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四部金融史?
《中国是部金融史》是2013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雨露。该书介绍了在盛世与乱世的循环交替中,以货币为工具的金融的影响。
中文名
中国是部金融史
作者
陈雨露
出版时间
2013年3月2日
市场价格
¥39.50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二、中国金融简史难吗?
难,中国金融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继承和发扬。
本书正是为金融专业学生学习中国金融史编写的教材,也可作其他读者了解中国金融历史的简要读本。
本书名为《中国金融简史》,特点在简。
但这简的度却很难把握。
我们的体会是:突出中国金融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主线,让学生懂得今天的金融是从历史的金融发展而来,明了历史是已经沉淀的现实,现实是正在演绎的历史。
三、中国古代金融史的启示?
①
首先,金融是文明和知识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人类最早的写作行为就是古代西亚地区的人们为了记录金融契约而发明的;金融诉讼对雅典黄金时代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复杂的金融制度,古罗马的财富传奇也不可能持续数个世纪。
在近代欧洲,有限责任公司制度,正是为了满足亚洲和美洲贸易聚集资本的需要应运而生;金融活动催生了用数学方法量化分析风险的传统,使得史无前例的航海时代和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在商业利益驱动下,解决各种金融问题也促进了记录、计算、印刷的发展,同时直接推动了一些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创新的产生,包括对数和概率论的发现,以及无穷数列和微积分的诞生。
到了20世纪,资本市场出现使得投资趋于平民化,并且激发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方式——社会保障、主权基金和个人储蓄帐户,它们都是旨在减少国家和家庭经济风险的机制,而且也都根源于人类的金融史。
②
宋元时期的信用事业较之以前并没有过多的发展,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的仍是传统的高利贷信用。民间的信用机构主要是当铺。
当铺在宋时称“解库”、“质库”,寺庙经营的称“长生库”, 元代时称“解典库”或“解库”。
元代当铺除抵押放款外,有时还经营信用放款。除了私入开当铺外,官方也开始建立经营典当业的机构。
如金政府曾设质典库,又称“流泉”,元政府设立公典,称“广惠库”。
宋代以后,货币种类增多,因而兑换业发展。当时经营兑换业的有“金银铺”、“银铺”。
宋代的“交引铺”除经营各种兑换外,还买卖各种钞引。汇兑业务随着纸币的流行而逐渐衰落。
③
商周(约公元前16世纪~前771) 中国是产生货币较早的国家,在商代和西周时期就有了金属铸币。从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的资料看,商、西周时期人们在交换过程中主要使用实物货币和金属称量货币。当时的实物货币有贝壳、龟甲、粮食、布匹等,金属称量货币主要是铜。
春秋战国(前770~前476) 货币流通的范围更加广泛,人们逐渐普遍地使用青铜铸币。
由于当时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文化的差异,以及政治上的分裂割据,各诸侯国使用不同的货币。
例如秦国的铜钱铸成方孔圆形,币文为“半两”,铸币权由国家掌握。
此外,黄金和布也是法定的货币。
战国末年,秦国制定的《金布律》是中国最早有关货币的法令。
秦汉(前221~公元220)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并把秦的货币制度推行到全国各地。秦亡后,汉承秦制。为使货币重量更适于交换,西汉政府将铜钱的重量由“半两”(十二铢)改为“五铢”。从此五铢钱制度一直延用至隋代(581~618)。
南北朝(420~589) 这一时期,信用事业有所发展。
中国古代的信用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最初的借款对象是实物。
以后随着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货币借贷行为越来越多。
在封建社会初期,放款者主要是官府、贵族以及大地主等,而借款者往往有着不同程度的人身依附关系,逃债非常困难。
因此这一时期的借贷主要是信用放款,而且利息通常较高。
战国时期,放款取息已是非常普通的事情。
秦汉时还出现了专门靠放债取利的人,称“子钱家”。
有些子钱家资本相当雄厚,甚至政府有时为筹措军费也要向他们借款。
到了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兼办信用业务的机构——寺院。
