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晋朝的八王之乱是哪八王?中国西晋“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间是什么样的亲属关系?

说到西晋,逃不过的一个名词就是“八王之乱”,但是,每次看到这段历史,总觉一头雾水,只见今日此王打彼王,明日彼王打他王,看得人头晕!

今日,我们就来厘一厘其中的来龙去脉。

话说公元290年5月,晋武帝司马炎的人生即将走到尽头,晋武帝作为一代开国君主,行将就木之际,记挂的是怎么样让他开创的大晋帝业千秋万代。

接班人就司马衷了吧,虽然总有人对太子的智商说三道四,但是自己经过几次测试,智商在线啊。

太子司马衷,就是那位听说老百姓吃不饱饭,反问说“老百姓为啥不吃肉粥呢”的那位,众人皆知太子痴,唯独老爸晋武帝至死蒙在鼓里,奇葩不奇葩?

皇帝临终,常规得托孤。司马炎托孤很隆重,以诏书的形式存放在中书省,诏书明确由汝南王司马亮及外戚杨骏共同辅佐晋惠帝司马衷。

司马亮是司马懿的儿子,是司马衷爷爷司马昭的兄弟。

杨骏是谁呢,杨骏是晋武帝第二任皇后杨芷的父亲,而杨芷是晋武帝第一任皇后杨艳的堂妹,杨艳临终前特意向司马炎推荐的,而司马衷是杨艳的儿子,杨艳的意图很明显,堂妹一接班,可护自己几个儿子周全又可保杨家荣华富贵久盛不衰。

虽说晋武帝指定司马亮和杨骏共同辅政,但架不住杨骏女儿是太后的优势啊,司马亮自知胳膊拧不过大腿,退出首都政治中心,直接跑回自己的封地许昌去了。

司马亮一走,国家大事都出自杨骏杨芷父女之手,皇帝司马衷只负责盖个玺印而已。

杨骏又擅自任命亲信掌管禁军,一时间杨家权势熏天,搞得王公大臣们非常不满。

不过,最郁闷的还数司马衷皇后贾南风。

贾南风其人,史书都说她矮胖黑丑妒毒,总之就是一无是处,想必有后人夸大丑化的成分吧,否则怎么能入选太子妃呢?

贾南风是西晋开国元勋贾充的女儿,西晋立国,贾充功不可没,著名事件如指使太子舍人成济弑杀魏帝曹髦。

贾充有文才,善谄媚,好结党,一直是司马氏的心腹肱股之臣,无德而久居高位,为当时及后世正人君子所不耻。

皇后贾南风算是得了其父厚黑真传,野心勃勃,一肚子坏水。

眼见着太后杨芷一家在朝中飞扬跋扈,气得贾南风怒火中烧,明明贾家才是当朝皇帝的后族外戚,怎么倒成了老太婆杨家外戚的专场?是可忍孰不可忍?

公元291年,为了扭转杨家大权独揽的不利局面,贾南风联络了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命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

由是,司马玮从荆州带兵进入洛阳。

得到了司马玮、司马亮的支持后,贾南风又设计让晋惠帝下诏书,宣称杨骏谋反。

杨骏其人,也不过是个银样镴枪头,大祸临头毫无决断,最终落了个身死族灭(灭三族)的下场。太后杨芷被贬为平民,囚禁在洛阳郊外的金墉城,不久冻饿而死。

杨骏既灭,按照司马炎的遗诏,还由汝南王司马亮辅政,文臣之首太保卫瓘协同辅政,楚王司马玮任卫将军兼领北军中侯,贾南风的亲戚也担任了若干要职。

但贾南风心里仍极为不满,由她主导的一场政变,结果却让司马亮和卫瓘两老混蛋在朝堂上吆五喝六,简直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而卫瓘老贼,当年曾向晋武帝提议废除司马衷的太子之位;当年选太子妃的时候,卫瓘的女儿也曾是自己的强劲对手,得亏自己老妈郭槐四处活动,自己才险胜坐上了太子妃之位。

一时间新仇旧恨涌上心头,贾南风一不做二不休,当年六月,就以晋惠帝名义密诏楚王司马玮杀了汝南王司马亮与卫瓘。

灭了司马亮和卫瓘,贾南风又不放心司马玮手里的军权。

就在杀司马亮的第二天,贾南风用朝中老臣张华的计谋,以司马玮伪造皇帝手诏害死司马亮、卫瓘之罪,将其处死。

至此,朝政大权被贾南风掌控,她的族亲同党多被委以重任,又起用张华为首的一些朝臣处理政务。

这是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死了两个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历时约3个月,祸事还控制在宫廷小范围之内。

