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在语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扎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阶段,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言文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
只有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大力度对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培养,为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深厚的基础。
首先,要教会学生读准字音。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有许多的生僻字,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读准字音。
在其次是要识别一定数量的文字。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有许多古今不同义的字词,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的理解古文。
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如谚语、俗语及成语等。
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深入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2、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进行因材施教。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典籍众多,或短小精悍,或长篇论著,或浅显易懂,或深奥晦涩。
选择适合小学生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就如大海中航行的轮船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并不是所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著作都在适合在小学阶段读,所以,在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时,我们要慎之又慎,既有培养学生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又要蕴含做人做事之道理。
并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安排诵读内容:如: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百家姓》;三年级学习《千字文》;四年级学习《弟子规》,背古诗词20首;五年级学习《孝经》,背古诗词20首;六年级学习《增广贤文》,背古诗词20首。
而《老子》是经典中的经典,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
它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老子》则适合各年级学生诵读。
3、开展多样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必须多样化,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游戏、课本剧、歌谣、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游戏中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我们可以在班队会上树立典型:如自强不息的、勤奋好学的,助人为乐的等等。
以榜样的力量去带动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生。
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与中华传统节日相结合。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一个节日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表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以此为载体,搜集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诗歌、故事,让学生诵读、领会,对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地形成一定很有效果。
这才能实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建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中,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经典诵读、背诵、赏析。
同时,我们也务必搞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只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过多的形式化也许会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负担。
孩子们真正的收获应该是潜心下来,快乐诵读,并有所收获。
4、借助先进的现代教学媒介,提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因为以我国传统的文化作为依托,必然会出现一些令孩子难以理解的生僻的词语。
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下降。
二、如何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在学校教学实践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读,背,记,写。
在做好教学的同时,监督落实《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的实施,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要单一的追求考试的分数线,放下对绩效工资争夺的不良追逐。
心平气和的管好学生,教好学生,引导好学生。
既是学生,又是老师,与学生形成统一的机体,不要站到对立面,高高在上,单面理心。
与学生既交朋友,又当老师,既是统帅,又是玩伴。
使自己快乐,也使学生开心。
谢谢!
三、语文课该怎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谈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学习 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语文学习中如何更好地向青年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马克思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进步。”
文化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步的,然而,我国的许多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正在消失,今天的青少年很少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何做好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呢?一、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地从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经过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经典的、人性的和有时代特征的文学艺术等。
其内容自然也应当包括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生活、语言,从而形成了它们共同的意识、共同的文化。
伟大的华夏民族的每个成员,正是在这种共同的生活理念中诞生、成长和发展,通过这种语言载体来认知世界、体验生活、形成意识、表达愿望和传承文化的。
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始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上表现得最为鲜明,在历史上都起过积极作用,值得后人重视、传承与发展。
2、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当务之急。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空前冷遇。由于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公民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比较淡薄。
社会上不只是青少年,也包括我们的许多文化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本民族传统文化,有的连起码的常识都缺乏,更谈不上积极地去开展文化的传承工作。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孩子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看的是日本、韩国动画片,过的是洋人节,这样下去连自己是中国人都快忘记了。
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中国的年轻一代正越来越远离我们的传统文化。
目前外语学习越来越红火,孩子从幼儿园起就学英语。但是对能否准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却不够重视,存在不少问题,现在有的大学生连写书信都感到困难。
陈香梅女士说,一些外国人认为“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外国人这样认为情有可原,一些中国孩子也这样认为就很可悲了。
这说明我们在宣传传统文化方面实在太落后了。
我们融入国际社会,自然要尊重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但更应尊重本国文化,爱护民族语言文字。
中国社会进步,既要从传统的文化中寻找合理成分,又要从别人的经验里吸取有效营养。
如果一个人、民族和国家对自己的历史不了解、不重视,那么就会对自己的文化认同、自身处境的理解产生偏差。
自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冲击程度之烈为亘古所未见,但那都是在被动的状态下产生的。如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加大了融入国际潮流的步伐。
中外文化在一种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时代更深入地“亲密接触”,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积极主动地采取“拿来主义”。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同其民族特点一样是多元一体和丰富多彩的。
我们在走自己的路时,也应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及时对自己的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
事实上唯有为本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始终能起到激励和提倡的作用,这里包括社会的推崇和个人的向往,成为本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三、语文教学中要让中华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认识国学、呼唤国学、振兴国学,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文化建设,势在必然。
而学校中的语文课,正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学科。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东西不少,仅从文学角度而言,从《诗经》到当代作家的优秀作品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我们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学习经典,努力让学生沉浸进去,从阅读中得到美感,产生愉悦之情。
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我国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那些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最辉煌的,李杜韩柳,欧王苏巩等,一代风流,多么精彩!
但在考试测验时却让学生选择ABCD填充,把思想、美感、意境、韵味破坏殆尽,谁还会对这些传统文化作品有学习的兴趣呢?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要有文学根基和艺术修养,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表达出来,挖掘出其丰富的内涵,而且还要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生喜欢了,愿意去读去欣赏,自然就会去传承了。
四、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传统文化?
这个需要老师有很大的文学储备吧,像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就是,他真的,上课引经据典,那些古文随口就能背出来,好像是他生来具有的一样。特别佩服他,他会花很长时间给我们介绍作者,我们都还挺喜欢的。在讲解一篇古文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引出其他文章。
我最喜欢他的一句话“你学的所有东西,都能在你的生活中提现出来,如果仅仅为了高考,那你们从高一开始做高考卷子就好了,何必我给你们上那么多文章”
五、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①
文化要靠全体人民来传承和发扬。
所以要大力发展全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从小学教育做起,培养孩子们的中华传统文化思维。
三字经弟子规其实已经不太适合国学启蒙了,建议大力推广赵士林老师的《国学六法》。
涵盖了儒释道墨法兵家之长,中国五千年文化大成之精髓都有论述,虽然我心目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髓之全书还未出现,但此书作为国学启蒙再合适不过了。
②
必须避免一个荒唐的误区,那就是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绝对不是仅儒家学说一种。
独尊儒术是封建统治者维护其利益的手段,并不屑把中华民族推向万世不复的境界。
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一个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就是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它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能够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和壮大。
现阶段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语文教育工作时,要重视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一个体会,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怎么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此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合理利用网络,激发传统文化热情
传统文化淡出人们的心中是现阶段社会的普遍现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不能够真正的进行理解。
而网络技术随着现阶段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已经在学生的生活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而网络技术就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引用,把视频、动画、图片、声音等通过网络技术分享给学生,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从而把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激发出来,把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有效的进行激发。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制作课件时要依据教材文本内容,利用多媒体演示手段把相关的图片、音乐等展示给学生,把抽象、静态的课本知识具体化、动态化,把学生对传统语文文化进行学习的兴趣有效的激发出来。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可以通过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应用来丰富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融入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鲜活化学生的学习资料,把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现实感和时代感有效的进行提高,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教师所分享的经典的、民族的以及优秀的视听材料对传统文化的真谛进行感悟和认识。
例如,一些传承中华文化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