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就将从宋朝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介绍当时的细致生活。
宋朝的创业之主赵匡胤出身行伍,深知割据军阀对中央政权来说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威胁。
在为众人所熟知的'杯酒释军权"过后不久,赵匡胤针对军制展开了改革,全国军队共分三级,地位由高到低分别为禁军、厢兵、乡兵,上级军队经常性的吸收下级优秀人员,同时将本身不合格之人淘汰回去。
这一制度也使得地方军队缺乏足够的军事实力。
同时,宋太祖注重实施"兴文政策",优待士人,相传曾立下"戒碑",言"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从而让文人的政治人格得到尊重,士人的风骨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高度繁荣的社会经济
精致的生活方式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是以一定的社会经济作为基础的。宋朝繁荣的社会经济为"宋风雅韵"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宋代统治者实行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从而使得宋朝的土地交易市场发展壮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生产力提高,也致使大量农业人口流向工商业,从而促进商业的繁荣。在宋朝,"城"与"市"的功能开始结合,打破原有的市坊制度,商业活动不再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社会环境宽松,商业得到大幅度发展。
高度繁荣的社会经济作为"宋代精致"的重要基石,是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方式的产生根源。
承前启后的特殊时期
赵宋时期,"我国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古老的华夏文明发展到了公元十一世纪,在一定程度上极其接近于近代社会思维。北宋时期的"商业革命"、"科技革命"、"制度革命"等等,都为宋朝增添了不一般的色彩。
"承袭之前千年底蕴,奠定后世千载根基"。
士大夫阶级的"细碎"生活
士大夫阶级作为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也被卷进了商品经济的浪潮,他们的收入、消费、理财等经济生活都受到了当时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
同时由于他们特殊的社会地位,其生活方式也与普通百姓有较大差别,故而在此仅分作两节,从士大夫阶级的日常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来进行介绍。
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的精致体现主要集中于服饰、饮食、住所、出行四个方面。
服饰
士大夫的主要群体是"居于庙堂之高"的官员,官员的服饰作为其等级的标志,有着具体而又繁杂的要求。
宋代品官服饰分为朝服、常服、祭服、时服四大类别,分别为朝会所用、平时所穿、祭祀所用以及每逢端午与十月一日赐给百官过夏和过冬所用。
朝服有三冠,"一曰进贤冠,二曰貂蝉冠,三曰獬豸冠,皆朱衣朱裳",元丰年间官制改革之后,又统一分为七等,"以梁多者官位高,少者官位低"。
朝服的服饰设计、布料颜色、随身配饰都按照礼制制成,体现了宋代注重礼法、遵守古礼的思想,也是其"精致"的一种体现。
常服比朝服更为随意,一般是圆领、大袖,下摆加上一条横襕,腰间再加一束带,头戴幞头,脚穿靴履。单这幞头就大有讲究,一是用料有纱罗转为藤织,二是类别有直脚、曲脚、交脚、朝天、顺风等五类。
饮食
关于宋代士大夫的日常饮食的一些"细致",我们可以从周密的《武林旧事》中窥得一二。绝大部分士大夫饮食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奢侈,一是菜肴名目繁多,让人眼花缭乱,二是过分追求时鲜,不计价值。
极力追求食品之丰盛、菜肴之精美。
《字溪集》中也有"食不肯疏食、菜羮、粗粝、豆麦、黍稷、菲薄、清淡,必欲精凿稻粱、三蒸九折、鲜白软媚,肉必要珍羞嘉旨、脍灸蒸炮、爽口快意,水陆之品,人为之巧,镂簋雕盘,方丈罗列"的描述。
士人阶级的文人雅趣也在饮食方面体现出来,烹茶煮茗、酌酒高歌都广为文人所喜爱。"茶可于口,墨可于目。蔡君谟老病不能饮,则烹而玩之。吕行甫好藏墨而不能书,则时磨而小啜之"。
住所
宋朝官府提供住宅给在职官员居住,但官员并不具有所有权。
