了十九世纪初,序曲在乐圣贝多芬手中被进一步发扬光大,他用极为精炼的篇幅和高度概括的音乐形象、以序曲为载体,创作出一批杰出的作品,如《埃格蒙特序曲》、《莱奥诺拉序曲》等。

在其之后,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们则将序曲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写下了不少标题性的音乐会序曲。

显然,这些作品已经远远超越了歌剧序曲原本的作用和含义,更接近于标题性交响曲或交响诗的形式,这些我们在以后的篇章中再为大家详细介绍。

西方歌剧诞生于1600年,意大利的弗洛伦萨。它的直接来源是宫廷的幕间剧。之后分别在意大利的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进行发展。其中,那不勒斯的发展在早期达到顶峰,出现了那不勒斯学派。

意大利歌剧早期最重要的作曲家是梦特维尔迪,代表作品《奥菲欧》,是早期歌剧历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

歌剧诞生之后,传入了英国、法国和德国。

其中,英国歌剧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历史上重要的作曲家浦赛尔,代表作品《迪多与伊尼》。

法国歌剧的代表人物是吕利,这位意大利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来到法国,成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最宠信的臣子,他奠定了法国歌剧序曲的创作。

德国的代表人物是许茨,代表作品是《达芙妮》,这是第一部在德国创作的歌剧。

歌剧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意大利。

继而传播到欧洲各国,而德国的海因里希·许茨、法国的让-巴普蒂斯特·吕利和英格兰的亨利·珀赛尔分别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开创了17世纪歌剧的先河。一直到18世纪,意大利歌剧依然是欧洲的主流,纵然巴黎吸引了不少外国作曲家到法国谋生,而韩德尔最终落脚英伦。

300多年!

在107世纪——108世纪的欧洲,人找到了用声音概括情感的方式;德国人找到了用声音概括哲理和刻画心理的方式;另外,在法国和英国也发展了富丽堂皇的音乐剧和英雄气概的清唱剧。

这是进步的艺术家由于受到文艺复兴思想的启发,有意识地追求1种新的表现方法——最富于戏剧力量的表现方法的结果。

歌剧起源于1600年前后。

歌剧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戏剧)。

歌剧在17世纪,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

歌剧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样,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

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

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歌剧的起源】

一般认为欧洲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

西方公认的第一部歌剧,是在人文主义影响下,企图恢复古希腊戏剧精神而产生的《达佛涅》(另译《达芙妮》),编剧o.里努奇尼,作曲j.佩里与j.科尔西,1597年(一说完成于1594年)于佛罗伦萨g.巴尔迪伯爵的宫廷内演出,由于此剧原稿失传等原因,也有人把1600年为庆祝亨利四世婚仪而写的《优丽狄茜》做为最早的一部西洋歌剧。

由于公众对歌剧的欢迎,1637年威尼斯创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

【歌剧的发展】

17世纪末,在罗马影响最大的是以亚•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歌剧乐派。

该乐派在剧中不用合唱及芭蕾场面,而高度发展了被后世称为“美声”的独唱技术。

当这种“唯唱工为重”的作风走向极端时,歌剧原有的戏剧性表现力和思想内涵几乎丧失殆尽。

于是到18世纪20年代,遂有取材于日常生活、剧情诙谐、音乐质朴的喜歌剧体裁的兴起。

意大利喜歌剧的第一部典范之作是帕戈莱西的《女佣作主妇》(1733年首演),该剧原是一部正歌剧的幕间剧,1752年在巴黎上演时,曾遭到保守派的诋毁,因而掀起了歌剧史上著名的“喜歌剧论战”。

出于卢梭手笔的法国第一部喜歌剧《乡村占卜师》就是在这场论战和这部歌剧的启示下诞生的。

意大利歌剧在法国最先得到改造,而与法兰西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

吕利是法国歌剧(“抒情悲剧”)的奠基人,他除了创造出与法语紧密结合的独唱旋律外,还率先将芭蕾场面运用在歌剧中。

在英国,普赛尔在本国假面剧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英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狄东与伊尼阿斯》。

在德、奥,则由海顿、狄特尔斯多夫、莫扎特等人将民间歌唱剧发展成德奥民族歌剧,代表作有莫扎特的《魔笛》等。

至18世纪,格鲁克针对当时那不勒斯歌剧的平庸、浮浅,力主歌剧必须有深刻的内容,音乐与戏剧必须统一,表现应纯朴、自然。

他的主张和《奥菲欧与优丽狄茜》、《伊菲姬尼在奥利德》等作品对后世歌剧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19世纪以后,意大利的g.罗西尼、g.威尔迪、g.普契尼,德国的r.瓦格纳、法国的g.比才、俄罗斯的m.i.格林卡、m.p.穆索尔斯基、p.n.柴科夫斯基等歌剧大师为歌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成型于18世纪的“轻歌剧”(operettta,意为:小歌剧)已演进、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裁。

它的特点是:结构短小、音乐通俗,除独唱、重唱、合唱、舞蹈外,还用说白。

奥国作曲家索贝、原籍德国的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是这一体裁的确立者。

20世纪的歌剧作曲家中,初期的代表人物是受瓦格纳影响的理查?施特劳斯(《莎乐美》、《玫瑰骑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是将无调性原则运用于歌剧创作中的贝尔格(《沃采克》);40年代迄今则有: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米约、曼诺蒂、巴比尔、奥尔夫、贾纳斯岱拉、亨策、莫尔以及英国著名的作曲家勃里顿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q20230406204210bd31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