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南北朝 猛将,闲话历史:南北朝时期的猛将们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最混乱的年代,南北朝(420年~589年 )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和北方处于分裂状态,自东晋十六国至隋朝,始于420年刘裕建立刘宋,止于589年隋灭陈国.其中前前后后涌现了十六个国家,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咱们就说说南北朝时期的猛将们.

一、陈庆之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宜兴郡国山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是当时南朝梁国的名将。

真正使陈庆之的勇名天下皆知,则是在大通年间(公元527年—529年)北伐魏国的事情,这时的陈庆之刚过不惑之年。

当时北魏的朝廷因帝位而产生了内讧,重臣领兵占据洛陽,杀了幼小的和皇独揽权势。

而皇族之一的北海王就因此而亡命至梁。

当时的梁主萧衍决定出手援助北海王,命陈庆之护卫北海王回到洛陽。

其实萧衍的本意也就是命令他攻击洛陽,并让北海王即帝位。

陈庆之虽对萧衍的命令觉得无谋,但最后还是接受了。

于是历史上的战争奇迹出现了。

当时陈庆之手下只有七千骑,而当时魏境内兵力约有近百万之众,以七千对百万,结果想都不用想,但陈庆之毫无畏惧。

他带着他的七千,从梁边境开始,在魏的领土内进击一百四十日,其间激战四十七回,水、陆、山、城市攻坚作战全部都获得胜利,共攻陷了三十二座城池,击灭十万余兵力,击败退约三十万兵力!造成了洛陽极大的震撼。

“陈庆之来了!”这句话让魏朝廷闻风丧胆,连军队都放弃了洛陽逃走,更别说是皇帝和尔朱荣了,洛陽就这样变成了一个空城。

更让人吃惊的是陈庆之占领了洛陽后所率的七千骑几乎没有损伤!以至于当时就有人评论“以七千兵即能陷落洛陽的人,古今仅此一人”。

陈庆之占领洛陽达六十五日,后由于孤军深入,只好向南撤退。

自认为胜利的尔朱荣亲领了三十万大军追击,然而又令人不敢置信地,十一次的会战都为陈庆之所击退,直到梁军渡过一条河后,因为涨水淹至桥上,尔朱荣才放弃追击,不过这次不算是完胜。

当陈庆之带着他的部队到达建康(南京)时,七千的兵数还剩下一半,这已经是相当的不错了。

陈庆之攻魏的作战虽因孤军深入,后援无继,而以失败结束,但也不能因此否定陈庆之的军事才能,陈庆之仅以7000之众北伐,连克魏军,以少胜多,占领了洛陽等30余城,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二、兰陵王高长恭

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是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王.

高长恭性格温良敦厚、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是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由于相貌过于柔美,高长恭担心自己上阵杀敌时无法震慑对手,总是带着恶鬼面具出阵,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了兰陵王的专属特征。

其中广为传颂的一次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战”。

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黄土高原的北周对北齐发动进攻,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北齐武成皇帝急忙调集军队前去解围。

在洛阳城外,北齐援军发动了一次次进攻,都被北周军队击溃,眼看就要面临全军覆灭的境地。

这时,受命为中军将的兰陵王戴着“大面”,身穿铠甲,手握利刃,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势如破竹,一直杀到洛阳城下。

守城的北齐军队被困多日,不敢贸然开门,兰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齐军立即欢呼起来,打开城门,与城外大军合兵一处,奋勇杀向周军,周军大败。

三、檀道济

檀道济(?—公元436年),南朝宋名将。汉族,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出身寒门,父母双亡。参加谢玄创建的北府兵,投身于刘裕部下。随刘裕率兵平定桓玄之乱.

公元430年(元嘉七年),刘义隆出师北伐,任命檀道济总都督各路军事,不久宋军战败,粮草吃紧。

檀道济军中有个兵士逃到魏营投降,把宋军缺粮的情况告诉了北魏的将领。

北魏就派出大军追赶檀道济,想把宋军围困起来。

宋军看到大批魏军围上来,军心动摇。

檀道济却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

当天晚上,檀道济亲自带领一批管粮的兵士在一个营寨里查点粮食。

一些兵士手里拿着竹筹唱着计数,另一些兵士用斗子在量米。

魏军探子偷偷地向营里望了一下,只见一只只米袋里面都是满满的。

他立即报告主帅,说檀道济营里军粮还绰绰有余,现在显然不能跟檀道济决战。

魏将得到情报,以为前面来告密的宋兵是假投降,来诱骗他们上当的,就把投降的宋兵杀了。

其实,檀道济在营里量的并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盖着少量白米罢了。

檀道济最终凭借“唱筹量沙”之计顺利退兵。

檀道济一生立功之多,成为南宋的万里长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k20231116083006c4f7.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