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对明朝皇帝的评价,如何评价明朝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作为明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在明朝末期不但未能“中兴”大明,反而将本已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进一步推向了灭亡的道路。

清朝在《明史·神宗本纪》中这样评价:“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虽有失偏颇,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万历皇帝对明朝政府灭亡所产生的推动作用。

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即位之初,在其母慈圣太后的严加管教和引导下,他任用张居正等大臣辅政,采用了张居正的改革办法,一定程度上使嘉靖以来便开始走向末期的大明王朝出现了“回光返照”的局面。

但张居正死后,亲掌大权的万历一改之前的形象,否定张居正,并从国本之争开始与大臣们陷入了多年的“口水战”,以至于为了躲避大臣们的上书二十多年不上朝,任由官员们陷入无休止的党争中,严重破坏了晚明的政治生态,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

万历在位的48年里,各类对外战争也严重拖累了中央财政,“万历三大征”虽然取得胜利,但耗费了大量的银两,粗略统计高达一千一百六十余万两白银。

《明史》载:“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近岁宁夏用兵,费百八十余万;朝鲜之役,七百八十余万;播州之役,二百余万”。

此外,万历时期,明王朝未能有效地研判和制止后金的崛起,并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与后金的萨尔浒之战中打败,以至于后世之君疲于应付,导致国家一点点的战争中消耗殆尽。

在北京的明十三陵,目前唯一开放地宫的明朝皇帝陵寝就是明万历皇帝朱翊钧。他就是大名顶顶的明神宗。在位48年,十岁掌权,当时太后代为听政,但将实际权利交由张居正。我们了解张居政实行了著名的一条鞭法等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措施。对外军事逐步强大,在此间形成了一派兴国之象,历史上被称为万历中兴。

这里想从另一个角度去对万历皇帝做一个评价。

万历皇帝成年执政后,个人生活奢靡不事朝政,贪恋美酒,贪恋女色,明朝从他开启了走向没落的序曲。

有史学家认为,明朝灭亡,勤于理政的崇祯皇帝,仅仅背了黑锅。

从万历皇帝开始,明朝已经注定了他的灭亡。

一国之主,几十年不上朝,同时也面临内忧外患,不制定长期规划,势必把巨大的隐患转嫁给后人,可惜的是,万历皇帝后的在位当权者仍然没有警惕,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时间推到崇祯皇帝理政,明朝大厦倾覆事实无法改变。

为自己大建豪华陵墓的万历皇帝最终也没落得好下场,文革时期,定陵遭灭顶之灾,官木被抛于荒野,尸骨被随意丢弃。真所谓有因必有果!

万历(1573年 - 1620年)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万历这个年号一共48年,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历史学家黄仁宇用“大历史观”的角度,写了《万历十五年》这本研究明史的专著。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是明朝第十三个皇帝。穆宗朱载垕第三子,隆庆二年(1568年)被册立为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病死,朱翊钧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万历。任贤有道亲政无方的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即位时年仅10岁,由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辅政。

张居正接任首辅后,在李太后的支持下,于万历元年(1573年)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实行考成法,对各级官吏进行考察,作为升迁、黜陟的依据。

在军事上整饬军备,加强边防,选用能征善战、带兵严格的将领,对蒙古采取安抚睦邻政策。

在经济上清丈全国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基本内容是赋役合并,化繁为简;统一役法,摊丁入地;田租征银:官收官解。

这称得上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大变革,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

张居正还治理黄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些措施使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国势渐见中兴。

当时太仓的积粮可支用10年,国库钱财多达400余万,处于统治危机之中的朱明王朝出现了短暂的复苏和繁荣。

可惜好景不长,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后,反对改革的官僚纷纷起来攻击、诬陷张居正。

