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承文化调研目的?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①
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神为丰厚滋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传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出高屋建瓴、独树一帜的文明品格,推动了当代中国社会创新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②
目的:弘扬和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意义: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中国民俗文化调查报告(一)研究目的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
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
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年二十四谢灶: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二十八洗邋遢: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年三十晚上送年:年三十晚是。
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
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
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要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
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
到子夜十二点整,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的来临。
*正月初一宜祭祖: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
在祖先排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
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
祭祖完毕后,晚辈向长辈拜年,拱手互相恭贺。
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初二才返回。
此外,返娘你家拜年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年初三赤口: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年初四接财神:话说年二十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则是诸天神由天界返人间之时,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
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备齐。
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回人间。
另外,还有扫尘: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通通都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尾。
帖窗花:在窗上帖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挂年画:寄托人们喜庆美好的愿望。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迎接这个日子,念一遍寄托新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时“福倒了”真的“福到了”!
四、如何写一份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如何写一份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模式有各种写法。我就拿我家乡的传统文化做过简单的调研概述示范。
我的第二个家乡地名叫一橫桥。
位于潦河上游。
四面环山,山高林立,树木茂盛,山青水秀。
有悠久的历史。
尤其在宋,明俩个朝代与清代初期,这里相当兴旺,土木建筑庞大,古建筑相当豪华。
房子,人口相当密集。
祠堂庵庙雄伟繁多。
如l郭家祠,廖家祠,李家祠,朱家祠等等各大祠堂。
有茶神庵,仙姑奄,尼姑庵等等。
有城隍庙,桶王庙,洞下庙,五同庙等等大庙。
有排楼花楼。
还一座横跨潦河的木桥。
(模桥由此桥而启名)桥头还有座凉亭,离桥头下面不远处是一水运玛头。
来往货船,商船繁忙。
交错纵横的商业街车水马龙,店铺繁多,一遍繁华景象。
非常热闹。
从清朝中期开始慢慢衰退,也可能是遭受接连不断的战火灾难和自然灾害的演变。
基本上物毁人亡,原来的一切古貌剩余不几。
到处一遍荒芜,只能见到到街中心一些残缺古老的房屋与店铺,还有七零八散的民宅。
人口巨减,至今不到一干人。
他们都是客家人。客家人的风情习俗特别礼貌,不管是生人还是熟人,只要一进他们的家门,表烟,一杯客家茶(里面有茶叶,咸姜片,咸红萝干,青豆等)少不了。招待客人相当热忱。闽笋,黄藤粑籽,火纸等等,历史悠久,名扬全国。
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从前有进士,据说还有48顶官帽。
今日的横桥,有在中央做官的一人,有县委干部多名。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一排排现代式的房子崭新漂亮。
现代模式小学,广场,运动场所具全,令人赞赏。
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从无到有,从穷致富,一派社会主义新景象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朝着小康道路前进。
这一切都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政府。
也应该感谢毛主席。
俗话说,有兴必衰,有衰必有兴。
经过几百年的洗涤。
今日的又兴旺起来了。
小篇认为我这样写还有一点意义,你就给我一点赞吧
主要从三个方面
1、吃——饮食方面,主要的饮食东西,包括它的材质、方法及传承人;
2、用——曾经常用的物品,包括它的原料、工艺及用途;
3、住——院落房子,包括大小、结构设计及风格等!
