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画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中国某地有一个村子,村子里的人们勤劳善良,生活美满。但是有一年,村子里遭遇了一场严重的瘟疫,人们一个接一个地病倒,痛苦不堪。
村里有一位名叫阿福的年轻人,他为了拯救村民们,决心去寻找治疗瘟疫的方法。他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一座高山的寺庙里找到了一张神秘的画像。这张画像上画着一位手持宝剑的仙人,据寺庙里的和尚说,这张画像有驱邪降妖、消灾解厄的神力。
阿福得到了这张画像后,立即回到村子,将画像挂在村子的中心位置。神奇的是,画像挂上去的第二天,村子里患病的人们竟然一个个康复起来,村子重新恢复了生机。
后来,村民们为了感谢阿福和这张神奇的画像,每年都会在瘟疫消失的那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将画像复制成各种尺寸,分发给村民,以保佑他们来年平安吉祥。这就是年画的传说。
二、年画的意义及由来?
①
1、年画是中国古代一种寓意吉祥的形象。
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衍生形成的一种中国民间特殊的象征性装饰艺术,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观念和神灵信仰观念。
中国早期的年画都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这两个母题有着密切关系,在祈祷丰收、祭祀祖宗、驱妖除怪等年节风俗习俗化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年节装饰艺术。
2、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3、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让新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
②
年画的来历
于年画的来历,还有一段民间传说。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宫中病了一场,常梦见鬼魅前来吵闹,十分害怕。
他的名将秦叔宝和尉迟恭得知后,自告奋勇,戎装披挂,立于门窗外守护,当夜果然无事。
唐太宗病好后,便命画师将这两员大将的像画下来,贴在宫门上,竟然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
此事以后在民间广为流传,逐渐演变为贴年画的习俗。
据史料载,年画在隋唐前大都是直接画于桃木板,挂在门上的。
北宋时,随着木版雕刻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木版印刷的年画,又被称为“纸画”。
南宋李嵩画“岁朝图”具体描绘出贴门神、贺新春的情景,一时流传甚广。
到了明代时,由于明太祖朱元璋提倡过年贴春联,年画也随之传下来,渐渐成为过年的一种习俗。
明万历年间发明彩色套印术,使木刻的“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图”等年画,令人耳目一新,一时甚为风行。
年画的文化内涵
年画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完美结合,表达了民众的审美取向和文化祈求,是年画根深叶茂、长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年画作为民间的新年祝福,充满了喜庆,因此,民间年画大多采用大红大黄等鲜艳火爆的色彩,注重情趣和造型的表现,人物生动可爱,富有活力。体现了民众智慧,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年画都蕴涵着各地独特的艺术风格,形式变化多样,内容广泛,各类武将门神、灶爷、财神、观音、八仙、寿星、戏曲人物、耕织农作、民间传说、历史故事、花卉动物、仕女、娃娃、风光景色等应有尽有。
挂年画的含义
挂年画是汉族春节特有的风俗。
流行于全国各地。
新年里,将年画在门上或挂在壁上。
由古代贴门神演变面来,原为驱邪,后变成烘托新年热闹气氛和表达人们欢乐的情绪。
旧时常挂“五谷丰登”、“五子登科”等,现代则常挂“月历牌”年画,内容有山水、花鸟、人物。
书法等。
木版年画作为地道的汉族农民画,植根于民间,土生土长,集中了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和勤劳智慧,凝结了广大汉族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和强烈愿望。
三、年画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有名叫神茶、郁垒的两个兄弟,专门监督百鬼,发现有害的鬼就捆绑起来去喂老虎。
于是黄帝就在门户上画神茶、郁垒的像用以防鬼。
这个神话就是后来“门神”画产生的缘由
四、门画的起源与传说?