当时佛教盛行,寺院遍布各地。
僧尼在政治、经济上都享有不少特权。
寺院不仅从事宗教活动,而且经营大量土地,兼营放款业务。
除了传统的信用放款外,还出现了典当业,即抵押放款。
唐(618~907) 法定货币有铜钱和绢帛两种。绢帛以“匹”为单位,多用于大额的交易。唐代废五铢钱,铜钱不再以重量为名,而改称“通宝”、“元宝”,发展为比量名钱体系更高一级的铸币形式。
唐代货币经济有较大发展。但在流通领域中,铸币短缺一直是突出问题。因各地禁铜钱出境且铜钱较重,商人携带极不方便。唐宪宗时产生了“飞钱”,即商人在京师卖出货物后,把货款交付给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并从其处取得票券,回到地方后凭票取款。这种飞钱又称“便换”,是中国最早的汇兑方式。
随着商业的繁荣,对外贸易的发达,在唐京城长安的西市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金融市场。
西市是长安最繁华的市场,面积约1平方公里,遍布各种店铺和作坊,其中有许多商铺经营信用业务,如柜坊、寄附铺收受存款,保管财物;金银店兼营兑换以及生金银的买卖;质库经营抵押放款。
金融市场的初步形成以及汇兑事业的产生是唐代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标志。
宋(960~1279) 货币经济的发展在货币形态上表现为白银的货币性加强和纸币的出现。
汉代以前贵金属金、银都曾为货币,秦汉时期黄金是法定货币。
汉代以后,由于货币经济一度衰退,贵金属失去法定货币的地位。
唐末出现贵金属复入流通的趋势。
宋代贵金属白银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绢帛一类的实物货币则逐渐失去其货币资格。
纸币最早出现于10世纪末的四川,当时称作“交子”,开始时是由民间的富商发行,1023年后政府垄断了交子的发行权。
宋代钱币的铸行量大大超过唐代,但在货币流通领域中却出现混乱和地区割据的局面。
宋代铸币的种类很多,面值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数种;币材可分为铜钱、铁钱、夹锡钱。
北宋(960~1127)时期西北和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西夏、辽也铸造自己的货币。
中原地区的宋王朝则有些地方使用铜钱,有些地方流通铁钱,还有些地方兼行铜铁钱。
南宋(1127~1279)时占据中原北部的金国也铸造发行自己的货币。
元(1271~1368) 结束了宋代货币流通分散混乱的局面,货币又趋统一。
元代的货币以纸币为主,最初的纸币是可用白银兑现的信用兑换券,后逐渐发展为不兑现纸币。
元代纸币不再以宋代“缗”、“文”等铜钱的单位为价值尺度,而以白银为价值尺度。
元代的纸币制度已相当完善。
1287年,元政府颁行的《至元宝钞通行条划》是中国最早、最完备的币制条例。
宋元时期的信用事业较之以前并没有过多的发展,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的仍是传统的高利贷信用。
民间的信用机构主要是当铺。
元代当铺除抵押放款外,有时还经营信用放款。
除了私入开当铺外,官方也开始建立经营典当业的机构。
宋代以后,货币种类增多,因而兑换业发展。
当时经营兑换业的有“金银铺”、“银铺”。
宋代的“交引铺”除经营各种兑换外,还买卖各种钞引。
汇兑业务随着纸币的流行而逐渐衰落。
明清(1368~1911) 明代货币有纸币、铜钱和白银。明前期主要用纸币,明中叶以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清代(1616~1911)银、钱兼行。铜钱仿照明朝的制钱制度,由国家统一铸造发行,银锭则许民间自由铸造,因此各地的铸银在重量、成色上有不少差异,种类繁多。
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各地。据统计,1644年全国有当铺两万多家,1744年时北京有当铺六七百家。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
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
钱庄起源于明中叶,最初规模较小,主要从事兑换业。
明末,钱庄逐渐发展成为从事经营接近近代金融业务的机构,除兑换铜钱、金银外,还兼营放款、存款等业务。
银号最早出现于清初,经营业务与钱庄类似。
钱庄、银号还发行钱票和银票,可以用来兑换铜钱和白银。
随着钱庄、银号在全国普遍设立,清乾隆年间以后,银钱票的流通非常广泛。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出现经营汇兑业务的票号,因经营者主要是山西人,又称“山西票庄”,起初只为商人办理汇款,后又兼办政府和官吏的公款汇兑和存、放款业务。
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
四、中国古代金融史及影响?
读史以明智,鉴往以知来。
学习金融史,尤其是近百年来的中国金融发展史,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五、千年金融史主要讲了什么?
