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始皇属于哪个朝代?
①
秦始皇是秦朝。
人物简介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
[1] 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
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②
秦始皇生于东周战国时期的赵国,其父子楚在赵国做质子的时候和赵姬所生。后返回秦国并继承秦王位,于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自称始皇帝。统一了文字、度量衡等。
③
秦始皇所处秦朝,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④
准确的说,秦始皇是属于战国时代和秦代两个时期的人。
秦始皇嬴政,又名赵政,出生在战国时代末年的赵国。后回到秦国继承其父异人的秦王王位,重用蒙恬和王翦,历经十数年的征战,终于得以灭六国,一统天下。然后自称秦始皇,统一全国各地的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实现中国第一次的大一统。
二、古代各朝代时间表?
1、朝代资料:
1、秦朝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
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
前221年,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余年。
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2、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
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开创了“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治世局面,为盛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05年,神龙革命之后,唐中宗恢复唐朝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渐振。878年,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3、宋朝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
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
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4、元朝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
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缅战争、元爪战争等。元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5、明朝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为大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覆亡。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虞朝:约前36世纪初-约前21世纪初,共计:15世纪;夏朝:约前2070年-前1600年,共计:471年;有穷:前1981年-前1973年,共计:8年;寒朝:前1973年-前1933年,共计:40年。
商(殷)朝:前1600年-约前1046年,共计:438年;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共计:16年;
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共计:5年;
汉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汉);
①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长安,共计:210年;
②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长安,共计:16年;
③玄汉:公元23年-公元25年长安,共计:3年;
④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阳,共计:196年;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晋朝:265年-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6年;
十六国:304年-420年,共计:116年;
南北朝:386年-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581年-618年,共计:38年;
唐朝:618年-690年,705年-907年,共计:290年
武周:690年-705年,共计:15年;
五代:907年-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国:907年-979年,共计:89年;
辽朝(契丹):907年-1125年,共计:218年;
西辽:1123年-1218年,共计:95年;
宋朝:960年-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西夏:1038-1227年,共计:189年;
金朝:1115年-1234年,共计:119年;
大蒙古国:1206年-1260年,共计:54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共计:98年;
北元:1368年-1489年,共计:121年;
韩宋:1355年-1366年,共计:11年;
明朝:1368年-1644年,共计:277年;
南明:1644-1683年,共计:39年;
清朝:1636年-1912年,共计:268年。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历史朝代
关于中国历史上全部朝代的列表
中国历史朝代,即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朝代。
基本信息
中文名中国历史朝代拼音zhong guo li shi chao dai释义介绍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朝代、政权及都城。外文名ChinaDynasty举例夏朝、商朝、周朝、汉朝、唐朝
简表
朝代
起止时间
都城
都城今址
建立者
夏朝
前2070年-前1600年
阳城
河南郑州
禹
商朝
前1600年-前1046年
亳
河南商丘
商汤
西周
前1046年-前771年
镐京
陕西西安
周武王姬发
东周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周平王姬宜臼
秦朝
前221年-前207年
咸阳
秦始皇帝嬴政
西汉
前202年-8年
长安
汉太祖刘邦
新朝
9年-23年
常安
建兴帝王莽
玄汉
23年-25年
南阳
河南南阳
汉更始帝刘玄
东汉
25年-220年
洛阳
汉世祖刘秀
三国(220年-280年)
曹魏
220年-266年
魏文帝曹丕
蜀汉
221年-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烈祖刘备
孙吴
222年-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吴太祖孙权
西晋
266年-316年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
317年-420年
建康
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304年-439年)
南北朝(386年-589年)
南朝(420年-589年)
南朝宋(420年-479年)
宋武帝刘裕
南朝齐(479年-502年)
齐高帝萧道成
南朝梁(502年-557年)
梁武帝萧衍
陈朝(557年-589年)
三、简述秦始皇的功与过?
1、秦始皇的功与过评价:
1、功(1)灭六国,统一全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割据混战局面。
(2)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后世影响深远。
(3)文化、经济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4)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兴修灵渠,开发南疆。
2、他的过错体现在他的暴政上:(1)焚书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徭役繁重:修阿房宫、骊山陵墓等。
(3)沉重赋税:农民上交收获物2/3给国家。
(4)刑法残酷。
秦始皇虽然有很大的过错,但他的功绩也是很大的,他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功大于过的杰出的皇帝。
2、人物简介: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
前247年,13岁时即王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
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但是到了后期,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四、六国是如何产生的?
