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齐桓公三个小人典故,齐桓公故事的寓意?

亲小人远贤臣是自取灭亡,所以任何人交朋友都要擦亮眼睛,不能与小人为伍。

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首,带领齐国称霸东方。

但齐桓公本人的下场却是凄惨无比,一代霸主竟然被活活饿死,实在令人无法理解。

我们肯定很难想象一位皇帝被饿死的情景,但齐桓公不是皇帝,那个时候各个诸侯国的国君,他们的权力并非至高无上。

齐桓公落得如此下场实际上也是他自己的决策出现失误,也暴露了齐桓公的缺点,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这段历史,一起来了解下吧。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君主,他在世时,齐国一度跃升为东方强国。齐桓公的称霸离不开管仲的辅佐,在齐桓公统治前期,齐国遵循尊王攘夷的旗号,威服遍于四海。可惜的是,齐桓公的霸业仅仅是昙花一现,自管仲死后,齐国就逐渐走向了衰落,因为桓公重用奸佞,最终也使得自己活活饿死,而齐国的霸业也就此不复存在。

是齐桓公亲手毁掉了自己的江山,这并非是他人的肆意干涉。论执政能力,齐桓公可以算作一位雄主,不过,虽然齐桓公有称霸天下的资本,但其本人却缺乏英主的气质。他只有依靠管仲,齐国的霸业才可图存。

齐桓公能取得霸主的头衔,并不是因为齐桓公本人很能干,而是由于管仲尊王攘夷的策略。反观齐桓公的一生,除了在继位前不计前嫌重用贤臣外,更无其它方面的建树。以齐桓公后期的表现,他实在难以称得上名君,他的个人素养令人不敢恭维。

齐桓公身上两个致命性的弱点,促使了齐国迅速衰败。据史书记载,齐桓公好打猎,而且一去就是好几天,他常常因为打猎而怠于政务。因为这个缘故,管仲和鲍叔牙也不断劝谏,不过,齐桓公虽然听从了管仲的意见,但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改变,就算到了晚年,也是如此。

好打猎虽然不算什么,但怠于政务就是致命性的问题了,君主怠政,这是国家衰败的征兆。

管仲在世时,齐国尚可安稳,但随着管仲去世,这个问题就突现出来了,由于桓公长期怠政,这就造成了齐国奸佞篡政乱国。

齐桓公后期重用奸臣易牙、开方,最终造成了齐国吏治腐败,随着这些人愈发的放纵,齐桓公悲剧性的结局也就无法避免了。

除了好猎,齐桓公本人还好酒好色,桓公贪图享乐,就算是他自己的表亲,齐桓公也没有放过。桓公这种荒唐的举动,使得齐国朝政混乱不已。和隋炀帝杨广相似,桓公也是一位消极的君主,在国力一天一天衰败的时候,齐桓公竟然放弃了自己的权利,专心于享乐。君主安于现状,国家焉能不败。

有人说,是齐桓公放纵诸子之争才导致齐国失去了霸主地位,这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

诸子之争是齐国乱政乱国的开端,而非齐国失去霸主地位的根本原因。

如果齐桓公之后但凡有一君贤明,齐国依然可以恢复霸主的地位。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的结果,是齐国内部本身的腐朽,并非是直接性内乱导致的。

齐桓公个人的荒淫行为,导致了齐国迅速衰败,故而,应当说是齐桓公亲手毁掉了自己的江山。

齐桓公之后,齐国出现了长达三十年的内乱,这皆是因为齐国继承人问题上的不明确而导致的。齐桓公瞩意的公子昭并非是明君雄主的人选,相反,他却是一个嫉贤妒能的小人,这样一个国君,再加上佞臣乱政,齐国焉能不衰。齐桓公放纵奸臣乱国,又对五子之争视而不见,这是齐国衰败的直接原因。

至于后来的五子乱政,这也皆是因为齐桓公的放纵而导致的,齐国最终一落千丈。

雄辩四方的晏婴

晏婴(?一前500年),宇平仲,山东高密人,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司马迁将其比为管仲,推崇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

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

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

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

”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

”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

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

”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

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

”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

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

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出使狗国,故进狗门

晏婴不但在迎接外国使节的时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国之时,每次也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

春秋末期,诸侯均畏惧楚国的强大,小国前来朝拜,大国不敢不与之结盟,楚国简直成了诸侯国中的霸主,齐相国晏婴,奉齐景公之命出使楚国。

楚灵王听说齐使为相国晏婴后,对左右说:“晏平仲身高不足五尺,但是却以贤名闻于诸侯,寡人以为楚强齐弱,应该好好羞辱齐国一番,以扬楚国之威,如何?”太宰一旁言道:“晏平仲善于应对问答,一件事不足以使其受辱,必须如此这般方可。

”楚王大悦,依计而行。

晏婴身着朝衣,乘车来到了楚国都城东门,见城门未开,便命人唤门,守门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

指着旁边的小门说:“相国还是从这狗洞中进出吧!

这洞口宽敞有余,足够您出入,又何必费事打开城门从门而入呢?”晏婴听罢,笑了一笑,言道:“这可是狗进出的门,又不是人进出的门,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人国呢,还是狗国呢?我想楚国不会是一个狗国吧!