门画由门神演变而来。传说唐太宗生病时,夜间鬼嚎,大将秦叔宝、尉迟敬德,手持武器,依皇门两侧护驾,唐太宗的病不久果真就好了。
唐太宗后命画工将他们两人的像画在门上。这就是1000多年来门上画的都是秦叔宝、尉迟敬德的缘故。宋朝时,我国的刻版印刷大大发展,为节令性绘画提供了条件;人们在门上除了画上上述两员大将外,还逐步将“驱邪纳福,除旧迎新”的内容也用绘画形式加以表现,因而门画又增加了“狻猊”“钟馗”和“鸡”,“虎”等。
明末清初又出现了专门刻门画和年画的作坊,最出名的是天津杨柳青,后又出现了“天女散花”、“五子登科”等风俗年画,还有精忠报国的英雄、绿林好汉,也成了人们喜爱的门画、年画题材。
门画是我国民间年画的一种特有形式。
过去叫“门神”,含有“御凶”的意思。
旧时农历新年,在两扇门上贴一对门神,以祈平安吉祥;同时,也为装饰门板。
古代门神画的是“神荼”“郁垒”,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
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
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从此民间就仿效起来,秦琼、敬德也就成为“门神”了。
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
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了。
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
此外,亦有的门画绘戏曲故事、武财神和鸡猫等动物的。
门画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
古时候,劳动人民创作了丰富多彩的门画,用以辞旧迎新·驱邪纳福。
如今,人们仍然保持着春节时贴门画的传统习惯来增添节日气氛,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五、古版年画的由来和意义?
关于年画的来历,还有一段民间传说。
年画的来源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从广义上说,凡民间艺人创作并经由作坊行业刻绘和经营的,以描写和反映民间世俗生活为特征的绘画作品,均可归为年画类。年画习俗反映了古人的心灵慰藉和精神信仰。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崇拜逐渐转化为对社会性的人格神的崇拜与信仰,从最早的桃符、苇索、金鸡、神虎,到神荼、郁垒,再到后来的关羽、赵云、尉迟恭、秦叔宝等武将和钟馗、天师、东方朔等神仙,其间有着一条鲜明的发展轨迹。
东汉末年的《风俗通义·祭典》中说:“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前事冀以卫凶也。”蔡邕《独断》中说:“神茶、郁垒而身居其门,主阅领诸鬼,其恶害之鬼,执以苇索,食虎。故十二月岁竟,常以先腊之夜逐除之也。乃画茶、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
”年画变成“年话”是在宋代。当时,宋徽宗扩建“翰林图画院”,时逢传统绘画和雕版印刷术交融发展,木版彩色套印年画走向成熟和普及。此时,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门神从镇宅消灾演变成了迎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后来,逐渐形成了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的习俗,年画在此时完成了向祝福年话演进过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典籍,都记载了宋代京城春节期间出售年画之类吉祥装饰品的景况,当时年画的张贴已普及于城镇居民之中,从中也可看出年画已相当盛行。
年画的意义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祇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
每逢过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大抵比较富厚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
至与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亦在欢迎之列。
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性喜闻乐见的媒体。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由年画可以认识全部的中国民间。
六、年画门神是哪两位人物?
年画门神早期是神荼、郁垒两兄弟。
神荼是中国民间传说中能制伏恶鬼的神人,最开始出现在上古神话中。
一般位于左边门扇上,身着斑斓战甲,面容威严,姿态神武,手执金色战戢。故中国民间称他为门神。表达了古代人民消灾免祸、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
郁垒是中国民间信奉的神仙。古代人们为了驱凶,在门上画神荼、郁垒,亦有驱鬼避邪之效果。左扇门上叫神荼,右扇门上叫郁垒,中国民间称他们为门神。
后期是秦琼和尉迟恭。(秦琼敬德门神是流传于陕西省咸阳县的传统民间传说故事。)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
尉迟恭(585—658)字敬德,鲜卑族,朔州鄯阳(今山西平鲁区)人。中国唐朝名将,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忠武,赐陪葬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