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中,精致的宋朝生活是一大看点。比较典型的是喝茶。剧中人使用的茶具比较古拙,和我们常见的轻巧的白瓷、青瓷小茶杯不同,剧中的茶杯多偏于黑色,一个个都有小饭碗大小,相配的茶托也偏于厚重,整体上“胖胖”的很可爱。
《知否》:“胖胖”的茶具
其实,之所以茶器不同,是因为宋人的饮茶方式和我们现在不一样。宋朝人喝茶,是件很复杂的事,可类比的,或许就像我们今天喝——拿铁。
拉花拿铁
如今的茶不管绿、红、白、青,茶汤都以清澈透亮为上,宋茶像拿铁?
清茶
先从茶说起。
宋人饮茶,不是用经过炒制的茶叶,而是用茶饼。
在宋朝,茶叶被采下来之后,杀青的办法不是炒,而是蒸,叫做蒸青。
蒸过的茶叶经过捣、拍(拍进模具)、烘等程序,制成茶饼。
作为贡茶,还会印上龙、凤的图案,因此被称为“龙团凤饼”,一开始是大茶饼,后来又有了精致的小茶饼,称为“小龙团”。
《知否》明兰提到的“新到的小龙团”,指的就是这种茶饼。
《知否》:明兰请大娘子的管家喝茶
茶饼坚硬,做茶的时候,先要把茶饼弄碎,碾碎成茶末,之后再多次过筛筛成很细的粉末,储存在“茶入”(茶叶罐)里。——到此,还都是准备工作。
《知否》:林小娘给墨兰讲茶道
宋人的茶道被称为“点茶”,因为每一步都要精准地用细嘴壶(汤瓶)来“点”。第一步是“调膏”,也就是舀一定量的茶末放在盏内,放少量的开水调成膏状。
然后,一边缓慢地加水,一边用一种竹制的“刷子”——茶筅,不断地搅拌。这一步叫做“击拂”。茶筅的“头儿”看起来有点像西餐的打蛋器,而击拂也和打蛋有类似的地方,应该说是“打泡”,就是要打出细致均匀的白色泡沫。
茶筅
茶筅运用的缓急轻重有很强的技巧性,高手“击拂”,最终能让茶汤上浮起一层绵密的白色泡沫,称为“云脚”,簇拥在盏壁久久不散,被称为“咬盏”。
《知否》:老太太并不喜欢绵密的茶
点茶说起来很神秘,其实并不难理解。就像——我们调藕粉、芝麻糊、甚至蛋黄沙拉酱等糊状物,为了避免结块,总要先加一点水(或油)搅拌成糊状,然后再逐渐加水(或油)调成——粥状……总是,做得越细致,成功率越高。
芝麻糊比茶汤浓得多,但是水乳交融的道理是类似的。
当然,更近似的比喻,真的是拿铁。只不过,拿铁的奶泡出自牛奶,是机器打出来的,宋茶的“云脚”完全出于茶、而且是纯手工打出来的,难度更高。
《知否》:初学点茶的如兰抱怨难学
《知否》:墨兰比如兰机灵,但一开始出手也是失败,被林小娘数落
《知否》:墨兰的失败作品
这样大的“动静”,现在通用的小茶杯当然是玩不转的,而白色的泡沫,盛在黑色的茶碗中更醒目好看,所以呢,宋朝的茶碗以黑瓷、大碗为主。当然,高档的茶具,也有青瓷、钧瓷的,比如《知否》剧中提到的“十二大玉川先生”。
茶席
“大玉川先生”听起来是个人名,——的确是个人,唐朝的诗人、也是品茶名家卢仝,著有《茶谱》,号称“茶仙”,以他的名字命名整套茶具,可谓实至名归。更奇的是,这十二件工具是十二个官吏的名字——既有官职的名字,还有姓!
古书上的“十二大玉川先生”
约略说一下:
韦鸿胪——茶炉。“胪”和“炉”同音,“韦”对应的是这种炉子是用苇竹编成。这个茶炉可能叫“烘炉”更合适——是用来烘干茶饼的。茶饼中的多余水分被烘掉,茶味更香,而且茶饼也更容易被捣碎。
韦鸿胪
木待制——就是接下来把茶饼捣碎的茶臼,木制的。
金法曹——捣碎的茶饼还需要用茶碾子碾得更细,这茶碾子一般是金属制成的,所以叫金法曹。
金法曹
石转运——碾过之后还要磨,磨当然是石头的,也是“转”的。
罗枢密——经过捣、碾、磨之后的茶末,再用罗织的筛子来筛,“枢密”和筛子
的“疏密”对应起来,很形象。
胡员外——学名叫“茶入”,相当于我们几天的茶叶罐,之所以“姓”胡,是因为它是葫芦状的。
《知否》:孔嬷嬷和茶席
漆雕秘阁——茶托,以漆雕的最为贵重,不过在《知否》中我们看到的都是和茶碗配套的瓷茶托。
陶宝文——陶或瓷制的茶盏。在宋朝,最受欢迎的是我们刚才提到的黑瓷建盏。顺便说一下“秘阁”和“宝文”,二者指的都是宫廷中珍藏字画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善本馆”,这两个词同时也指管理“秘阁”和“宝文阁”的官员——所以,二者真的是“配套”的。
《知否》:陶宝文和漆雕秘阁:茶碗和茶托
《知否》:来自宫廷的青瓷茶托和茶碗
汤提点——点茶的水壶。汤,古文中是热水的意思。宋人的“水壶”高个细长嘴,叫做“汤瓶”,这么设计应该是为了“点茶”的准确性——有点像咖啡手冲壶哈!另外,细长嘴的汤瓶也比较保温。
《知否》:汤提点:汤瓶
竺副帅——就是前面说的茶筅。“竺”与“竹”谐音。
竺副帅:茶筅
此外,还有“宗从事”,也就是棕丝制成的茶帚,清理茶具的工具。“司职方”,丝质织物,用来擦拭茶具的。
宋朝的茶具如此“人性化”,也是奇了。
如今日本的“抹茶”,保留了一部分宋茶的特点。
为什么现在我们不这么喝茶了呢?这和一个人有关——明太祖。
朱元璋出身农家,明初实行的又是“休养生息”的政策,所以明太祖就下令,简化喝茶的程序。
不再蒸青啊、压饼啊、调膏啊、击拂啊,而是简单地——散茶,开水,冲泡。
因为由繁入简,不需要太多的器具和讲究,饮茶的普及性就大大提高了。
史册号网友观点:朱元璋大老粗,整不来这么雅致的东西。
茶还是直接泡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