”守门之人将晏婴的话传给了楚灵王,楚灵王听罢,沉思了一会儿,才无可奈何的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婴堂堂正正地进入了楚都。

霸业因时而兴

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可以与楚匹敌。

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昙花一现,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以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国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国结盟,这太让人费解了。

”晏婴回答:“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春秋五霸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振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

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其死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亦常受吴晋二国的骚扰,困苦不堪。

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

你作为楚国名臣,本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可怎么却也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呢?”

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死,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呀,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

外貌不足识人

又有人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

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虽长,不免为水浸没,纣王勇武绝伦,不免身死国亡,为什么呢?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愧居相位,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只是问有所答罢了。

难道我拒不回答吗?那也太无礼了。

小人出使小国

宴会后,楚灵王接见了晏婴,;楚灵王一见到晏婴,马上问:“齐国是不是很缺乏人才?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出使楚国?”“大王,齐国人多着呢。

国都临淄人口百万,每人呼一口气,可以呼气为云,每人淌一滴汗,可以挥汗如雨。

行人来往川流不息,摩肩接履,又怎么能没有人才?只是敝国有一个规矩,贤明之人出使贤国,不肖之人出使不肖之国,大人出使大国,小人出使小国,而今我无才无德又最不肖,只好来楚国为使,希望大王原谅。

桔生淮北则为枳

楚王一时无言以对,正好一对武士押一名犯人从殿前经过,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哪一国人?所犯何罪?”“齐国人,犯的是盗窃罪。

”“晏相国,齐国人有偷东西的毛病吗?”晏婴知道楚王是以此来取笑自己,报刚才之辱,于是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小臣我听说:桔子种在淮水以南称为桔子,甜美无比,而将其移至淮水以北,则变成了枳树,枳树之果,小而酸涩,苦不可食,之所以会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实在是土地的缘故。

现在这个齐国人出生在齐国,并非盗贼,而是一个良民,可是为什么来到楚国,却变成了盗贼呢?这是楚国使他发生了这种变化,齐人之于楚国正如桔子之于淮北,这于齐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楚王默然,良久,叹道:“寡人本来打算让您在今日受辱,哪里想到竟被您嘲笑了,这是寡人的过错,见谅寡人吧!”于是楚王善待晏婴,晏婴圆满完成了使命,回到齐国。晏婴面对着国强而盛气凌人的楚王,毅然予以反击,他昂然不屈,除了维护个人的名声,最终目标还是在保持齐国的声威。

晏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的一生中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典故和故事。以下是与晏婴有关的几个典故:

画竹竿:晏婴有一次在宴会上表演了自己的才艺,他用一根竹竿在地上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案,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惊叹和赞叹。这个典故体现了晏婴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才华。

使楚:晏婴出使楚国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并成功完成了任务。这个典故体现了晏婴的智慧和胆略。

救人于危难:有一次,晏婴在路上看到一个老人摔倒在地,他立即上前扶起老人,并送他回家。这个典故体现了晏婴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不畏强权:有一次,晏婴被楚国的官员逼迫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但他坚决拒绝了,并最终成功逃脱了困境。这个典故体现了晏婴的正义感和坚定信念。

总的来说,这些典故都体现了晏婴的聪明才智、艺术才华、胆略、同情心、仁爱之心、正义感和坚定信念。

他的这些品质一直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卓越和完美。

我们需要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综合考虑他的个性特点和行为表现,不能只看到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创新和坚持不懈并不是完全矛盾的两个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关系。

只有在创新和坚持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更好地推动科技和社会的发展。

晏婴为春秋时期齐国人,学识渊博,能言善辩,有一次齐国君的马死了,国君大怒,要杀了养马的马夫,晏子并未阻止,而是上前大骂马夫:你犯了三条大罪,其一养死的国君的马,其二害我们国君为马伤心,其三害我们国君为马杀人,这样天下人都会说我国国君重马轻人,从而小看我国,你说你该不该死?

齐国君在旁听到最后,不由长叹一声:还是把这人放了吧!

1、晏婴使楚

 晏婴是当时齐国的宰相,他接到齐王的命令,要他去楚国做人质。

晏婴知道楚国是齐国的敌对国家,于是他想出一计,让自己在楚国受到尊敬。

他在前往楚国的途中,故意在途中停下来,让自己的马车在楚国的官道上休息,楚国的官差看到晏婴的马车停了下来,就过去询问情况。

晏婴说:“我们齐国的宰相非常重视道路的整洁和安全,所以他要检查一下道路是否平整,是否有障碍物。

”楚国的官差听了之后,非常敬佩晏婴,认为他是一个严谨、有才干的人,于是晏婴就这样顺利地到达了楚国。

2、南橘北枳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如今来到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办法好?”

有个大臣献计说:“他来了以后,请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他是哪里的人?’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的罪。’

楚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晏婴来到楚国,楚王用酒招待他。宾主正喝到兴头上,两名小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故意问:“这捆着的是什么人?”

