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典”列国之三 —— 一箭之仇
李文娟
而历史上,真正有一箭之仇的那两个人并没有互置对方死地而后快,他们的结局很和谐、很完美。
这两个人就是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和管仲(名夷吾,字仲),他们结下一箭之仇是因为当时他们分属两个阵营:
红队:公子小白、鲍叔牙
蓝队:公子纠、管夷吾
时间:公元前682年
地点:齐国、莒国、鲁国
事件:国际全程马拉松(哦不,是夺位)
之所以说马拉松,是因为这两队人马谁先跑回国,谁就能做国君,就看谁跑得快。
当时齐国襄公在位,国势混乱,公子小白向哥哥襄公进谏,希望他少一点绯闻,结果被恼羞成怒的襄公踢出宫门,小白就和鲍叔牙出走莒(jǔ)国避祸;后来公孙无知杀襄公篡位,小白的另一兄长公子纠在管夷吾的保护下去了鲁国。
一年后,弑君的公孙无知又被愤怒的国人除掉,齐国处于无君状态,谁先回去主持大局,重新为襄公发葬,谁就可能是下任国君。
所以,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便开启了长跑夺位大战。
公子小白和鲍叔牙所在的莒国离齐国更近一些(这也是当初鲍叔牙建议去莒国的原因之一,太有先见之明),公子纠和管夷吾在较远的鲁国,管夷吾知道小白跑在了他们前头,就带了三十个人先去追赶,他们日夜狂奔,终于赶上了正生火做饭的红队。
管夷吾说:我家公子纠年长,回国奔丧的事儿就不劳你们操心了,你们歇歇脚,让我们先回去受累就好。
鲍叔牙说:咱各为其主,费话少说,你麻利的回去吧。
管夷吾既然拼命追上了他们,怎能无功而返?于是趁其不备,搭箭就向小白射去,正中小白前胸。就在这电光石火之间,公子小白竟然上演了影帝级演技:他瞬间咬破舌头,口喷鲜血,直挺挺地倒在了车上(请为这样的演技点赞)。这一下,连鲍叔牙都被骗倒了,以为小白已死,和众人嚎啕大哭。管夷吾一看,这是必死无疑了,狂喜而去。
既然相信小白死了,蓝队就没了后顾之忧,他们立刻把赛跑变成了VIP七日游,一路载歌载舞,饮酒赏景,把沿途3A、4A、5A级景区玩了个够,六天后才到齐国。
而管夷吾的箭只是射中了小白胸前的带钩,公子小白毫发未损,接着便和鲍叔牙轻车上路,星夜兼程,先跑到了终点,坐上了国君宝座,即为齐桓公,红队完胜。
齐桓公念念不忘管夷吾的这一箭之仇,恨不能食其肉。
但鲍叔牙说,管夷吾是天下奇之,得之可以称霸诸侯,不仅不能杀,还得毕恭毕敬地请回来。
齐桓公其人虽然好玩又好色,但他胸怀大志,时刻不忘称霸大业,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纳谏和爱惜人才。
鲍叔牙的话他深以为然,并亦步亦趋按照鲍叔牙的安排,以极尊崇的礼节将管夷吾迎入宫中,彻谈三天三夜。
齐桓公被管夷吾的雄才大略深深折服,将国家大事尽数交给管夷吾,称之为仲父。
其后,在管仲的运筹帏幄下,齐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北救燕国,南伐楚国,及至九合诸侯,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因爱才而放弃一箭之仇终成霸业已成为千古美谈,也被后人争相效仿。
最爱才的莫过于曹操,他抓了吕布的手下陈宫,实在舍不得杀,一再挽留,陈宫死后,他一直供养陈宫一家;关羽投降后,他也是各种献殷勤,最后听说人家要走,也下不了杀手,反而赐袍赠马;当袁绍的谋士许攸来投靠时,他连鞋都来不及穿就跑出去迎接,高兴得手舞足蹈,倒地就拜。
替袁绍骂了他祖宗三代的陈琳,也被他大度地赦免,留为己用。
三国鼎立,而曹魏独大,绝不是偶然。
即使粗莽如张飞,抓了严颜后,见其刚勇侠义、视死如归,立刻为其松绑,跪拜赔罪,严颜便甘心归附。
而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几乎就是齐桓公和管仲故事的复制与粘贴,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责问魏征当初离间太子来害他,魏征直言:太子若早听我的,何致今日。唐太宗实在爱他直爽,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贞观盛世从此开启。
1949年9月,曾在东北四平之战中大败林彪的***将领陈明仁,在长沙起义后,受邀与程潜一起去北京参加开国大典,***亲自到饭店门口迎接。
你我有仇,可是我爱你有才,我放下恩怨,委你社稷江山。
历史的天空星辰闪耀,一则则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如春雨甘霖滋润着华夏大地。
注:
《左传.庄公九年》
《史记.齐太公世家》
《三国志.蜀书 .张飞传》
《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