③
先从家乡人口头语开始收集资料,然后整理风俗习惯,接着描绘当地美食小吃,如有历史名人也可以写点小记;
准备好一切,就需要镜头感,由远及近锁定某人某事,再跟随他领略当地风情,闲暇之时借由他与他人的互动顺势写上风俗和美食,由他之口述说历史名人的故事,接着写下感触,就可以收尾了。
五、如何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原标题: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好传承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想要推进“文化中国”建设,就要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投入更多关注。
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稳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同时,当代社会的传统文化和政治、经济相互融合,和科技发展联系紧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可以说,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
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中国”的重要内容。
一个民族是否强盛的重要标志就是民族文化的底蕴深厚与否,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当代中国文化之间存在割裂现象,传承与弘扬方式较为单一
当前,全球经济、文化交融发展,外来文化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特别是在一些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盲目追求西方文化,鄙弃民族文化的现象。
这表现在:一是民族文化消失速度加快。
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给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定压力。
根据调查显示,1999年我国还有各民族剧种近380种,而到了2013年,则仅剩下286种。
二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存在偏差。当前,有一些人对我国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将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归结于传统文化。这就使得广大群众的文化敬畏感逐渐丧失,也导致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集体退步,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感日益减弱。
三是传统文化没有与当代文化有机结合。一直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没有明确界定范围,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解释不够清晰,对何为“优秀”传统文化,何为“糟粕”文化也没有明确界定。同时,对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解读不够,使得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出现割裂现象。
传承手段较为单一。
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社会参与度不高,多是由政府实施的传统文化“包办传承”。
而社会各界参与文化传承的意愿不强,参与文化传承的渠道也不够通畅,文化传承成了政府的自娱自乐、自拉自唱,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合力。
二是政府传承方式较为单一,无法引起公众兴趣,也不能形成有效对接,使得传播效率受到影响。
同时,部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片面地将文化传承当成一种宣传方式,将人民群众当成被动接受和训导对象,这也使得传播受到影响。
三是缺乏现代传播手段。
当前的传播手段还主要在纸媒,网络上应用较少,这也从侧面抑制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传承与弘扬的方式需进一步完善。
一是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
在政府方面,优秀传统文化想要传承弘扬不是单一部门能做的,需要文化、工商、宗教、新闻和建设等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努力。
而当前,我国各有关部门仍存在一定的条块分割现象,没有形成有效的协同管理机制。
二是法律法规不太健全。
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性规定不够全面,制度刚性不够,保障工作也不够有力,监管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我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发展,不断融合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兼容并包的文化体系。时至今日,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民族之魂。想要将传统文化传承好,首先就是要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一是要审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国传统文化源自不同历史时期,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相对于人类进步的脚步来说,有些文化内核存在历史局限性。
因此我们要针对传统文化做好梳理和审视,将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摒弃掉,萃取精华,真正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二是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
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发掘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
如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钻研精神等,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要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内容,使之真正发扬光大。
三是要坚守住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
当前是世界文化大融合的阶段,东西方文化间互相交流,互相渗透。
想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就绝不能自我封闭。
既要海纳百川,也要守住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永葆生机。
四是要建立传承的保障机制。
实施文化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行政管理制度,建立传承人才的培育制度,同时制定关于文化管理和开发的一整套政策体系,形成利于构建文化传承体系的保障机制。
五是地方政府要建立协同宣传机制。
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和宣传工作。
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进行系统性的文化教育
这里的教育既包括由国家组织的小学、中学、大学及以上的国民教育,也包含了具备基础教育功能和高等教育功能的非行政教育。
上述两种教育形式无论哪一种,都有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责任。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针对这一状况,制定相关教育制度,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保障教育阶段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通过进行系统性教育,让人民群众将仁爱、敬业、孝顺和诚信等价值理念内化于心,成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
还要借助实际的文化形式来引导受教育者。
如在传统文化课程中,适当的引入文学或哲学的经典名篇。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循序渐进,让人自然地产生兴趣,从被动学习到主动传承。
同时,也要注重对文化自信的培养,通过培养文化自信,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中来。
结合当前新时代的要求,赋予传统文化现代意义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有民族文化的基本属性,又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一种文化日趋封闭,则一定会缺少创新元素,也一定会无法延续下去。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纵向上随着不同时期不断变化,横向上各个思潮间不断交融,这才形成当前丰富的文化形式。
无论任何时代,都是在既有的文化体系下进行传承和变革,不断注入活力,塑造新的文化传统。
因此,想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绝对不能抱残守缺,复古守旧。
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新时代新文化的基石。
要结合当前新时代的要求,对传统文化赋予现代的意义,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对传统文化做出当代表述,为文化发展开辟出更大的空间。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机制深刻变革,利益结构剧烈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时期,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社会文化环境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因此,只有调整适应当前时代的变化,推进传统文化创新创造,才能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与当代文明相互映衬,相互协调,成为新时代的新动力。
六、传统艺术传承现状?
五千多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传统艺术的现状表现为:
首先,对传承传统艺术投入不足。
其次,对传承传统艺术的培训力度不够。
七、绍兴传统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不少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当地人全部不甚了解,网络、电视等媒体上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能够取到一个相当不错效果,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过程中面临最大问题就是缺乏社会关注。
对非物质文化,进行适度商业开发,既能够达成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目标,又能够经过本身商业化得到足够资金上支持。所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力度含相关键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