张华是一代文坛领袖,有王佐之才,又尽忠国事,这样,天下有了8年的安定太平。

但是,贾南风有个心病:她只生了四个女儿,没有儿子。

当时的太子司马遹是晋武帝送去教导司马衷男女生理知识的才人谢玖所生,从小聪明过人,深得晋武帝喜爱,一说晋武帝之所以不废白痴司马衷太子之位,与看重孙儿司马遹不无关系,但司马遹与贾南风一向不和。

看着太子一日日长大,贾南风的担忧日益深重,终于于299年,贾南风设计废除了司马遹的太子之位,囚禁于洛阳郊外金墉城。

当时的太子太傅赵王司马伦,因精于谄媚之术,深得贾南风信任,掌管着守卫皇宫的禁军。

太子被废时,司马伦与心腹孙秀等人密谋欲推翻贾南风。

孙秀是一猥琐小人,心胸狭窄,工于心计,担心精明的司马遹复位后不会重用自己这样的小人。

因此,孙秀向司马伦指出要害:司马伦的后党身份人尽皆知,若救出太子,虽能得太子一时感恩,但终究难免有被清算的后顾之忧,倒不如让贾南风先杀了太子再动手为太子报仇。

在司马伦、孙秀的轮番煽风点火下,不久,贾南风杀了囚禁在金墉城的司马遹。

然后,司马伦、孙秀等人伪造晋惠帝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收拾了贾南风及其党羽,贾南风被废为庶人,先囚禁在建始殿,后被逼喝金屑酒毒杀。

期间重臣张华、裴頠等多人被杀,很多官员都被罢免。

灭了贾南风后,司马伦先自封相国,继而废黜囚禁晋惠帝于金墉城,自立为帝,封孙秀为相国。

但是,司马伦一党无德无能,治国无方,又内讧不断。

看着朝政一片乌烟瘴气,在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联合关中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司马伦。

司马伦与孙秀举兵反击,战败,死者近10万人。司马伦被囚禁于金墉城,后也被金屑酒毒杀。

公元301年,司马冏杀了司马伦后,迎接司马衷复位,自任大司马,主理朝政。司马颙、司马颖二王也被封高爵,拥兵自重。

但司马冏独揽政权后不可一世,目无皇帝,又沉迷女色,荒废政事。

结果又招来了河间王司马颙和长沙王司马乂的讨伐。

此次讨伐司马顒先发难于外,司马乂响应于洛阳都城。司马乂以奉天子清君侧的名义攻打司马囧,司马囧战败被杀。

接着,司马乂独揽大权。

司马颙见朝政被司马乂独揽,又大为不满。公元303年,司马颙举兵7万联合司马颖20多万大军起兵讨伐洛阳。

司马乂自任大都督,兴兵迎击。战事持续了几个月,司马顒、司马颖联军死伤6~7万,司马乂方也疲累不堪。

正在讨伐联军心生退意时,在朝廷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乘司马乂军疲惫,勾结禁军将领,连夜捕获了司马乂,并将其交给司马顒处置,结果司马乂毙命。

此后,司马颖官拜丞相,司马颙也官升太宰,东海王司马越为尚书令。

又废皇太子司马覃,以司马颖为皇太弟,并兼丞相职。

如此一来,司马颖就成了大赢家。

眼看着司马颖耀武扬威在邺城遥控朝政,司马越不爽了,于是集结10多万人马带着晋惠帝进攻邺城讨伐司马颖。

结果司马颖打败了司马越,俘虏了晋惠帝,关在邺城。

司马越逃出生天,回自己的封地东海国去了。

司马越吃了败仗又不甘心,唆使其亲弟东瀛公司马腾作乱,又以鲜卑、乌丸等异族作为援兵,攻打司马颖。

鲜卑、乌丸等异族十分凶猛,司马颖不敌,心中十分恐慌,携晋惠帝连夜逃回了洛阳。

此时的洛阳由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控制,张方挟持了晋惠帝,司马颙废除了司马颖的皇太弟之位,逼司马颖离京回了封地。

自此,司马颙开始挟晋惠帝以令天下。

不久,司马越就打出“张方劫迁车驾,天下怨愤,欲奉迎大驾,还复旧都洛阳”的名义起兵。

司马顒联合司马颖共同反击司马越,双方你来我往,战事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司马越在鲜卑军队的协助下击败司马顒、司马颖,司马顒、司马颖双双逃亡。

