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铜奔马邮票的历史故事?
①
1973年11月20日,国家邮电部发行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编66--77邮票一套12枚,其中编71就是铜奔马。
198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纪念邮票在日本神户开幕,整版邮票为20枚一版,每版各有10个副票,两版共20个副票,这些副票的图案来源于20套邮票的主图,经变形处理,设计成副票形式,其中60分版票的第三枚副票图案就是铜奔马。
1992年4月17日,邮电部发行纪念邮资明信片一枚,邮资图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
1996年,联合国邮政也发行了铜奔马邮票。
②
1、 铜奔马邮票的历史故事是:铜奔马邮票是我国很有代表性的邮票之一,它于1955年发行,邮票上的图案是一匹奔马,是以我国秦陵出土的铜奔马为原型设计的。
2、 关于铜奔马的历史故事,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
据传说,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开始修建陵墓,铜奔马便是其中之一。
后来在1974年秦陵地宫被发现时,发现了一套铜马和铜车,这也使得铜奔马更加具有历史意义。
3、 铜奔马邮票的发行至今已经超过65年,它作为我国邮票文化的标志性产物,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③
铜奔马邮票是中国著名的珍贵邮票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首次采用凸版印刷技术的邮票。它发行于1878年,面值为3分,图案为一个铜质奔马造型。这枚邮票在中国和海外都备受收藏家们的热爱。
关于这枚邮票的历史故事,有一个传说颇为流传。
相传,在清朝光绪四年(1878年),当时的广东巡抚张之洞到美国访问,无意中看到了美国邮局使用的凸版印刷技术,并将其带回了中国。
张之洞对这种新技术非常着迷,并立即命令南京礼部试着用这种技术制作邮票。
经过多方尝试后,成功地印制出了铜奔马邮票,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枚采用凸版印刷技术的邮票。
此外,也有人称铜奔马邮票的图案灵感来自于湖南岳阳陶瓷馆中一件百余年前所制鎏金铜像“飞走神驹”,不过这个说法缺乏证据。
无论怎样,铜奔马邮票作为中国邮票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备受收藏家们的喜爱。同时,它也见证了当时中国社会科技文化的进步,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
④
铜奔马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组邮票,以中国古代文化为主题,其中最著名的是“铜奔马”邮票。以下是关于这组邮票的历史故事:
1980年,中国邮政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发行了“铜奔马”邮票。这组邮票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汉代的“铜奔马”文物,这是一匹铜制的骏马雕塑,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工艺和艺术的杰作之一。
为了设计这组邮票,中国邮政邀请了著名设计师李宁。他深入研究了“铜奔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最终创作出了这组精美的邮票。邮票上的画面非常生动,展现了铜奔马在草原上奔跑的场景,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繁荣和祥和。
