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王制易周公制礼典故?
周朝的建立,是经过周族四代人长期艰苦奋斗完成的。
从商武乙元年古公亶父下岐山到帝辛五十二年武王灭商,前后经历了约百余年时间。
其间,古公亶父21年,季历25年,文王52年,武王11年。
把这祖孙四代人做一概括:古公亶父在岐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季历夺取商的半壁江山,文王进一步占取了商的大半江山,武王用了10年时间灭商。
分析文王一生,他不仅扩大了周的统辖范围,还认真总结了祖孙三代灭商的经验教训,系统地制定了一部灭商建周的纲领性文献《周易》。
此后,周族则完全按照《周易》所定指导思想、政治路线、战略方针、战术原则,从思想上、政治上彻底瓦解了商政权。
虽然文王未灭商,但其崇高的社会声望和历史功绩,受到周族和后人推崇,儒家则把他当成了尧舜式的人物。
作为我国早期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和大战略家,文王的不朽功绩,就包含在他的不朽著作《周易》里。
《周易》为何人所为,传统观点是文王所作,而周公进行了完善。
也有学者认为《周易》在西周不显扬,为春秋战国人所作。
近年,《周易》之热遍于中国,研究《周易》的学者辈出,一些学者又因书中有箕子明夷等文王之后的事,而否认文王作《周易》。
岳麓书社所出宋祚胤著《周易》,认为《周易》是周厉王时某人为周厉王而作。
我们参阅有关文献,结合周族灭商建国的历史事实进行研究,从《周易》的原始意义来说,它不仅确是文王、周公所作,而且绝非占卜之书。
它是文王在狱中所写的一部灭商建国的纲领性文献,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政治、军事、思想、文化都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
因此,必须把它从单纯占卜预测和儒家思想文库中剔除出来,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周易》的基本内容《周易》的内容基本分为三大部分:1.《周易》本有的六十四卦象、卦辞、爻辞。
2.后人研究《周易》的彖辞、象辞。
《文言》、《系辞上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3.宋代朱熹补入的《阴阳太极图》、《河图》、《洛书》等四幅图。
《周易》又叫《易经》或《易》。
易,就是变化,实质上就是研究变化的一门学问。
《易》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产生于游牧经济时期的伏羲之手。
到了神农氏时它叫《连山》,黄帝时叫《归藏》,夏朝依《连山》,殷商依《归藏》,在周为《周易》。
在《周礼》中,大卜执掌三易:《连山》、《归藏》、《周易》。
这说明其时《连山》、《归藏》还存在,后来这二易失传了,今日能看到的仅仅是《周易》。
《连山》、《归藏》有其自身缺陷,它仅有卦象,没有文字,卦义全凭占卜者记忆和分析,用起来很不方便,因而也就失传了。
《周易》不但有卦象,还有各卦的卦辞、爻辞,占卜者一翻书就知道。
用于占卜预测,当然是《周易》简便好用。
易的核心是八卦,所以易又叫八卦。
二名区别是八卦说的是形式,易说的是内容。
再确切一点,八卦指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易指这八个符号相重之后的六十四卦。
是说变化。
历史上,八卦又分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
传统说法是,伏羲创立的八卦,称先天八卦;文王重之为六十四卦,称后天八卦。
近年,韩永贤先生运用中国历史上早已存在的阴阳学说、对立统一学说、天圆地方学说及地震学说,科学地证明了伏羲创立的八卦。
他把六十四卦放置天盘、地盘上演示,从而说出了六十四卦的卦序和卦位。
他还揭示出《河图》是游牧时期的气象图,《洛书》是其时的地理方位图,即后世所称的罗盘。
由此,《河图》《洛书》这一千古谜案得以破解。
我们把《周易》与《周礼》中所记载的《伏羲之易》、《连山》、《归藏》(简称前三易)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与前人不同的结论:《周易》是文王在狱中利用八卦这个形式编写的一部灭商建周的纲领性文献,其意不在占卜预测。
它是我国周朝建立之前,唯一一部形式与内容既不统一又相统一的奇书。
由于它是一部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著作,故尔包括的内容极其丰富。
它使儒家看到仁,道家看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法家看到了改革,墨家看到了兼爱,兵家看到谋略和战略战术,阴阳家看到了万事万物的变化。
二、周制礼是什么意思?