朱翊钧下诏追夺张居正的封号和谥号,还查抄张家。

改革被废止,朝廷又一天天地走向没落。

朱翊钧是一个尽情享乐的皇帝。

他成年亲政后,却不常视朝,深居内宫。

不仅在世时要享受,还想到死后的安乐,早早筹划自己陵寝,建造定陵耗时达6年之久。

他还有一个不择手段亲自敛聚钱财的恶习,提倡官吏向他进奉,把进奉财物的多少作为衡量官吏是否效忠皇上的标准。

为了在全国范由内聚敛民财,他派出大批宦官,分赴各地充当矿监、税使,肆意搜括民脂民膏。

这使得人心汹汹,民变纷起,社会越发动荡不安。

统治阶级内部更加矛盾重重。

由于他不理朝政,大臣的奏章,他的谕旨,全靠内侍传达。

册立太子的大事久拖不决,导致官僚集团各派之间互相火并,党争也愈演愈烈。

东林党人与邪党的斗争水火不容,持续了很久,明王朝到了崩溃的边缘。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钧在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中死去,终年58岁。

葬于定陵,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为神宗。

万历皇帝朱翊钧生于1563年,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1573年明穆宗驾崩时,年仅十岁的朱翊钧以皇太子身份继位,这就是历史上的明神宗。

1620年,58岁的朱翊钧因病去世,长达48年的万历时代也就随之划上了休止符。

因为明神宗在位的48年只用了“万历”一个年号,故人们通常也称其为万历皇帝。

万历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非凡。万历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相遇,交流碰撞的时期,西方文明首次叩开了东方的大门,

是东西方文明最友好平等交流的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西学集团,传播西方文明。

“万历时代”时“非君浪潮”高涨,民本主义盛行,是封建皇权统治遇到极大冲击挑战的时代。

“万历时代”是资本主义萌芽方兴未艾,是蕴育新型生产关系的时代。

“万历时代”是市民社会发展,市民力量壮大。

首次出现了市民力量和封建统治斗争的时代,是社会动荡和蕴育社会变革的年代。

万历年代大科学家纷纷出场,出现了方以智、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五位科学巨人以及朱载堉、李之藻,王征等众多科学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华夏科技文明再次站在世界高峰。

“万历时代”李贽等大思想家纷纷涌现,政治社团纷纷出现,学派繁荣。

是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的时代。

万历年代出现了徐谓和董其昌等顶级书画家,是个艺术蓬勃发展的年代。“万历时代”市井文学灿烂,出现了世界级的戏剧家汤显祖,是个文化事业昌盛的时代。

万历朝可以说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万历皇帝从八岁登基,御极四十多年,其中有三十多年没有上朝,但却牢牢抓住国家权利,他的怠工情绪严重影响了国家机器的运转,严重降低了国家机器的运转效率,使腐败横生,百姓生活的都很困苦,这也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万历从小被母亲和师傅张居正严加管教,权利也被架空,使他产生逆反心理,也为他后来闭关修炼,不视朝政埋下了伏笔。

万历几十年不上朝靠平衡内阁大臣的争斗来掌握权利,使朝廷陷入严重的内耗之中,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虽然有万历三大征的胜利,但是这三次战争严重消耗了明朝的国力,暴露了明朝内部的问题,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加快了明朝走向衰亡的进程。

万历作为一个皇帝他的权谋的出色的,可以说是一个很腹黑的人,但是却没有尽到他的责任,可以认为明朝走向灭亡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万历皇帝,也就是明神宗朱翊钧,是穆宗的第三子,10岁的时候继位,受顾命的张居正当国,为明朝第一权臣。万里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之中颇受争议的一个皇帝。

神宗幼时,因为慈圣皇太后与张先生督教过于严厉,产生了极强的反感,对他今后一生性格的形成都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影响。而给他造成这种不良影响的两个人,一个是他的生母李太后,另一个就是张居正。

神宗虽然是皇帝,但在幼年的时候依然是个孩子。使孩子的话难免就会有贪玩,每当他不愿读书的时候,李太后就让他长跪不起。遇到有早朝的时候,李太后更是五庚便来到了跟踪皇帝的床前叫他起床。内有严母,外有严师,而严母又每每以严师来吓唬神宗皇帝:“使张先生闻,奈何?”。

