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天祥精忠报国的故事?
在以身殉节的古代文人中,文天祥是最为著名的一位。自从被俘的那一刻开始,文天祥便一心求死,在自杀未遂后,他在被押赴北方的途中,又绝食八日,着实令人动容。在绝食求死未果后,文天祥依旧一心求死,最后慷慨就义。
文天祥是南宋名臣,生于1236年,正是南宋风雨飘摇之际。宝佑四年(1256)年时,文天祥中状元,进入仕途。文天祥是个十分刚正的臣子,是坚定的主战派。恭帝元年(1257)年时,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前往临安抵抗南下的元军,于次年升任右丞相。
面对元军的猛烈攻势,南宋尝试与之和谈,于是派文天祥前往。在1276年的和谈中,文天祥一度遭元朝宰相扣押,后侥幸逃脱,继续在南方组织武装与元军对抗。到1278年时,文天祥兵败被俘,成了元军俘虏。
在文天祥被俘后,他当即服毒自杀。可惜,元军却并未让文天祥得逞。在元军袭击文天祥部的这场战斗中,邹洬挥刀自刎,刘子俊、陈龙复、肖明哲、肖资等人尽皆战死,而被俘的杜浒也忧愤而死。可以说,当时南宋残部对元军的抵抗情绪十分高涨,很少有人投降。
文天祥落入敌手后,先被押往潮阳,后又被送往大都。据《宋史》记载,文天祥在前往大都途中,再次寻死未果: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
当时,元世祖也算求贤若渴,希望文天祥这样有才气的忠臣能投降,收为己用。然而,令文天祥虽然不再绝食,却始终不愿投降。面对元朝劝降的人员,文天祥坦诚相告:
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宋史·文天祥传》
面对如此大义凛然的文天祥,元朝统治者也无计可施,最终只能忍痛下旨将其处死。在文天祥受刑时,他还对刽子手说:“吾事毕矣。”之后,文天祥朝南方跪拜,慷慨赴死。
文天祥虽为一代文臣,但却一身傲骨,着实令人钦佩。据说,在张弘范对其劝降时,文天祥拿出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也令对方颇为敬重,只好不再提投降之事,而是礼遇有加。
如今回顾文天祥的事迹,着实令人动容。文天祥求死,一方面是他自己富有气节,始终秉承着忠臣不事二主的理念;另一方面则是,南宋灭亡时士大夫阶层表现的大多都极具气节,或力战而死,或自尽而亡,很少有投降者。只是,在这批士人中,自然尤以文天祥的事迹最为典型。
二、文天祥事迹简短?
1、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2、公元1276年,南宋的谢太后带着小皇帝投降元朝,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代表宋朝出使元营,不料被元朝丞相伯颜扣留。文天祥与近侍杜浒等十多人连夜奔走,才侥幸逃出,继续组织抗元斗争。不久,文天祥被叛徒出卖,落入元朝大将张弘范之手。
文天祥不愿做俘虏,在北押解去见张弘范的路上吞了龙脑自杀,但没有成功。文天祥见到张弘范,不愿给敌将行礼。张弘范就让他写信给另一位南宋大臣张世杰,劝其归顺。文天祥虽知张世杰不会投降,但也不愿写信,只作诗一首交差,这便是著名的《过零丁洋》。
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诗充分表现出了文天祥舍身取义的决心,张弘范见劝降无望,将文天祥押解至元朝的大都。文天祥在大都三年,于元朝的威逼利诱无动于衷,最后被害于菜市口。
三、文天祥舍生取义的故事?
①
答:
1、文天祥舍生取义的故事
南宋末年,在蒙古军队的打击下,面临着亡国的威胁,文天祥毅然肩负起抗元重任,号召四方英雄豪杰起兵,下定决心抗元到底。
当时宋军势单力孤,结果文天祥被元军俘获。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劝降,文天祥不为所动,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文天祥遂被押往崖山,元军让他写信招降。文天祥没有写降书,反而顺势写下了《过零丁洋》一诗,其中便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写《过零丁洋》二十天后,南宋在崖山海战惨败,陆秀夫背着八岁幼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灭亡。文天祥被元朝关押了三年,忍受妻离子散、牢狱之苦,写下大量诗篇,但仍不肯受降,最终被杀。
2、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江南西路吉州庐陵人,汉族江右民系,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②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6岁的小皇帝,朝廷迁至距广东新会县50多里的海中弹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国公。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文天祥曾写《过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
南宋末年的文天祥在江西、广东举兵抗元,终因势单力薄失败而被俘,囚于元大都三年,誓死不屈,从容就义。
四、文天祥抗击过什么政权?