①
周公制礼相传是周朝初期周公建立周朝礼法制度的改革。
西周的礼法相传由周公制定,是相关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周礼的主要作用主要在于维护等级制度,为上层统治阶级服务,后来发展成为区分尊卑贵贱的等级教条。礼法制度的影响表现在西周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
②
周制礼作乐,制定了一系列的礼乐制度,同时制定了完善的刑法,实行礼刑并用,礼刑结合,是西周的一个统治特点。
三、周公制作礼乐主要内容?
西周的礼乐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相传由周公制定。周公所制定的礼,是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后来发展为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教条。
乐则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制作的舞乐。舞乐的规模,必须同享受的级别保持一致。西周的礼乐,也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文明。
西周春秋时代所讲究的“礼”,是贵族根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造,用作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
“礼之三本”,天地代表神权,先祖代表族权,君师代表君权。后来统治者以天、地、君、亲、师作为礼拜的主要对象,就是根据这个理论。
扩展资料:
1、起源
礼作为阶级分化的象征,自部落时期的贫富差距就已有所形成,这里按下不表。单谈一下乐。早在部落时期,中国的古代人民就发明了诸如骨笛等乐器,还创造了音律,为音乐的出现作出了巨大贡献。山海经中就有夏后启得天乐改九招的神话记载。
到了商朝,乐作为祭祀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贵族之间也开始盛行音乐。到了周王朝,周公为了巩固统治,集前朝之大成。
从礼巩固阶级分化,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舆论,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的阶级区分。乐则被升华成了一种待遇,对于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待遇,也是为了更好的宣传和巩固阶级统治。礼乐制也是在这个时候才正式定型。
2、建立
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就连如何称呼“死”,不同等级的贵族也不一样:
天子——驾崩
诸侯——薨
卿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奴隶——去世
相传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周公制定的。周公制礼作乐,对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五六百年以后,孔子提到周公制礼作乐的事,还赞赏不绝!
四、为何称为周公礼?
周公亲自制定礼仪为了记念周公所以称为周公礼
相传西周初年,西周初年男女滥情,民间婚俗混乱不堪。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周公亲自制定礼仪。周公从婚礼入手,对当时男女交接混乱的状况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
周公历史上被儒家孔孟敬为“大儒”,其一大历史贡献就是“制礼作乐”。周公对当时百姓的一些行为制定了相当严谨的制度,并且想当一部分被一直沿用,其中包括婚前不可同房。所以人们把夫妻同房称为“行周公礼”,意为遵循周公定下的礼。
五、周公制礼的意思?
周公制礼就是将先前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进行整理和补充,落实为社会制度,形成了书面的文件,介于现在的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规章制度。
周礼虽然是为了维护古代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制定,但我们不可否认其中的积极意义,比如“忠、孝”,“仁、义、礼”,以及后世儒家所延伸出的“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无论哪个时代,都是放之四海皆准、具有真正普世价值的观念。
它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周公制礼:即在周公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补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
六、周公制礼的周公指的是?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武王姬发之弟,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周公制礼作乐,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
周公,姓姬,名旦,是西周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帮助周武王伐纣,辅佐侄子周成王,被后人奉为天下第一元圣。
采邑在周,故称周公。
封于曲阜,留朝执政,长子伯禽就封。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联合殷贵族武庚和东夷反叛。他率师东征,平定叛乱,灭奄(今山东曲阜东)后大举分封诸侯,营建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又制礼作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主张 “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
③
周公制礼的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
七、什么因是制礼第一人?
是周公姬旦。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奠基人。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
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贾谊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八、五听审判和周公制礼之间的联系?
中国古代司法官吏在审理案件时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5种方法。
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的简称。
最早见于《周礼·秋官·小司寇》。
据郑玄的注释,辞听是"观其出言,不直则烦";色听是"察其颜色,不直则赧";气听是"观其气息,不直则喘";耳听是"观其聆听,不直则惑";目听是"观其眸子视,不直则眊然"。
以后各朝代均以五听作为刑事审判的重要手段, 《唐六典》规定:"凡察狱之官,先备五听。
"
周公制礼并不是说礼是由周公创始的,因为礼很早就已经有了。
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祁福的一种仪式,后来其适用范围越来越大,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则,具有了习惯法的功能。
夏、商两代也都各自的礼制,周公制礼,准确地说是周公将夏、商两代以的礼加以改造并使之系统化,形成了一个新的体系。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
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那么,周公是怎样对礼进行加工改造并加以发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