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秦始皇和刘邦同一时期都在干什么?秦始皇不死,刘邦有机会建立汉朝吗?中国历史又会怎样?

公元210年的夏天,一辆散发着鱼臭味的马车从九原抵达咸阳。当人们拉开马车的帷幕时,才发现距离他们的皇帝病逝,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名遗体烂在马车里的皇帝,被尊称为“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

比起“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豪迈,他身死他乡的结局与其一生的成就尽显得格格不入。

这为后人既留下了“英雄气短”的慨叹,也留下了无数历史的假想——如果真如歌曲所述,给秦始皇一个“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机会,他是否还能延续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而被后人讽刺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刘邦,又是否还有机会创立大汉?今天,本期节目就为您讲述,大秦王朝的英雄气短和秦始皇的后半生。

(《楚汉传奇》剧照,于和伟饰秦始皇)

提及秦始皇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人们很多想到的都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恣意纵横,却鲜有人知这位千古一帝扑朔迷离,充满神秘感的后半生。

之所以要说秦始皇的后半生充满着神秘感,是因为他的后半生迄有很多迄今为止,连历史学界都无法给出定论的谜题:秦始皇之死,就是他后半生最重大的一个谜题之一。

有人认为,秦始皇是因过度操劳,死于慢性疾病,其依据在于秦始皇年少继位,亲政后更是“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也有人认为,秦始皇是死于谋杀,因为秦始皇病逝之际,并无预兆,史书记载也是忽然一病不起,而在东巡期间官拜上卿,和他同车而行的蒙毅,则被莫名调走“还祷山川”,此外,秦始皇病逝后,李斯、赵高如行云流水般立胡亥,诛扶苏的一系列举措,更让人怀疑二人有暗害秦始皇的动机。

(《楚汉传奇》剧照,李斯,胡亥与赵高)

但无论秦始皇是因何而死,不可否认的是,在他病逝之后,横扫六合的大秦帝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走向崩溃:秦始皇病逝后的第二年,陈涉、吴广便于大泽乡发动起义,六国复国在他病逝后的第二年,刘邦便攻破武关,进军灞上,秦王子婴白马素车,向刘邦投降。

秦始皇病逝后秦帝国的一系列崩溃,更让人坚信一种幻象,那就是:整个大秦帝国,都是凭借着秦始皇一人的意志建立起来的。

他的死让秦帝国陷入了崩溃;而如果上天能够再借秦始皇三十年,十年,秦朝断然不会灭亡,并且会和汉、唐一样,成为一个长寿的大一统王朝。

然而可惜的是,从《史记》等种种有关秦始皇和秦朝的历史文献来看,即便是再借给秦始皇三十年,十年的时间,他也无法挽救秦帝国迅速滑向崩溃的命运,而他也恐怕会从人们口中的“千古一帝”,变成像唐明皇李隆基那样“善始不善终”的历史人物。

之所以会说即便是长寿的秦始皇也无法改变大秦的命运,既有秦始皇的个人因素,但更多的是当时华夏大地上的人心与形势。

(《楚汉传奇》剧照,于和伟饰秦始皇)

首先,从秦始皇个人的角度来看,他的后半生与前半生相比,也并没有做到“从一而终”。晚年的秦始皇,大致经常做三件事:巡游,炼丹,还有杀人。

先来说第一件事巡游

历史上秦始皇称帝十一年,共有五次巡游,最后第六次巡游病逝在了路上。

中国古代,帝王的巡游日动千金,路途经过之处也必须有地方官好生招待,悉心服侍。

然而,这样一项斥资巨大,耗费民力的活动,在古代却被认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作为儒家五经之一的《尚书·尧典》甚至都给出了古代皇帝巡游的具体频率:“天子五载一巡守。

意思就是说,皇帝最好是五年进行一次全国的巡游。

古代帝王之所以要追求巡游,是因为巡游能帮助皇帝考察天下民情,并且能让巡游途径之地的天下黎民深知帝王的威严。

而对于秦朝来说,秦一统天下始于西,距离六国故地较远,秦始皇频繁开展东巡,也意在威慑六国遗民

(秦始皇五次东巡路线图)

