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关于谢安的成语典故,谢安下棋定军心典故成语?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用下棋说个故事,最著名的就是谢安下棋定军心。距今1600多年的晋代,爆发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东晋的谢安以8万人军队击败了符坚号称百万的前秦大军。谢安在大敌压境之时,还能从容不迫,吟诗,喝酒,下棋。其实谢安对作战早以布置得当,算无遗策,成竹在胸。告知前线捷报,众将跪服。

公元383年的冬天,前秦的首领苻坚发兵百万攻打东晋,要扫平江南。东晋的皇帝晋孝武帝急招宰相谢安进宫商讨御敌大计。谢安从容启奏道:苻坚倾国出师后方空虚,战线过长,兵力分散,军需粮草接应困难,内部又分裂不团结。臣早将淮北流散之民迁往淮南,坚壁清野断其供,8万人马抗击秦军。

谢安在大军压境之际一如既往,照样下棋,弹琴,饮酒,作诗,就是闭口不谈大战之事。

领军大将谢玄是他的侄儿,看到叔叔如此,不禁心中焦急万分,急到谢安的帐中询问叔叔的破敌之计。

谢安只是随便说了句“到时候再说吧”,就什么都不说了。

谢玄回去后坐立不安,又不敢再三追问,可又放不下心,就和大都督谢石(谢安的弟弟)、辅国将军谢琰(谢安的儿子)一同去看望谢安。

三人进得府来,谢安就知三人是为了大战之事而来。

然而谢安却闭口不谈御敌之事。

谢安从从容容,好像没事一样。

他吩咐家人和姬妾,一同去东山别墅游山玩水。

山林间,小溪旁摆下了棋盘,谢安与兄弟和子侄轮流下棋,开始了车轮大战。

谢玄暗着着急,但又不敢开口询问。

谢石是谢安的弟弟,他知道自己只能空挂一个大都督的名,有谢玄在,也就什么都不问了。

谢安不慌不忙,行棋如行云流水,下得潇洒自如,得心应手。

而谢石、谢琰和谢玄这些人,一个个心事重重,心不在焉,心神不安,心里惦记着战事,棋下的前后矛盾,不是昏招败招,就是漏招臭棋。

直到日落西山,谢安才尽兴而归。

三人深受谢安的感染,知道谢安定是胸有成竹了,所以回去后,各司其职,各练其兵,军民上下,严阵以待。

在前秦兵马攻打下寿阳城后,令五万人马驻守洛涧。

秦军主将苻融得到晋兵缺粮的消息后,马上请苻坚火速出兵,以免晋军退走。

苻坚得到消息马上把大军留在河南项城,自领轻骑八千,星夜驰往寿阳。

大都督谢石和先锋都督谢玄得知秦军人马未齐后,谢玄马上命五千精兵攻打洛涧。

领兵的将领刘牢之奋勇当先大破敌军,毙敌一万五千余人,大获全胜。

洛涧大捷,谢石命全军水路齐进,八万精兵声势浩大。

秦军大败,人心恐慌,寿阳城上苻坚惊惶失措,看哪都是晋军,看着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像是晋兵,惊问左右为什么有这么多晋军。

这就是成语“草木皆兵”的由来。

随后在淝水两军的大决战中,晋军彻底打败了秦军,获得了淝水之战的决定胜利。

稳如泰山,风轻云淡,

谢安石坐卧东山的典故

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从弟。谢安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土山,他人在外,心念家,就模拟浙江会稽东山景色,在土山上大兴土木搞建筑,并改土山为东山。

前秦符坚率百万大军南下伐晋。此时的皇帝想起了谢安,决定重新启用他,就派员到东山,封他为征讨大都督。他才东山再起,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

《世说新语·排调》:“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

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

高灵时为中丞,亦内往相祖。

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

”,…

“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

《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容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当苻坚决定南侵东晋时,遭朝中大臣劝谏,指出东晋由汉族人建立,受国人拥戴;而且有长江天险,不易攻下,但苻坚却不屑地回应:“我坐拥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所有士兵把他们的鞭投入区区长江,足可把江水断流,长江天险还有什么好怕的?”后人以“投鞭断流”形容军队阵容鼎盛,或实力强大的机构人才辈出等。

出处:“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典出《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