这里讨论的是士大夫自己出自所得的住处。部分士大夫会在院宅之内设置园林以供欣赏,甚至于"穷天下之珍怪,极一时之鲜明",精饬妍丽,金钉珠户,碧瓦盈檐,红粉泥墙,雕阑玉砌。
出行
宋朝士大夫出行较为频繁,行旅上也不可怠慢。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有三种类型:轿舆、驴马、船车,轿舆本为皇家尊荣,其中装饰自然不必细说。
驴马的外饰取决于主人的心意与审美,而车船多用于较远行程,内部舒适,外部多半奢华,有卧榻车、画舫船等代表。
精神文化
士大夫彼此之间存在较频繁的社交性活动,这也是他们维系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士大夫属于知识分子群体,对精神生活较为重视,而相互之间的聚集也正好为他们的交往提供了机会。
在这一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交流,有近郊踏青、游山玩水中吟诗作对、填词高歌等等。
平民阶层的"精致"表现
日常服饰
宋朝戴帽之风较为盛行,帽子又有多种用途之分,如保暖、防雨、挡风、遮阳等等,所用材料包含众多,有金属、竹木、皮毛之类。
北宋末期时,头巾也逐渐成为流行,无论贵贱老少,皆有佩戴头巾,形式多样、材质各异。
宋代一般男子中主要流行五类衣衫:帽衫、凉衫、紫衫、衬衫、襕衫。下层劳动者中又以皂衣、布衫、莎衣为主。宋朝时的男子下衣则较为简单,多半穿着纱裙。
庶民脚上一般穿着草鞋,由于所用材质不同又有不同名称,如蒲鞋、芒鞋、棕鞋等等,且又有使用环境之分。"竹杖芒鞋轻胜马","百钱买木屐,日日绕村行"。
酒茶饭菜
两宋时期,"饭"的种类增多,较为著名的有"二红饭"、"红豆饭"、"脱粟饭"、"黄粱饭"、"红莲饭"、"金饭"、"蓬饭"、"盘游饭"、"蟠桃饭"、"乌米饭"等等。
粥类食物也有很大发展,有豆谷类粥、花卉粥、瓜果蔬菜类粥、鱼肉粥四大类。
同时,宋朝的面食也有较大进步,面条种类之繁复让人眼花缭乱,馄饨饺子也较为流行,馒头包子也品类众多,"太学馒头"美名广传。
南北交流也为菜肴的创造增添了新的生产力。
总的来看,宋朝菜肴具有以下四大特点:羹汤增多、水产变多、冷盘增多、素食增多,而且制作技艺也日益精细,连续出现许多烹饪方面的著作,饮食理论有了较大发展。
当时比较著名的菜肴有东坡肉、黄金鸡、山煮羊、鲈鱼脍、满山香等等。
住宅起居
" 私居,执政、亲王曰府,余官曰宅,庶民曰家。"宋代普通百姓的住宅,有院子、窑洞等类型,瓦房、草房等材质。
因为财力、地位等限制,他们的住所与士大夫阶级相差较大,又由于城中地价昂贵,故城中百姓多为租住而居。
城市的兴起也带动了宋朝砖瓦业的发展,砖型分有十三种,瓦按照材质分为素白、青棍、琉璃,按照功用分为筒瓦、板瓦、脊瓦。而且上有花纹,可做装饰之用。
住宅内部装饰多以书画、瓷瓶,日常起居用具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宋代,我国一直流传的跪坐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步实行"垂足而坐",故而产生了许多高足家具。八仙桌、高足案几、胡床交椅都较为流行。
旅行歇脚
宋朝商业发达,行商走脚之人甚多。出行则必带行李,行李以换洗衣物为主,雨伞药物也为必备之物。出行之前定会提前祭神焚香、祷告平安,熟识之人还会设宴饯别,持金增行。
路途之中歇息一般是在路边的亭舍。在两浙衢州到胶东信州之间的路上,就有许多造型精致的小亭舍,"华堂逆旅,高屋盖道","长亭短堠如画"。同时各州县也有驿馆,私人旅馆也遍布城中。
"宋风雅韵"背后的危机及其消亡
表面繁荣遮掩下的社会危机
宋朝精致生活的支柱,是繁华的社会经济基础,单所谓"精致"的生活反而造成了一种对于社会财富的浪费。
社会财富繁荣的条件之一是宽松的土地政策导致的大批转业农民,对土地兼并的不抑制、土地交易的流行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一个繁荣泡沫。
同时,外敌的虎视眈眈与宋朝的低效军事体系也造就了宋朝疆域的狭小,每年还有大量的经济财富流出他国,这些危机都被广为人注意的"宋风雅韵"所遮盖,但又是不可以忽视与掠过的。
意识形态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宋朝同时也是儒学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程朱理学"的兴起,对人们思想的渐渐捆绑,对思维观念的渐渐影响,都为宋朝的"精致"一步一步盖上了棺材板。
对人天性的束缚,导致了人们的意识型态开始发生转变,从而逐渐改变了生活方式与习惯,"精致"与"细碎"的宋朝生活终究还是消散在了一场梦中。
参考书目:
《宋代衣食住行研究》林正秋 著
《宋代衣食住行》徐吉军 著
《宋代士大夫经济生活研究》 李垚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