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发生在中和殿的小故事,保和殿被烧毁的故事?

紫禁城好不容易建好了,但之后两百年间大大小小的杂修数之不尽。永乐十九年,朱棣才迁进紫禁城一年,前三殿,即现今称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遇到雷击引发大火被焚毁。新宫殿才建好没多久就遇到大火,这场大火烧了两天两夜,北京城内到处都能见到火光。

这场大火似乎预示了后来这座皇宫的命运,果然过了两年,乾清宫又遇到了大火。朱棣只好继续修建紫禁城。等到明英宗继位后决定,要好好重建前三殿与乾清宫。正统五年,明英宗动员了七万人来修建,才终于将紫禁城再一次修好。

明英宗很高兴,总算恢复了皇宫的气派,但没想到明世宗嘉靖年间紫禁城又遇大火,前三殿和整个外朝都化为灰烬,这次火灾之大,清扫工作竟然用了三万人,花了一个月。面对此情此景,嘉靖帝气上心头,病了三个月。之后发愤图强,觉得一定要吧故宫修好。于是大肆征集费用,用了四年修好皇宫。

只不过明神宗年间又起火了,这次维修断断续续用了三十年。以上这几次还是比较大的维修工程,中间发生的火灾可谓从未断绝,几乎紫禁城当中每个地方都被烧过一次。

到1644年,崇祯十七年,紫禁城又遇到大火。不过这次是李自成军放火少了紫禁城,明朝灭亡了。紫禁城终于不用明朝的皇帝来维修了。

进了天安门城楼,我看到了一座大门,上面写着“端门”二字,我以为那就适宫的正门,不由地欢呼起来:“进皇宫了。进皇宫了!”妈妈马上纠正道:“不,进了端门并不算进了宫,进了午门才是进了宫。端门只尸廷的‘前奏’,它是端正衣装的地方。”“这么多‘门槛’!”我忍不住嘟囔一声。

过了端门,我看见一个方形广场,广场的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非常高大,“哇,好壮观啊!

”我不禁叹道。

“这就是紫禁城的正门——午门”。

妈妈连忙对我介绍一番。

午门前的广场很大,可容纳两万多人。

据说当年遇到大举出征,皇帝会在午门发布命令,而大臣如果惹怒皇帝,也是在午门接受“廷杖”的。

我看见午门有三个门,当中的正门较大,两侧的门略小一点,听说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正门,皇后只是在与皇帝大婚时才可以走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

其他的文武大臣只能按文东武西由两侧门出入皇宫。

看来,皇宫的规矩太多了。

连走路也不能随意哟。

过午门,我看到一条小河,这就是有名的金水河了。由于故宫里的建筑都是木头建的,木怕火,火怕水,而这适宫里唯一的水,如果故宫里着火了就要用它灭火,所以称做金水。河水曲折多姿,形状像一条玉带,又被称为玉带河,河两边的栏杆与河上的金水桥均用汉白王石建的,非常华美。玉带河是通往太和殿必经之路。

出了太和门,我看到了一座巍峨的建筑,那就是太和殿了。

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正殿,也称“金銮殿”,是皇权的象征。

每年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时,皇帝才亲御此殿受贺;新帝登基、颁发重要诏书等国家大典也在此进行。

可惜是太和殿现在正在修缮,无法进殿细细观赏,但从外观看,整个太和殿的建筑堂皇庄严,那三层汉白玉的台基,宽阔的广场,雕刻精美的双龙戏珠的御石路,殿前月台上摆放的铜鼎、铜龟、铜鹤等等,真是非同凡响。

过了太和殿,我们先后看了中和殿、保和殿。它们都修建在三层汉白玉的石阶上,适宫的核心建筑,称故宫三大殿。

穿过乾清门,便进入内廷。

内廷分中路、东路还有西路三条路线。

我们沿着中路走,途中,我们看到了皇帝的卧室(乾清宫),放置皇帝印玺的地方(交泰殿),皇帝结婚的新房(坤宁宫)…

我发现有的房子顶上有四只动物,有的有五只有的有六只,最多的有九只,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只数都不一样呢?于是,我去问导游。

导游告诉我,这是按地位来分的,地位越高,动物就越多。

反之,则越少。

最多的肯定是皇上,它的屋顶上有九只,怪不得称皇帝为九五之尊。

最后,我来到了御花园,它在故宫中轴线的最北端, 是皇帝、皇后、妃子休息、游赏的地方。园内亭台楼阁均玲珑别致, 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很好看。特别是御花园口有两棵树缠绕在一起,这就是鸳鸯树,太特别了。

出了御花园,就是神武门了,这适宫的北门。

走出故宫,我不由地频频回首。这紫色的宫墙内曾经住过明清两朝24个皇帝,演绎了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沧桑巨变,但历史车轮总述滚向前。古老的皇宫,您那无与伦比的设计、美仑美奂的艺术、气势宏伟的风格永远是华夏民族的骄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m20230523090614ed710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