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是东亚的大国,也是历史悠久的国家。两国的关系有好有坏,有交流有敌对。最终在1931-1945年有一次绝杀。历史上,中日也有彼此的战争,本文简述中日历史七大战争。
第一战:唐朝 白江口之战
参战双方:唐朝、新罗:倭国、百济
结局:唐朝、新罗联军大胜,焚毁倭国船只
公元663年(唐高宗龙朔三年)八月,坚守百济的唐军与新罗援军合力攻击百济残余势力,百济余部援引倭国赶赴战场,对抗唐军进攻。唐军主将刘仁轨率领唐军水师在白江口与倭国水师展开激战,唐军利用战船坚固、兵器锐利的优势,采取火攻战术,最终大败倭国军队。白江口之战后,百济余部、倭国陆军也随即投降。
第二战:元朝 第一次元日战争、第二次元日战争
参战双方:元朝、高丽 :日本
结局:元军先胜后败,最终撤退
1274年10月元世祖忽必烈命忻都、洪茶丘、刘复亨统率蒙汉军2万,高丽军5600人,水手6700人出征日本。
很快攻取日本外围岛屿对马岛、壹岐岛、肥前诸岛,20日正式登陆日本本土,元军各部久经战阵又武器、战术占优取得了初步胜利,但在后续的山地攻坚战中无力扩大战果。
久战不利又遭遇台风袭击,最终元军各部撤退。
1281年元世祖组织第二次东征作战,以忻都、洪茶丘为东路军主将,范文虎、李庭为西路军主将组织蒙军4.5万,汉军10万,高丽军5万兵分两路渡海攻日。
东路军在外围战中取胜,登陆本土后,被日军海岸工事阻挡,难以取得突破,只能退守志贺岛。
而日军趁机反攻,双方互有损伤。
西路军因风暴会师来晚,力战也无法突破日军防线。
台风再次来袭,元军无力支持,西路军擅自撤退,东路军被迫返回。
因战船不足留守的元军各部最终被日军剿灭。
第三次:明中期 东南平倭战争
参战双方:明朝官军:明、日倭寇海盗集团
结局:明军经过苦战,最终基本平定倭寇海盗集团。
嘉靖年间,日本浪人组成的倭寇和中国沿海海盗相互勾结,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反复劫掠。
嘉靖22年(1543年),倭寇、海盗集团在东南屡次进犯,当地明军作战不利。
嘉靖26年,朝廷派遣朱纨负责东南海防,朱纨到任后,训练士卒,实行海禁,展开双屿岛作战,击溃盘踞双屿岛的海盗集团。
1550年朱纨因谣言被明廷杀害,其部下王忬继续领导明军对抗倭寇海盗集团。
1554年张经奉命主持战事。
张经组织了王江泾战役,大破倭寇。
因为明廷内斗,张经被害,倭寇海盗集团趁势攻略,一度打到南京城下。
1556年胡宗宪主持抗倭事务,他领导戚继光、俞大猷、刘显等名将积极展开作战,并以抚慰政策招降。
经过浙江、福建、广东连续作战,到1566年,明朝基本绞杀了海盗倭寇集团。
第四次:明朝 万历朝鲜战争
参战双方:明朝、朝鲜:日本
结局:明朝、朝鲜军获胜,日军撤退
1592年丰臣秀吉命大军攻击朝鲜半岛,朝鲜国作战不利,请求明军支援。
明朝万历皇帝派军援助朝鲜,以辽东军团为先导首先参与作战。
明军初战不利,随后派遣更大规模援军赶赴朝鲜,并且派出沈惟敬赴日组织和谈。
明军大规模出动后,发动平壤作战、碧蹄馆作战,取得初步优势。
在明军、朝鲜军水陆配合作战下,日军逐步陷入被动。
1593年三方初步和谈。
1597年1月日军再度进攻朝鲜,朝鲜随即请明朝支援。2月明军开赴战场。经过南原大战,稷山大战,蔚山大战,明军、朝鲜军逐步稳固战线。10月明、朝水师取得鸣梁海战大捷,击败日军水师。1598年明军分兵四路进击日军,逐步取得胜利。丰臣秀吉于10月死后,日军动乱,经过露梁海战日军撤退。12月战争结束。
第五次:清末 中日甲午战争
参战双方:清朝:日本
结局:清军战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894年因朝鲜内乱中日双方在朝鲜同时展开军事行动,7月日本发动丰岛海战、牙山陆战,8月中日双方互相宣战,战争正式开始。双方首先在朝鲜国内展开激战,9月底清军作战不利退守中国境内。
10月日军攻击鸭绿江,很快突破国境线向中国东北地区开进,11月攻占大连、旅顺。1895年1月,日军水陆两军攻击山东,2月山东境内的北洋舰队被日军消灭。3月日军打败清军反攻,并积极向关内进军。4月双方停战议和,在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第六次:清末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参战双方:清朝:美、日、英、法等国
结局:清朝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由于义和团运动严重破坏了列强在华势力,1900年6月八国联军(包括日军)开始登陆天津,经过激战,清朝方面迟滞了联军进攻,但无力阻挡。8月北京沦陷。9、10月八国联军继续攻击中国东北、华北地区。1901年7月清朝签订《辛丑条约》,战争结束。
第七次:民国 抗日战争
参战双方:***:日本
结局:1945年中国取得最终胜利,日本投降
1931-1945年,日本不断发动侵略行动,1937.7前进行局部侵略,七七事变后开始大规模侵华战争。中国经过长期作战,付出重大牺牲,最终在盟军配合下逼迫日本无条件投降。
铭记历史更看清现实,回顾战争更更热爱和平。中日关系走过千年,1972年正式建交也已经半个世纪。战争的结果是国力、国策的博弈,增强自身力量,才有更好的外部环境和安全的内部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