于是神宗皇帝越来越忌惮张居正,随着他的渐渐长大,心里更加厌恶张居正。

有两个小太监,拉着神宗皇帝嬉戏作乐,被李太后得知之后,命令大太监冯保将两个小太监抓来打了一顿板子。

张居正列举了这两个小太监的种种罪过,请求神宗皇帝将他们赶走,神宗迫于压力,只好勉强同意。

这件事虽然表面上就这么过去了,但是仇恨却埋在神宗皇帝幼小的心里,张居正的结局自然是不用说了,就连一直是神宗皇帝大伴的冯保最后结局也并不是很好。

神宗皇帝对张居正的反感,不仅仅是因为张先生教导非常的严厉,可是在小皇帝长大之后,发觉自己的老师满口的仁义道德,但行为做事根本与他口中所讲的不相符。

穆宗驾崩之时,招内阁大学士受顾命,高拱为首,其次是张居正,再次高仪。

在有明一代,首辅的权力很大,而张居正又是不甘居于人下之人,早就和高拱心生嫌弃,他心机深沉,手段毒辣,最终找了个机会将高拱挤出了权力中枢。

整个过程其实是神宗皇帝的生母李太后、老师张居正以及冯保三人联手完成。

这场政变,张居正自然是主谋,而成事的关键在于神宗的生母李太后迫切需要加强外援才能强化她母以子贵的地位。

清朝咸丰十一年发生的辛酉政变,慈禧太后与恭亲王秘密取得联络,在从承德避暑山庄回銮之日,就秘密逮捕诛杀了顾命大臣肃顺等人,完全便是参照张居正写好的剧本。

张居正的本质是法家而并非儒家,他的才干虽然极为出色,但是聚敛太过,以至于伤了本源。而且张居正在夺情之时,已经被神宗皇帝看不起了。

张居正死于万历十年,也就是小皇帝20岁的时候。当时,神宗的弟弟潞王结婚所需要的珠宝没有准备,李太后便向神宗提起了这件事情,神宗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这些年来,朝廷大臣们十分的无耻,把所有的资产都给了张居正和冯保两家。”张居正抄家之祸正起于此。

神宗皇帝是张居正的学生,而学生抄了老师的家,自然不会一个好学生。

第一,张居正劝神宗皇帝勤俭节约,在神宗变成看重财货;张居正的理财,在神宗皇帝那里变成了聚财,无可否认他是明朝最贪财的一个皇帝。神宗皇帝的贪财本性是从万历24年,奸民与太监勾结,从开矿之所打动神宗开始的,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这是被后来史学家颇为诟病的一件事情,正是这件事使明朝逐渐走向了衰亡。

第二,张居正主张以严厉的法律来治理国家,但在神宗皇帝那里却变成了以严厉的法律对付大臣。

第三,张居正所讲的仁义道德,在神宗皇帝看来都是糊弄鬼的,骗人的,而且因为他幼年被压制了很多,大权在握之后,便来了一次彻底的释放。历史上有很多荒淫无道的皇帝,不外乎淫酗暴虐,但是神宗皇帝,画风清奇,别出一格,形容他就一个字——懒!

明朝中期之后的皇帝,怠政懒政是出了名的,神宗皇帝最具有代表性,他可以达到数事年不上朝。在后世万历皇帝的定陵被发掘出之后,考古学家们惊人的发现这位神宗皇帝竟然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深深的自卑感,他才数十年不上朝。

第四,神宗皇帝在最初的十年之中,由张居正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明朝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神宗皇帝也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军事行动,巩固了明朝的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主导地位。

但在后期,并没有注意到东北的满族开始日渐崛起,万历47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击败,对辽东的控制名存实亡。

第五,明神宗在位期间,整个明王朝的气氛也走向了活泼和开放,社会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外国的传教士也纷纷来到中国,比如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就曾经觐见过神宗皇帝。整个社会呈现出了反对封建礼教和个性解放的进步姿态,但这究竟是否与神宗皇帝有无直接的关联,还很难说。

总体上来说,万历一朝,虽然并没有发生像明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但是明朝朝廷的统治已经烂到了根儿里,这与神宗皇帝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他的一生都处在叛逆期之中,不断的做着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这些都与他幼年受到李太后张居正严厉的管教而分不开。

