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和李隆基
书接上回,继续分析唐朝制度
1、大唐强悍的军力,及后续的问题
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强悍王朝的军事实力也是空前的,这也为国家的平安奠定了基础,并且是个必须的基础,否则就会政权不稳。
由此可见,军事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当今美国的霸权的一个代表就是军力强大,号称一个小时打遍全球。
当然,从最近一段时间美军的松弛,无论是纪律还是装备中,就可以看出美军的战斗力实际上在走下坡路。
秦朝不用说,蒙恬等名将辈出,不仅帮助秦国一统天下,还把匈奴打得一败涂地;汉朝开始不行,刘邦在平城差点被抓,而后崛起的汉武帝牛叉,名将辈出,代表性的就是卫青和天妒英才的霍去病,终于在汉朝解决了匈奴的边境大患。要知道,匈奴可是一个非常强悍的王国。
到了大唐更不用说,似乎我们都知道唐朝的文化厉害,但不清楚的是唐朝的军事能力更强。
李世民就是行伍出身,带兵打仗的,他老子也是。
他们这一代人从大隋就开始打,更往上可以追溯到五胡混战中原的时候,可以说是从战场里爬出来的,兵是老兵,将是老将,兵法纯熟,身经百战。
并且大唐朝常备军数量还不多,只有60多万,要比后面的宋朝,明朝和清朝都少,后面几个朝代都上百万军队,但战斗力最强。
典型的一战就是唐朝跟日本的海战,以少胜多,把日本打得北都找不着,从那之后一千多年没跟我们交手。
唐王朝先破突厥,又打吐蕃,老牛逼了。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唐王朝军队制度的两个特点。
1.1. 寓农于兵,以农养兵
简单说,就是当兵的还要种地,这样平时种地,早晚训练,这样国家就不用花很多钱去养兵。要知道,宋朝时,光养兵就把国家财政给吃穷了。这种全兵皆农的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国家的负担。
1.2. 府兵制度,及后期的败坏
所谓“府”,就是兵种地的地方,在一个地方,划出一块区域,由当兵的驻扎下来,然后他们还在这里种地,这就是府兵。当兵的人家可以免税,也挺好。
首先,全国有好多府,并且地方上的府兵要到中央去轮值。唐朝初期,皇帝注重军事,经常跟府兵一起骑马射箭切磋,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到了后来,天下太平,皇帝就不再像以前一样关注军事了,大家积极性就不高了,相反,大官们家里盖房子还要借兵去干,当兵的成了干苦力的,更加没积极性,没尊严。
其次,唐朝中后期对阵亡兵士的抚恤发放开始松弛,远不像唐初,阵亡通知书还没到,抚恤先到了。后期阵亡了很久也不见抚恤,搞得人离心离德,怨声载道。
第三:唐朝的兵士出身良好人家,因为贫困户是不允许当兵的。
所以他们到军营的时候,会随身携带些钱物,这些东西时常也被军官克扣,还经常折磨士兵,这样士兵去世之后,生前的钱物就是军官的了。
还有就是复员制度执行不好,特别是后期,导致复员很难,基本没盼头了,所以当兵的没有尊严,也没有积极性,导致军队士气低下,战斗力降低。
上面的这些事情,制度本身没有变化,但在执行层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纪律败坏,其实本质上是大唐进入极盛时期,从皇帝就开始贪图享乐,不再艰苦奋斗,纪律松散。导致朝纲败坏,正所谓盛极转衰。
2、御史台的危害
举两个例子
2.1. 狄仁杰被诬陷:
在上一篇文章浅读《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之三:汉唐政治中篇:盛唐气象中曾写道,狄仁杰已经贵为宰相,名声在外,还能被御史诬陷,差点丢了性命,足见御史之权力失去控制。
这就是酷吏来俊臣的故事,当时来俊臣就是御史。
因为他们隶属于皇帝,没人能把他们怎么样。
当时死在他们手里的多了去了,这家伙还写了个经验总结,名曰《告密罗织经》,生怕自己不能遗臭万年,对不起祖宗。
所以他死了以后,大家都放鞭炮庆祝。
2.2. 节度使:御史台制度的直接结果
御史在代表中央巡查地方的时候,经常常驻在地方。
结果常驻地方的御史成了地方的军政大权的一把手,由于长期驻扎,导致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对抗中央。
如果是巡视边塞的御史,长期驻扎,就成了节度使,成了大权在握的节度使。
安禄山同志就是节度使。
后期节度使已经成了朝廷大患,尾大不掉,最终将大唐朝拖下水,失去了往日的光华。
3、根本原因:皇帝贪图享乐,失去进取心
这点是最主要的,唐明皇李隆基前期有多么辉煌,后期就有多么混蛋,其转变让人瞠目结舌。也许国家进入太平盛世,朝中无事,就去纵享欢乐了。慢慢的,人事与制度皆松弛,宰相也从名相变成了奸相,国家的家底慢慢耗光之后,终于天下大乱。也正好印证了盛极转衰的规律。
4、汉唐比较
从这两个强悍朝代的比较中,我们都能看出如下的一些相似点:
一是国君的奋发图强,是能够崛起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国君掌握绝对权力的情况下。
二是制度的作用,相权的有效制约,是确保国家能够长久强盛的制度保障。人事与制度必须都强才行。
三是,国家走向衰亡的直接原因都是自己的腐败,而不是外敌的入侵。特别是人事的腐败,从唐朝的例子更能看出来。
以上的三篇文章,讲了一点汉唐的制度的皮毛,仅供大家参考。
感觉不错就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