作者通过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从文字的出现、城市化、数学等人类文明起源与金融的关联,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兴起背后的金融创新,以及威尼斯人口年金、圣殿骑士团、特许公司等代表并推动欧洲兴起的金融创新,更让我们看到了20世纪以来金融的大变革以及对于金融未来的展望。
这种广博的视野对于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金融无疑是最可贵的。
甚至可以说,一部5000年的金融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
公元前3000多年,人类最早的文字发明,和现代金融有直接的关系。
第一阶段:公元前3000年左右,主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在美索不达米亚,金融就随着人类文明一起诞生,金融在人类诸多文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比如金融推动了人类的文字的发明,第一批城市的诞生,第一份契约的形成,第一部法典等文明的产物都有金融的力量。
第二阶段: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更复杂的金融体系开始建立,利息、复利、抵押、地契、贷款合同、本票和合伙合同等金融概念诞生,金融在人类社会进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阶段:公元前10世纪之后,波斯帝国、古希腊、古罗马帝国时期,金融体系越来越复杂,金融带来了波斯帝国的繁荣,金融推动了古希腊民主制度的诞生,金融也推动了古罗马帝国的军事扩张。
第一阶段:公元前3000年左右,金融和人类文明的诞生。
人类目前已知的第一个文明是诞生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也就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交汇地区,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在两河河流的交汇地区,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比较适合人类居住。而实际上,早期人类的起源都是从河流沿岸起源的,比如我们早期的中华文明就是从黄河流域开始的。
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生活着人类早期的苏美尔人,苏美尔人创造了人类早期的灿烂文明,那里产生了人类第一批城市,第一种书面语言、第一部法律、第一份合同和最早的高等数学。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就诞生于美索不达米亚。
说到人类的文明,文字的诞生可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节点。
人类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楔形文字”,也是有苏美尔人发明的,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雏形产生,多为图像。
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统成熟,字形简洁抽象化,文字数目由青铜时代早期的约1000个,减至青铜时代后期约400个。
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
书吏们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写,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
由于多在泥板上刻画,所以线条笔直形同楔形,“楔”是一种上粗下尖的小木钉,最初是用来填充器物的空隙使其牢固的木钉,而楔形文字就类似这样的形状,所以,我们称之为“楔形文字”。
那人类早期的文字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人类为什么需要文字呢?是用来写诗作赋,或者用来记录某种智慧的吗?
当然不是,文字适用于人类早期的非常原始的金融活动的,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记账或者会计。
甚至可以说,楔形文字的诞生,是古代会计制度和契约的一个意外副产品。为什么说“文字”的发明是金融活动的一个副产品呢?
前面我们讲了金融其实是经济价值在时间维度上的转移,要在时间维度上转移,那么就一定要建立在对未来的“承诺”上,比如按揭贷款买房,那么我就承诺了将未来30年,每月按时还款作为了一个承诺。在古代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承诺呢?那就需要记录或者说记账。
关于记账或者说会计行为推动了文字的诞生,这个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1929年德国考古学家尤里乌斯·约尔丹挖掘出了美索不达米亚的一个古代城市:乌鲁克的中央神殿。这次挖掘发现了大量的古文物,约尔丹团队详细记录了他们的发现,包括建筑样式,艺术品、手工小物件等等。在神殿周围还出土了一些黏土制成的陶铸,形状比较类似生活日用品,比如罐子、面包、动物等等。
