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从古至今的称重工具,古代称重工具有哪些?

1、秤

秤亦作“称”。衡器。或将不等臂的衡量轻重的器具皆称为秤,或指以看秤星计被称物重量的提系杠秤,或单指秤杠。战国时已有不等臂衡器。

国内杆秤始于何时,尚无定论。出土的楚国王铜衡杆,上有十等分的刻度,推测是称量时作为在不同部位悬挂权和重物的标志,很可能是从等臂天平过渡到杆秤时出现的一种衡器。东汉以后演变为从秤星看重量的秤。

2、戥子

戥子学名戥秤,是一种宋代刘承硅(据传)发明的衡量轻重的器具。属于小型的杆秤,是旧时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和香料的精密衡器。因其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技艺独特,也被当做一种品位非常高的收藏品。

3、衡器

衡器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容量和重量的器具,在统称为“度量衡”。古代衡器扎根于历史文化之中,其发展史本身就是一幅浓缩的古代社会的生活画卷。

衡器发展史如下:

衡器是计量器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人们称计量为“度量衡”。

所谓度,是指用尺(如古时的骨尺、牙尺及以后渐次问世的 竹尺、木尺、皮尺、钢尺等)测量物体的长短;所谓量,是指用容器(如古时的合、升、斗、斛及以后使用的量桶、量杯等)测量 物体的体积;所谓衡,则是指测量物体重量。

衡,应始于原始社会末期,据史料记载距今已有4000多年,当时出现了物品交换,但 计量方法则是靠眼看手摸;而作为计量重量的器具 --衡器,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夏朝;春秋战国时期已掌握了杠杆原理,战国中期 在楚中一带已广泛使用天平和砝码称量黄金,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计量标准不一,较为混乱,直到秦统一天下后,于秦始皇二十六 年实行商鞅变法(公元前221年),才统一了度量衡标准;宋朝时期出现了准确度达到40mg的戥秤,标志着当时的衡器已具有相当 可观技术水准。

资料由上海鹰腾衡器有限公司提供。

杆秤是人类发明的各种衡器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在中国湖南长沙东郊楚墓出土的公元前7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种精制的砝码、秤杆、秤盘、系秤盘的丝线和提绳等。

中国汉墓出土的公元前2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种规格的杆秤砣。

天平和秤到明清以后才有专用名称。《说文》没有秤字,古文献中秤和称常互用,出土的战国环权以及大量秦权,多用作等臂天平的砝码。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楚国王铜衡杆,与东周铜尺同长,铜衡上有十等分的刻度,可能是称重时作为在不同部位悬挂权和重物的标志,一般认为王铜衡杆是从等臂天平过渡到杆秤时出现的一种衡器。

《秦律·效律》对衡器的误差范围曾作了详细的规定。

经实测秦代的铜质权一般不超出秦律所规定的误差范围,而铁石权(120斤)却大大超过允差范围。

东汉以后大量值的权已很少见,且权和权之间值量已没有明显的递增关系,据分析,这时期权已多作杆秤的秤砣了。

北宋景德年间刘承曾重新校定国库内的标准砝码,并创造了使用方便、精度较高的戥秤,在中国衡器制造上也是一个创举。

元朝疆土辽阔,商业发达,目前所见元代铜权达 200余枚,权上大多铸年号和地名,有的还铸或刻汉、蒙、八思巴及波斯等文字。

流传至今的明代衡器多为称银两用的盒式砝码,平均每斤合593g。

     1、最早的秤:世界上最原始的秤,其实物证据(石块砝码)发现于今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文明遗址(约2400-1800B.C.),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2、中国的秤:在中国,春秋中晚期,楚国已经制造了小型的衡器—木衡。铜环权,用来称黄金货币。完整的一套环权共十枚,大体以倍数递增,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八两、一斤。

         3、现代的秤: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战国时的铜衡杆,这种衡器即不同于天平也不同于后来的称杆,但与不等臂天平类似。经过逐步演化的过程,衡杆的重臂缩短,力臂加长,也就成为了现代仍在使用的杆秤。