文天祥抗击的是元朝政权。他是明朝末年的抗元名将,曾经担任过御史大夫、知江浙等职务,后来因为反对投降元朝而被贬到岭南。在岭南期间,他写下了《宋元学案》等著作,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担当。他在抗击元朝的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功绩。
蒙元政权
后来北方的蒙元政权逐渐强大,公元1275年进逼南宋都城临安,也就是现今杭州。那时宋王朝不得不诏令天下兵马勤王,也就是命令各地起兵救援。于是,在江西担任地方官的文天祥,立即联络各路豪杰起兵抗元。
文天祥抗击过元朝政权。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和将领,参加了南宋的抗元运动,领导了一些反抗元朝的斗争。最终,他因为不屈不挠地反抗元朝而被处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④
文天祥抗击的是元朝的忽必烈政权。他是南宋的忠臣,是抗击外族侵略的英雄,并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这句诗,可谓耳熟能详,妇孺皆知。写出了诗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
⑤
蒙元政权,最后被俘至大都(今北京),敌方劝降不成,遂杀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系其诗句,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⑥
文天祥一生中曾先后抗击过蒙古政权和元朝政权:
1、 抗击蒙古政权:
1233年,蒙古军队南侵,攻陷文天祥的家乡兴仁府(今甘肃省古浪县)。15岁的文天祥参加了当地民众的抗蒙斗争,为保卫家乡努力作战。后被迫隐居在西藏,继续坚持抗蒙游击战。
2、 抗击元政权:
元朝建立后,对文天祥掌控的西南地区采取武力并吞政策。文天祥积极组织抗元斗争,联络各路义军,发动多次抗元战役。
1267年,文天祥与西南各路义军在今四川省射洪县联合举兵,攻取射洪城,迎接宋朝宰相陆秀夫入西,建立“大国雄师”。后文天祥被推举为“总帅”,成为西南抗元联军的最高领导人。
1269年,文天祥在攻打云南大理国时,遭遇元军偷袭,决死战斗,全部义军约3万人被歼,文天祥也中箭负伤,但仍拒绝降元。
1276年,文天祥率领义军进攻重镇宜昌,与元朝川陕总帅张弘范展开决战,后被俘虏,不屈而死。
所以,可以说文天祥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政权对手是蒙古和元朝。他长期领导西南义军抗击蒙元侵略,为保家卫国而奋斗终生,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反抗外族统治的英雄人物。
⑦
文天祥,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1274年,临安告急,文天祥散尽家财组织义军,驰援临安,苦战不敌。因谢太后执意投降,派他与元朝谈判,被扣逃脱后,领兵于江西、广东坚持抗元,兵败被俘,英勇就义,年仅46岁。
⑧
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爱国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曾经参与过南宋的抗金战争。他并没有抗击过特定的政权,而是反对了当时的北方入侵者金朝,在政治上积极倡导抗金,撰写了大量的抗金诗文,鼓舞了广大民众的抗金士气,为南宋的抗金事业做出了巨大献。
⑨
文天祥是南宋庐陵吉叫人,拾击的是元政权的侵略,在被抓三年后剔死,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绝唱诗句。
⑩
文天详是中国明朝的一位将领,明朝灭亡后,他曾抗击过元朝的统治者元朝。具体来说,他曾在抗击元朝的统治者时,担任军队的指挥官,并在与其他明朝将领一起带领军队,对抗元朝的征服者。
五、文天祥生平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
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
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
还在1259年,宰相贾似道便以称臣、割江北地区和岁纳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暗中屈膝求和。
伯颜却意在灭宋,并不停止南侵。
1275年,将贾似道十三万大军消灭,朝廷便再无可用之兵。
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
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并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内便组织了第一支“勤王”队伍近万人,几经周折,赶到了临安。
而在成千上万大小地方官中,带兵勤王的只不过他和张世杰三人而已,这个政权腐朽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
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颜兵临皋亭山,左相留梦炎早已投降叛变。
其他大臣或已投降。
伯颜虽愿受降,却要右相陈宜中去元营洽谈,陈哪有这个勇气?当天晚上便逃之夭夭。
谢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个文天祥。
他毅然临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虑是“战、守、迁皆不及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他甚至借此机会观察一下敌营的虚实以谋“救国之策”。
但是他没有想到,正当他指斥伯颜扣押不能返回宋营,他的义兵则在同时被投降派命令解散。
敌人的凶残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第一次严重的挫折。
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镇江),在义士的帮助下,逃脱了虎口,据他在《指南录后序》所记,至少有十六次幸免于死,经过千辛万苦,于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温州,此时他听说度宗的两个儿子(即恭帝的两个兄弟)已逃到福州,于是立即上表劝进。
不久,被诏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后又命为同都督。
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各各起兵,民复失地。
1277年三月,文天祥统兵进军江西,收复南部数十州县,同时围困赣州,湖南、湖北皆起而响应,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统治者大为惊慌。
元忙调40万大军来解赣州之围,另派兵五万追 击文天祥。
文部不过五千余人,这年八月,空坑一战,遂致大败,部将数人牺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赵时尝在紧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军,文才得乘间逃脱。
赵随即被杀。
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时间内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下定决心抗元到底。
