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国家京剧院西安演出,国家京剧院与西安秦腔剧院结对共建《安国夫人》 把国粹精华移植到秦腔舞台上

秦腔版《安国夫人》剧照

“快马加鞭出临安,思想起朝中事心似油煎……”7月3日至7日,一个能唱能打、扮相俊俏的“梁红玉”活跃在陕西西安易俗大剧院的舞台之上,赢得众多秦腔戏迷的喝彩。

由国家京剧院与西安秦腔剧院共同出品的秦腔版《安国夫人》在西安首度与观众见面,这是两家院团结对共建的合作成果,也是国家京剧院京剧《安国夫人》首次移植到其他剧种的成功尝试。

文武兼备受好评

“唱得动情震撼,打得酣畅淋漓。很久没有看到过这样文武场都非常精彩的演出了。”7月6日晚,因票友口碑相传而前来观看秦腔版《安国夫人》的戏迷陈建民这样评价。当晚,西安秦腔剧院三意社的演员用精彩的表演征服了现场的众多观众,最后一场武戏“梁红玉擂鼓退金兵”,观众席上爆发的掌声多达20余次。

作为文武戏兼备的优秀戏曲作品,京剧版《安国夫人》是由国家京剧院创作的大型新编历史剧,由梅派第三代表演艺术家董圆圆与奚派表演艺术家张建国领衔主演。该剧讲述了巾帼女英雄梁红玉在国家危难之时,毅然抛下襁褓中幼子夜行数百里急驰秀州,与丈夫韩世忠里应外合平息叛乱,让不可一世的金兀术兵败黄天荡的故事。

看完秦腔版《安国夫人》,不少观众都觉得该剧“很秦腔”。该剧作曲郭全民表示,秦腔不像其他剧种只有一种声腔,而是分欢音和苦音,特别适合表现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情绪,它的音乐和旋律大气,能充分表现巾帼英雄梁红玉的气概。

“看过之后,我特别激动,这就是观众特别爱看的那种戏,它把国粹的精华移植到了秦腔的舞台上。”戏曲评论家王小康认为,秦腔的武戏与京剧相比还较弱,而这部戏做了很好的尝试。

“陕西的戏总体上文戏多、武戏少,而传统戏又必须做到文武两条腿走路。”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西安秦腔剧院三意社社长侯红琴表示,排演《安国夫人》这样一部文武兼备的戏,也是想把秦腔的武戏捡起来,让观众看得过瘾。

青年演员挑大梁

“主演都很年轻,西安秦腔剧院给年轻人这么好的机会和这么大的舞台,非常让人敬佩。”作为秦腔版《安国夫人》的艺术总监,董圆圆很高兴把自己人物塑造的想法和心得与年青一代交流。在该剧近一年的排演过程中,包括董圆圆在内的多位国家京剧院的艺术家多次前往西安进行现场指导。

“《安国夫人》的剧目移植是国家京剧院与西安秦腔剧院双方合作共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安秦腔剧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雍涛介绍道,三意社发扬“老为绿叶衬新红”的风格,为青年演员搭建起施展才华的艺术平台,包括侯红琴、张涛等在内的一大批知名演员甘当绿叶。

比如,这部戏中,梅花奖获得者张涛饰演了一个报子的角色,台词不到5句;王战毅、李康定、李小伟等三意社台柱子也都是龙套的角色,台词基本上就是“杀”“啊”等一两个字。

他们除了自己排戏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年轻演员进行唱腔和表演方面的指导。

“艺术,就是传帮带,舞台上永远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任何角色都要认真去诠释,这样才能成就整台戏的精彩。

”张涛说。

结对共建谱华章

5年前,国家京剧院创排了京剧版《安国夫人》,自首演以来,备受全国戏迷、观众的喜爱。

“对于这部塑造巾帼英雄形象、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戏,西安秦腔剧院曾数次组织演职人员观摩学习、分享体会。

”雍涛说,“这部戏在各方各面都非常契合秦腔剧种,最终成为两家院团结对共建、成功移植的首部大戏。

2018年10月,国家京剧院与西安秦腔剧院签署结对共建合作协议,双方发挥各自剧目资源优势,选取合适题材进行剧目移植创作。同时,双方将在文化惠民及戏曲进校园等方面开展合作,进行演职人员之间的交流观摩,促进剧院整体艺术水准的提升。

“秦腔和京剧都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剧种,结对共建为两个悠久辉煌的剧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戏剧创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移植。在移植过程中,国家京剧院充分发挥了国家院团的导向性、示范性、代表性作用,用实际行动支持地方院团建设,有效提高了西安秦腔剧院青年演员的整体艺术水准。”雍涛说。

“戏曲院团在时下该怎么发展?我觉得合作是一条好路径。”国家京剧院党委副书记魏丽云认为,挖掘和移植借鉴,会让双方都焕发新的活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k20240404095006f771.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