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介绍故宫博物院太和殿100字,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一处?

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故宫中有一个级别最高的宫殿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时期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据说太和殿是仿照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而成的,明朝时候叫奉天殿,后来改为皇极殿,等到清朝顺治年间才改名为太和殿。

很多人都以为太和殿在古代是皇帝用来上朝的地方,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在明清时期,太和殿只是一个用来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门、乾清门这两个地方上朝,所以被称为御门听政;如果出现什么重大事情或紧急情况需要召见大臣去乾清宫;如果登基的皇帝年龄太小,需要太后垂帘听政的话,一般都会在养心殿。

关于太和殿的历史故事有很多,比如太和殿修建完成之后非常容易招雷。

从明永乐到清康熙三十六年的这280年里,太和殿就3次因雷击起火。

关于明朝《涌幢小品》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永乐十八年有个姓胡的术士算出当时的奉天、华盖、谨身这三个大殿会在永乐十九年四月初八正午被毁。

但是在永乐十九年四月初八正午,号称算无遗策的胡术士发现三大殿完好无损,一气之下服毒自尽了。

谁知他才死没过几分钟,大殿就遭到雷击起火,这三座大殿很快就被烧毁了,都来不及救火。

除了这个历史故事之外,还有一个关于太和殿的历史趣闻。

在清朝末代的时候,当时只有3岁的溥仪登基时,是由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亲自将他抱扶到太和殿宝座上的。

在举行登基大典的时候,鼓乐齐鸣的声音将只有3岁的小皇帝吓得哭闹不止,怎么哄都没用,直接嚷着要回家去。

载沣当时急得满头大汗,哄着小皇帝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那些清朝大臣当时就觉得这句话不吉祥,没想到才过了3年,清政府就推翻了,载沣说的那句话果然被验证了。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太和殿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

长约64.24米,宽约37米,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

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

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佚。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回答: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之一,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太和殿是皇权的象征,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此举行盛大典礼。

其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经历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该建筑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的宫殿。

明代时,它名为奉天殿、皇极殿;到了清代改称为太和殿。

太和殿经历过三次火灾和一次兵灾,现在可见的是清朝所建的宫殿。

太和殿面积为2377平方米;从地面到脊吻的起架最高,达35.5米。

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共有72根大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顶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径为1.6米,高为12.7米。

太和殿有五脊四坡庑殿顶,黄瓦重檐;梁楣彩画用的是“金龙和玺彩画”;就连角檐重脊上仙人身后的小兽数量也最多,用了10个。

殿内顶棚全是金龙图案的井口天花,正中有口衔宝珠的浮雕蟠龙藻井。

殿的中央设楠木镂空透雕龙纹的金漆基台,上设九龙金漆宝座,宝座背后有雕龙金漆屏风;宝座两侧又有六根贴金盘龙大柱,东侧三根金柱的龙首向西朝着宝座张望,西侧三根金柱的龙首向东朝着宝座张望,使整个大殿万龙竞舞,从而营造出捍卫宝座的气氛。

太和殿,又称“金銮殿、至尊金殿、金銮宝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故宫博物院内,矗立在紫禁城中央,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5]是紫禁城(故宫)中最大的殿宇、[3]东方三大殿之一[7]。

京城的中轴子午线沿着龙纹石雕御路升上三台,从天子宝座下穿过,是中国现存规制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是皇帝举行重大朝典之地。

大殿内外饰以成千上万条金龙纹,屋脊角安设十个脊兽,在现存古建筑中仅此一例。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太和殿建成,初名奉天殿;[4]后经数次灾毁和重建;明嘉靖朝改名皇极殿;满清建都北京后改为今名;现太和殿是清康熙年重建并留存下来的。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屡遭焚毁,多次重建。

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n202305231010099843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