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记十大名篇赏析?
①
《史记》十大名篇
大江东去 楚王流芳——《项羽本纪》
礼贤下士 威服九州——《信陵君列传》
文武双雄 英风伟概——《廉颇蔺相茹列传》
功成不居 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
旷世奇才 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
官场显形 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
戎马一生 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
汉匈和亲 文化交融——《匈奴列传》
商道货殖 安邦定国——《货殖列传》
史公记史 千古传颂——《太太史公自序》
②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书写的一部历史名著,记录了从炎黄时期到西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记事长篇,其中最有名的是1大江东去,楚王流芳《项羽本纪》
2礼贤下士,威服九州《信陵君传》
3文武双全,英风伟岸《廉颇蔺相如传》
4旷世奇才,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
③
《史记》是历史、文学完整统一的典范。它是文学的历史,也是历史的文学。它的《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均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司马迁在自述编写宗旨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包罗广泛,融古今各家文化于一体,它的文章气势磅礴,善于把人物推到矛盾冲突的尖端,让他们在紧张的斗争中,表现其各自的性格特征。
二、项羽本纪赏析及意义?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是关于楚汉战争的一幅惊心动魄的画卷。
从历史上说,它最翔实、最具体地记录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悲壮时代;从文学上说,它是我国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艺术杰作。
它塑造了一个极其感人的悲剧英雄形象,并给了后世小说戏剧以巨大影响。
《项羽本纪》的艺术性很高,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三、史记故事每章摘抄批注?
《史记》摘抄及感悟赏析:
摘(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感悟赏析(1):从这小节可以看出屈原绝不仅仅是个“书呆子”,他能对国家大事献计献策,还凭借出色的外交才能对各国诸候应对自如。这样贤能的大臣本应该成为楚王的左膀右臂,却没想到楚王一再听信谗言而渐渐疏远了屈原。这里不仅道出了屈原遭到贬官的真正原因,也为楚王受蒙骗以致国破身死埋下伏笔。
摘(2):《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感悟赏析(2):
这是司马迁对《离骚》的高度感悟赏析价。
他赞扬《离骚》简约精炼,言微意深,而屈原志向之高洁,品行之兼正,报国之忠心,尽在这篇心血之作当中!
他忠心耿耿、尽心竭智,却一再被诽谤、猜疑、疏远、放逐。
他满腔愤恨,报国无门,却没有在作品中过分地渲泄和夸大,这样的精神可以称得上“出污泥而不染”,他的志向完全可以与日月争辉!
摘(3):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感悟赏析(3):
这一节是楚国败亡的真正原因。作为一个大国的国君,楚王没有知人之明,亲近奸臣小人,疏远忠臣贤人,内惑于郑袖子兰,读书笔记.外欺于秦王张仪,楚王和楚国的可悲下场完全在意料之内。屈原为国家尽心尽力,可惜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他只能眼睁睁看着祖国在衰败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最后走向灭亡!
摘(4):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感悟赏析(4):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屈原一生的写照,也是他悲剧的根源。渔父所说的话其实正是楚王、大臣们,以及普通老百姓的做人态度,随波逐流,看老板的脸色说话,他们就能顺风顺水、远离灾祸。然而,屈原的内心却容不得半点污泥,为了坚守自己的信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供参考。
四、项羽本纪赞品读赏析?
