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明朝那些事儿陈友谅人物,《明朝那些事》第四讲:大富翁张士诚与心狠手黑陈友谅

各位读者,大家好。

上一讲书说到了朱元璋4千人拿下了缪憨憨2万人的队伍,而后又集结全部势力攻打集庆,最终如愿以偿地占领集庆,成为了朱元璋逐鹿天下的大本营。

在这个时期,有两个人是可以重点讲一讲的,一个是大富翁张士诚,另外一个人是枭雄陈友谅。

首先先介绍一下大富翁张士诚。

张士诚,男,1321年生人,职业是贩私盐,泰州人。在这里要先说一下贩私盐这一封建时代长期存在的行业。盐是国家管制的物品,非经允许不能贩卖,但海水就在那里放着,不晒白不晒,不卖白不卖,所以很多人都看上了这条发财之道。

这样的人,哪里有钱往那里窜,至正十三年(1353),张士诚在泰州起义。

张士诚之所以在历史书上出名,是他在高邮建都,称诚王,国号大周,以天祐为纪年。

一场战役“高邮之战”让他名声大噪。

元朝政府有一个特点,谁称王就打谁,所以张士诚这一点就没有朱元璋厉害了,朱元璋知道称王会被元朝打,所以采取了缓称王的战略。

张士诚称王后,元朝宰相脱脱立马就率百万大军攻打高邮,而张士诚告诉手下,撤是撤不了了,要么死,要么打退敌人。

在死亡的面前,人往往爆发出强大的求生欲望,战斗力飙升,愣是把元朝的百万大军拒之城门外,撑了3个月。

很多经典战役的组成部分,一是实力,二是运气,张士诚守了三个月的城池,其实已经是筋疲力尽了,只要脱脱再多发起几次进攻,高邮必拿下。

而这时,元朝朝堂上,各路官员纷纷和皇帝说在外的军队那么久了还没有回来,怕有可能造反,皇帝一听,也怕,马上就下令让脱脱回京报道。就是因为这些目光短浅的官员,给了张士诚缓口气的机会。

此战之后,张士诚名扬天下,他再接再厉,连续攻克江苏、浙江的富饶地区,成为占地不是最大,却最富有的人(不愧是做私盐生意的)。

历史发展到这里,张士诚的优势是很明显的,毕竟有钱,有钱就可以招到人,人多的时候,机会就大,如果在有一班人才帮张士诚管理的话,那么雪球效应就出来了,张士诚有可能可以当上明朝的皇帝。

历史上也是有人才和资本的对决的,很明显,张士诚是有资本,没人才,所以最后落败。

拿下江苏、浙江之后,张士诚就变了,从来都是做小本生意的他,突然间有了全国最富的地盘,再也不用贩私盐了,有钱了,有房子了,拿着馒头,想蘸白糖蘸白糖,想蘸红糖蘸红糖。 朱元璋对他有一个精准的评价:器小

一个器小的人注定是不会分钱的,而不懂分钱的人往往是注定活不长久的,张士诚就是这样的人,如果他可以把得来的钱广招英才,说不定往后的局势会更加的不一样。

下面我们要介绍的陈友谅是一个真正的枭雄。

陈友谅的老板是徐寿辉,也是搞起义的,而陈友谅是他队伍里的一人,相貌不凡,文采也厉害,写了一手好字。

陈友谅,男,1320年生人,原姓谢,工作是渔民,沔阳(今湖北仙桃)人。曾经在县里干过文书,当徐寿辉起义军来到他的家乡后,他参加了徐寿辉的部队。由于他很有文化,外加有计谋,很快得到了徐寿辉和当时的丞相倪文俊的信任。

徐寿辉管理部队采用的是佛学加玄学的套路,

当时的徐寿辉整编部队的手法实在厉害,他在每个士兵的背后写下了一个佛字,并说这样可以刀枪不入。

这个谎话似乎容易被揭穿,因为士兵到了战场上就会发现不是真的(不信扎你一枪试试);这个谎话还有下半部分,如果你不幸阵亡,那并不是这个字不灵,而是因为你的心不诚。

也就是说没有死就是因为我写了字,死了怪自己,谁让你心不诚!

徐寿辉之所以这样子做,估计心里想的是,反正士兵厉害,功劳是他的,士兵菜,背锅的是士兵,真的是个谋略家呢。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这个徐寿辉做不成大事,连责任都不敢承担的人怎么可能做成大事呢?