一个问题少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问题少年成为了一个皇帝他做了整整48年的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在这48年的统治之中,整个大明帝国非常不幸的处在了风雨飘摇之中,最终渐渐走向了灭亡。

明朝万历皇帝那些事

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汉族,明代第十四位皇帝,在位一个月。是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帝长子。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是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帝长孙。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光宗在位仅29天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风波,为群臣拥立继位。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亡国之君。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

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皇帝。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去世,终年56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死后由长子朱常洛继位,明神宗死后仅24年,明朝灭亡。

明神宗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张居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但也耗费了大量帑银。

明神宗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缺乏张居正这样的贤士应对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二十多年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明神宗执政晚期,党争长期持续,导致朝政日益腐败。另外,明神宗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而且此时东北的满族开始崛起,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击溃,从此明朝在辽东的控制陷于崩溃。

明神宗在位期间衰败的明王朝也在这个时期走向活泼和开放,中国的经济处于当时世界经济主导地位。在此期间,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外国传教士也纷纷来华,例如利玛窦就觐见过明神宗,开始西学东渐,整个社会也出现了反对封建礼教、个性解放的精神。

朱翊钧是明代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皇帝。明代历史中以万历纪元的时间,持续将近48年之久。明神宗在位期间,前十年奋发图强,中间十年由勤变懒,最后近三十年“万事不理”。

他的主要特征,是贪酒、贪色、贪财而又贪权,始终“魁柄独持”,可谓操权有术,从这一点说,他不是一个庸人之辈。但他又缺乏明太祖、明成祖那样的雄才大略。他即位于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初,终于十七世纪二十年代。

当时,正是整个世界处于翻天覆地的大变动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也已经发展到晚期,“天崩地裂”,新的生产关系开始萌芽,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也同样处于由古代社会向着近代社会转型的剧变前夜。

在这个历史的大变动中,由于几千年中国封建制度的顽症根深蒂固,加上他沉溺酒色、财货的心理病态,非但未能使中国跟上世界新潮流,迎来新时代的曙光,相反在他的手里把明朝推向绝境,加快了其终结的历史进程。

万历皇帝:

1、喜欢读书。

让太监到北京市面上给他买书,佛经、小说、医书、绘本无所不读。他下令重抄了一套历朝《实录》留着自己看。第一次妖书案里郑妃出版的那本《闺范》,也是东厂交给皇帝、皇帝赐给郑妃的。他后期不出面参加经筵,却让翰林官定期把讲义写出来给他看。

2、对军事事务非常关心。

晚明赐给出征统帅尚方剑的惯例就是从他这儿来的。颁发内库给前线。把爱将李如松的地位抬到和文提督宋应昌平等,绝无仅有。还专门下诏给朝鲜的国王,把他骂了一通,要他自强。

3、喜欢敢于任事的大臣。

不喜欢大臣被弹劾之后就要辞任。有病的话把文件拿到家里去办公也行。对弹劾自己的言官表示无视,但常常对弹劾大臣的言官下重手。但也不会给予过度的宠信。

4、避免滥用厂卫。

据说锦衣卫监狱的庭院里都长满了草。

5、对宦官颇为防范。

冯保之后的司礼监掌印张宏,是绝食而死的。下一任张诚,被贬为南海子看宫墙的净军。少时宠信的张鲸,后来失宠,

6、对财物十分细心。

或许就是“贪财”的一个表现吧……御前丢过一件珍珠袍,神宗震怒,拷打追问。郑妃私自拿了一个御用的玉杯给福王,神宗大怒,把杯子cei了。

7、好面子。

做过的事儿基本上没撤回的。万历朝贬谪的人,基本没有回朝的,结果神宗在位太长,据说气得某些“君子”跳脚。万历三十年(1602)病危,跟首辅口授遗诏,说好了要撤回各地的矿监、税监,结果第二天好转了,就把这事儿取消了。