小吏回答:“是个犯了盗窃罪的齐国人。”楚王转过头来对晏婴说:“齐国人生来就喜欢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走到楚王面前。

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结橘子,如果生长在淮河以北,就会结出枳子。橘子和枳子叶子差不多,但果实的味道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水土不同呀。现在捉到的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没有盗窃的行为,来到楚国以后却偷盗起来。

难道是因为楚国的水土容易使人变成小偷吗?”楚王听了,尴尬地笑着说:“圣贤的人是不可戏弄的!是我自讨没趣啊。”

没有报仇,只有诸子夺位。

齐桓公是第一位名副其实的春秋霸主。是春秋战国“霸道”的代表人物之一。

根据史书记载,齐桓公一生有六个儿子。有意思的是,在齐桓公的六个儿子中,有五个儿子先后成为齐国国君,为九合诸侯的齐国带来了长达几十年的动乱。

齐桓公的六个字分别是:老大公子无亏、老二公子元、老三公子昭、老四公子潘、老五公子商人、老六公子雍,但这六个儿子都不是嫡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礼法,应该是公子无亏继承君位。但齐桓公和齐国霸业的真正核心管仲都不喜欢公子无亏。

在六个公子中,齐桓公和管仲都更喜欢老三公子昭,但公子昭继位又不合礼法。因此齐桓公在继承人的问题上颇为犹豫,他的六个儿子便利用父亲的犹豫发展势力。六子势力的发展导致齐桓公更加犹豫,形成了恶性循环,以至于齐桓公和管仲要拜托宋襄公保护公子昭。

周襄王七年(前645年),管仲去世,齐国的公子和奸佞们再无制约,易牙、竖刁、开方三个小人控制了齐国宫廷。易牙、竖刁是老大公子无亏的党羽,开方则是老四公子潘的党羽。周襄王九年(前643年),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趁机发动政变,齐桓公悲惨死去。

公子无亏在齐桓公死后继位,是为齐中废公。当时齐国内外都知道公子无亏得位不正,齐桓公中意的继承人公子昭逃往宋国,其他四个公子则与公子无亏开始内战。齐桓公死后三个月,宋襄公率军护送公子昭回国。公子无亏在内外夹攻下一败涂地,被国高两大夫杀死。

公子无亏死后,宋襄公击败了其他争夺君位的公子。公子昭得以继位,是为齐孝公,而内乱后的齐国也失去了霸主地位。齐孝公在位约十年,整体表现算是中规中矩,失去霸权的齐国继续保持大国地位。但齐孝公没有清除其他公子的势力,导致齐国内乱没有彻底终结。

周襄王十九年(前633年),齐孝公去世。齐桓公第四子公子潘的国内党羽立刻发动政变,杀死了齐孝公的儿子。公子潘得以继位,是为齐昭公。齐昭公在位二十年后去世,齐桓公第五子公子商人的国内党羽杀死了齐昭公的儿子齐后废公。公子商人得以继位,是为齐懿公。

齐懿公是个昏君,连抢夺大臣的妻子和侮辱尸体这样的缺德事都干。周匡王四年(前609年),齐懿公被亲信“断足子”和“夺妻者”所杀。对齐懿公非常不满的齐国人不仅没有给国君报仇,还废了齐懿公之子,拥立齐桓公的二儿子公子元为国君,是为齐惠公。

齐惠公继位的时候,齐桓公的六个儿子都已经去世了(公子雍卒年不详),持续了几十年的齐桓公诸子夺位终于彻底结束。齐桓公诸子夺位不仅让齐国失去了霸主之位,还让齐国拉大了与晋国和楚国的差距,姜姓齐国直到灭亡都没能再当天下霸主。

齐桓公死后易牙等人下场

1、开方

开方是卫国的公子,出身在三个小人中最为高贵。孝公十年(前633年),齐孝公病逝。公子潘在开方的帮助下趁机发动政变,杀死了齐孝公的儿子,夺得国君之位,是为齐昭公。齐昭公继位,立下大功的开方成为齐相。

此后有关开方的史书记载便基本消失了。不过齐昭公死后遭遇和哥哥齐孝公一样的命运,被弟弟公子商人(齐懿公)夺走了国君之位,开方或者开方的家族可能在齐懿公的夺位政变中遭到了清算。

2、竖刁

齐桓公死后,竖刁成为公子无亏驾前的头号重臣。但不久之后,宋襄公发兵送公子昭(齐孝公)回国夺位。易牙带兵前去阻拦宋军,而竖刁留守国都。老臣高傒一直仇恨无亏和竖刁,便趁宋兵入境的机会用计杀死了竖刁和公子无亏

3、易牙

公子无亏和竖刁死后,易牙逃亡鲁国,凭借自己的高超的厨艺在鲁国权且安身。齐孝公九年(前634年),楚国联合鲁国夺取了齐国的谷地,在此复制了齐桓公之子公子雍为傀儡政权,鲁国便让易牙到谷地辅佐公子雍。

后来齐国再次攻占了谷地,易牙落入齐军手中。但齐国国君欣赏易牙的厨艺,不想要他的性命,只是将易牙免官为民。传说易牙此后隐居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今天徐州地区依然有据传是易牙发明的美味菜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o20230730122816c834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