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国学的历史意义,国风系列|国学的历史含义以及分类

国学,可译做“guoxue”(音译)、“汉学”(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

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中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历史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清末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原称“中学”,后改称“国学”。它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1980年代后“国学”复起至今。

国学发展在二十世纪,西学的影响下明显受到了巨大冲击。

明清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经世致用”思想兴起,国学一词才因西学而被提出,“国学”被中国传统学者视为“国魂”。

清王朝被推翻成立民国以后,各种西洋新思潮传入中国,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影响下,全盘西化派鄙其为“国渣”,许多中间派因此称其为“国故学”,维护传统文化派称其为“国粹学”;学衡派昌明国粹,发扬中国文化,却往往不以国学自居。

含义与分类

《史地学报》阐释国学:“国学之为名,本难确定其义。

在世界地位言之,即中国学。

分析为言,则中国原有学术,本可分隶各种学科”。

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

其中哲学以儒家哲学为主流,包括道学佛学百家学等;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

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中国佛学虽然大量吸取了儒、道文化,但非中国本有,因而可否归入国学存在争议。

按章太炎《国学讲演录》,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顾实在《国学丛刊》发刊辞中,则分国学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佛典、诗文六类。

国粹派邓实称:“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

钱穆曾就“国学”一词发论曰:“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名词。”(《国学概论·弁言》,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柳翼谋认为,凡源承华夏文化之中国学问,无论古今,皆为国学:“予对国学之界说,必非佛学及洋学,……须从古先圣贤,未受佛学洋学之薰染时讲清,而又包括后来之汉学、宋学,以及今世所讲政治、经济、财政、社会、教育等,始可言国学。”(《国学之界说》)柳翼谋并主张,“讲国学宜先讲史学”。

当代国学以中国固有学问、传统文化为核心,涉及领域甚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i20230808162008bb85.html

为您推荐