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如何讲历史课?历史教学常用的八种教学方法?

1、 “左图右书”学习法 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的历史插图,这些插图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对照图表、阅读文字的习惯。

2、 历史资料收集法 历史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学历史方法学,怎样科学的评价历史事件,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

3、寻找历史中的人性,而不是冰冷的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某个历史任务

4、从历史中寻找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5、站在历史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去评价历史事件

6、跳出历史,站在人类发展潮流角度再次观看同一历史事件

7、历史不但是故事,更重要的是汲取教训和探求真理,绝对不是仅仅的记忆

8、鼓励大家讨论历史事件,必要时加以引导

1、提前备课需要教学的内容,写教案

2、活跃课堂气氛,用幽默搞笑的需要上课,增加趣味性

3、旁征博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标注难易点,提醒学生课后也要注重复习等

一堂课,45分钟,很短,但如何上完又上好一门课却大有深意,需每一位教师细心斟酌,反复揣摩。。。

工具/原料

教材及相关书籍

方法/步骤

1/7分步阅读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7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备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怎样才能教好。

3/7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7

4、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5/7

5、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6/7

6、热爱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7/7

当然,由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仍存在许多不足,也需要再接再厉。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回取长补短,争取做得更好,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

注意事项

知识点应掌握广泛,把握基础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学生,与学生共享也很重要

作为历史老师,课堂教学不能死板的给学生灌输枯燥无味,充满抽象的书本知识,而应该增强趣味性,用生动鲜活的历史故事,让人玩味的轶闻趣事,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出乎意料的新奇观点,让学生心情兴奋激动,充满求知的欲望,快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我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本来大家对于课本上的那些年代和生硬文字描述的历史事件都提不起兴趣。

但是当历史老师讲完主课给我们讲一些书本上并没有的历史事件的时候,教室里学生的热情就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总是觉得听不厌,下课铃响了还对这节历史课依依不舍。

我觉得其实那些课外的历史事件多多少少是与课本介绍的有一定关联的,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很可取。

我是理科生,但我十分喜欢历史。

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我自己对学这门科目的一些想法。

我觉得对于老师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慢慢热爱这门学科。

我记得我们以前上历史课老师很少给我们讲课本上的知识,因为那些说白了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了,他总是用二十分钟给我们讲一些历史故事,加之我们老师很有表演天赋,他的课堂总是伴随着笑声,平时爱睡觉的学生上他的课都是充满了激情,然后剩下的二十分钟给我们自己看历史书上面的知识点,每次考试我们班历史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此外,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是每个人一周找两篇历史故事写在作业本上面,然后班上的同学互相交换作业本看。

我觉得这个方法特别好,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历史事件。

其次,我们学生也很配合老师,上他的课都积极提问,甚是活跃,加之我们的老师又很和蔼,我们私底下关系都很好,所以就不像和其他老师那样显得很怕老师一样,相处的就跟朋友一样,上起课来就更加轻松,我也就是从他教我们起开始慢慢喜欢历史的,虽然,我高中读的是理科,但对历史的热爱依旧不减,我读历史并不是因为什么以史为鉴,我是纯粹的热爱而已,我要真以史为鉴,那我就得好好学习我的考试科目去了,哪还会有时间看历史书。

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优秀的历史课是老师和学生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当然这需要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努力(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每次考试成绩要优秀)。

历史是基于人而创造的。历史的有趣,在于人物的多样化和独特个性。所以,历史课要想讲的生动,必须要基于历史人物的弧光来表现,不能只讲事件而忽略人物前史和深层次的性格行为特点。史记之所以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非是无因。

我觉得像戴建业老师这样解读古诗词的模式,在对历史上的事件,人文历史等,用幽默风趣的方式表达,绝对是精神绝伦,受大多数人喜欢。

首先上课者自己要对历史感兴趣,在上课前更多的去了解和课程相关的一些课外的有趣的历史传说,故事,尽管真伪难辨,但能提起学生的兴趣。

再将课内所需要掌握的内容融合到其中,学生们才喜欢听课。

单纯的历史其实是枯燥的,学生们觉得离他们很遥远,所以更要提高教师自己的教学艺术,多读书,多延伸扩展,让学生们觉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并非遥不可及。