“铜奔马”邮票一经发行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它不仅是一组美丽的邮票,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许多人认为,这组邮票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
二、马踏飞燕的历史故事?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
传说汉武帝时期,大将霍去病军中有一位张将军,在武威设郡后,便把自己的家眷安在那儿,他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武,小儿子张威
大儿子喜文厌恶,小儿子爱动喜武,尤其喜欢马,而且爱画马刻马。
兄弟俩志向不合,为此经常闹意见,甚至拳脚相加。
大哥张武不是兄弟张威的对手,被打的鼻青脸肿,从此怀恨在心。
乘张威不在的时候,把他画的马、刻的马烧的烧砸的砸。
张威回来气的大哭一场,也寻机烧了哥哥的文稿书籍。
然后去找自己的朋友,商量做一种摔不碎的马。
父亲知道小儿子爱马,便托人带了一幅有名的画匠画的天马。
张威如获至宝,马上找到他的好朋友,围坐在雷台湖边,开始仿铸天马。
他们又是刻,又是捏。
雷台湖的红胶泥掏了一车又一车,废泥堆成了一座山,捏出的大马总是跑不起来;石渣积成一座岭,刻出的天马还是飞不起来。
这时,马童赶着马来湖边饮水,就见一道红光闪映湖中,一匹火红的骏马飞下祁连山,瞬间到了雷台湖边,把正在池水的马群惊散了。
张威一看这匹突如其来的枣红马长相不凡,心想这一定是匹神马。
神马在众目睽睽之下,来到雷台湖边,喝起了湖水。
神马喝过水,昂起头,向四处观看。
张威仔细观察神马,只见它体格雄伟,眼似金珠,鬃如狮毛,俨然一座火山似的。
张威觉得这神马眼熟,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
一对照,这神马跟父亲托人画的天马一模一样。
于是他跟朋友耳语,想设法逮住神马。
还没等张威行动,天马却主动向他走来。
张威看天马向自己走来,便大胆试着跨上马,手向祁连山一指,它一扬蹄,一溜烟奔向山顶,再向雷台湖一指,一眨眼功夫就回到了湖边。
从此,张威便骑着天马上天入地。 哥哥张武听说弟弟的神马后,起了邪念:汉武帝爱马,何不把天马送给皇上,换个官坐呢?于是他密谋把弟弟骗在家里关押起来,自己骑着天马去见皇上。
张武被放出来时,知道已经追不回来,只好和自己的朋友加紧铸造铜天马。一天午后,他手托马坯,正在精雕细刻,突然一个黑影遮阳,他抬头一看,一只怪鸟从湖上飞过。顿时,刮来一股黄风,把他手中的马坯吹在湖中,湖中升起一股水柱,从水柱中闪出一匹马来。张威惊呆了,一看,原来是天马回来了。
自从上次天马来到湖边,下了一场好雨后,这些天,尽刮大风。
天上刚飘起几朵云,就出现一只怪鸟,沿云朵飞旋一阵,云彩就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黄风。
这风又干又热,连吹几天,将绿油油的庄稼都吹干了。
听老人们说,天不下雨,是龙王爷睡着了,张威看着天马,心想:它既然是天马就有上天入地的本领,我何不骑天马到龙宫求龙王降雨呢?正在这时,高空又出现那只怪鸟,随之刮来一股热辣辣的狂风。
张威跨上马背,向着怪鸟飞去。
一直追到龙宫门口,怪鸟飞进龙宫,而他们却被守卫拦住。
这时又听到怪鸟的叫声,只见龙王带着龙太子出宫来,要去玩神鸟。
原来那只怪鸟是龙太子的宠物。
见到张威,喝道:“这时谁家的子?”张威说明来意。
龙太子这时不去理他的神鸟,却目不转睛的看着天马。
看了半天,转身对龙王说:“父王,我要这马!
” 但是张威怎么会给呢?即使龙王重金买也不行,最后提出要用龙太子的龙雀换,说龙雀比天马飞的快。
天马一听龙王小看自己,便昂首长鸣,以示反抗。
龙太子对张威说:“你的天马敢和我的神鸟赛一赛吗?”张威皱着眉头:“家乡受灾,我哪有心思逗着玩!