发展史:

一:在中国湖南长沙东郊楚墓出土的公元前7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种精制的砝码、秤杆、秤盘、系秤盘的丝线和提绳等。

二:中国汉墓出土的公元前2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种规格的杆秤砣。

三:1989年,在中国陕西眉县常兴镇尧上村的一座汉代单窑砖墓中,发现完整的木质杆秤遗物,其制作时间约在公元前1~公元1世纪。古代杆秤的发展,长期停留在采用绳纽、非定量砣和木、竹、骨秤杆的基础上,并由手工制作。

四:直到20世纪,杆秤才由传统的绳纽结构,逐渐改变为外刀纽与刀承或内刀纽与刀承结构。

五:1949年后,中国为了加强计量法制管理,先后制订了杆秤检定规程和国家标准。

六:1985~1987年,中国对杆秤结构作了一次重大改革,将原来的木质杆改为金属杆,从而解决了木质杆的计量准确度受地区及天气影响的弊病,并适应了半机械化、标准化、通用化和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七:现在杆秤因其计量准确度低,已渐趋淘汰。

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人们在进行贸易或物资转移时,需要确定物品的重量,以确保公平和正确的交易。

最早的称重工具是秤砣,用于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

后来,人们发明了吊秤和平秤,使称重更加准确和方便。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秤成为常用的称重工具,其原理是通过电子技术测量物品的重量。

同时,称重在工业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生产线上,需要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称重,以控制生产过程和确保质量。

在食品和医药行业,称重也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必要环节。

可以说,称重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称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最早使用天平来进行称重。天平最早出现在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其原理是利用两个平衡的臂杆,将待称量的物体放在一个盘子上,将称量标准放在另一个盘子上,通过比较两边盘子的重量,来确定物体的重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更先进的称重设备,如弹簧秤、电子秤等。这些设备不仅可以更准确地测量重量,而且可以适应不同的称量需求。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称重设备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们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物流等行业,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控制。

古代称银子的秤叫戥子。

戥子,属计量用具,清代流行,主要用于称一些贵重的黄金、白银、珠宝、中草药等,以克为计量单位,小秤盘,铊为黄铜或白铜。秤杆有骨质、象牙、虬角、乌木等,最好的是象牙杆,其价值也高。

戥子杆,是戥子的关键部件,其选材有质重性韧的象牙,有质坚如铁的纯黑色乌木,有精工铸造的青铜,有洁白如玉的动物硬骨。

戥子盘,是放置称量物品的器皿,一般是由青铜铸造而成,也有的是由紫铜板冲压而成。

戥子锤,又叫秤铊,也是由青铜铸造。

戥子锤的形制品种繁多,有高度适中的圆柱体,有厚薄得体的椭圆形,有如同硬币的圆形,有镶嵌金银饰品的组合形。

有的为了扩大称量范围,一个戥子备有两个大小不等的戥子锤。

戥(děng)子,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称重计量工具。

清人钱大昕谓:“等子所以称物者, 俗作‘戥’”。岭南金融博物馆藏戥子由两部分组成:戥称和外封装。戥子的木质封装,呈长葫芦状,尖端有活结,方便开启以取用内部的戥称。内部的戥称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戥杆、戥盘、戥砣(或叫戥锤),其实就是一个小巧的杆秤。

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戥子,戥杆材质是动物骨,推测为骆驼骨或象牙,刻有标尺;戥盘为铜质,薄厚不等,盘边沿均匀地开了三个洞,用以系绳;戥砣(或叫戥锤)为铜质,初步推测为黄铜。

看似简单的设计,其实讲究颇多。

戥子称量东西,首要准确精密,所以戥杆必须纤细、轻盈又平直、均匀,骆驼腿骨质地坚实而气孔少,成为旧时制杆材料的首选之一。

称银两使用的称重工具叫戥子,戥子也叫戥秤,其实就是小型精密的杆秤,专门用于称金、银、贵重药品等高价值的物品。古代很多商家都会备着戥子,在需要时使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m20230529081807e903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