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8个压力管理的故事,帮你减减压是什么?8个压力管理的故事,帮你减减压

一杯水的重量

一位讲师于压力管理的课堂上拿起一杯水, 然后问听众说:“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

听众有的说20公克,有的说500克不等,讲师则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你若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这就像我们承担着压力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时间长短,到最后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我们要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这杯水,如此我们才能拿的更久。

所以,各位应该将承担的压力于一段时间后适时的放下并好好的休息一下,然后再重新拿起来,如此才可承担久。

庄子的故事

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

同样是学划船,善于游泳的人学得快,能潜水的人即使从来没有见过船也能划,为什么?

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

善游着不怕水,善潜水者视深渊若丘陵,不怕船翻。不怕船翻,从容摇桨,反而不会翻。

“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惛。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当人不在乎结果的时候,会有比较好的表现,自然而然得道比较好的结果。

当人过于在乎结果的时候,会紧张得在过程中就会犯错误,得不道自己想要的结果。

爬山的人眼睛盯着山顶,半路就会掉到沟里。

越是想成功,越是要将最后的成败得失看轻,一步一步放松去做,结果自然就会来。

撒哈拉大沙漠中的沙鼠

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种土灰色的沙鼠。每当旱季到来之时,这种沙鼠都要囤积大量的草根,以准备度过这个艰难的日子。因此,在整个旱季到来之前,沙鼠都会忙得不可开交,在自家的洞口上进进出出,满嘴都是草根,辛苦的程度让人惊叹。

但有一个现象很奇怪,当沙地上的草根足以使它们度过旱季时,沙鼠仍然要拼命地工作,必须将草根咬断运进自己的洞穴,这样它们似乎才能心安理得,感到踏实,否则便焦躁不安。

而实际情况是,沙鼠根本用不着这样劳累和过虑。经过研究证明,这一现象是由一代又一代沙鼠的遗传基因所决定,是出于一种本能的担心。因此,沙鼠所干的事情常常是相当多余,又毫无意义的。

爱丽丝和猫的对话

“请你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 爱丽丝说。

“那要看你想去哪里?”猫说。

“去哪儿无所谓。”爱丽丝说。

“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猫说。

——摘自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这个故事讲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一个目标。有目标,你才知道自己想要到哪里去,有目标你才能获得别人的帮助。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想要去哪里都搞不清楚,再高明的人也无法给你指出出路。

天助先要自助,当一个人没有清晰的目标方向的时候,别人说的建议再好也是别人的观点,不能转化自己的有效行动。

马拉松运动员的故事

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他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两次夺得世界冠军。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山田本一总是回答:“凭智慧战胜对手!”

大家都知道,马拉松比赛主要是运动员体力和耐力的较量,爆发力、速度和技巧都还在其次。因此,对山田本一的回答,许多人觉得他是在故弄玄虚。

10年之后,这个谜底被揭开了。

山田本一在自传中这样写到: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一个古怪的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高楼……

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结束。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40 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如果开始我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的旗帜上,结果当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吓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目标是需要分解的。一个人制定目标的时候,要有最终目标,比如成为世界冠军,更要有阶段目标,比如在某个时间内成绩提高多少。

吴起不败

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吴起是一位军事和政治上的鬼才,吴起的一生中毫无败绩,可以说是不败的军神。

在政治上提出的改革方案,令魏国和楚国成为当时战国的霸主,吴起在作战上号令严明,在寻常的出征途中愿意和普通士卒同甘共苦,赢得了士卒的爱戴,以至于士卒为其战死亦在所不惜。

吴起在军制的改革上抛弃了当时军事上士卒作战不积极的弊病,使所仕国家的军事强于其他国家,正因此才能抵御强国的入侵,侵占小国的领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管理者,除了站在高端和员工一起制定宏大的目标,共同谋划未来,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能在目标的执行过程中放下架子,和员工一起关注目标达成情况,共同分析查找导致问题的原因,与员工一起制定改进措施。

当管理者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团队就可以激发出无穷的力量。

监狱长的劳斯莱斯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斯莱斯!”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地创造自己的将来。

铁匠的故事

丹麦有个民间故事,说的是一个铁匠,家里非常贫困。于是铁匠经常担心:“如果我病倒了不能工作怎么办?”“如果我挣的钱不够花了怎么办?”结果这一连串的担心像沉重的包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使他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身体一天天地越变越弱。

有一天铁匠上街去买东西,突然昏倒在路旁,恰好有个医学博士路过。

博士在询问了情况后十分同情他,就送了他一条金项链并对他说:“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千万别卖掉它”。

铁匠拿了这条金项链高兴地回家了。

从此之后,他经常地想着这条项链,并自我安慰道:“如果实在没钱了,我就卖掉这条项链。

”这样他白天踏实地工作,晚上安心地睡觉,逐渐地他又恢复了健康。

后来他的小儿子也长大成人,铁匠家的经济也宽裕了。

有一次他把那条金项链拿到首饰店里估价,老板告诉他这条项链是铜的,只值一元钱。

铁匠这才恍然大悟:“博士给我的不是一条项链,而是治病的方法!”

从这则民间故事里,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则道理,不用预支明天的烦恼,只需做好今天的功课,做好今天的功课,就是应对明天烦恼的最好法宝。特别是当我们把心头的那个沉重包袱放下时,你原来焦虑的那些令人不安的后果往往也难以发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j202209221330106687.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