前秦的先头部队在洛涧附近被晋军偷袭,被击败得溃不成军,不但令秦兵士气受挫,亦令一向骄傲的苻坚信心动摇。

他得知晋军正向寿阳前进,便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观察晋军动静。

他看见对岸的晋兵,排列整齐,战船密布,心中觉得晋兵训练有素。

再望向北面的八公山,山上长满无数草木,北风吹过,草木晃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即时大惊地跟苻融说道:“晋兵是一支多么强大的对手,你怎么说他们是弱旅?”后来,人们以“草木皆兵”形容人神经过敏及疑神疑鬼。

出处:语本《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

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

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 前秦苻坚的军队在淝水一战中大败,苻融战死;苻坚中箭,率领余兵拚命逃回北方。

当他们听到风吹过的声音及飞鹤的鸣叫,都以为是晋兵仍在后穷追不舍,于是他们日夜逃跑,饥寒交迫,结果当他们回到北方时,百万大军已失去了十之七八。

后人便以“风声鹤唳”形容人在受过刺激后,心灵变得脆弱不堪,一旦风吹草动都会受不了,或者亦可形容岌岌可危的处境。

出处:典出《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

淝水之战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

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

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

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

”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就告别走了。

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

这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齿”的来历。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

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

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

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

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

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

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的典故出处是《晋书·谢安传》。

指的是东晋的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

因为谢安久居东山(当然不是海南的东山岭),所以称为“东山再起”。

一觞一咏的典故是指王羲之与友人聚会,饮酒赋诗的故事。

公元353年4月(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7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一觞一咏,出自《兰亭集序》,后成为汉语成语,旧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

东山再起最初指的是东晋太傅谢安

“东山再起”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其与一个人一座山有关,这个人就是东晋太傅谢安,这座山就是南京江宁区的东山。

“东山秋月”曾是南京著名景观。

夜登东山,北望城阙,万家灯火。

向南,沉沉乡野,绵延无际。

秦淮河在山脚无语流淌。

朦胧月色中,凭吊遗迹,往日楼台如海市蜃楼般浮现眼前,似有高人在庭中弈棋,似有雅士在凭栏放歌。

谢安

东晋时期的政治家

代表作《兰亭诗二首》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从弟。

谢安少以清谈知名,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

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他才东山再起,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简文帝逝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

桓温死后,更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

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数十年的和平。

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

太元十年(385年),谢安病逝,年六十六。获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

东山再起最初指的是东晋谢安。

成语故事东山再起的意思:东晋时谢安退职后曾在会稽东山隐居(今浙江上虞县);后来又出任要职。现以此比喻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释义:古时,指出山为官。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典故介绍

东山再起是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其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重新得势。

出自于唐·杜甫《暮秋…

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出自《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东山再起:原指再度出任要职,后也用来比喻失势后再重新得势。

东山再起指的是东晋人谢安,年轻时曾做过官,后来辞去官职,跑到会稽东山隐居起来,朝廷屡次要他出山做官,他都不去。到了40岁时,谢安终于应召入朝,再度做官,直到任宰相之职。\b

东山再起指的是晋朝的谢安,出处是《晋书·谢安传》,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古时,指出山为官,为褒义词。

东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谢安,他不仅才学很高,而且擅长书法,写得一手好字。谢安不愿意做官,开始他做个著作郎,不久便以病为理由辞官。他隐居在浙江会稽上虞的东山,经常与王羲之游山玩水,写诗作文。朝廷,召他做吏部郎,他拒绝了。

后来,朝廷的征西大将军、明帝司马绍的女婿桓温,请谢安作司马,他不得已才答应。这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东晋著名政治家谢灵运,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指谢灵运辞官归隐于东山之后再次出仕做官,意思是一个人在失势之后重新得势,多用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到原来的实力,是一个褒义词。

  谢灵运出生于世家大族,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曾经担任过官职,但是没多久就辞官了。谢安辞官后隐居在东山,吟诗访友,过着隐士一般的生活。前秦苻坚率领大军进攻晋国,晋国的将领迎战失败,晋孝武帝命人前往东山征辟谢安做官,谢安淡定地指挥谢玄等将领以少胜多,抗击前秦数十万军队,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

        这是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

      《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k202307301522093712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