万历一朝没有权臣也没有权宦,因为没有皇帝的给予恩宠,不能形成权势的第二中心。

皇帝对三大征非常关心,不过三大征的胜利更多的是由于隆万改革积攒的财力和振兴边防带来的军事复兴,到二十年后就又完了。

因为好面子,错过了给被贬者加恩还朝、消弭怨气的机会,也没有及时出手处理党局,反而刺激着小臣们一味批评皇帝与内阁不作为,使得党局逐渐形成。

同时搞的商税、开矿,想绕开官僚机构去取利,但宦官到地方上无从着手,只能招揽了一帮恶霸流氓,强拉着市民要收商税,开矿招揽人进山居住、砍伐、扰民、生事。所得利益全归皇帝、宦官,麻烦全归社区、官府,怎么能不被反对?这种制度就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万历皇帝,也就是明神宗朱翊钧,明朝第十三位皇帝,10岁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提起这位大佬,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他30年不上朝,比较有特点哈,嗯,口碑略差。

其实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本就是个非常奇怪的王朝。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朝代,资本主义萌芽也在此间产生。其中涌现了很多昏君,但是明人却是历史上最有血性的朝代,虽有败,从不降。

就万历皇帝来说,30年不上朝,醉生梦死,却依然能够把持朝政,大权独揽,未被架空,国家在她的治理下也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甚至搞了个“万历中兴”,想来也真是祖上蒙荫了。

其实纵观其一生,万历皇帝的缺点无非就是四大贪欲,贪酒、贪色、贪财、贪权。

他可以30年不上朝,但玩弄权术却是很有一套,跟她的老祖宗朱元璋一样。

但不可否认的是,明朝的衰败确实是从万历开始的,党派之争,女真崛起均是从万历一朝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万历的墓穴不是已经被打开了嘛,人们发现他的右腿竟然比左腿短,说明他的腿脚不方便,多年不上朝也是情有可原的。

明思宗,朱由检:

生性多疑,心胸狭窄。

志大才疏,刚愎自用。

不用人长,不容人过。

有妇人仁,无治国智。

逼死承宗,凌迟崇焕。

自毁长城,亲痛仇快。

毕生可赞:吊死煤山!

明朝亡于崇祯的爱面子!

客观地说,崇祯作为守成之君还勉强合格,但在大明风雨飘摇之际,却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更缺乏一个帝王需要有的襟怀和谋略。崇祯的“励精图治”,只能让他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大明之亡国,其实就亡在崇祯的性格上。史书记载崇祯“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大体意思无非是说崇祯性格多疑,死要面子。而正是因为他死要面子,最后断送了大明江山。

大明王朝有内外两大忧患,内有李自成外有满清。而这两股势力在当时都没有取大明而代之的野心,在他们眼中大明是个庞然大物,能够和大明分庭抗礼,已经很满足了。

而事实上,两方面势力都和朝廷进行过谈判,而且最后谈判破裂也都是因为崇祯死要面子。

先说满清和大明之间的谈判。

在财政糜烂反贼横行的情况下,崇祯在1642年曾派出以并不尚书陈新甲为首的议和人员,出关与皇太极谈判。皇太极对于谈判代表团十分热情,出城20里远迎,并且一见面就说出了自己的条件:明清以宁远和塔山为边界;明朝每年出100万两白银购买相应的人参和貂皮;明清约为兄弟之邦永不互犯。

皇太极为什么如此积极呢?因为当时的满清贵族,对于关内不能狩猎的土地没兴趣,而且也对于明朝的庞大感到畏惧,根本没奢望着能入主中原。

陈新甲的议和条件,在没有到崇祯手里的时候,就被身边随从无意中泄漏出来,大臣们冥顽不灵,认为“双方约为兄弟之邦”根本不能接受,堂堂天朝上国怎么能和蛮夷成为兄弟呢?崇祯为此感到大大没面子,干脆全盘否定了所有条件,最后不仅此次合议破裂,他还让陈新甲背了黑锅,杀了这位主和的兵部尚书。

大明和满清之间再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再说李自成和大明之间的谈判。

1644年李自成在挥师攻打北京,在即将到达北京城下时,曾派投降他的太监杜勋作为使者,去和崇祯和议。杜勋被用绳子吊进北京城后进了皇宫,提出了李自成的和谈条件:西北一带,敕命封王,愿为朝廷内遏群贼。

