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欧洲,一直以来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一个被宗教神权所笼罩的一个黑暗时代。从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者们,大多对这个时代充满了厌恶,渐渐地这个时代成为了人们眼中压抑、愚昧、迷信的代名词。的确,从学者和思想家的角度来看,这个时代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不开明的时代,相比于古典主义时期的欧洲甚至可以说是在倒退。
因为欧洲中世纪算是欧洲的封建时代,所以本文以介绍封建时代的主要生产者——农民的一年为主。众所周知,农民在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活动就是从事农事活动,而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农事活动的开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或者说指南,那就是历法。所以,笔者将会以欧洲的历法为线索,为读者朋友们梳理中世纪欧洲人的一年。
因为我国直到现在仍有在使用农历纪年,再加上传统节日一直是我国的法定节日,所以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按照农业历法来算的一年的开始并一般不会是公历的1月1日。
中世纪的欧洲人也是如此,有些是把耶稣诞生的圣诞节作为一年开端,而有些是以复活节为一年的开端,以及还有以其他更多的节日作为开端的情况。
但从历法来说他们还是会从公历的1月开始编写历法。
不过为了方便,本文就以公历的顺序来开始介绍。
公历的一月,北半球的欧洲自然也是一派冬天的景象。
不过,对于跨入一月的欧洲人来说,冬天的寒冷并不能影响到他们对于节日的热情。
因为对于欧洲人来说,从前一年的年底的圣诞节到第二年的1月6日的主显节,都是欧洲人一年中极其重要的节日,这期间一共大概两周的时间里,欧洲人都处于节日的狂欢中,到处都在举办祭典,开展庆祝活动,以及举行宴会,节日的气氛十分浓厚。
跨入二月,因为马上就要进入复活节前长达四十天的斋戒期了,所以,为了在进入斋戒期前先痛痛快快地释放自己的欲望(斋戒期内不允许吃肉、喝酒、进行娱乐活动)。
于是,中世纪的欧洲人会在进入斋戒期之前举行大量的宴会和舞会,来尽情欢乐,以免进入斋戒期后没有机会进行。
这一惯例,经过时间的演变,后来就成了著名的狂欢节。
然后就进入40天的斋戒期。
北半球的三月已经是开始回暖的时节了,而对于农民来说,一年之中极为重要的春耕也要开始了。因为欧洲的农耕分为两季,所以种植的作物也有所不同,春耕一般种植的都是大麦和燕麦,而作为欧洲人主食的小麦和黑麦,一般是冬季种植。春麦的用途,除了我们现在也常常喝的燕麦粥以外,还会用来酿酒,以及作为马的饲料。
到了四月五月,这两个月虽然也是农忙时节,但因为纬度相对较高的欧洲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进入春暖花开的季节了,所以欧洲中世纪的人们在这两个月里会时常地进行去野外踏青的活动。而像英国和德国等国家,还会在五月专门举办春天的祭典,因为日耳曼人拥有树木崇拜的文化。
到了六月,温带海洋气候为主的西欧,气温和雨量的结合,使得牧草生长旺盛。这时的中世纪欧洲人会用一种特别大的镰刀(类似于西方电影中的死神带的那种),将牧草割下,然后借用太阳的热量将其晒干,作为各种家畜的饲料。而随着气温的上升,各种农事活动也接踵而至,农民进入了一段相当忙碌的农忙时节。
他们不仅要将休耕的田地犁好(欧洲中世纪实行三圃制,将土地分为三块,两块分别种植冬耕作物和春耕作物,一块用来休耕恢复地力),而且畜养的羊的羊毛也到了可以修剪的时间,所以还得进行剪羊毛的作业。
之后的几个月也是不得清闲,七月的盛夏时节,前一年种下的冬麦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这时就要用不同于大镰刀,而是我们更加熟知的那种小镰刀来进行收割,不然麦子会洒落在田地里不利于收集。八月则是将上个月收获的冬麦用棍子进行击打,来实现去糠,和我国古代的打谷是一样的行为。
到了九月,欧洲的葡萄大概就基本上进入成熟期了,这时就是采摘葡萄来酿造葡萄酒的时间了。而与此同时,因为已经逐渐向冬季靠近,所以还会进行对冬麦田犁地,以及播种冬麦的农事活动。在九月和十月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中世纪欧洲人基本上都是在为这些事情忙碌。
而到了十一月,对于中世纪的欧洲人来说,就相当于我们中国人的年关将至的感觉,这时候就要为过冬和过节做准备了。中世纪欧洲人也会养猪,但他们并不像我国那样使用猪圈将猪进行圈养,而是放养在山林里,这时候,为了让过年有足够的猪肉吃,中世纪欧洲人会使用大量的橡子来对猪进行催肥。
这样一来在十二月时,就可以宰杀这些猪,获取猪肉来进行腌制以及制作香肠。做完这一切,中世纪欧洲人的一年就基本上结束了,他们又会在期盼节日到来的气氛中,迎接下一个全新的年度。所以,哪怕思想家们对于这个时代基本上没有什么好感,但对于普通的中世纪农民来说,这个时代的生活,也似乎没有那么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