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武进史话5——纸城铁人,义军抗元

南北朝后的隋唐时期,废除郡县制。

隋时兰陵县并入曲阿县(今丹阳),其地属晋陵县。

唐武德三年(620年)在故兰陵地复置武进县,贞观年间武进县并入晋陵县,垂拱二年(686年)析晋陵县西部又复置武进县。

大历十二年(777年)武进县升为望县。

宋承唐制,晋陵、武进两县仍属常州。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国都开封,次年北宋灭亡,宋室南渡。

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蒙元铁骑南侵,向偏安临安(今杭州市)一隅的南宋发动最后一击,而南宋各地守将望风而降。次年三月,元兵直逼常州城下,常州知州赵汝鉴逃跑,安抚戴之泰开城投降。常州人民为保卫自己的家园,以一座孤城抗击元军达半年之久,在常州历史上写下了壮烈的篇章。

常州城破之后,在姚訔、陈昭等人的筹划下,组织起两万义军,与江阴的宋军取得联系后同时夜袭常州,一举收复。

元丞相伯颜立即派军来攻,激战四个月,久攻不下。

这时的常州成为抗击元军的前哨,是文天祥抗元大本营平江(今苏州)的一道屏障,伯颜只得调集元军20万精锐,亲自带兵来攻。

姚訔向平江求救,文天祥派尹玉、麻士龙领军支援,却在虞桥、五牧一带被元军狙击,两位将军壮烈牺牲。

虞桥、五牧之战援军失败后,常州城成了一座孤城,外无援军,内无粮食。

且常州这座方圆四十里的古城年久失修,虽经守城义军用树栅修墙,仍破蔽不堪,“大而难收”“屡破于敌”“常之为城至孤危特甚”,连伯颜也称它是座不堪一击的“纸城”。

他先派人射书入城劝降,又派南宋降将到城下劝降,但城中“自吏士至于民,无一人言降者”。

伯颜认为经过四个多月的围困,城中粮绝,义军自会开城投降。

但姚訔却让守城义军用纸剪成饼样,站在城墙上“吃”给元军看。

此时已是十月深秋,伯颜百计施尽,加紧派兵攻城。

城内两万义军面对二十万攻城元军毫不胆怯,忍饥守城,浴血奋战五十多天,不幸城破。

城虽被破,义军在城内仍然坚守抵抗。

连佛门弟子也毅然舍生取义,加入保城斗争。

护国寺的万安、莫谦之两位长老,率领五百和尚,高举“降魔”大旗,身披袈裟,手操禅仗,一路朝城门杀来,元兵一时被杀得目瞪口呆,还以为是天兵天将从天而降。

伯颜于是强迫投降的宋兵打头阵,元兵压阵在后,进以减少元兵伤亡。

最后,守城军民终因寡不敌众被攻破城池,五百和尚也全部壮烈牺牲。

义军首领姚訔、陈昭等人身先士卒,率兵死战。姚訔苦战力尽,纵身跳入火中自焚。陈昭继续苦战,有人告诉他,城东门可以逃命,陈昭誓言:“离此一步非死所。”最后英勇战死。由于常州人民宁死不屈,坚持抗元,所以惨遭屠城,据传仅有七人躲在桥下,才幸免于难。

经过这场惨烈的保卫战,伯颜叹呼常州人是“纸城”里的“铁人”。后来文天祥曾做《常州》诗一首,有“山河千里在,烟火一家无。壮甚睢阳守,冤哉马邑屠”感叹之句,并在诗的序言中记下“常州,宋睢阳郡也。北兵愤其坚守,杀戮无遗种,死者皆忠义之鬼,哀哉!”表达了对常州人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深深敬意。

为纪念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义军们,常州至今保留有许多遗迹、地名。如在虞桥和五牧留有纪念尹玉、麻士龙两位将军的骨城墩、二忠祠;为纪念和尚们的忠勇,后任在护国寺(今省常中)内建起了袈裟墩、袈裟塔;双桂坊的忠义祠和浩然亭也是为纪念姚訔、陈昭等守城义军而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p20230518113008ca39.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