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朝皇帝排列顺序?
①
清朝皇帝顺序:
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拓展资料:
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顺治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康熙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嘉庆皇帝: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
道光皇帝: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
咸丰皇帝: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
同治皇帝: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
光绪皇帝: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
宣统皇帝: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
②
清朝皇帝按时间排列为: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共12帝。
一,努尔哈赤(太祖),年号天命,1616年登基,在位11年。
二,皇太极(太宗),年号天聪,1627年登基,在位10年。
三,福临(世祖),年号顺治,1644年登基,在位18年。
四,玄烨(圣祖),年号康熙,1662年登基,在位61年。
五,胤祯(世宗),年号雍正,1723年登基,在位13年。
六,弘历(高宗),年号乾隆,1736年登基,在位60年。
七,永琰(仁宗),年号嘉庆,1796年登基,在位25年。
八,绵宁(宣宗),年号道光,1821年登基,在位30年。
九,奕宁(文宗),年号咸丰,1851年登基,在位11年。
十,载淳(穆宗),年号同治,1862年登基,在位13年。
十一,载恬(德宗),年号光绪,1875年登基,在位34年。
十二,溥仪 ,年号宣统,1909年登基,在位3年。
扩展资料:最后的王朝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是由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
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脱离了明朝的统治;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女真族,但都被击败。
公元163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清,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
世祖福临在摄政王多尔衮的辅佐下,于同年五月攻占北京,四个月后清朝将都城迁至北京,开始了它在关内的统治。
世祖顺治皇帝在位的十几年里,清朝的统治者一直忙于消灭李自成的部队及一些明朝的残余力量。
到顺治十八年,吴三桂率军入缅,消灭了明朝最后一支力量,清朝才彻底征服了中国。
公元1662年,顺治帝薨,其子玄晔在辅政大臣敖拜、索尼、苏克萨哈等人的辅佐下登基即位,年号康熙,是为清圣祖。
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六十一年是清朝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
康熙之后,继雍正帝即位的乾隆帝也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明主。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史称"康乾盛世"。
嘉庆皇帝不如康熙帝与乾隆帝一样有作为;他在位二十五年,在统治上一直延续其父的政治方针,清朝进入了缓慢发展的阶段。
道光帝在位期间,西方各国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的经济市场,他们以鸦片来敲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人们深受鸦片毒害。
其后中国的大门便被洞开,被迫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清朝的实力几近崩溃。
咸丰帝死后,皇太子载淳(同治帝)即位,其母慈禧太后在大臣奕欣的协助下处死肃顺等辅政大臣,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近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统治,不断的割地赔款。
随着清政府统治的日益衰落,一些爱国的进步人士在各地组织反清团体,其中,中国近代革命的先驱国父孙中山先生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的革命历程。
1905年,孙先生团结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同盟会"为中国国民党的前身。
1911年,武昌发生起义,仅仅两个月,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支持革命而独立,清政府的统治迅速解体。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同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最后的王朝清朝简史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清朝皇帝世系
二、清朝皇帝法号?
清朝有12个皇帝都为男性,满族,爱新觉罗系。帝王世系(法号)为:太祖努尔哈赤(年号天命)
太宗皇太极(年号天聪,崇德)
世祖福临(年号顺治)
圣祖玄烨(年号康熙)
世宗胤禛(年号雍正)
高宗弘历(年号乾坤)
仁宗颙琰(年号嘉庆)
宣宗旻宁(年号道光)
文宗奕詝(年号道光)
穆宗载淳(年号同治)
德宗载湉(年号光绪)
溥仪(年号宣统)。
三、皇太极诸子世系?
清太宗皇太极诸子一览:
1、皇长子:和硕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7年,40岁),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能争善战,战功赫赫,尤其攻灭张献忠大西政权,亲手射杀张献忠。顺治五年,豪格与多尔衮夺权失败被下狱,死于狱中。
2、皇二子:爱新觉罗·洛格(1611年—1621年,11岁),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豪格同母弟,幼殇,无谥号。
3、皇三子:爱新觉罗·洛博会(1611年—1617年,7岁),生母元妃钮祜禄氏,幼殇,无谥号。
4、皇四子:辅国公爱新觉罗·叶布舒(1627年—1690年,64岁),生母庶妃颜扎氏,康熙二十九年病逝。一生无显赫事迹,平平庸庸碌碌爵位也不高。
5、皇五子:承泽裕亲王爱新觉罗·硕塞(1629年—1655年,27岁),生母侧妃叶赫那拉氏,镶红旗人,乾隆钦定清朝开国铁帽子王之一。曾参与清朝的统一战争,颇有战功。顺治在位时备受器重,负责兵部,担任议政王,顺治十一年病逝,年仅27岁。硕塞能文能武,能诗善画,不可多得!