最好能够以故事的形式把所要讲述的内容去告诉学生,这样学生们越喜欢,自然课程也就越好上,而不至于一上课,先讲不了课堂内容,就要和学生们斗智斗勇。有的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说起来的讲故事,你自己就要多读书,多思考,只有自己积累的多了才能带给学生们更多,照本宣科是行不通的。

最好在上课的时候能够告诉指导学生们如何正确的去认识历史,去寻找真正的历史。用大脑去思考,用心灵去感受,这才是学习历史。可惜,我们现在的历史课太多的照本宣科,仅为考试。

多看看野史。

记得高中时期,学习历史很机械,不过,后来来了一位历史说话幽默,有时讲些课本上没有的野史。

例如大汉奸吴三桂投靠清朝,觉得此人真是卑鄙龌龊,大明不曾亏待你,竟然投靠外族,引鞑子入关,后来了解到,原来是吴三桂本不是这样的,而且也准备勤王保护崇祯,只不过晚了一步。

后来就准备投靠李自成,可是李自成,不仅霸占了吴三桂的小老婆陈圆圆,还把吴三桂的父亲关进大牢,是可忍孰不可忍,结果就投靠了大清,李自成是自作孽不可活,吴三桂降清,原来是有深仇大恨的。

说话幽默些,课堂之余讲些段子。化学有些枯燥乏味,不过老师喜欢引经据典,一度让我怀疑其是语文老师,像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等等,只要你喜欢,总能发现乐趣的。

由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特殊原因,自从建国以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和人们的观念当中“重理轻文”一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重理轻文”的现象更为普遍,历史学科总摆脱不了“二流学科”的尴尬境遇。

人们习惯上把“过去的故事”当成历史。

由此造成一些人所谓的“历史无用论”,即便是学习历史的学生也往往认为历史课没有意思,感到无聊。

应该承认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当然更增加了史学工作者的难度。

笔者认为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广大历史工作者尤其是历史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1、注意文史结合的形式

历史教育的先贤和前辈们总强调文史结合。

现存的史料有相当的部分是由文字记载的,学习历史必须有一定的文学功底。

反过来说,在中华文明浩瀚如烟的文学中间也蕴含了许许多多的历史知识。

而我们的学生在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学习过程,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史料来加以运用。

如在学习春秋五霸时,便可设计用《崤之战》来导入新课。

学生发现所讲的内容是自己所了解的并且还有一部分是自己想知道但尚不了解的,就能立刻投入到课堂中。

枯燥的讲述变成了更为有趣的讨论。

再比如学生由于时代的变迁对于历史人物缺乏应有的尊重,这是作为一个历史老师往往比较慨叹的事情。

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对于伟人必要的了解。

基于此在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将鲁迅等伟人的一些精辟论述列于课堂之上。

学生由于语文课的关系对于这些论述都相当的熟悉,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结合史实的分析,既让他们学到了历史知识又让他们觉得历史知识原来在其它学科上也是“有用”的,从而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成绩是学生非常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历史教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总结历次考试的得失,我发现应用其语文课的有关内容来分析试题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历史考试中的某些题和语文考试的阅读题有许多的相通之处,可以彼此借鉴。

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在思考对比之后,往往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2、联系历史电影或小说的形式

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

因此上很多的历史事件单单靠一张嘴是很难让学生明白其前因后果的。

尤其是遇到时事激荡的时代,往往风云际会,在相同的时间各个国家、各位英雄相互影响,彼此交错。

而这时候往往是学生最为感到困难的时候。

由难而惑,惑而无趣,正是历史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原因。

借助较为符合史实的电影和电视剧就可以把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而有趣。

一部《爱国者》可以把《北美独立战争》各个相关知识点诸如奴隶制度的存在、黑人在北美独立中的作用、启蒙思想与美国独立、民兵与游击战等演绎明白,又立体感受到了英美法之间的彼此影响。

一部《茜茜公主》把分散在教材各处的德国统一、意大利统一、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融合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中,温故而知新。