李自成的条件是想让崇祯封他为西北王,称臣却不朝拜,他也会为朝廷出力去剿灭别的起义军。李自成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以为他出身农民,又是个乡土情结很重的人,能够当个西北王已经是喜出望外了,他同样没有取大明而自立的远大理想。

崇祯这时候已经城破在即,直接同意李自成的合议条款,必然能取得回旋余地。可是他还是太爱面子了,放不下大明天子的威风,转而问身边的内阁首辅魏藻德怎么办?魏藻德也不肯背这个黑锅,任凭崇祯怎么问也不回答,最后让崇祯自己拿主意,气得崇祯把他推到在地上,然后拒绝了李自成的提议。

崇祯因为爱面子丢了江山,最后自缢身亡。他丢掉了自己的性命,更丢掉了大明的江山!

欢迎关注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崇祯皇帝不是昏君,人是好人,只是继位时形势不好,接的乱摊子,崇祯本身能力有限,执政期间没打出几张好牌。

崇祯死于社稷,很有气节,遗留信件告诉对方,可分裂自己尸体,不要伤害百姓。

临死念念不忘百姓,很可贵。

崇祯帝把失败责任也推到大臣身上,这就不够妥当,孙传庭,孙承宗,卢象升等不少忠臣为大明尽忠而死,这些人有能力,是崇祯帝没有好好发挥这些人的水平。

北京城被农民军攻破后,有许多忠于大明人自杀,可见能人,忠臣是有的,只是崇祯帝没有伯乐识人那样水平。

崇祯坚持东北,西北两线做战,这是错误做法。

崇祯有机会同皇太极或李自成谈判,避免两线,由于崇祯帝头脑僵硬,爱面子,不知变通而错过,这点应向宋朝学习。

崇祯帝是勤政努力,清心寡欲,但办事忧犹寡断,不敢承担责任,这是明末政局恶化原因之一。

崇祯帝废寝 忘食工作,但效果不明显,像清朝道光和咸丰皇帝,穿打补丁衣裤,但制止不了官场贪污腐败,国库钱依旧多不起来。

崇祯帝要提高朝廷工作效益,就要发挥大臣朝廷人员工作积极性,但崇祯帝天性多疑,急于求成,频繁更换大臣,滥杀大臣,把责任推到大臣身上,自己不敢承担,导致大臣们不敢做事。

崇祯在位十七年,更换十九任内阁首辅。

崇祯帝有和满清议和意思,但还不敢明说,导致办事人陈新甲手下人员不小心把议和事情泄密,使陈新甲被杀。

崇祯应学习康熙帝,大臣们要追究主张撤三藩的建议人,康熙帝说撤藩是我决定的,和别人无关。

崇祯帝一些事情责任推给大臣,甚至导致有些大臣被杀,这样,谁还愿意为他办事。

这样情景长期下去,国家面貌想好都难。

北京面临清军和农民军威胁,应该迁都南京,明成祖把都城由南京迁往北京时,南京也照北京样式留有同样机构,就是有两手准备,像元朝一样,朱元璋派兵进攻元大都时,元顺帝带领大臣跑回草原一样,唐玄宗,慈禧不都是国都守不住,撤离避难吗。

崇祯帝却没有成功,最后死在北京城。

像南宋高宗赵构做的就很好。

崇祯帝朱由检为什么做不了南宋赵构那样,是迁都阻力大,还是惧怕沿途危险,辛苦,还是对坚守北京抱有希望,还是对前途丧失信心,就想坐以待毙。

崇祯帝还是没有开国之君,马上皇帝那种锐气。

总之,崇祯是亡国之君,他的一些做法让人同情也让人生气,后人应从他那里获取些经验。

客观地说,宗祯不是昏君,应该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然而,明朝后期宦官当道,东厂肆虐,腐败盛行,民不聊生,整个社会已经是疾入腠理,病入膏肓,国家政体已经腐烂,不可救药了。此时此刻,崇祯接下了这个烂摊子,自然是无力回天了。

现实是最好评价,再不用多说。

崇桢皇帝朱由检如生在汉唐宋及明中早期应该可比肩汉武太宗的杰出有治的,偏偏他生在己被父兄败落及连年天灾,内有大乱,外有满清强敌屡屡人略的动乱之年,加之由于积弱积贫引发的课税多让百姓对朝廷的反判风烟四起,换任何皇帝都早己失国的情况下他还硬撑了十多年!

