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说了中国第一个历史王朝“夏”,今天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商朝,谈起商朝很多人会想到商汤伐桀、武王伐纣,再就是闻名于世的青铜器、甲骨文,那历史上的商朝除了这些还有什么特点,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第一个有确切的历史遗迹、同期文字记载的王朝,时期大约为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国祚554年,传17世31王。
现在我们通常把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商朝灭夏前,被称为“先商”。
商的始祖是契,大舜时期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邑,以商为部落。
第二个阶段被称为“早商”,从子汤于鸣条之战打败夏桀起,结束了夏朝统治,建立商朝,定都亳。
建国后,商朝曾多次迁都,直到盘庚迁都殷,并在此定都约273年,直至康丁因为商朝在殷都时间最长,所以后世有人称商朝为“殷”或“殷商”,指的都是商朝。
所以人们以这个为划分早商和晚商的依据。
最后的“晚商”自然是指自盘庚到帝辛(纣)的这段时间。
商朝疆域
商朝在盘庚迁都前有一段最混乱的继承时期被称为“九世之乱”,经历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王,当时的继承制度以“父子相传”“兄终弟及”两种方式混合使用,各方凭借个人势力争夺王位,造成了近百年时间王位继承的混乱状态,直到后来盘庚迁都之后才算稳定下来。
夏商朝时期疆域和封建时期大一统朝代的疆域不一样,并不是整个划分的区域都是本国的国土,而是以都城为核心,周围有自己附属的诸侯国,中间夹杂着一些并不臣服本国的小方国,疏而有漏,所以那时候的商朝并非一个拥有完整领土的国家。
商汤
商朝有一个“五朝元老”——伊尹,这个人很厉害,曾辅佐商汤取得天下,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来治理天下,辅政期间政治清明,国家昌盛,被人称之为“商元圣”,最终以“天子之礼”被安葬于都城附近。
也被称为中国厨界鼻祖,最早被文字记载的教师。
顺便说一个,我们现在说的商业、商人也是起源于商朝,其开创者是先商的第七任君主王亥,被称为“华商始祖”“中斌财神”。
再来说说商朝的六任贤君,商朝在历史发展中,因内忧外患也几度衰落, 但也能在关键时刻出现救世的明君,这几位分别是:汤(开国君主,能任用贤才,在位时政局稳定,国力强盛);太甲(第四任君主,曾被伊尹放逐桐宫悔过,后改过自新,在位期间,百姓安宁,诸侯归顺);太戊(第九任君主,任用贤才,挽救衰落的商朝,使得拒绝进贡的小国再度归顺);祖乙(平定兰夷、班方,稳固东南局势,任用巫贤,使得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盘庚(迁都于殷,稳定政局,发展经济,使得商朝再度重新发展);武丁(勤于政务,治国抚民,使得商朝经济文化达到新的顶峰,史称“武丁中兴”)。
帝辛(纣王)
说完明君最后说说亡国之君:帝辛(纣王)。
帝辛其实是个很有能耐的人,能文能武,帝辛继位的时候,国内政权就不稳定,而且东南战乱不断,他平定东南,又扩展疆土,东征莱夷,南攻九苗,将势力扩展到东海及长江流域,实现了对东南地区的全面征服。
但连年的战争使得本来就空虚的国库更加匮乏,国内矛盾激化。
西部的周国在姬昌姬发的治理下国力不断增强,很多附属部落弃商归周,周国慢慢地强大起来。
而之前周与商算的上有世仇了,姬发趁着商朝主力军队都在外打仗,列了六条帝辛的罪过便出发了。
那时候商朝主力军队不在啊,只能派奴隶上阵了,谁知道这些人一打仗就投降了,商军镇守不住,帝辛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延续了近600年的商朝至此灭亡了。
商朝后期疆域图
这时候肯定有人会问,妲己呢?不是狐狸精亡的国吗?请注意,《封神演义》只是一部小说,我们可以把后世传的有关于纣王的暴虐与夏桀的做一下对比就会发现,很像。
而且正史的记载中一开始并无酒池肉林、沉迷美色一说,成王败寇,很多都是后世逐渐加上去的,再者那时候也没有明确的史实记录,暴君的形象一旦形成往往就越传越烈,便很难正名了。
可以肯定的是,商朝的灭亡不能仅仅归结于帝辛所谓的“暴政”,而是要多方面的考虑。
商朝之后,朝代的历史就有更多的记载了,故事也会越来越多,下一次我们讲讲周朝那些事,带大家顺一遍中国古朝代的历史体系,我是秀才,希望秀谈历史能够带给你更多历史知识。
史册号网友观点:不错不错,历史真的假象太多了,尽信书不如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