同时再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分析寻找电影中所存在的与历史教材和知识体系相矛盾的细节,更进一步的加深了历史知识,在趣味中巩固所学。

小说是学生中普及率非常高的一类书籍。

学生不但喜欢看而且有些学生还有非常的研究,比如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

有些人喜欢把其与历史学习对立起来,我倒觉得这大可不必。

金庸先生本来就具有极高的史学造诣,其各部作品中在这些方面也表现的十分明显,借助学生的兴趣,历史课堂完全可以以此大做文章,在分析和讨论中深化所学知识。

与之类似的还有评书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只要加以合理的运用,完全可以成为让历史课堂有趣起来的得力工具。

3、注意历史课与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的联系

历史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

学生感觉历史课无聊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往往觉得历史事件是很空洞的,不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在何时何地发生。

当然这种情况是由于学生的常识、当前的教育体制等等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并非历史课一科在短时间内所能扭转的。

我觉得有重点的结合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是必要的,同时这也可以让自己的课堂有趣起来。

我在课堂中发现学生往往觉得自己的各科教师互不往来。

如果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引用了另外一科的相关知识,他们马上就会兴趣倍增并且刨根问底。

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不会以“请另外咨询××老师”作为搪塞,而是就势引入相关领域并结合适合的历史事件加以分析。

比如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这一课的学习当中,我就把哲学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用来解释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有关问题,事实证明收到较好的成效。

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地图来学习历史更是深受学生的欢迎。

在历史课堂中也可适当运用其他学科的有关术语,降低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难度。

如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的关系就可引入数学中“子集”的含义。

另外,我觉得政治中的价值规律、通货膨胀,尤其是哲学常识和政治学常识更是历史学习的必需材料。

这样既增加了学科之间的渗透,也能改变“历史无用论”、“历史与现实无联系,与其他学科无联系”的错误倾向。

4、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历史史实

历史课所以让学生感到困难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历史史实的记忆问题。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际,太多的历史史实需要记忆。有意识的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就成为活跃课堂的必要措施。

可以采用自编口诀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如《天津条约》开放的十处通商口岸,学生很难记住名称和位置,教师可用“天约(《天津条约》)开放十口岸,南(京)镇(江)汉口加九江,沿海营(口)烟(台)加上汕(头),岛上还有琼(州)、台(湾)、淡(水)。”这样就达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联想记忆法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历史教材中有些知识点彼此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学生识记起来比较困难。比如教材中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巴黎公社革命的历史意义等,我就建议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并把这几个关键词联想成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或笑话,有效地加强了记忆。

总之,让历史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说教,不再是历史教材的朗读和简单重复,不再是一部死记硬背的单调工作,是我们作为史学工作者的责任。要让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改变世人对历史极其庸俗的偏见,使广大中学生知史、懂史、乐史、学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我觉得其实那些课外的历史事件多多少少是与课本主介绍的有一定关联的,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很可取。

这只是我个人对您的一点建议!

谢谢!

常见的教学方法分类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6、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现在的历史课的课程是以事说史,以时间点说史,老师讲课也是讲“知识点”、“考试重点”,似乎不是讲“历史”,而只是讲“课”,所以容易干巴、枯燥,不“活”。要想把历史课讲“活”,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讲“人”。历史是人创造的,在历史的进程中,都有人发挥了或大或小的作用,而人在发挥这些作用时说话、做事是鲜活的,有喜怒哀乐的,如果把人讲“活”了,课也就讲“活“了;

二,讲“事件“。历史的进程其实也是由一个个大大小小的事件连续而成,平铺直叙地讲历史进程,不如讲更加有趣、生动的事件,以事件的生动叙述带出需要学生牢记的时间、地点等“知识点“,非常有利于帮助学生的记忆;

三,讲“影响“。在历史的进程中,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事件、每一个时间点都是过去的延续、未来的基础,必然对当时、未来、历史的走向产生大大小小的影响,如果老师能够拓宽思路,找出这种或明显、或潜隐的影响,课程内容也会大大扩展、活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k202301132216289cd9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