本人从各种官史,稗史,野史了解到的是:崇桢皇帝是历朝历代不多见的很有治世,能独立,文功武卫兼备的皇帝!

明朝的未期己处于换谁也救不了的!

故祟桢帝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

虽败尤荣!

崇祯的所作所为很难定义他是明君还是昏君!

明朝末年局势已经急转直下,就是把朱元璋放在那个位置上也很难力挽狂澜!

首先皇帝已经失去了对文武百官的压制,文官势力太大了,已经到了能决定皇帝废立的地步,从万历皇帝连立太子都不能当家做主的时候,可见文官势力已经压倒了君权!

其次,被儒家忽悠瘸了的崇祯一上台就把东厂废除,压制锦衣卫,这彻底松开了对文官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的绳索,还失去了自己的耳目!

朱元璋对江南一带征收重税,为的就是压制这里的商贾集团,还能用这里的财赋支援北方军饷,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结果这一项几百年十几代皇帝的政策也被崇祯废除,没有了江南税赋的支持,辽东战事频繁,崇祯又拍脑瓜做了决定,向北方各地增加辽饷等苛捐杂税,让百姓没有活路走,最后一个下岗职工不干了,带头上访,结果大明朝轰然倒塌!

崇祯性子急于求成,圆嘟嘟夸口五年平辽,这样的大话他居然也敢相信,白扔了几百万两银子进去!

圆嘟嘟擅杀一品大将毛文龙,让后金彻底失去了后顾之忧,还引起了高级将领对朝廷的离心离德,但是为了五年平辽的美梦,崇祯也是捏着鼻子认了!

圆嘟嘟建议辽人守辽土,明知道这样做容易造成军阀割据,崇祯也认了!

一切为了五年平辽!

结果当皇太极打到了北京城下,崇祯才意识到晚了!

崇祯一朝换了将近20个首辅,创下了世界纪录,识人不明,又不肯承担责任,总是推诿于下,频频更换首辅的后果就是党争频繁,无人理事,在后金和农民军的双重打击下大明朝完蛋了!

有人拿崇祯生活简朴,勤政来说他是好皇帝,这是不对的。

在其位谋其政!

崇祯如果是一个官员,那么就是清官,能吏!

但是他是皇帝啊,是整个国家,上亿人口的当家人,在大明朝沉疴难治的时候不是小心翼翼的治疗,反而瞎折腾,结果越是折腾局势越是难以挽回,不管别人怎么做,最后大明朝灭亡,崇祯的亡国之君是跑步了的!

首先说明一点。崇祯不是昏君。明朝灭亡不能让他背锅。有其历史原因。从明朝万历开始,明朝已经走下坡路了。万历30多年不上朝,朝廷大权旁落。崇祯后期又遇连年灾荒,民不聊生。崇祯帝虽有心励精图治,匡扶朝廷,无奈积重难返,需要时间啊。内有李自成起义,北有努尔哈赤叛乱。明朝实亡于万历。

崇祯帝应该不是一个昏君,他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勤于政事,忧国安民的一个称职皇帝。

虽然也志大才疏,刚恢自用,偏听偏信,人事混乱,政策摇摆不定,文臣武将人心惶惶,他也高处不胜寒,凄惶不安。

怎奈前朝留下的历史欠帐太多,加上外忧内患,天灾人祸,大势所趋、大厦将倾,终也无力回天,也是改朝换代的历史必然性。

尤其可书的煤山自缢,一代帝王保留了最后的尊严!

回顾历史,只要实事求是去看待,(不实粉饰和欲加之罪不算),是君必昏概无例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o20221213214449f813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