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是我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其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的界限,只是依照今天的习惯,以“三家分晋”(前403年)为起始标志,到前二二一年秦 统 一六国这一段时间称为战国时期,也有按照春秋后的算法以前475年-前221年为战国时期。
到了战国时期,中国的局面已发生了变化:其中,诸多中小诸侯国家已被吞并,余下的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家,它们通常被后人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是秦统一前的七雄征战时期,也是一个大混乱时期。
战国时期,七国仅是势力较大的七个国家,其他还有周、鲁、卫、郑等小国,以及北方的匈奴、东胡、南面的百越、西南的巴蜀等,这些小国逐渐被七国吞并。
战国时期虽连年征战,但这丝毫未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此间,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达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高峰,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老子、庄子、列子为代表的道家;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等理论最为后人推崇。
这些学派的出现使战国的思想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而这些理论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其深远影响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
公元前二三零年,秦王赢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征程,在九年的时间里,秦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并于前二二一年统一了全国。至此,中国长达近六百年的分裂局面才得以结束,秦王朝的统治正式开始。
战国分为三个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前338年商鞅被杀是第一时期,这时期各种变法活动很多,各国都想通过改革走向强盛,著名的如秦的商鞅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这一时期局势相对稳定。
历史上,周朝建立后,分封了许多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在各自的领地内繁衍生息,随着国力强大,他们开始兼并周边弱小的诸侯国,并自称王。到战国时期,发展成所谓的战国七雄,这六国是除秦国以外的六国。
五、从三个角度介绍秦风貌特征?
全新的秦文化有自身明显的特征。
第一,纳异 进取。
秦人在其漫长的奋斗过程中,积极面对各种 挑战,不满足于业已取得的成绩。
如秦立雍城近三 百年,建立起辉煌的宫殿与宗庙等一系列设施。
但 为了对付魏国的挑战,毅然迁都至一片荒凉的东 部地区栎阳,并以军事战争为重,一切从简建都。
秦人对秦以外诸文化积极学习。
其早世学习过夏、 商文化。
居西垂时,在农业、青铜制造业、文字及礼 仪制度等方面“全盘周化”,如陇县边家庄所出春 秋早期秦墓所有青铜器几乎全为西周风格便可为 证。
秦统一全国时,“每破一国,写放其宫室,作之 咸阳北阪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今咸阳北塬 曾出土过纯齐国风格的树木双兽纹半瓦当和纯燕 风格的饕餮纹半瓦当可证史载不误。
对别国的人 才,秦亦“拿来”以为己用。
如百里奚、蹇叔、商鞅、 范睢、吕不韦、尉缭、王翦、李斯、蒙恬等原皆非秦 人。
秦的客卿制度,更是一种有效的“储才”手段。
所有这些都是春秋时期其他国家无法相比的。
第二,事功重利。这是就秦文化价值层面而言 的。秦商鞅变法之后,崇尚战功,寡义趋利。如汉代 贾谊所言:“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 之二岁,秦俗日败。”虽说追求功利是人类普遍的 行为,但法家化的秦人对功利的追求是毫不遮掩 的,赤裸裸的。
三代而后,由秦人确立的法家化的秦文化铸 就了以后两千年中国文化的基石。
西汉确立,表面 上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但只不过披上了儒家 温和仁爱的外衣,实质并不曾离法家一套。
此后两 千年的中国封建统治者们,无不遵循“外儒内法” 的模式去治国理民。
秦文化的开基之功在政治领 域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秦文化奠定了 中国大一统的国家形态和观念。
秦王朝在中国历 史上第一次完成了统一。
由于大一统国家的实现, 也形成了大一统的意识理念。
秦汉而下,大一统被 视为“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
无数仁人志士为 维护国家统一而抛头颅洒热血。
秦文化开启的大 一统的实践和理念是民族凝聚力的最重要的内 容,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之一。
其二,秦文化 奠定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础。
先秦的夏商处 在神权政治时期,西周进入贵族政治时期。
总之其 政体比较简单,松散,奉神重于治人。
秦王朝完全 改变了这种格局,形成包括帝制、三公九卿制及郡 县制在内的一整套新的中央集权政治,以后两千 年政治基本模式不曾改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