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中国历史四大太监,中国四大太监?

指鹿为马——秦·赵高

废后戮相——北魏·刘腾

忠实家奴——唐·高力士

落井下石——唐·李辅国

乱宋“媪相”——北宋·童贯

海上的风帆——明·郑和

“立地皇帝”——明·刘瑾

九千岁——明·魏忠贤

清代厚黑第一阉——李莲英

赵高,魏忠贤,汪直,王振

郑和:(1371年-1435年):明朝成祖三宝太监, 航海探险家。

王振: 明朝第一名当权宦官,引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

刘瑾:明朝时当权宦官,后被处凌迟处死。

魏忠贤: 明朝时宦官,以败坏朝政著名。

安德海: 清朝慈禧的最爱。后来出京办货,到山东被巡抚丁宝桢以祖训逮捕处斩。

李莲英:清朝后继安德海另一当权太监。

所谓“好”,窃以为“贡献大,不作恶”即可。

排名第一的当属郑和无疑。

郑和本姓马,早年经历不详,公认为征战时代为明军俘获,被施以宫刑成为宦官。后因“靖难”有功,赐姓郑。他主要的贡献在于七下西洋,开创了中国大航海时代的先河,促进了中国与当时东南亚、印度洋沿岸乃至于非洲沿海国家的经贸往来。

史书中未见郑和乱政和作恶害人的记载,因此可称第一。

排名第二的可算蔡伦。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因协助窦后迫害安帝祖母宋贵人致死、夺刘庆太子位而获太后赏识,升为中常侍。后窦后把持朝政,皇权旁落外戚窦氏家族。蔡伦便联合其他宦官协助和帝清了君侧,后官至尚方令。

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因蔡伦后被封侯,所以这种纸又被称为“蔡侯纸”。

蔡伦贡献纸张,但迫害宫人、太子,且涉足朝政过深,因此据第二。

排名第三的应属王承恩

不多说了,直接上史料“王承恩,太监曹化淳名下也,累官司礼秉笔太监。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犯阙,帝命承恩提督京营。

是时,事势已去,城陴守卒寥寥,贼架飞梯攻西直、平则、德胜三门。

承恩见贼坎墙,急发炮击之,连毙数人,而诸珰泄泄自如。

帝召承恩,令亟整内官,备亲征。

夜分,内城陷。

天将曙,帝崩于寿皇亭,承恩即自缢其下。

福王时,谥忠愍。

本朝赐地六十亩,建祠立碑旌其忠,附葬故主陵侧。

1644年,崇祯皇帝因北京城破,君王死社稷,自尽于煤山(景山),吊死在山腰寿皇亭附近的歪斜的老槐树上。王承恩也吊死于旁边的海棠树上。三天后,两人尸首才被寻获下葬。

王承恩虽于历史社稷无甚大功,但为人忠谨,可排第三。

排名最后的勉强算上高力士吧

高力士,本姓冯,名元一,冼夫人第六代孙,可谓名门之后。

幼年入宫,因协助玄宗平韦后及太平公主之乱,为玄宗信任,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封齐国公。

玄宗尝言“力士应承于前,我歇息则安稳”,由于玄宗长期居深宫,于是大臣争相对高力士谄媚,肃宗在东宫时,称其为二兄,诸王公主皆称呼“阿翁”,驸马们称其为“爷”。高力士为人谨慎,但经他推荐的权臣(李林浦、杨国忠、安禄山之流)却在紊乱朝纲。

宝应元年(762年)三月,高力士遇大赦回京,过郎州,与人谈及京城事,才得知李隆基已经驾崩。高力士大悲,遂北望号啕痛哭,吐血而死。

高力士虽扰乱朝纲举荐小人,但为人本人无大恶,又对玄宗忠心无比,因此排名第四。

至于其他宦官,或行大恶,或岌岌无名,因此仅排此四人。

1、蔡伦蔡伦永平末年(75)入宫为宦官。

历任小黄门、中常侍兼尚方令、长乐太仆等职。

元初元年(114),安帝封其为龙亭侯(封地在今陕西省洋县龙亭铺镇),食邑三百户。

蔡伦为人敦厚谨慎,关心国家利益,曾“数犯严颜”,匡弼时政。

勤奋好学,办事专心尽力。

窦皇后随葬宝剑及其它物品,亦由其设计、监制,“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永元四年(92),蔡伦任尚方令后,利用供职之便,常到乡间作坊察看,见蚕妇缫丝漂絮后,竹簟上尚留下一层短毛丝絮,揭下似缣帛,可以用来书写,从而得到启发,便收集树皮、废麻、破布、旧鱼网等原料,在宫廷作坊施以锉、煮、浸、捣、抄等法,试用植物纤维造纸,终于造出植物纤维纸。

