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名人与父亲感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与父母有关的故事?

古代有“二十四孝”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

”(《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1、“药神”父亲-徐伟

而一位真实世界里的“药神”是一位名叫徐伟的父亲,他的“病人”则是自己2岁的小儿子灏洋

2、寻儿14载父亲-孙海洋

2007年,农民工孙海洋的儿子孙卓在深圳白石洲城中村被人用一根棒棒糖拐走,从此孙海洋踏上了14年漫漫寻子路。

3、七旬父亲照顾瘫痪儿子40年-张金生

4、收废品23年挣钱养活残疾儿子-周宝中

5、金性勇,金晓宇父子

6、为陪自闭症儿子息影7年-陈锦鸿

7、袖珍父亲-陈建华

湖南长沙的陈建华是一位袖珍残疾人,24年前他收养了一个18天的女婴,他给女婴取名小楠,从此他就成为了女婴的父亲。

8、快递员老爸推着脑瘫儿子跑马拉松-罗书坚

9、“无臂爸爸”也能抱你长大-王刚

10、父爱如山割肝救子-孙玉林

儿子快要被东西砸到,父亲挺身而出抱住儿子,自己被砸伤了,儿子被热油烫伤需要换皮,父亲割下自己的皮肤换给儿子,自己忍受痛苦

1、朱自清《背影》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感言:我们对担着一家重担的父亲的体谅,从来不够。】

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华。

正是因为父亲如此开明,达·芬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绘画中,甚至敢专门画画恐吓老爸。

一次,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在盾牌上画了一个两眼冒火、鼻孔生烟,看起来十分可怕的女妖头。

为了把父亲吓一跳,他还关紧窗户,只让一缕光线照到女妖头的脸上。

后来,父亲一进家就被盾牌上的画吓坏了,可是等达· 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释完,他竟然也没有责备儿子。

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

莫扎特的父亲:不惜放弃工作培养孩子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小时侯被无数人誉为“神童”,他的许多作品一直是古典音乐中经久不衰的保留曲目。但是,莫扎特有如此成就是与他父亲的精心培养密切相关的。

因为朱自清的父亲封建做派,导致父子失和。

1917年,父亲朱鸿钧失业,过惯了大手大脚生活的他,很快遇上了“经济危机”。1920年,从北大提前毕业的朱自清前往扬州八中教书,然而身为封建式家长的朱鸿钧,却凭借着自己与扬州八中校长的私交,未打招呼就直接取走了朱自清当月的薪水。

这一做法与朱自清个性自由解放思想的要求产生冲突,他觉得父亲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平等的人。再加之父亲的妾侍又从中挑拨,使得矛盾愈演愈烈。一怒之下的朱自清愤然离开扬州,到外地宁波、温州等地执教。

1921年冬天朱自清接出妻儿,在杭州组织了小家庭。这又使朱鸿钧感到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结婚也不告诉他,十分气愤,父子从此失和。

父子和好

资料记载,1928年,在扬州东关街仁丰里一所简陋的屋子,朱自清的三弟朱自华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忙奔上二楼父亲卧室,送给父亲朱鸿钧先睹为快。

此时的父亲朱鸿钧已行动不便,就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朱自清的文章《背影》。

诵读时,父亲朱鸿钧的两眼老泪纵横,手不住地颤抖,但读完后,昏黄的眼珠却放射出光彩。他明白了儿子读懂了自己过去的关心,也明白自己错怪了儿子,他谅解了儿子。

朱鸿钧家长作风严重,认为儿子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父亲。因此,纵然他很喜欢儿子,也总板着脸,极少露出笑意,且随意操控儿子的生活。朱自清14岁订婚,18岁结婚,幸好夫妻感情还算融洽。

1916年夏,朱自清考进北京大学预科。由于父亲当时已经“赋闲”,家里经济拮据。朱自清暑假回家时察觉到了,于是提前投考北大,进入哲学系。当时北大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整天抨击封建“纲常伦理”、痛斥封建家庭、呐喊个性解放,朱自清受新思想影响,有了争取人格独立的要求。

1920年,朱自清毕业,理应担起家庭重担,而他也愿意承担。

但父亲没把成年的他看在眼里,仍想完全控制他,即使他成家立业后也是如此。

加上父亲的妾在中间挑唆,父子之间摩擦不断。

特别是朱自清于1921年任扬州省立八中教务主任时,父亲凭借与校长的私交,不打招呼便直接拿走了他当月的全部薪水。

这种行为激怒了朱自清,他愤然离开扬州,到宁波、温州等地执教,从此父子彻底失和。

这年冬天,朱自清接出妻儿。朱鸿钧认为儿子翅膀硬了,抛弃了自己和大家庭,父子间的裂痕越来越深。

朱自清从小接受父亲的传统教育,“孝”在他心中还是很有分量的。1922年暑假,他想缓和父子矛盾,主动带着妻儿回扬州老家,但朱鸿钧竟不让儿子进门。后经家人劝说,他让朱自清一家进了门,却不理不睬。朱自清自觉没趣,几天后离开了。此后双方进入“冷战”状态,朱自清几年都未再回老家。

朱自清的父亲对家庭并没有付出多大的贡献,因此,在朱自清的心目中,对父亲是挺有意见的。但当他再见父亲,特别是见到父亲那已经老迈的模样时,亲情不期然地涌出,并开始原谅了这位老父亲了。

另外,在《荷塘月色》中的伦理负担,这种说法,目前来说,还是比较有争议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笼统而论。

要之,朱自清与父亲的感情,是有积怨,但已经被亲情所融化了。

东汉的黄香9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家里非常贫寒。他白天帮父亲劳作,晚上挑灯夜读。不仅如此,他对父亲格外孝敬。

夏日炎炎,他为父亲摇扇驱蚊解暑,直到父亲入睡,方才回墓庐学习;严寒冬日,黄香总是先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焐热后,再请父亲入睡,唯恐父亲受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k20240109163810e349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