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汉朝时期的秦人(从秦朝到清朝的制度)

有网友问汉朝时期的秦人,下面小编就以2694字给大家详细介绍从秦朝到清朝的制度,预计阅读需要7分钟!

在酒宴上,刘邦向群臣抛出了一个问题,他问为什么自己能够战胜项羽,取得天下。

群臣中有两个人趁着酒兴,斗胆站了出来。

这两个人分别是高起和王陵。

他们俩先作了一个长揖,然后摇头晃脑地齐声回答道:

“陛下既然让我们放开说,那么臣等就不客气了。陛下平时比较随意,总是慢待人,甚至侮辱人,说句实话,这点真比不上项籍,项籍比较仁义,会关心人。可是,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项籍无法与陛下相比。陛下为人很大气,派人攻城略地,总会把所攻下的地方分封给功臣,也就是说,陛下能跟天下人同享胜利果实;而项籍这小子却恰恰相反,他妒贤嫉能,总感觉自己最了不起,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舍得给人家授功奖赏,攻占了土地,不舍得给人家封王封侯。这就是陛下得天下,项籍失天下的根本原因。”

由于刘邦当了皇帝后,下过一个命令,任何人不得再尊称项羽的字“项羽”,而必须直呼项羽的名“项籍”。

所以现在这帮大臣说话,张口闭口“项籍”,我也只能这么述说,可能有人会听起来不太习惯。

这里顺便解释一下。

高起和王陵说的这番话,我们现在看来,好像很不像话,虽然后面夸了刘邦,但竟然敢当面说刘邦“慢而侮人”。

实际上,这俩人对刘邦和项羽的评价,那是世人皆知的。

前面我们说过,很多人都当面这样讲过,刘邦好像也不太计较这种细节。

这俩人现在只是老生常谈而已。

刘邦一听,知道还是老一套,心里就有点不爽了。

他心想,以前老子是汉王,不便和你们这帮人计较,现在老子已经是皇帝了,就是要纠正你们这种错误观念,好像老子靠收买人心,忽悠人取得天下似的,太没档次了。

于是,刘邦干笑了一声说:

“你们这些人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在朕看来,没那么简单啊!得失天下这么大的事,应该从人才使用方面考虑问题才对啊!”

群臣一听刘邦有新提法,都洗耳恭听,看刘邦这个大老粗能说出什么大道理。

刘邦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然后擦了一下嘴,不紧不慢地说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用人之道: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段话太著名了,脍炙人口,估计很多人都会背诵,我这里就不具体翻译了。

刘邦的大概意思就是说,他自己擅长用人,用了三个能人张良、萧何和韩信。

而且在列举这三个人时,还特意把无欲无求的张良排在了第一位,把能征惯战的韩信排在了最后一位。

如果你是群臣中的一员,听到刘邦这么说会怎么想,会认同这个观点吗?

正常情况下,应该不会!

肯定会认为刘邦偏心眼,心想我们这帮人都在吃闲饭啊,他们三个那么厉害,要我们干嘛,特别张良和萧何两个从来不打仗的,有什么本事。

事实上也是如此,后面封侯时,大家对张良和萧何并不都服气,以后我们会说到。

那么,为什么刘邦还要这样讲呢?

一是为以后论功封侯做思想上的准备,有提前吹风的意思在里面。

为什么这么说呢?

张良是谋士方面的代表,萧何是后勤方面的代表,韩信是武将方面的代表。

三个方面,刘邦都兼顾到了,显然是抛出了论功封侯的大纲。

二是刘邦在转移注意力。

怎么是转移注意力呢?

有人可能想不通,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本来群臣上下,甚至全国上下,都在议论刘邦凭什么取得天下的,现在刘邦抛出了这三个人。

注意力是不是一下子从原来大家都在想刘邦凭什么得天下,变成张良、萧何和韩信凭什么被刘邦看重。

这样一来,刘邦便把自己隐藏起来,脱身事外,避免成为被质疑的焦点。

所以,无论群臣怎么看待这个新说法,刘邦无疑都成了凌驾于所有人之上最厉害的人,因为大家都在为他所用,质疑他的江山,就是在质疑自己的能力。

也许有人会说我想多了,那么你私下里也可以揣摩一下,结合后面的论功封侯,可能体会更深。

这番话如此经典,无懈可击,估计刘邦这家伙睡不着的时候,不知道在肚子里打了多少次腹稿了。

他就是为了今天能够一口气背诵出来,一锤定音,让大家对他这个暴发户释怀,以后不要再胡乱猜测他是怎么取得天下的了。

刘邦这一招,效果确实不错,群臣耳目一新,虽然心里都在互相攀比功劳,但表面上都盛赞刘邦用人有道。

这就是刘邦的过人之处。

甚至两千多年来,人们的注意力都被刘邦成功转移了,无不在围绕刘邦的用人之道在探讨刘邦的成功之道。

其实,用人之道只是刘邦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已。

刘邦的成功是综合因素造就的,怎么可能仅仅是用对了三个人呢?

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详细来分析。

不管怎么样吧,刘邦的目的总算达到了,他非常高兴,与群臣痛饮到很晚才散席。

自此,刘邦本以为天下已经没有对手了,总算过上了太平日子。

可是没过几天,有人向刘邦报告说,有一个曾经的诸侯王带着五百门客藏匿到了一个海岛上,将来可能是大汉朝的隐患。

这个诸侯王是谁呢?

他就是齐王田横。

田横我们已经不陌生了。

前面说过,田横的侄子田广死后,他自称为齐王,后来被灌婴的骑兵给打得稀里哗啦,只好带着十几个人投奔了过去的老朋友彭越。

在彭越那里待了几个月后,田横听说刘邦打败了项羽当了皇帝,还加封彭越为梁王,不免害怕起来。

他担心自己会被彭越出卖杀掉,于是便逃到了海上,躲在一个小岛之上。

因为田横这个人平时仗义疏财,广结豪杰,他走的时候,竟然有五百多人跟随过去。

刘邦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还是有点紧张的。

他认为,田横兄弟曾经统治齐地很久,很有影响力和号召力,齐地的贤士大夫多依附于田氏家族,如今如果放任田横流落在海岛上,而不加以收揽的话,以后恐怕养虎为患。

刘邦这家伙曾经被项羽放跑,养成了大老虎,现在看谁都可能成为类似他这样的人。

那么,怎么才能平安拆掉这颗定时炸弹呢?

刘邦思来想去,决定还是采用招安的办法来解决。

因此,他下诏赦免了田横等人,然后派使者带着赦免诏书,去召田横入朝。

田横看到刘邦的诏书,还是有点激动的,自己躲在一个海岛上,本打算以后不问世事,就此终老,没想到还能如此被刘邦重视。

但是,他认真想了几天,却辞谢汉使说:

“我曾经烹杀了陛下的得意谋士郦食其,我听说他的弟弟郦商是一个才能出众的汉朝将领,我担心郦商很可能会因为他哥哥的死,来找我报仇。因此我不敢奉诏进京,请求陛下允许我做一个平民百姓,待在这个海岛上吧,绝不会滋事生非!”

田横提到的郦商,我们前面也提到过多次,他是郦食其的弟弟。

郦商早期受郦食其的影响,带着四千人归顺了刘邦;

后来在战场上表现非常出色,是一位很能打的将领,战功卓著;

现在刘邦身边担任卫尉一职,说得通俗一点,那是刘邦的卫士长。

什么人才能干这个职务呢?那必须是刘邦的心腹才行。

所以,田横的担心不无道理。

使者听田横这么讲,没话说了,只好回去复命。

那么刘邦会怎么办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l202204031540103538.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