1278年11月,他收拾残军,加以扩充,移兵广东潮阳,不幸于十二月二十日兵败五坡岭,文天祥自度难以逃出重围,当即吞服随带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污辱,但他并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
这是他遭遇的最后一次严重的挫折。
从此以后,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统领义军在战场上与元军拼杀。
文天祥被俘后,打定主意,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还在伯颜将他扣押北营时,他便明白地告诉对手:“宋状元…
所欠一死报国耳,宋存与存,宋亡与亡,刀锯在前,鼎镬在后,非所惧也,何怖我?“1279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马来文天祥囚所劝降,文天祥长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里,阿合马却要他下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马以胜利者自居,傲慢地说:“你何以至此?”文天祥嘲讽地说,南朝若早用我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会到你这里来,你有什么可神气的阿合马用威胁口气对左右说:“此人生死尚由我。
”文天祥正义凛然道:“亡国之人,要杀便杀,道甚由不由你。
”阿合马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
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
孛罗一来就摆威风,要文跪下,遭到文拒绝,左右便用武力强使文天祥作跪拜状,文凛然说道:“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以及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天祥今日…
至于此,幸早施行。
”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
忽必烈只好问他,那你究竟要什么呢?文天祥回答说:“愿以一死足矣!
”文天祥这种以身殉国,视死如归的的伟大精神使得敌人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这实际上等于宣布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他自己所赞颂的“正气”的胜利。
也等于宣布侵略者的失败,是一切投降派和卖国贼的失败。
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不留情。
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
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投降气氛一时弥漫京城,文天祥又上书乞斩吕师孟,以稳军心。
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置,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置之不理。
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
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
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 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
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文天祥出生的时候,“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朝廷,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南宋末年,文天祥已是朝廷重臣,在危难之中,虽想力挽狂澜,却终究是无力回天。
虽然他没有延续南宋朝廷的寿命,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光辉形象。
文天祥高中状元出来做官时,正值蒙古贵族向南宋发起大举进攻,朝廷上下大都不想抵抗,宦官董宋臣更是主张迁都逃跑,文天祥大胆上书,驳斥董宋臣的主张,并提出政治、军事改革方案,最后虽未迁都,但是文天祥的主张也没有被采纳。
1274年,元朝开始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灭亡宋朝的战争,国家危在旦夕。1275年,文天祥在赣州组织起一支3万多人的军队,开到临安“勤王”。当时,4岁的赵隰(即恭帝)在位。临朝的谢太后决心投降。文天祥不但反对无效,而且还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到元营进行谈判。
他在元军的大营和元丞相伯颜争辩,被扣押。元军要把他带到北方,船走到镇江的时候,他逃脱了虎口。他颠沛流离,几经生死,但是始终不忘报国之志。投降元朝的张弘范劝说文天祥招降张世杰,他写了《过零丁洋》诗作为答复。元朝专横跋扈的宰相阿合马来威逼利诱,文天祥不为所动。
后来,陆秀夫背着南宋皇帝赵晨投了海,张世杰也以身殉职,南宋灭亡。南宋灭亡了以后,张弘范又劝文天祥投降,文天祥嗤之以鼻。到了元朝的大都以后,南宋的前宋丞相留梦炎、受封为瀛国公的宋恭帝,前来劝降,都碰了一鼻子灰回去了。文天祥的慷慨陈词、义薄云天让所有的人都无计可施。
从这以后三年当中,他一直被关在阴暗潮湿的监狱中。在此期间,他读到投降元朝的弟弟和在监狱中的妻子儿女的来信。但他没有被百般的折磨吓倒,没有被千般的利诱迷惑,更没有被万般的亲情感动,始终没有投降,表现了自己的气节。1283年1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召见文天祥,进行最后一次劝降。
文天祥回答说:“我是大宋的状元宰相,宋朝灭亡,我只能是死,不能活。”第二天就慷慨就义。 文天祥著有《文山先生全集》。他前期的诗文大多是应酬之作。赣州起兵以后,风格迥然不一样,诗词散文都悲壮刚劲,被人传诵至今。 。
六、文天祥的故事?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正气歌》文天祥
文天祥
(1236—1283),男,汉族,吉州吉水(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民族英雄。
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
宋理宗宝佑时进士。
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
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
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文天祥家世考
“富田文氏”是西汉蜀郡太守文翁的后裔,五代后唐时期文天祥先祖文时迁徙至今江西吉州,开吉州庐陵淳化乡富田文氏一脉。
文天祥在《先君子革斋先生事实》一文中是这样说的:“先君子尝考次谱系,文氏系成都徙吉,五世(七世—编者)祖炳然居永和镇,高祖正中由永和徙富田。
”《宋少保右丞相兼枢密使信国公文山先生纪年录》(后面称《纪年录》亦云:“庐陵文氏来自成都,公六世(七世—编者)祖炳然居永和镇,五世(八世—编者)祖正中徙富田。
”所以现在有人把文天祥认作是客家人,是不确实的。
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有《文山先生集》传世。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
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