《项羽本纪赞》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楚汉相争时期英雄项羽的赞美和评价。
文章通过描绘项羽的英勇善战、豪情壮志,展现了他的伟大气魄和悲壮命运。
品读赏析时,不禁为项羽的英勇所感动,为他的悲壮结局而叹息。
文章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司马迁的史学才华和文学造诣。
同时,也启示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项羽本纪赞》是《史记》中的一篇精彩篇章,它简洁而深刻地总结了项羽的一生。文章通过描述项羽的传奇经历和英勇事迹,展现了他的英勇与智慧。同时,也揭示了他性格中的矛盾与缺陷,使得这个历史人物更加立体和生动。阅读此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对项羽的深刻理解和精准刻画,也能够从中汲取历史的启示和教训。
五、赏析《史记·高祖本纪》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从《史记·高祖本纪》入手,透视《史记》特有的人物刻画艺术。全文从互见法、复笔、笔补造化及论赞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论述。
为突出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倾向和主要性格特征,《史记》常用“互见法”一历史人物的基本认识出发,将材料有意识地加以安排和剪裁,以使他们服从于对某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司马迁在很多地方采用了这种方法,有的还注明“其事在《商君》语中”、“语在《晋》事中”、“语在《淮阴侯》中”、“语在《田完世家》中”等等。
《高祖本纪》凡属灭项兴刘的大事,凡属表现其成功及其性格特征的文献资料,事无巨细悉入纪中。
凡涉及“叙汉非”的地方,则用“互见法”,或删繁就简,只叙事件轮廓,或略而不述,放在他人传中。
这样既避免了文字重复,又突出了刘邦这位中心人物。
明代茅坤说:“读《高祖本纪》,须参《项羽纪》,两相得失处,一一入手。
”除了必须参看《项羽本纪》外,还得注意《留侯世家》、《淮阴侯列传》、《彭越列传》、《万石张叔列》等,这样才能看到刘邦之全貌。
①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 (《万石张叔列传》)
②汉四年,遂皆降平齐。
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
愿为假王便。
”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
”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 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
不然,变生。
”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
(《淮阴侯列传》)
③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 ,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留侯世家》)
④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项羽本纪》)
吴见思《史记论文》中说:“《项羽纪》每事为一段,插入合来,犹好下手;《高纪》则将诸事纷纷抖碎,组织而成,整中见乱,乱中见整,绝无痕迹,更为难事。”这种既有本纪的纲领性,又有列传的生动细致性;既千头万绪,又有异常鲜明的人物形象,是《高祖本纪》所独有的。
日人有井范平在《史记评林》中说:“《项羽纪》既极其详,此纪乃简,而意亦备焉。”《高祖本纪》叙事多而不烦,用字简括而明晰。
细节描写真实生动,对表现刘邦的性格起着重要作用。
六、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全文赏析?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是一篇记叙性文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主要讲述了西楚霸王项羽在面临困境时,勇往直前、坚毅不拔的精神和悲壮的结局。
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
其中,“垓下之围”是文章的重点,描述了项羽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慷慨悲歌、仰天长叹,表现了他对失败的无奈和悲凉情绪。
在“东城快战”中,项羽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充分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无畏精神。
而在“乌江自刎”这一幕,项羽拒绝渡江,选择与敌军决一死战,最终以悲剧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柔肠百转的“垓下歌”,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而“慷慨悲歌”充分表现出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男儿有泪不轻弹,项羽这时却“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
文章的标题《项王乃欲东渡乌江》直接取自文中描述项羽决定东渡乌江的情节。这个标题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事件,突显了项羽的英勇形象和悲壮的结局。
总体来说,《项王乃欲东渡乌江》是一篇充满激情和悲壮的英雄史诗。它展现了项羽坚毅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悲剧英雄的敬仰和惋惜之情。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是一部具有深刻人文内涵的作品。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项羽之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
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七、史记高祖本纪逐句赏析?
史记高祖本纪这样逐句赏析,说的是汉高祖刘邦的生平,是史记中比较精彩的一篇,值得我们逐句的赏析。
刘邦作为出身于基层的人物,一步一步灭掉强大的秦和项羽,统一了全国,开创了汉朝四百年天下
高祖生平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
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
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高祖竟酒,后。
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
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卒与刘季。
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
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
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
”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
”相鲁元,亦皆贵。
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高祖问,曰:“未远。
”乃追及,问老父。
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
”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乃是也。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
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
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
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
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
”乃前,拔剑击斩蛇。
蛇遂分为两,径开。
行数里,醉,因卧。
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
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
”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
后人至,高祖觉。
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
诸从者日益畏之。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巖石之闲。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