这些小物品很长一段时间内无人关注,直到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学者丹尼丝·施曼特–贝瑟拉教授开始以系统化的方式对它们进行分析。
后来发现,这些小物件跟我们现在的游戏币大小差不的,其实是古代经济商品的象征,是用来记账的,甚至可以说是人类书面语言的前身,因为它们和美索不达米亚,乌鲁克城市中泥板上的象形文字有关。
最古老的乌鲁克的文字泥板大约是在公元前3100年由抄写员制成的,他们把潮湿的黏土做成菱形板,用木制笔在上面书写。笔的一端锋利,另一端圆润,一端用来画线,另一端用来画点。稍微倾侧笔尖,还能够画出三角形和圆柱形的标记。这些符号的组合形成了一本词典,学者们现在已经断定那是人类最早的书写作品。
丹尼丝发现,这些泥板上的文字图文,是由在乌鲁克发现的黏土制成的小物件演变而来的,“布”的象形文字类似于一个圆形的、有条纹的陶铸;“甜”的象形文字类似于蜜罐形状的陶铸;“食物”的象形文字类似于一盘完整的菜的陶铸等等,还发现了比如羊、牛、狗、面包、蜜蜂、啤酒、牛奶等等象形文字都有对应的陶铸物品。
泥板上的象形文字和陶铸小物件之间的联系,揭开了苏美尔人早期的经济和商业活动。
因为这些黏土制成的陶铸小物件,显然不是为了好看而发明的,而是为了某商业目的,和早期的经济活动相关的,它们是苏美尔人分配系统中的“抽象的商品”。
研究发现,几乎所有来自乌鲁克的最古老的泥板上都是记录产品和商品交易的会计凭证,而陶铸的小物件也是类似的功能。
研究人员推测,也许世界上第一个会计人员就是坐在神殿的宝库门前,记录着有多少收入和支出。在文字出现以前的社会,需要一种方法来记录经济交易,陶筹是可以与标准化的商品与服务一对一匹配的自然标记。符号记录和早期的书写记录之间的这种联系,让丹尼丝得出了人类社会书写演变的理论。
在楔形文字出现之前,早期的泥板符号和陶铸都可以说是楔形文字的前身,而且不管是泥板符号还是陶铸都是早期商业活动的有力证据。而在古代的乌鲁克还采用了一种陶铸的印玺,是一种中空的黏土封套,是完全密封的,在印玺的外面一层有一组标记,和里面一层的符号的数量,及形状是完全匹配的。
据推测,这种印玺就是早期的金融工具,是古代的契约工具,类似于今天的合同,它的功能不仅是记录信息,而是在某种条件下核实信息,符号记录了契约双方的义务责任,如果发生纠纷,还可以打开印玺,查看里面的符号数量和形状与外层记录的信息是否一致,起到了一种契约或者合同的作用。
随着泥板符号越来越丰富和抽象化,慢慢出现了象形文字,在公元前3000多年,乌鲁克已经西亚地区的人们,就开始使用带有楔形文字的泥板来记录经济交易,因泥板的容量更大,一般来说印玺最多只能容纳24个符号,而泥板可以容纳更多,因此带有楔形文字的泥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比如象形文字泥板发展出了抽象的计数系统。
比如,在一块泥板上,5只羊是由5个深刻的笔画(数字5)和紧接着的代表羊的符号(交叉的圆圈)这一组合来表示。
但有趣的是,尽管商品的数量和类型由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乌鲁克早期泥板上,并没有出现独立的数字,换句话说,早期的苏美尔人刚开始只关心有形的商品,而不是抽象的数字。
随着楔形文字的广泛使用和不断演化,人们记录和传播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当时人类发展出了更多复杂的金融概念,比如契约、利息、复利等等金融概念慢慢出现。
在发掘出的一个古代乌鲁克祭祀瓶上,雕刻着一次宗教旅行活动,也可以被看成是古代城市经济活动的表现,比如在祭祀瓶上包括了进贡的场景,包括敬献者的姓名和他们应当献给神庙的贡品数量:比如:卢吉德,征税人,864升大麦;基度,巴加拉人,720升大麦;伊齐兹,铁匠,720升大麦等等。
因此可以发现,人类早期的债务和税务系统也逐步建立起来了。
公元前2400年,古巴比伦出现了一个金融概念,直到今天还在用。
在公元前2400年左右的一个古巴比伦的藏品“美铁那铭文锥体”中,人类还发现了人类早期“利息”概念的诞生,比如铭文记录中写道:“乌玛的领袖应当将南舍和宁格苏的1古鲁大麦作为借贷。这会产生利息,总计864万古鲁。”
在稍晚些的公元前2100年一块来自德莱海姆的泥板上,研究者还找到了人类早期“复利”的证据,比如在泥板上记录了,每对牛每年都会产下一头小牛;每年,每头母牛都会产下一头小牛,而雌性的小牛会在接下来的每年中也产下小牛,最初的一对牛就这样增长为一大群牛。
泥板的内容是一群奶牛在10年间的数量增长情况,描述的是在牛群数量呈指数级增长的情况下,与之对应的牛奶和乳酪产量的增加,这就是早期“复利”概念的来源。
在公元前2000年初,古巴比伦时期,操着闪米特语的北方民族占据了大部分苏美尔人的地盘,在发现的泥板中,有10块泥板就有9块是会计记录,其中包括抵押、地契、贷款合同、本票和合伙合同等等,可见当时金融活动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已经非常繁荣。
在当时的美索不达米亚还诞生了第一个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以及第一批金融家,以及第一次金融危机等等在金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金融工具的诞生,也促进了法律体系的建设,在人类已知的最早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中,已经明文规定白银的利率为20%,大麦的利率为33.3%,法典还涵盖了从刑法到家族法律,从商业规范到产权的一切内容,无所不包,详细规定了侵占土地的惩罚、解决纠纷的方式以及各种违法行为的责任认定等等。