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
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小皇帝宋端宗赵昰任命为右丞相。
文天祥对张世杰专制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
不久,文天祥又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
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
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治在今广东龙川西)。
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端宗已死,继承立的弟弟——赵昺移驻厓山,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
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
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厓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写《过零丁洋》20天后,南宋在崖山海战的惨败后,陆秀夫背着8岁幼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灭亡。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
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
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
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
”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
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将文天祥的双手捆绑,戴上木枷。
关进兵马司的牢房。
文天祥入狱十几天,狱卒才给他松了手缚: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开堂审问文天祥。
文天祥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对孛罗行了一个拱手礼。
孛罗喝令左右强制文天祥下跪。
文天祥竭力挣扎,坐在地上,始终不肯屈服。
孛罗问文天祥:“你现在还有甚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
国亡受戮,历代皆有。
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
”孛罗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
我要关押你!
”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
”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
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
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
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
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
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
奈何?奈何!
…
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
泪下哽咽哽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的家财、追查阿合马的罪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
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
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
”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
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
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
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
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
”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
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
不当久生。
”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
”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
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
”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
”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
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后人评价他:“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事业虽无所成,大节亦已无愧”肯定他主要不是名相,而是以名相能为烈士。
七、元朝统一是人心趋向,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却又受到世人的敬佩,这又是为什么?(初一下册历史)?
这个问题是个很重要的历史话题!是民族主义与正统思想的辩证统一,也就是历史辩证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
元蒙对于天下的大一统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的,也符合广大底层人民的需求,更符合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所以元统一天下事历史必然,是人心所向。
但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区,任何人类群体都有他的思想核心和价值取向,文天祥足足的抗元运动,是符合那个时期,中原及南方地区的思想核心和价值取向的,所以,他是民族英雄,他受到世人的尊重,所以说,英雄不一定是成功的,失败也可以使英雄,是封建时代忠君思想的伟大写照,是两千年中华文明的璀璨反射,当然也必须受到人们的敬佩!
现在的历史,特别是共产党历史对于这一切的宣传有问题,对于国民党将领,帮助到共产党的(站在国民党的角度是叛徒)被奉为英雄,典型的比如张学良等。而始终忠于国民党的反而称为顽固分子,但其实那些始终忠于国民党的人物思想更加伟大!
因此,很多人都不是很理解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