元兴元年(105),他将造纸过程、方法写成奏章,连同造出来的植物纤维纸,呈报汉和帝,和帝大加赞赏,蔡伦造纸术很快传开。

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全国“莫不从用焉”。

蔡伦这一发明,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2、郑和郑和云南人,小名三保。

郑和本姓马,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人,圣裔(***先知后裔),生于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

郑和的先世是西域布哈拉人,即元朝的***。

元世祖忽必烈推翻南宋王朝,建立元王朝。

元王朝部队于1253年,攻占了位于云南地区的大理国,征服了当地各民族,并于1276年设置云南行省,派郑和的先世——回族人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统治云南。

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为***语音译,“赛典赤”是贵族的称呼,“赡思丁”意为宗教的太阳,“乌马尔”是其本名,意为长寿。

由于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治理云南政绩显著,深得民心,他死后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咸阳王”。

郑和的曾祖父拜颜是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第五子的长子。

后来,郑和的祖父从母姓,改姓马。

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以长兄之长子马文铭为嫡,名郑文铭,字恩来,世袭锦衣千户侯,居南京三山街(今马府街)马府。

郑和后裔至今已传21代。

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幼年时的郑和已开始学习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

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郑和本人也在航海时派遣一支船队进入麦加朝觐。

从父亲与祖父的言谈中,年少的郑和已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父亲为人刚直不阿、乐善好施、不图回报的秉性也在郑和的头脑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

明朝统一云南战争后,郑和给带到南京,受阉,做了宦官后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

3、董海川董海川(约1813—1882),中国武术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八卦掌创始人。

祖藉山西洪洞,世居河北文安城南朱家务,清同治四年(1865),至京师,初充清宫宦官,旋因嫉恶如仇,时露英气,引起同人猜疑而改隶肃亲王府,任七品首领职。

同治十三年(1874)董海川以老辞职,游居弟子家,专事授徒,董海川于清光绪八年(1882)冬季逝世。

4、司马迁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继父志,任史官。

司马迁,宇子长,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出生于龙门山下(在今天的陕西省韩城县)。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父亲司马谈的遗志,当上了太史令,开始从皇家藏书馆中整理选录历史典籍。

司马迁的祖先并不十分显要,其家族世代掌管太史的官职。

但是司马迁和他的父亲都以此为荣,在他们的心目中,修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他们为此奉献了自己一生的精力。

司马迁一直准备写一部贯通古今的史书。

在父亲的直接教导下,司马迁十岁时便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

后来,他又跟着董仲舒学习《春秋》,跟孔安国学习《尚书》。

司马迁学习刻苦,进步非常快,极有钻研精神。

蔡伦。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时入宫,后因权力斗争自杀。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就连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也特别展示了蔡伦的造纸术。蔡伦之贡献,再怎么赞颂也不为过。

郑和。这也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明朝永乐年间宦官,云南人,小名三宝,又作三保。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1433年,郑和在回途中病逝,享年62岁。郑和下西洋,传为佳话。

冯保。明朝万历年间宦官。万历年幼,首辅张居正执政,冯保精明的团结在周围,为政局的稳定和新政的有效落实做出了贡献,使大明政权一度出现复苏局面。 冯保有着较好的文化素养,他在司礼监监刻了《启蒙集》、《帝鉴图说》、《四书》等很多书。后因万历的嫉恨,冯保被放逐到南京,后因病而死,家产亦被抄收。

王承恩。一部《江山风雨情》,王刚老师的演技让此人物入木三分。事实上,王承恩忠心护主,在李自成破北京后,众多文臣纷纷投降,而王承恩忠心不二的事迹确实可歌可泣。最终,王承恩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景山)。这是一位忠心的太监,也是一位好太监。

第一位,赵高。他生生把一个大秦帝国送土灭亡之路。

第二位,张让。成功地把东汉割裂成三国。

第三位,高力士。这是个比较正面的人物。

第四位,刘谨。富可敌国的大明东、西厂阄竖。

指鹿为马——秦·赵高废后戮相——北魏·刘腾忠实家奴——唐·高力士落井下石——唐·李辅国乱宋“媪相”——北宋·童贯海上的风帆——明·郑和“立地皇帝”——明·刘瑾九千岁——明·魏忠贤清代厚黑第一阉——李莲英