然而,秦始皇的巡游的频率,早已超过《尚书·尧典》建议的“五年一巡”,如果用秦始皇称帝的时间再除以一生巡游的次数来算的话,秦始皇平均两年就要进行一次全国大巡游。

据《史记》等历史文献记载,秦始皇东巡期间也少有对地方民政的考察,更多的并不是“施仁”,而是“布威”,如公元前219年的第二次东巡,秦始皇就在山东邹峄山上立石,与“齐鲁之地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公德”,也正是在这一次巡游中,秦始皇在泰山封禅。

在后来的几次巡游中,秦始皇也在黄、腄,穷成山和琅琊等各地,“立石刻,颂秦德”。

在琅琊巡游期间,秦始皇一行更是“大乐之,留三月,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意思就是说:秦始皇一行人在琅琊开展了盛大的欢庆活动,并且停留了三个月的时间,还将三万户平民搬家到了琅琊台附近。

且不说秦始皇巡游期间的其他各地百姓过得如何,仅琅琊一地的百姓,就有三万户因秦始皇的东巡进行了一次“大搬家”,这样的巡游是否劳民伤财,百姓心中自有公论。

秦始皇晚年所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炼丹寻仙,谋求长生不老,其中徐福东渡,蓬莱仙山等轶事已在民间广为流传。

然而,炼丹寻仙的思想对晚年的秦始皇影响究竟有多深,却鲜为人知。

秦始皇晚年时,曾令一名叫卢生的道士为他寻药,然而卢生却对秦始皇谏言说:“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

意思就是说,普通人在衣食住行期间会沾染“恶鬼之气”,陛下您应该隐匿衣食住行,避开恶鬼之气,恶鬼之气避开了,真人和仙药也就自然可以求得。

自此以后,秦始皇就处处起居隐匿,接连辍朝,让大臣不知自己的具体所在之处。

而他在晚年甚至说:“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

可见晚年时期的秦始皇,为了追求长生不死,已经到了不惜九五之尊之位的地步。

(江户时期歌川国芳所绘的《徐福东渡图》)

而秦始皇不上朝时,他究竟又在哪里呢?《史记》记载:“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锺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

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一次,秦始皇在梁山宫内休憩,在山高之处看到丞相李斯随行的车马很多,心里很不高兴。

宫内的宦官因此就暗中提醒了李斯,李斯自己也就有所收敛,减少了随行的马车数量。

秦始皇在得知是宦官暗中提醒李斯后,直接“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自此以后,群臣无人再知秦始皇具体去向,这也是秦始皇为何晚年充斥满历史谜团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无论是相信科学的后人,还是当时的术士都知道,“寻求长生不老药”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于是,多次寻药未果的卢生只能带着一票子人半道跑路,临行前还留下了一句“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这样诛心的话,让秦始皇得知之后龙颜大怒——因为在此之前,秦始皇为寻仙药对卢生堪称是言听计从,甚至做过不少群臣吏民看起来荒唐的事。

因此,在卢生叛逃之后,秦始皇便派遣出大量刑狱官吏,大肆拘捕儒生,并且鼓励儒生之间相互检举揭发,仅秦始皇本人亲自审判,并且活埋的儒生,就有四百六十多人。

而公子扶苏也因在此期间向秦始皇谏言,停止对儒生的杀戮,也被秦始皇在一怒之下派遣至上郡,监督蒙恬的部队,这也为后来的沙丘之变,胡亥篡位埋下了伏笔。

(秦始皇焚书坑儒)

从秦始皇晚年喜欢做的三件事,也可以看出后半生的秦始皇,真的再难以称得上是昔日里横扫六合的一代雄主。

而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秦始皇后半生治下的秦朝实际上十分动荡:公元前216年,秦始皇带着四个武士微服私访秦朝首都咸阳城,在夜里就遇到了强盗,后来这名强盗被秦始皇随行的武士所杀。