”“只要你的马赛的过我的鸟,我就为你的家乡施云布雨。
但是要是输了,你的天马就归我。
”龙王说道。
没等张威开口,天马长鸣一声,龙宫都颤动起来了。
张威说:“要赛可以,我有个条件,要是天马赛过龙雀,龙王就得让他的家乡永无灾害,风调雨顺。
” 龙王答应了张威的条件,带着随从呼雷 闪电地出发了。
一声令下,神鸟抢先窜入高空,天马在平地上跑了一阵才飞到空中。神鸟一直领先,但到后来体力不支,眼看天马毫无倦意,它便向齐天大山飞去,快到终点的时候,天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神鸟身上擦过,被天马超过的神鸟不服,奋力向前追去,一头撞在天马后蹄上。
顿时,晴天霹雳,电闪雷鸣,一股巨大的火光,从山头升起,天马踩着神鸟,从耀眼的火光中轻轻向雷台湖滑来。人们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雷台湖中间就突然升起了一座高塔,蹄踏神鸟的天马巍然耸立在塔顶,仍像活着时那样英武神威。
后来,同乡们一起整修加固雷台,并在天马踩死龙雀的祁连山上建起了马蹄寺。从此,武威大地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据我所知出处有二。
第一《史记》中有一个关于马踏飞燕的故事。
据说在秦朝时期,有一位名叫蒙恬的将军,他曾经带领大军北征,征服了许多戎狄部落。为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他决定修筑一条连接南北的长城,以防止戎狄部落的入侵。
蒙恬为了确定长城的路线,决定派出一支骑兵队去勘察,他亲自带队出发。
当他们来到一片山脉时,却发现一道深沟横亘在前面,而沟底有一条清澈的小溪。
蒙恬看着沟底的小溪,便下令挥师架桥渡河。
但这时,有一名将士提醒他说:“马踏飞燕,水断飞燕。
”意思是说,马踏过去的时候,就会压断水流,而水流断了,河底就会变得很深,很难渡过去。
蒙恬听了之后,果然发现了这个问题,便下令打通了沟底的石头,让水流顺畅。
骑兵队最终成功地渡过了这道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在行动之前先考虑周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和损失。同时,还要听取别人的建议,不要自以为是,否则可能会犯下严重的错误。
第二“马踏飞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幅著名的壁画,也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它出现在陕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的一幅壁画上,因为画中的马蹄恰好踏在飞燕的背上,因此得名“马踏飞燕”。
据传说,这幅壁画的主创者是秦始皇的大臣李斯。当时,秦始皇刚刚统一六国,他想建造一座宏伟的陵墓来彰显自己的荣耀,同时也想在陵墓中埋葬一些卫士保护自己的安全。他决定在自己死后建造一座巨大的陵墓,并在其中安放一万余个陶俑来保护自己。他命令李斯负责制定陵墓的规划和设计,并派遣工匠和士兵开始建造。
李斯为了让这座陵墓更加宏伟,想到了在墓室的入口处设置绘画。他在秦始皇陵的东侧挖掘出来的一座坑中,设计了“兵马俑”并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修建。其中,马踏飞燕壁画则是其中之一。它将秦朝时期的军队、骑兵、车辆等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画面中马蹄踏在飞燕背上的情景更是惟妙惟肖,生动逼真。
“马踏飞燕”壁画之所以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因为它的描绘技法、色彩处理和造型表现等方面都十分精湛。壁画中的马、兵、车、俑等形象具有浓郁的古朴风韵和生动的民俗风情,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珍品之一。
马踏飞燕是霍去病征战匈奴的历史故事。
三、甘肃马踏飞燕来历?
甘肃的标志是马踏飞燕铜奔马,来历是:“马踏飞燕”铜奔马:公元(186-219年)东汉,1969年甘肃武威县雷台出土。
高34.5厘米,长45厘米,该奔马造型雄健,昂首嘶鸣,三足腾起,一足踏一只回首的飞燕上,风驰电掣般的飞跃,是罕见的青铜艺术珍品,现藏甘肃博物馆。
四、马踏飞燕的来历及故事简短?
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有一位镇守张掖的长官张先生,全面主持张掖军事工作和武威行政工作的最高长官。
这位守张掖长卒后,人们在他的墓室中挖掘出的宝藏中有一件铜马。
1971年郭沫若陪同外宾访问兰州,在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时见到这件青铜奔马,被这件文物的艺术魅力所倾倒,立刻为其命名马踏飞燕。
五、《飞马闻趣》“拍马屁”典故真正的来源是什么?武威城那匹凌空腾飞的巨型铜奔马,它的屁股蛋上为什么分别?
“拍马屁”典故来源于蒙古人习俗,蒙古人是游牧民族,马的地位非常重要,当见到健康强壮的好马时牧民会拍拍该马的屁股,借以表达对马主的友好,由此引申成为对某人的奉承。
武威铜奔马(真品可不是巨型)屁股蛋上的“青记”,是由于要用模子倒入铜汁浇注,在浇注口自然会留下痕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