6、皇六子:镇国公爱新觉罗·高塞(1637年—1670年,34岁),号敬一主人、敬一道人,生母庶妃那拉氏。虽为皇子,但他淡泊出世,喜欢书画,精通乐理,善弹琴,有诗集《恭寿堂诗》一卷。康熙九年病逝,谥号悫厚。
7、皇七子:辅国公爱新觉罗·常舒(1637年—1699年,63岁),生母庶妃伊尔根觉罗氏。事迹平淡,康熙三十八年去世。
8、皇八子:未命名(1637年—1638年,1岁),生母敏惠恭和元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幼殇,无谥号。
9、皇九子: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24岁),生母孝庄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清朝第二位皇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在位十八年,年号顺治。顺治十八年,福临得天花病死,时年24岁(也有一说出家为僧)。
10、皇十子:辅国公爱新觉罗·韬塞(1639年—1695年,57岁),生母庶妃克伊克勒氏。事迹平淡,康熙三十四年卒,时年57岁。
11、皇十一子:襄亲王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1642年—1656年,15岁),生母懿靖大贵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英年早逝,无显赫事迹,无后。
从上可以看出,清太宗皇太极这11位皇子当中,只有皇长子肃亲王豪格、顺治帝福临名气比较大,为我们所熟知。
而皇五子硕塞,能文能武,为清朝的统一立下功劳,并且参与朝政,能力也不一般,但名气不是很大,不为大家所熟知。
总体来看,皇太极诸子比父亲努尔哈赤诸子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四、永瑆世系?
永瑆系成亲王和硕成亲王,清朝世袭亲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帝皇十一子永瑆封亲王,封号成,死后谥号哲,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袭封需递降一级,一共传了七代七位。
基本信息
所处时代
清
出生日期
1752年
出生时间
世系
1752年—1823年:成哲亲王永瑆,谥号 哲
追封:成郡王绵勤,永瑆长子,1820年追封
追封:成郡王奕绶,绵勤长子,1823年追封
1823年—1859年:成恭郡王载锐,奕绶长子,降爵为郡王,谥号 恭
1859年—1872年:郡王衔贝勒溥庄,载锐长子,降爵为贝勒,1860年加郡王衔,无嗣
1872年—1918年:贝子毓橚,溥庄养子,降爵
五、明代信国公传了多少代?
明代汤和凭显赫的军功受封信国公,其死后却无人袭爵,按照明朝的爵位传代制度,汤合这个信国公的爵位,是只有嫡长子一脉才能袭承的,但问题在于,汤和的嫡长子汤鼎,在洪武十四年的时侯,就死在云南,而汤鼎之子汤晟,汤晟之子汤文瑜,全未等到袭爵就已早逝。
后明英宗以汤家四十年无人继承,直接把这个爵位罢免了,所以一代而终
明朝最高世袭国公传9代235年。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
为人谨慎,沉敏多智,于至正十二年(1352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
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取镇江的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
至正十七年(1357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
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的陈友定。
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信国公。
洪武十七年(1385年),巡视海防。
洪武二十年(1388年),在浙江沿海先后设卫所城59处﹐使倭寇不得轻入。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病去世,是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追封东瓯王,谥号“襄武”。
③
洪武三年(1370年),汤和只是被朱元璋封为了“中山侯”。之后汤和继续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最终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被加封为“信国公”。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汤和因病去世,被朱元璋追封东瓯王,谥号“襄武”。而他也就此成为明朝开国功臣中,少数得以善终的人之一。
只不过由于汤和子孙早逝,“信国公”也只一代便中止了。到了嘉靖年间,其族人重新获封“灵璧侯”,并一直延续到了明朝灭亡。
④
信国公汤和。洪武三年封。后代依次为汤鼎、汤晟、汤文瑜、汤伦,汤伦之子汤绍宗降封灵璧侯,后代依次为汤绍宗、汤佑贤、汤世隆、汤之诰、汤国祚、汤国祥、汤文琼。
⑤
汤和爵位信国公仅历一世一代;灵璧侯共历五世五代,至南明而绝。
信国公世系:
第一代:汤和,洪武三年(1370年)封中山侯,予世券。洪武十一年(1378年)进封信国公,再予世券。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去世,追封东瓯王,谥号"襄武"。
灵璧侯世系:
第一代:汤绍宗,嘉靖十一年(1532年)续封灵璧侯,允许世袭。嘉靖十三年至嘉靖十四年(1534年-1535年)间去世 。
第二代:汤佑贤,汤绍宗之子,嘉靖十四年(1535年)袭爵。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去世。
第三代:汤世隆,汤佑贤之子,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袭爵。万历十四年(1586年)去世,谥号"僖敏"。
第四代:汤之诰,汤世隆之子,万历十五年(1587年)袭爵。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去世。
第五代:汤国祚,汤之诰之子,万历四十年(1612年)袭爵。南明时投降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