司马越护送晋惠帝回到洛阳。晋惠帝下诏升司马越为太傅录尚书。

司马颖逃亡途中为太守冯嵩所抓获,后被缢死于邺城监狱。

公元307年1月8日,晋惠帝司马衷食饼中毒而亡,其异母弟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

晋怀帝登基后,下诏司马颙为司徒。司马顒没有多想,回京赴任,不想途中被司马越的弟弟南阳王司马模派遣的将领掐死在车内。

此后,晋怀帝就让司马越辅政。至此,东海王司马越貌似成了八王之乱中最终的胜利者。

但是,司马越掌权后,对内诛杀忠良,排除异己,勾心斗角不止,对匈奴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日益壮大和频频侵扰又束手无策,内忧外患使司马越忧惧成疾。公元311年,晋怀帝又发布司马越罪状,要求各方加以讨伐。不久,司马越在项城忧惧而死。

八王之乱人物关系图:带下划线的为八王

至此,八王之乱中的核心人物全都毙命,正是应了张养浩在《山坡羊·骊山怀古》中说的: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八王之乱是司马家族皇室内部为争权夺利而引起的相互间的大屠杀。八王即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但实际参与的王远不止八个,那些对事态发展和转归不起重要作用的王都未计在八王之列。

八王之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贾南风皇后挑起,波及面比较小,属于宫斗性质,以皇后贾南风取胜结束。

第二阶段由司马伦挑起,随着事态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一场祸及全国的大混战,给整个社会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最终以司马越胜出而终。

经过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西晋皇室成员几乎被杀戮殆尽,普通民众死亡人数达四十万之巨,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国力消耗殆尽,国家统治几近瘫痪。

乘着八王之乱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却日益崛起,匈奴人刘渊乘机建立汉赵、巴氐族领袖李特也建立了成汉,且民变频发,永嘉之乱接踵而至,但西晋皇朝虚弱如残烛灯影,只得任人蹂躏屠戮,不久西晋灭亡,中原北方进入暗无天日的五胡乱华时期。

追根究底,八王之乱发生的根源还在于晋武帝选择接班人上作的重大失误,一个白痴皇帝的继位,势必会引来无数野心家对皇权的觊觎,偏又选了个野心勃勃的太子妃贾南风,司马家本就得国不正,篡位起家,又不注重对民众子弟实行德治教化,上梁不正下梁歪,引得司马诸王纷纷效仿,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

八王死甚至百王死都不足惜,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其后引发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此真正万劫不复之罪孽。五胡乱华使当时北方的汉族人口由2400万锐降至400万,几乎置华夏汉族于灭族灭种之绝境!

也正因如此吧,对司马皇朝,后人鲜有好评。

汝南王司马亮是司马懿第四子,母亲是伏夫人,也就是说,他是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异母弟,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叔叔,晋惠帝司马衷的叔祖父。

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懿第九子,母亲是柏夫人,于是他也是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异母弟,又是司马亮的异母弟,同时当然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叔叔,晋惠帝司马衷的叔祖父。

楚王司马玮是晋武帝司马炎第五子 ,也就是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司马亮与司马伦都是他的叔祖父。

长沙王司马乂是司马炎第六子,成都王司马颖是司马炎第十六子,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可以参考楚王司马玮。

齐王司马冏是司马昭之孙,齐献王司马攸次子,因为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为子,所以在宗法上他算是司马师的孙子,同时,他也是司马炎之侄,司马衷的堂兄弟,论起来,司马亮与司马伦也是他的叔祖父。

河间王司马颙是司马懿三弟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孙,太原烈王司马瑰之子 ,因此是司马师、司马昭、汝南王司马亮、赵王司马伦的堂侄,司马炎的堂兄弟,司马衷的堂叔伯。

东海王司马越是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之子,因此也是司马师、司马昭汝南王司马亮、赵王司马伦的堂侄,司马炎的堂兄弟、司马衷的堂叔伯。

以辈分而论,汝南王司马亮、赵王司马伦是一辈,也就是司马懿后的第一代,与司马师、司马昭平辈,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是一辈,也就是司马懿后的第二代,与晋武帝司马炎平辈;楚王司马玮、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齐王司马冏是一辈,也就是司马懿后的第三代,与晋惠帝司马衷平辈。

然并卵,正是这些沾亲带故、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司马氏子弟互相争权夺利,人脑子打成狗脑子,把西晋王朝拖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公元290年,晋武帝在重病时下诏,让外戚杨骏(晋武帝岳父)和汝南王司马亮(晋武帝叔叔)共同辅政。结果杨骏几经努力之后,晋武帝同意让杨骏单独辅政。晋武帝死后,晋惠帝继位,贾南风被立为皇后,杨骏专权,司马亮逃往许昌。