但《汉谟拉比法典》真正的意义不在于它的内容,而是它代表的文明,它是整个不巴比伦帝国的统一法律框架。
随着公元前16世纪左右,古巴比伦帝国的衰落,金融技术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在后来的波斯帝国,古希腊以及罗马帝国时期,金融在社会发展、政治制度、甚至战争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
比如古希腊人设立了银行、货币制度和商业法庭。
古希腊雅典是民主的发源地,但是没有金融创新和金融资源,雅典的民主实验是不可能成功的,有研究表明,雅典的第一个伟大的政治改革家梭伦,为雅典建立了一个基于中央基金的财政架构,中央基金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资助战争和提升其他的人民共同利益。
梭伦还建立一个强大的税收体系来为中央基金提供资金保障,此外,他还改革了度量衡制度,这是一个统一、公平的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础。
此外,古希腊人高度的金融素养,也是民主制度的根源,比如货币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在金融中是一个中间介质,人们可以凭借货币和其他事物进行交换,但货币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但货币是一种激励体系、一种度量体系,也是一种集中财富的储备。
比如金融利用货币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思维,就是一种客观公正的评估工具。
货币可以成为治理国家和社会有力的工具,比如在雅典出现的猫头鹰货币为雅典政府提供了流动的、即时的价值储藏工具,雅典最强大的军事优势之一,就是拥有一支能够支付军队和舰队花销的货币存储。
货币制度不仅仅是一项杰出的经济发明,更是一项杰出的政治发明。
在辉煌的古希腊文明之后,时间来到了古罗马帝国。
罗马人建立一个以地中海为中心,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强大帝国。
从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古罗马文明由此进入帝国时代,一直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但是东罗马帝国一直延续到了1453年,全盛时期的罗马帝国控制了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统治着超过6000万人口,是世界古代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君主制国家之一。
罗马通过南征北战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而征服本身也是金融的功绩之一,包括军队的报酬、军需的物资、军需物资的运输都需要一个以货币经济为基础的金融体系,一旦征服一个地区,就必须提供税赋并且服从通知,为了强化统治,罗马私有化了国家的各种功能,比如税收、军需和建设等等,总之金融体系在罗马的帝国扩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罗马的金融系统比它之前的任何一个都要复杂。
根据某些研究,其复杂程度超越了工业革命之前出现的任何事物。
罗马的金融架构与这个帝国的经济复杂性相匹配。
罗马拥有一套高度现代化的金融工具组合,这些工具用于处理跨期交换、资本形成以及对风险和不确定的控制。
罗马的贸易网络包含了很多今天的欧洲和北非国家,它的远距离联系甚至延伸到了印度和中国。
这个巨大的网络离开了金融是无法运作的,但是巨大的金融体系也遭受着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现代化金融的弊端。
罗马人在古希腊文明的基础上,其金融创新的能力一点也不比古希腊人差,他们创建了第一批公司企业、有限责任投资以及某种形式上的中央银行,甚至还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股票交易市场。
在古罗马城市广场的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神庙。
在神庙的台阶上,会拍卖众多古罗马公司的合同。
公司的股份也会在这里交易。
这里是世界上最早的股票市场。
六、寻找介绍金融历史的书籍?
伟大的博弈中信出版社
中国金融通史中国金融出版社
中国金融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
解读花旗银行 中国金融出版社
解读高盛 中国金融出版社
剑桥美国经济史三卷本(强烈推荐)
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第4版) 中国金融出版社
金融史上那些人那些事——金融家如何影响我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中国金融史十六讲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近代金融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
金融史上30个灾难性丑闻 上海人民出版社
金融史话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