明朝的四大宦官有王振、郑和、刘瑾、魏忠贤。

具体情况如下:

1、郑和:原名马三保,曾奉旨七下西洋,最远到达印度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1431年钦封郑和为叁宝太监;

2、刘瑾:陕西兴平人,明朝第一大宦官,时人称立皇帝,1510年被凌迟处死。

3、魏忠贤:原名魏进忠,明熹宗时期,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朱由检继位后,魏自缢而亡;

4、王振:明朝蔚州人士,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权倾朝野的宦官他让明朝由盛转衰。

古代不少朝代,都严厉打击宦官干政,并留下祖训不许宦官干政。明朝时期,虽然朱元璋也排斥宦官干政,但由于其子孙过度宠信和纵容宦官,使明朝出现了不少权倾朝野的大宦官,出名的有刘瑾、魏忠贤、汪直、王振四人,这四人都权倾一时,利用手中职权没少祸国殃民。

明朝还出现了声名显赫的四大宦官,他们深得皇帝宠信,口含天宪,代天行命,俨然是大明朝的“二皇上”。

这四个宦官,分别是明英宗时期的王振、明宪宗时期的汪直、明武宗时期的刘瑾、明熹宗时期的魏忠贤。他们权势最盛之时,个个一手遮天红得发紫,正如魏忠贤的外号一样,个个都是仅次于皇帝的“九千岁”。后世对他们的评价极为不堪,一致认为他们是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受到万世唾弃。

一般来说,认为明朝有四大权宦,也就是四个有名的大太监: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

说起权倾天下,明朝有名的四大权宦: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

除了汪直,其余三人的下场皆是十分悲惨,可以说是罪有应得。

但汪直十六岁提督西厂,二十岁权倾天下,二十三岁被贬,之后却没有被清算,终究得了善终,这恐怕还是和汪直并非十恶不赦的大恶人有关,即使汪直年少气盛贬手握大权,也利用权势谋取一些私利,但他并非是个忠奸不分的恶臣,也没有扰乱国政,他在权臣道路上曾经做过这么几件事。

首先是铲除恶霸,当时有权势的太监覃力朋走私私盐,并且栽赃人命谋取私利,汪直知道后带领西厂将覃力朋清查处死,同时也有权臣之后杨晔行为作恶,汪直同样下令查处杨党,铲除了恶党势力,这些都是汪直在位期间替明朝皇帝干的事情,稳固了皇权统治。

而汪直掌政时期也并没有乱杀忠臣,当时有位清廉著称的文臣杨继宗在汪直示好拉拢的时候表示不屑,汪直知道后也没有暗中排挤他。

明朝四大权宦依次是

1、王振:原是一个县级管教育的小官,迫于生计入宫为宦。前期很低调,因做过帝师,所以后来被明英宗所倚重,得意忘为,使得明朝在土木堡之战大败,这也是明朝由盛转衰的直接原因。其人也死在土木堡之战中。

2、汪直:明宪宗时权宦,西厂的创始人。其人其事比东厂更令人发指。后被东厂人弹劾,无声无息地退出的历史舞台。

3、刘瑾:明武宗时权宦之一,有“立的皇帝”之称,“八虎”之一。他排陷异己,朝中正直官员大都受他迫害。后被“八虎”之一的张永弹劾,死于凌迟,可为是罪有应得。

4、魏忠贤。明熹宗天启时期作威作福。盛极一时,自称”九千岁“。后被崇祯皇帝赐死。

明清四大太监的排名如下:

刘瑾:刘瑾本姓谈,景泰年间自宫,并成为刘太监外间的手下,并改刘姓。入宫后,因善于察言观色,很快就被派到朱厚照身边服侍,跟朱厚照从小长大,两个人关系十分好。在朱厚照还是太子的时候,刘瑾经常在太子面前演戏,深得太子所宠爱。以至于朱厚照当上皇帝之后,赐予了刘瑾很大的权力,数次升迁,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

王振:王振本来是一个教书先生,后来净身当太监。不当太监不要紧,当了太监之后,深受明英宗的宠爱。

赵高:赵高,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太监了。

魏忠贤:魏忠贤出生于1568年农历正月三十日,年少时家境贫穷,混迹于街头,不识字,好赌博,因为赌输了钱,不得不把自己的老婆和女儿卖掉,然后自己自宫,进入皇宫当太监。

这些太监虽然手握大权,对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他们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一己私利,其行为严重危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

明朝:魏忠贤,刘瑾 清朝:李莲英,安德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i202402130936131c69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