秦始皇还朝后,关中地区就开展了为期20日的大搜捕,而在此期间关中的米价更是上涨到了一石一千六百钱的价格。

试想一下,当时身为秦朝国都的咸阳都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六国之地的治安环境呢?而身在沛县的刘邦也是在秦始皇去世的第三个月后,将关押的盗贼悉数放跑,流窜到山上斩白蛇起义。

沛县位于今天江苏徐州,而秦始皇病亡的地点是在今天的河北邢台,后在陕西咸阳举办丧事。

按照当时的交通条件来看,举义时期的刘邦在当时可能还并不知道秦始皇病逝的消息,何况刘邦举义之初只为保命,而不是掐着时间等秦始皇驾崩,然后举义建立大汉。

因此,“秦始皇不死,刘邦举义不成”的说法并不站得住脚。

无论是刘邦的斩白蛇起义,还是项羽的那句“彼可取而代之”,都不过是秦始皇晚年暴政下社会人心的一种反映罢了。

而从秦朝军政和社会的宏观角度来看,即便秦始皇再活二三十年,可能也无法阻挡陈吴、刘项的起义大军,因为在汉武帝时期诞生出军屯制度之前,历代中国封建王朝均采用的是“临时征兵制”,而并不是“常备军制”

所谓蒙恬、赵佗在华夏大地上一北、一南分驻的数十万大军,更多的是因战事临时征集,在战事结束之后就地解散。

秦朝时期,带兵制度多数执行的是“校尉制”,一名校尉统兵的人数在数百到数千之间不等,所谓的“秦朝百万大军”,更多有被当代影视剧包装的嫌疑。

如果当时秦朝的军队,面对着自秦朝以来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恐怕一时之间也难以应对——

因为导致这场起义的,并不是秦始皇一人的生死,而是天下的人心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在各地普及《秦律》,根据出土文物《睡虎地秦简》的记载:“及诣水雨,除。

”意思就是说,如果因为下雨而导致征役失期的,可以免除刑罚

但是,身在征役队伍中起义的陈涉、吴广,就是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为由,发动起义而其中缘由便是因为秦朝征役过程中的高死亡率。

而在秦始皇在位期间,也曾“销锋镝,收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换言之,就是秦始皇称帝后将天下兵器收拢起来,只有秦朝军队才有铁制兵器,然而起义后不久抵达陈县的陈涉、吴广农民大军,就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千人,步卒万人,像“战车、骑兵”这类兵种,起义之初的农民起义军是难以拥有的,因此不排除在陈涉、吴广起义早期,就有秦朝军官投诚举义的可能。

从这些细节中也能看出,“天下苦秦已久”的一句感慨,并非空穴来风。

(陈胜、吴广起义)

而酿成这“天下苦果”的,不止是秦始皇晚年的昏聩,更有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就以严苛著称的法家政策。

秦朝统一六国,靠的就是令行禁止,纲纪严明,然而正所谓“马上可打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

秦始皇一统之后,天下黎民渴望的是施仁德,布仁政,然而秦朝法令却严苛依旧,这让仰慕新朝的百姓和六国勋贵均对这个大一统的王朝失去了信心,导致人心思变,最终秦朝“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结局,也就不足为奇。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其功勋确实不可磨灭:秦朝虽是一个仅有15年的短命王朝,然而它的皇帝制,郡县制均被汉朝延续了下去,并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而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更成为了每一位中华儿女的骄傲。

然而,历史人物终有他时代的局限性,因此这也更需要我们去客观地看待,而不能加以盲目地贬低或崇拜。

秦始皇的成就着实可称得上是千古一帝,但万里长城的一砖一瓦,究竟垒筑起的,是嬴家一人的天下,还是百姓黎庶的天下?这是秦始皇终其一生都没有想清楚的问题,但今天的我们却应该对这个问题,有着自己明确的答案。

参考文献:

    《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

    《史记索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p20221104150406f515.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