贾南风为阻止杨骏专权,与司马亮、楚王司马玮(晋惠帝异母弟)联络,让他们从外向内讨伐杨骏。司马玮就从荆州带兵进到洛阳,贾后宣布杨骏谋反,派兵将杨骏给杀了。

杨骏死后由司马亮和元老卫瓘辅政,可兵权在司马玮手上,贾后又想安排自己人,于是各方又起矛盾。贾后就让司马玮把司马亮和卫瓘给杀了。接着,贾后又设计将司马玮处死。至此朝政大权落入了贾后手中。

公元299年,贾后与太子不和,又将太子毒杀。赵王司马伦(晋武帝叔叔)抓住贾后把柄,将其逮捕毒杀。公元301年正月,司马伦废惠帝,自立为帝。

齐王司马冏(晋武帝侄子)马上联合河间王司马颙(晋武帝堂兄弟)、成都王司马颖(晋惠帝异母弟)讨伐司马伦。四月,司马伦战败被杀,司马冏迎汉惠帝复位。

公元302年,司马颙又兴兵讨伐司马冏,还声称当时驻军在京城的长沙王司马乂(晋惠帝异母弟)是内应。于是司马冏和司马乂先互掐起来,司马冏被杀,司马乂掌握大权。

司马颙还是不平衡,公元303年,他再一次与司马颖联合,讨伐司马乂,双方激战数月。结果在朝堂上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晋武帝堂兄弟)趁司马乂疲惫之际,将其捕获交给司马颙,司马乂被火烤死。

到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都出现了,这只是主要参与者,并不是全部。

这时,司马颖的实力最大,被拜为丞相,后来还废了皇太子,当上皇太弟。

后来司马越又对司马颖越来越不满,就发兵讨伐,结果兵败被打跑。偏是司马越的弟弟又纠集许多势力打败了司马颖。

各方都被打跑,这时司马颙又挟持晋惠帝,掌控了大权。

到305年,逃走的司马越在弟弟的帮助下又发展壮大起来,率兵攻打司马颙,司马颙单骑逃出长安,司马越掌权。307年,司马越害死晋惠帝,立太弟司马炽继位,即晋怀帝。

此时国家已经动乱不堪,四年之后,司马越也在忧惧之中去世,八王之乱到此结束。

八王为:

王号 姓名

汝南王 司马亮 司马懿第四子

楚王 司马玮 晋武帝第五子

赵王 司马伦 司马懿第九子

齐王 司马冏 父攸死,袭爵为齐王

河间王 司马颙 司马懿弟司马孚孙

成都王 司马颖 晋武帝第十六子

长沙王 司马乂 晋武帝第六子

东海王 司马越 高密王泰次子

也就是説司马玮、司马颖、司马乂是兄弟;司马冏是堂兄弟。 司马伦、司马亮是上面四人的叔祖背人;司马颙是祖辈司马懿弟弟的孙子。 也就八王最后的司马越离得远一些,但也是宗室之人。

八王之首是司马亮

晋朝的八王之乱的八王指的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以杨骏被杀后卫瓘、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并与贾后对抗为起始,以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宣告结束。

从元康元年(291年)起至光熙元年(306年),共持续16年。

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300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惠帝司马衷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

八王:

汝南王司马亮、

楚王司马玮、

赵王司马伦、

齐王司马冏、

长沙王司马乂、

成都王司马颖、

河间王司马颙、

东海王司马越。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统治阶层历时16年(291~306)之久的内乱。

这场权利角逐中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

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临终时命弘农大姓出身的车骑将军、杨皇后(杨芷)的父亲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

继立的晋惠帝痴呆低能,即位后,皇后贾南风(即贾后)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权,于永平元年(291年)与楚王司马玮合谋,发动禁卫军政变,杀死杨骏,当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马玮杀汝南王司马亮,然后反诬楚王司马玮矫诏擅杀大臣,将司马玮处死。

贾后遂执政,于元康九年废太子司马遹,次年杀之。

诸王为争夺中央政权,不断进行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

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八王之乱(291年-306年)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因皇族争夺中央政权引发的内乱。公元265年,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却种下了祸根。晋武帝死后,晋惠帝无能力治理朝政,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引发引起八王争权夺利。最终,晋朝大权最终落入司马越手中,“八王之乱”至此结束。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使当时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n20221007024025dd810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