也怪不得后面陈友谅会反他,其实在历史上很多将军谋士的能力都比皇帝强,皇帝想要驾驭他们,得学一门功课,就是帝王之术,重在平衡。

徐寿辉估计不用功学习,才会导致后面悲惨的结果,被人拿锤子砸头。

徐寿辉也知道自己是管不住陈友谅的,于是他也干脆,直接就和陈友谅说,我可以把权利给你,我只想安享晚年。

陈友谅是属于那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人,他绝不会放过徐寿辉。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至正二十年(1360)六月十六日(够精确),陈友谅率领十万军队顺江而下攻克朱元璋的采石,他邀请徐寿辉去采石城的五通庙拜神,徐寿辉一向对这些活动很是热衷,于是他应邀来到了庙里。 当他来到庙里时,陈友谅正站在窗前,身边站着两个卫士,外面下着很大的雨。

陈友谅没有理他,徐寿辉多少有些尴尬,他走到陈友谅身边,以一种近乎讨好的语气说道:“我们就要打下应天了,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陈友谅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说:“可惜你看不到那一天了。” 徐寿辉蒙了,他不是没有想过这一天的到来,但当它到来时,还是那么残酷。

两个人都不说话了。

死一般的沉默。

徐寿辉的汗和眼泪都下来了,他心中的恐惧就像一只大手将他拖入无底深渊。

“我把皇位让给你,我做平章,你看这样行吗?” 陈友谅终于回头了,他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徐寿辉,说出了徐一生中听到的最后一句话:“你是怎么在这个乱世上生存下来的?” 卫士上前,用预先准备好的铁锤打碎了徐寿辉的脑袋。

徐寿辉倒下时最后看到的是陈友谅那冰冷的目光。 卫士们洗干了前任老板的血迹,布置好大殿,因为这里马上就要举行新皇帝的登基大典。 至正二十年(1360)六月十六日,陈友谅在暴风雨中,于五通庙登基为帝,定国号为汉。

就这样陈友谅靠着他的心狠手辣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阻挡他前进的人,包括他自己的老板徐寿辉,这样的人,当不了时代的英雄,因为价值观不正,不过枭雄也是配的上的。

张士诚和陈友谅都介绍完了,接下来就要讲他们和朱元璋之间的故事了。

最先与朱元璋发生冲突的是张士诚。双方从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克应天后,就没消停过,大大小小打了上百仗。朱元璋对张士诚极为头疼,自己只是占了点地盘,干吗总和自己过不去。

才刚刚稳定的朱元璋不想和这些同是起义军互相消耗,他的梦想远远不是几座城池。

于是他要和张士诚谈判,并写信给张士诚,大致内容是:我是贫苦农民,你是私盐贩子,大家都是苦人啊,干吗非要打我呢,咱们两家和平相处吧,时不时去串个门不是很好吗。

可张士诚不听,你不是说我器小吗,那我就打到你没话说。

同年七月,张士诚大举进攻朱元璋控制的镇江,朱元璋早有准备,命令当时手下的王牌将领徐达和常遇春应战,大败张军于龙潭。

然后猛将常遇春一路打过去,到第二年(1357年)攻克了常州,之后在攻克宁国的战斗中,常遇春充分继承了夏侯惇受伤不下火线的精神,身中三箭(贯通伤)仍然坚持作战,又攻下了宁国。

张士诚一败涂地。

常遇春这个人厉害啊,怎么说呢,张士诚的士兵人数多,战斗力也不弱,之所以会败北,还全拜常遇春所赐。

叫张士诚多花钱找些厉害的武将,他不听,现在后悔了吧。

常遇春跟随朱元璋的时间并不长,他于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攻克和州的时候才来投奔。虽然晚来,他却一点也不客气,开口就说,我到这里来就是当先锋的,把先锋印给我吧。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厉害的人通常是直男,说话快言快语,这个常遇春就是,而且还是个不要命的主,打仗只负责胜利,不负责生命。

而朱元璋得此大将,实在是三生有幸,后来大大小小的战役都有常遇春的身影,说他是战神一点也都不为过。

朱元璋在打退张士诚后,另外一个更可怕的对手陈友谅来了,他们之间将会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q202211010544051d75.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