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代灭亡的四个征兆?
①
1、官民对立,社会动荡。
一旦国家出现这种现象很普片,这个王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从秦朝到清朝王朝灭亡前都是从官民对立开始的。一旦社会出现动荡,就会出现一系列事件。增加对社会的控制。这样就要增加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又要发工资。又要征税。总之越忙越乱。直到忙到灭亡还没有想明白啥回事。
2、思想混乱,人心浮动。
思想一乱,人就很难一条心了。
每个王朝灭亡前思想上一定混乱了。
唐朝中期思想混乱,韩愈柳宗元发起了一场运动。
大体稳住了国家思想,为唐朝延续了近百年。
明朝中期思想混乱,王阳明等再次稳住了大体的思想,也为明朝延续了百年寿命。
不过可以看出虽然一时救了国家,可是王朝很难在振作起来。
每个王朝后期也是思想发出光彩的时候。
因为政府对思想的控制力下降了。
明末清末思想界此处显现十分明显。
一般王朝在此时都会有忠于这个王朝的文人担当拯救责任。
这些文人将会想尽一切办法补救王朝的主题思想。
或者创新加以延续。
宋朝理学明朝心学就是其中的典范。
但这是成功者,一旦补救失败,这个国家就会进一步加快灭亡。
3、加强社会各方控制。
一个王朝一般刚刚建立不会对社会监管控制的太严。
这是为了体现他得到民心。
一旦王朝出现要灭亡前兆,这些大权在握的统治者为了继续享有所得一切。
就必须要加强社会的管理和控制,不敢再进行放松的管理了。
主要防止社会人员的大规模聚集。
加强各种能够反抗统治工具的管理,例如兵器。
监听社会舆论。
这也可以说是统治者的心虚吧!
4、乱加税收,横征暴力。
王朝要灭亡了前兆,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加重税收,统治阶级疯狂敛财。明朝后期的税收,清朝后期的税收可以说种类繁多。这是因为最高统治者的财富在减少,不得已只得加强税收来维持自己的行政运行。这只不过是饮鸩止渴而已。
②
官民对立社会动荡、思想混乱人心浮动、加强社会各方控制、乱加税收横征暴力、乱发纸币。
③
1、结党营私,
2、皇帝昏庸,专注酒色
3、外戚专权
4、宦官专政
王朝走到这一步离灭亡就不远了,身处高层的毕竟是少数,当他们毫不关心下层疾苦时,也就是人民起义造反的时候。
④
上层不关心下层,老百姓不关心国家,人心涣散,道德沦丧。
⑤
1、人民无法生活,经济奔溃。
2、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3、强大的外部势力入侵。
4、朝廷内部权臣和党羽纵横,王权分散。
二、明朝灭亡原因和标志?
明朝最为汉人统治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所灭亡后,后世之人每每提起明朝大叹可惜,让人可惜的原因有好几点,第一明朝是汉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第二点可惜就是说崇祯皇帝,崇祯作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表现出的骨气非常值得人可敬可佩,无论明朝末年艰苦还是奉行,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信条,崇祯皇帝更是先杀死自己的妃子皇子,随后留下“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的话,随后自缢身亡。
第一个原因:崇祯失去对文官集团的控制
崇祯没上位以前,一直是信王,没有学习过正儿八经的帝王治国之道,做事完全凭着自己的性子来,他哥哥死之前拉着他的手说,兄弟啊,我马上就要走了,哥哥就把大明江山托付给你了,你要好好干,对了哥哥给你留了魏忠贤这些班底,他们可以辅佐你,你要好好利用,结果崇祯当了皇帝,首先就铲除阉党,结果自己又无法驾驭得了文官集团,导致大明帝国这个机器开始慢慢停转,直到死亡
第二个原因:崇祯乱杀人才
首先性格决定一个人,崇祯皇帝性格多疑善变,在位17年换了50个宰相,兵部换了14个老大,刑部换了17个老大,大将杀了11个,巡抚也是杀了不少,可以说把明朝境内有才华的,没才华的人都几乎用遍了,真的是他们不行吗?其实不是,崇祯这个人耳根软,喜欢听风就是雨,而且对谁都不放心,只要谁办了错事马上撤职或者砍头,崇祯不是朱元璋,更不是开国时期的盘子,他所面对的是天启留下来的烂摊子,很多事情并不是杀一个两个人可以解决的,需要慢慢的调整治理,所以到了最后在崇祯手下干活的官员,尽量不说话,不干事,崇祯说什么,就拍手鼓掌,成了这样的状态,明朝怎么会不亡?
第三个原因:没有及时迁都
其实南京作为明朝的开国首都,一直都有着一套完整的体系,当时李自成他们北上逼近北京的时候,崇祯完成可以迁都到南京,然后以天子的名义号召队伍,进行调整,在北伐打回去,大家知道南明坚持了20年之久,崇祯也有着迁都的打算,但是不好表面,就打算让官员来提出迁都,自己在拍手决定,高高兴兴的完成这次任务,结果这些官员都反对迁都,也没人出头?因为他们怕了,不敢提了,怕万一不对崇祯脾气,自己在被砍头了,就亏大了,如果当时崇祯拿出皇帝的气魄,硬是强行迁都,明朝不见得就会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